学科教育论文-生熟生.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生熟生.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生熟生.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生熟生.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生熟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生熟生摘要:大凡学书者,能入未必能出,能出亦未必能真入,必真入,再思真出,才是学书之正道。关键词:由生而熟既熟能“生”“生”须熟发“生”、“熟”是自然界的现象,元明之际,文人画蓬勃发展时才广泛流行。后又被用来论书。就字面解释,生,是生疏;熟,指熟练。生与熟是对立的两个概念,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然是矛盾的,就必然是发展着的。就书法而言,“初学欲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一、由生而熟由生而熟,这是一个量化过程,是由量的积累而引起质的变化过程。正如列宁所说:“人的实践经过千百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从逻辑的格固定下来。这些格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千百次的重复才有着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学习书法就是要经过千百次重复的练习,才能把帖中的笔法、字法、章法铭记在心,挥运于手。欲达此,须做到:1竭诚专一初学书法,必先专精一家,竭诚为要,切不可好高骛远,急务旁涉,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若今日学柳,明日学颜,后日学欧,便难入法门;若“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盖与书无缘,劝其立改前辙。欲潜心求书,当遵师嘱,先专攻一帖,极尽楷则,即便一点一画,也应力求准确,切勿苟且从之。手中书之,心中记之,长此以往,乃是由“生”入“熟”之道;若大而化之,不求甚解,枉费大功,而收效甚微。故临碑摹帖,贵在求精,不在于数,盖以求其举一反三之妙用。初涉书道,先是傍依古人,只求无我,专向临摹。因是初学,心手相违,横不能平,竖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更不能功,故必先结束其手,以夺其目,以纸覆帖而摹,得结字中点画之布排:大小、远近、高低、长短各处其位,行间疏密、欹正、偏侧、宽窄各得其所,此为摹帖。摹帖易得位置。然“要知得形似者有尽,而领神味者无穷”。摹帖仅得点画,难于领气,若长此以往,必失神理,故而临之。临帖须置帖于几案前,斜立,对临,即看一字,写一字;看一行,写一行;进而看一页,写一页;看一遍,写一遍。初,蘸一笔写一字;后,蘸一笔写数字:此之谓“善书者用笔”,“笔下能摄墨”。不善书者,看一画,写一画;看一笔,写一笔:充其量仅得只鳞片爪,而失全貌,故貌失神离,学书之大忌也。要想形神兼得,就“学不可不熟,熟不可不化”,即先入后出,从无我到有我,“遗貌取神”,皆由形貌进入,再取神而出,若形未学来,意欲取神,“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米元章、董思翁皆天资清妙,自少至老,笔未尝停,尝立论临古人书不必形似,此聪明人欺世语,不可不为训也。吾人学力既浅,见闻不多,而资性又复平常,求其形似尚不能,况不形似乎!譬如临兰亭序全用自己戈法,亦不用原本行款,则是抄录其文耳,岂遂谓之临古乎!”是故临帖,先取其貌,直如依样葫芦,以纸印纸,尽可能做到一线不差,以严束其性,节度其手,收视反听,以达到临必毕肖,起止合度,纵横有象,临帖故不可不细。古人贵“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察”,即观、看、读。临帖尚须多读、多看、多悟、多商量,才能多变通。坡翁学书,尝将古人字帖悬诸壁间,观其举止动静,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做到形得神随。大凡初拟,忌掺己意,唯帖为是,虽被讥为“奴书”也无妨。总之,要“以最大的努力钻进去”,才能真正“入帖”。若拟不能似,察不能精,分布犹疏,形骸未检,不可谓临书,是为抄帖。然浸淫尚须久,方悟妙道,既熟而思精,又“心不厌精,手不厌熟”,“规矩阉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学书贵于不舍其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古有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钟繇学书坐则画地广数步,卧则书于寝具,具为之穿;智永学书,四十年不下楼,退笔成冢;钱怀素遍写蕉叶,画穿漆盘。用宋曹自己的话说:“予弱冠知书,留心四纪,枕畔及行簏中,尝置诸帖,时时模仿,倍加思忆,寒暑不移,风雨无间,虽穷愁患难,莫不与诸帖俱。”由此可知,书欲求熟,唯勤学不怠,其他别无选择。2博采广蓄因人貌有好丑,人心有良恶,好恶也当有偏。凡人遇之所好,最易投契,各执一端,有精神意度,随其所取,当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然而再好的“景致”也不可过贪,贪则生厌,厌则堕俗。故“习古人书,必先专精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若死守一门,枯傍一宗,便难逃藩篱,无脱羁绊。清李方膺曾说:“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元章与补之。”要自辟门径,独立成家,就要“融天机于自得,会群妙于一心”。纵横博览,上下求索,眼光四射,立意高迈,志趣幽深,穷其源流,究其变化,博学兼通,而后方能“敏思藏于胸中,巧态发于毫锸”。“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习书专精一书,尚需兼攻各体,偏好一格,需旁涉各派,一个高明的书家常常是多面手,视所书内容,而具表其意态,力求内容与书体、章法相符,方为书。若千文一体,千字一面,便不是书,仅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故书贵求变,然变又不能凭空臆造,故需有法,然法自法中取,取固需“熟”。正如山谷道人言:“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只有熟,才能深得“古人笔法”,然“熟”,贵于熟在法,而不贵熟在貌,熟在法者可以生法,生法方可多变。人贵年轻,书贵老成,“计其始终,非四十载不能成也,所以逸少之书,五十有二而称妙;宣尼之学,七十之后而从心。古今以来,莫非晚进”。书谱有云:“通会之际,人书俱老。”“通会”,即融会贯通之意,亦即达到极熟的阶段,正如康南海所说:“惜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足以副之。”足以说明“熟”对学书的重要。二、既“熟”能“生”“先生后熟,既熟能生”,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各向其反面转化的规律。“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1熟能生巧“甜熟不是自然,佻巧不是工致,鲁莽不是苍老,拙恶不是高古,丑怪不是神奇。”“甜熟”、“佻巧”、“鲁莽”、“拙恶”、“丑怪”皆学书之大忌。即便是“书家同一尚熟,而熟有精粗深浅之别,惟能用生为熟,熟乃可贵”。若一味求熟,必趋油滑,油滑便生腻,腻则甜,甜则媚俗,俗则伤雅。法度烂熟,罄其所有,只不过捉其点画,千纸雷同,转不能变,灵性泯灭,庸劣难当,佻恶满纸,卑陋不堪,此之谓“有功无性,神采不生”。若还未达熟,便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未免有生吞活剥之嫌,是之谓“有性无功,神采不实”。可见,“熟”是“用生”的基础。唯其能熟,才能笔随意转;唯其能熟,才能不失点画;唯其能熟,才能在迅雷不及掩耳中审时度势,把握结构;唯其能熟,才能舒卷自如,浑然天成。这就是熟能生巧。“规矩入巧,乃名神化,固不滞不执,有圆通之妙焉。”“巧”贵在技法熟练,熟练贵在能兼收,兼收方能并蓄,并蓄才能养性,能养性才有卓见,有卓见才能明取舍。若一味采花不去酿蜜,一味蓄养不作取舍,瑕瑜兼得,良莠并参,是为大杂烩,难以成书。东坡云:临书“得其大意,此中有人,有我,所谓学不纯师也”。盖言学书贵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然取舍尚须有眼力,若识短见拙,直如邯郸学步,笑杀世人,嫫母效颦,徒增其丑;至于未窥人长,先求人短,赏疵微璧,更需戒之。由此可见,要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还需参之以学力,博之以见闻,辗转各家,聚古人于一堂,接丰采于几案,方能就长而取,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