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由“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引起的思考.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由“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引起的思考.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由“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引起的思考.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由“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引起的思考.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由“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引起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由“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引起的思考摘要:避免新理念带来的概念模糊是当前课程改革亟需注意的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打破了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观念,但也反映了人们心中传统学科观念的根深蒂固和对一些概念之间关系的模糊理解,同时还反映了对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间关系的认识不清。没有思想上的正确认识,有效教学行动的实施只能是空中楼阁,一定要开阔思路,摒弃传统学科观念的束缚,以宽容、真实的态度面对新课程,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回答新课程。关键词:学科观念;综合性学习Abstract:Itisurgenttoavoidsomevagueconceptsresultedfromthenewideasofcurrentcurriculumreform.Theemergenceoftheconceptof“integratedlearningofChinese”hashelpedpeopletobreakawaythetraditionalideasofver,somepeoplestillhavefoundmentalbeliefsinthetraditionalsubjectideasandareconfusedaboutsomeconcepts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subjectcurriculumandintegratedcurriculum.Withoutcorrectunderstanding,therewillbenoeffectiveactions.Soweshouldgetridofthetraditionalideasonsubjectswithabroadmindandfacethenewcurriculumwithtolerance,honestyandeffectiveactions.Keywords:ouideasonsubjects;integratedlearni一、问题的提出“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提出的新理念之一。目前,在教育类相关期刊中刊登了许多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文章。2006年4月10日,笔者以“综合性学习”为关键词,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索中发现,从2000年至2006年,有关“综合性学习”的论文有522篇之多,从篇名、关键词及内容分析,其中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或有关“语文学科”的有479篇,占91.7%,非语文学科的有43篇。2006年4月16日,继续以同种条件搜索,有关“综合性学习”的论文增至570篇,仍旧从篇名及关键词分析,其中有关“语文综合性学习”或有关“语文学科”的有527篇,占92.46%,非语文的依然是43篇。2006年10月10日,笔者再次搜索发现,2000年以来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文已增至749篇之多,和“语文”相关的有699篇,占93.3%,非语文的只有50篇。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文章中,和语文相关的文章所占比重远远高于非语文的文章,且保持持续增长趋势,增幅较大。如此悬殊的数据差别说明什么问题呢?为什么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文章以语文学科占绝对优势呢?“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提法科学吗?“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内涵包括哪些?如何正确认识语文学科领域内的“综合性学习”板块?就这些问题,笔者尝试对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概念进行辨析,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二、概念辨析与关系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设计学习”等活动,我国香港设置“专题学习”,日本专设“综合性学习时间”。“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从外在的内容形式转化为内在实际的结果,实现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结果的统一。”1这是某学者在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对“综合性学习”作出的解释。这里的“综合性学习”,是以跨学科课程领域的形态而出现的,本意是介绍日本的综合课程,即提出日本“综合性学习时间”创设的合理性和时代性,同时指出了“综合性学习”这一提法的意义。我国顺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重建,凸显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领域,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跨学科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的提出,重塑了课程、教学以及学习的内涵,使得学科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与自然、与自我之间的多角度对话成为可能,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提出成为必然,学生的个体经验和差异性得以充分的观照,从而为保证每一位学生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的五个板块之一,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个板块的设置有利于引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是对以往语文教学“以本为本”的矫正,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处理好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极为重要。从课程角度看,学生个体的整体化发展和成长呼唤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体化,学科课程与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共同构成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完整结构,两者互为补充。从以上几个概念的整理来看,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一书中所提的“综合性学习”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体现出课程综合化、跨学科的课程取向,以改造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在这里,“综合性学习”以课程的形态出现,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另一种叫法。处理好学习方式和课程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学习方式是独立于课程的另一层概念。同类学习方式可灵活运用于多种课程的实施中,同一课程在不同认知阶段可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选取适当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为课程实施提供广阔平台。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学科教学”理解为从“习得性学习”走向“研究性学习”,而“综合实践活动”则是从“研究性学习”走向“习得性学习”。从学习方式角度看,“综合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可渗透于所有学科、跨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当中,是各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即它的性质是“综合性”的,包括自主、合作、探究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使用的各种学习方式可以渗透于所有学科学习和所有活动的开展当中,语文课程所使用的一些学习方式自然也适用于其他各类课程的学习。因此,“综合性学习”板块在语文学科课程内设置,既是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又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促使学生从传统的“习得性学习”走向“研究性学习”。从表层看它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出现,但实际上它是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延伸和拓展。“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设置,为学习方式的全面转变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它将以往各自独立的听、读、说、写活动有机融合,变以往机械、死记硬背、脱离实际的学习方式为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避免割裂校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避免机械学习,强化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性,把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至现实生活实践,增强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建构全面的知识与技能网络,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三、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提法,从一定程度上讲,表现了人们严重的学科情结,这种思想与提出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初衷背道而驰。传统学科概念的根深蒂固,使人们无法敞开胸怀去理解新课程、新理念,表现了人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学科课程”“学习方式”等概念之间关系的混淆和对各自内涵的模糊理解,同时反映了人们对“综合”一词的不同理解和对语文学科综合性的模糊认识。由于人们心中受学科观念影响甚深,在学习新理念的过程中,对于“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和歧义。有许多学者将综合性学习严格限定为首先姓“语”,另造“语文综合性学习”概念,将其解释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3人们将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