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古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古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古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古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古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17古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亦、宜”等7个生字,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并背诵三首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掌握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三首古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借助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尽。有一位唐代诗人,他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千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被人们称为“诗仙”,又被称为“游侠”。他就是李白。(板书)今天,就让我们随大诗人李白去望天门山。(师板题)释题:“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这儿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让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吧!二、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读,正音,强调:“中”是个多音字,“中断”就是“中间断开”的意思,因此在诗中读一声。3.教师范读,学生评议。4.学生自由练读,读出节奏。5.指名读。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是一幅画,画里都有些什么呢?7.再读诗,画出诗中写景的词语。8.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三、绘画想象,感悟诗境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想象这些画面。2.是啊,名为天门,必为天之门户也。(师板画天门山)诗中哪一句写到这天门山?(出示第一句)3.传说中这天门原是闭合的,只因一把利剑以不可抵挡之势将它劈开。再读读这句诗,你找到这把利剑了吗?引导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楚江”。4.这又是怎样的水啊!诗中哪一句写了?又是谁有如此能耐让汹涌不可挡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出示第二句)5.看,湍急的河水流到这里受到了山的阻挡。闭上眼睛,让音乐带着我们走得更近些。6.让老师用线条为你们勾勒这是险峻如刀砍剑劈的天门山,楚江水汹涌而至,撞击天门山形成巨大回旋,之后又浩荡而去。(齐读第一、二句)7.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水的澎湃!诗中还有哪儿让你感受到了这样的气势?8.(师板画两岸的青山)这又是怎样的山呢?仅仅是绿吗?你是从哪个字里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出”理解)9.两岸的青山相对着,怎么会有出来的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读下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你知道了什么?谁来画一画?(生板画孤帆、红日)10.现在我们联系这两句来探讨探讨诗人李白是在哪儿望天门山的?你又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11.引读第三、四句。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觉得这两岸的山像是在比高矮。好一个“出”字啊,让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船是由远及近,这两岸的山就好像张开手臂在迎接他。读好一个“出”字啊,尽显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采。四、入情入境,深悟诗意1.(播放视频)师述: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家乡。当他乘舟顺江而东,途经天门山时,天门山就像大门一样敞开,让他的眼前豁然开朗。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2.听完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诗人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呢?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五、布置作业背诵诗文。板书设计天门、楚江、孤帆、日(山的热情、水的澎湃,皆是因为诗人那喜悦的心情)第二课时一、赏美景,揭诗题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出示课件,播放“西湖十景”;教师旁白简介,引导欣赏)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3.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二、解诗题,知诗人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2.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期间,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起初是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了雨来。苏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三、学字词,明节奏1.大诗人笔下的西湖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把诗句放声读一读,带拼音的生字多读两遍,读正确。(生自由读)2.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潋滟(lin yn)亦(y)淡妆(zhung)浓抹四、品诗句,赏诗景想想:这首诗写了西湖什么样的美景?晴、雨时的西湖有什么不同的景象?诗人又有怎样不同的感受?然后与同桌交流。1.赏“西湖之晴”。齐读诗歌第一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提示:说的顺序:什么时候,哪里怎么样了?你是怎么读懂的?(预设:看图,看注释)真美啊,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晴天里。假如,你正和苏轼坐在船上同游,你会看到什么美景?想象说话:的阳光洒在西湖上,西湖。孩子们,在你们的描述中,这一缕缕金光使西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美得恰到好处,难怪苏轼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2.赏“西湖之雨”。正当诗人和朋友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美景中时,忽然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谁来说说?读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看文中插图:指导由近及远观察。近处的亭台楼阁,依依垂柳还依稀可见,而远处的呢?看上去怎样?(预设:朦朦胧胧,云雾弥漫,隐隐约约,若隐若现)诗中用哪个词来形容刚才的这番景象?(山色空蒙)(板书:空蒙)这时,你在湖上又能看到什么情景呢?想象说话:的雨洒在西湖上,西湖。小结:是啊,这雨天中的西湖也真是奇妙无比,难怪诗人又一次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3.赏“西子西湖”。你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优美的湖光山色之中,这么美的西湖你要用什么来比喻呢?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西湖?(西子)你从哪里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板书:西子)了解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人”。这么美的西施,诗人怎么赞美她呢?(淡妆浓抹总相宜)(板书:淡妆浓抹)因为西施本来就很美,所以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很合适。小结:所以诗人把美丽的西湖比作了西子,从此西湖就有了一个人景合一、美妙动听的名字西子湖。五、诵诗句,悟诗情1.苏轼一天之中就领略了西湖晴雨不同的美,他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高兴)2.带上这样的好心情,我们把整首诗美美地读一读。这么美的诗让我们把它背下来,把西湖美景深深印在脑海中。六、作业布置1.背诵这首古诗。2.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描写西湖的诗歌读一读并背诵。板书设计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总相宜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板书:望洞庭指名说说刘禹锡和洞庭湖。(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二、初读诗文,感受美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2.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读准字音。3.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三、理解读,洞察美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2.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3.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