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卓尼县柳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生物模拟试题1.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图是RNA结构B. 丁图中含有一个肽键C. 丙物质可能参与乙物质的构成D. 丙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答案】C【解析】T是DNA特有的碱基,因此甲图是DNA的一条链的片段,A错误;丁图是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不含肽键,B错误;乙是ATP的结构简式,其中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丙图可以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与乙图脱去两个磷酸分子后的成分相同,因此丙物质可能参与乙物质的构成,C正确;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错误。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细胞,遗传物质完全相同B. 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同一时期C. 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时期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相同D.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DNA复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所以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细胞,遗传物质可能不相同,A错误.DNA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错误.人的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体时期一个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数是核DNA数的二分之一,C错误.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DNA复制,D正确.【点睛】减数分裂过程可以发生多种变异,形成了多样化的配子,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DNA和染色体加倍的原因和时期均不相同。四分体是联会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四个染色单体,四个DNA。3.下图表示某遗传病患者体细胞内第21号染色体的组成及来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遗传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 母方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异常的卵细胞C. 父方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异常的精子D. 该患者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正常配子约占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染色体的形态可知多出的一条21号染色体应该来自母方,且是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形成的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详解】该遗传病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遗传病,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错误;根据图示中染色体的形态可知该患者是由于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形成了异常的卵细胞,BC错误;该患者减数分裂时三条21号染色体随机分,产生的配子中含两条21号染色体和含1条21号染色体的概率相同,故正常配子约占1/2,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依托21号三体患者染色体数目变化示意图,考查致病原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4.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两者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能够通过表达,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C. 人的白化病是由于基因不正常而合成过多的酪氨酸酶,将黑色素转变为酪氨酸,而表现出白化症状D. 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功能、基因与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A错误;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启动子,末端有终止子,B错误;人的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酪氨酸酶缺乏,不能将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而表现出白化症状,C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基因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因此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D正确。【点睛】疑难辨析启动子与终止子、起始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终止子位于基因的尾端,起终止转录的作用。密码子位于mRNA上,其中的起始密码子是mRNA上翻译多肽链的第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终止密码子作为翻译多肽链终止信号的密码子。5.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 胃蛋白酶、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消化液中【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A正确;,B错误;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中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消化液不是细胞外液,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明确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识记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需要ATP和载体B.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 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D. 脂肪细胞不能合成糖原,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人体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的数量增加,进而加速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吸收葡萄糖;而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说明这些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详解】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胰岛素,需要消耗能量,但是不需要载体的协助,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并被利用,C正确;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为非糖类物质如脂肪等,因此脂肪细胞也是胰岛素的靶细胞,D错误。7.葡萄酒是葡萄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用甲装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_、_(答出两点即可)。(2)葡萄汁装入甲装置时,要留有1/3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_、_(答出两点即可)。(3)某同学若用乙装置进行发酵,并设置两个不同处理组(乙A和乙B),乙A装置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B装置中没有氧气。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乙A和乙B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及乙A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趋势如曲线图丙所示。图中曲线、依次表示_、_、_含量的变化趋势。(4)从细胞呼吸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生物;从同化作用的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填“自养”或“异养”)生物。【答案】 (1). 不需要开盖放气 (2). 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 (3). 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 (4). 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5). 乙A中的氧气 (6). 乙B中的酒精 (7). 乙A中的酒精 (8). 兼性厌氧 (9). 异养【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发酵过程图和实验装置图,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和过程,结合图解准确答题。【详解】(1)试管中的 X 溶液能够吸收酵母菌酒精发酵产生的CO2,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果酒制作过程中除了能产生酒精,也会释放二氧化碳,因此要每隔12小时左右(一定的时间)将瓶盖拧松一次,将二氧化碳排出。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2)葡萄汁装入甲装置时,留有约1/3的空间,这样做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3)乙 A 装置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氧气减少,然后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酒精含量增加,乙B装置中没有氧气,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酒精含量一开始增加,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乙A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趋势如曲线,乙A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如曲线,乙B中的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如曲线。(4)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存,需要消耗营养物质,其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其同化类型为异养型。【点睛】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如下: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单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8.若某哺乳动物毛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1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1)亲本的基因型为_。(2)F2中黑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F2黄色小鼠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3)让F2中的褐色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4)上述动物毛色的遗传表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为_。【答案】 (1). AABBDDaabbdd 或 AAbbDDaaBBdd (2). A_B_dd (3). 23/26 (4). 黄色:褐色=1:8 (5). 多对(或多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褐色基因型为A_bbdd,黑色基因型为A_B_dd,其余基因型都是黄色。由于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共有64个组合,是三对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黄色基因型为AaBbDd,则两个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两个黄色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黄色基因型为AaBbDd,则F2中黑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_B_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F2中纯合子基因型共有222=8种,其中褐色纯合子1种,黑色纯合子1种,则黄色纯合子有6种,根据F2的性状分离比可知黄色一共有52份,因此F2黄色小鼠中杂合子所占比例=1-6/52=23/26。(3)F2中的褐色小鼠基因型为1/3AAbbdd、2/3Aabbdd,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黄色小鼠占2/32/31/4=1/9,因此后代的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色:褐色=1:8。(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小鼠的毛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为多对(或多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中基因与色素的关系判断三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进而根据杂交实验的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推测子一代的基因型和亲本的基因型。9.核福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甚至丧失。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一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组无辐射损伤;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组别处理方法Oh12 h24 h48 h无辐射损伤0.0460.0560.0480.038辐射损伤0.4600.4200.5300,520辐射损伤+ IL180.2390.2650.2790.269(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_。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与_(最少写两项)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2)细胞凋亡是指_。从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从_(组别)两组数据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组相比,设置第组的目的是比较_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答案】 (1). 脾脏是动物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 抗体、溶菌酶 (3).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或基因所决定的细胞编程性/程序性死亡过程) (4). 少 (5). (6). 核辐射前后【解析】【分析】动物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介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而人白细胞介素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详解】(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扁桃体、脾、淋巴结;脾脏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2)细胞凋亡是指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从数据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调亡的脾细胞数目越少。要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就必须以IL-18为实验组的自变量,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应选用组。(3)实验的自变量是注射IL-18是在辐射前还是辐射后,因此其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l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点睛】考查细胞免疫、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10.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 流经该小岛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右图为能量流经网蜘蛛种群的示意图,若图中C表示网蜘蛛自身呼吸消耗量,则D中能量的去向是_和_。(2) 卷尾鬣蜥处于第_营养级,其与沙氏变色蜥的种间关系是_。(3) 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发生改变。(4) 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结合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能力。【答案】 (1). 柳仔树等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2).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3). 流向分解者 (4). 第三、第四和第五 (5). 捕食和竞争 (6). (垂直)结构 (7). 先增加后减少(并趋于相对稳定) (8). 自我调节【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网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群落的垂直结构和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准确分析题图和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食物网分析方法的掌握和对群落结构及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流经该小岛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柳仔树等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右图为能量流经网蜘蛛种群的示意图,若图中C表示网蜘蛛自身呼吸消耗量,则A表示网蜘蛛同化的能量,D表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因此D中能量的去向是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和流向分解者。(2)分析食物网可知,在地面落叶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卷尾鬣蜥中它占第三营养级,在植物其他草食动物沙氏变色蜥卷尾鬣蜥中它占第四营养级,而在植物飞行草食动物网蜘蛛沙氏变色蜥卷尾鬣蜥中它占第五营养级,卷尾鬣蜥捕食沙氏变色蜥,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共同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说明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各生物种群分别占有不同的空间使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是垂直结构的特点;由题意可知,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活动范围都发生了改变,沙氏变色蜥活动区域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说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4)由题意可知,卷尾鬣蜥以沙氏变色蜥为食,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天敌沙氏变色蜥的数量减少,使得网蜘蛛的数量先暂时增加,网蜘蛛的数量过多会捕食更多的较小飞行草食动物,使得较小的飞行草食动物数量减少,随后因食物减少而使网蜘蛛数量又减少,则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并趋于相对稳定)。分析题图食物网可知,本食物网结构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较高,最终网蜘蛛的数量趋于稳定。11.桉叶油的化学性质与玫瑰精油相似,其中含有的黄酮、熊果醇、精油等多种成分具有抑菌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提取了桉叶油,并对桉叶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桉叶油时应选择_(填“新鲜”或“烘干”)的桉树叶,原因是_。(2)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油,原因是桉叶油具有_的特点;此法不适用于胡萝卜素的提取,原因是_。从蒸馏出的油水混合物中分离的油层还会含有一定的水分,需要添加_除水。(3)该小组采用抑菌圈法检测桉叶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