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技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课件_第1页
工程科技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课件_第2页
工程科技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课件_第3页
工程科技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课件_第4页
工程科技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茶文化主要讲解内容,绪论 第一章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 第二章 茶叶的分类与加工 第三章 茶叶的评鉴 第四章 茶与健康 第五章 茶具艺术 第六章 茶的品饮艺术 第七章 中国的茶俗文化 第八章 茶艺与茶道,第一章 茶的起源、传播与发展,一、茶的发现与利用 二、茶的起源源于中国 三、饮茶业的开始 四、兴盛的唐代茶文化 五、宋代鼎盛时期的茶文化 六、中国茶的传播,一、茶的发现与利用,1.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三皇之一的炎帝 神农水晶肚的神仙 神农古代先民的典型化身,1,3,2,2.茶的利用,2.1 茶的药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叶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华佗食论记载:“苦荼久食,益思意”。 茶经.一之源:“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明代钱椿年撰,顾元庆校的茶谱:“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固人不可一日无茶”。,一、茶的发现与利用,2.茶的利用,2.2 茶的养生功能茶能延年益寿 唐代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序:“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花,而此名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 宋人钱易南部新书:“大中三年(公元849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三十岁。宣皇问服何药而至此,僧对说:“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遇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因赐茶五十斤,令居保寿寺,名饮茶所曰茶竂。 日本“茶祖”荣西禅师(11421215):南宋乾道四年(1168)来到中国,在浙江天台山、育王山学习佛教。研读经书之余,关注茶事,回国后,荣西种植茶树,倡行茶道,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一、茶的发现与利用,二、茶树的起源原产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都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起源于中国的川滇黔毗邻山区,西双版纳勐海“茶树王”,原树高32m,直径0.9m,树龄有1700余年。,普洱县困卢山千余年野生古茶树 普洱县板山千余年野生古茶树,鐘鳴谷應,半乔木型茶树 (广东),不同生态的灌木型茶树,三、饮茶业的开始,1.巴蜀茶文化的形成,(1)先秦纳贡 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武王既克殷,爵之以子茶皆纳贡之”。 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主要是从四川传入的。,1.巴蜀茶文化的形成,(2)汉魏立业 西汉末年,王褒的僮约:“脍鱼包鳖,烹荼尽具”和“武都买荼,杨氏担荷” 。 前一句,反映了西汉时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豪家里,还出现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后一句,反映了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的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一定的商品市场。,三、饮茶业的开始,1.巴蜀茶文化的形成,(3)西晋称冠 西晋张载的成都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饮茶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三、饮茶业的开始,登成都白菟楼 张载 西晋,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 程卓累千金,骄侈拟五侯。 门有连其客,翠带腰吴钩。 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临林钓春鱼。 黑子过龙醢,果馔踰蟹蝑。 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2.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秦汉至西晋时期,既是巴蜀茶业继续持盛的时期,又是中国茶业由巴蜀走向全国和茶业重心开始东移的重要阶段。,(1)晋南北朝茶叶生产的发展 (2)晋南北朝茶叶文化的几个特征,三、饮茶业的开始,2.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1)晋南北朝茶叶生产的发展 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的茶叶,因上层社会的崇尚得到较快的发展。,三、饮茶业的开始,2.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2)晋南北朝茶叶文化的几个特征 “以茶当酒”,说明三国后期,已开始流行饮茶。 以茶待客,饮茶已成为一种迎客的方式 以茶廉政,茶饮是清廉俭朴的标志 以茶祭祀,茶饮广泛进入祭祀 茶饮、茶事进入文学作品中,三、饮茶业的开始,寒夜 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四、唐代茶文化,1 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2 唐代茶文化的发展 3 陆羽及其茶经的历史功绩,(1)唐代茶叶产地 自唐代开始,茶叶的产地快速增加,到中唐时期最为兴盛。 陆羽茶经“八之出”中记载有八个茶区,一个郡,四十二个州。包括山南、淮南、湖州、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岭南等。 唐代茶区已遍及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已达到了与近代茶区相近的局面。,1.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四、唐代茶文化,(2)唐代茶叶生产和贸易 “茶马交易”:自中唐以后,饮茶之风大行于西北塞外,因此当地的牧民便驱赶着良种骏马,到内地来进行茶叶交换。后来,又通过使者和商人,进一步扩大。,1.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2.唐代茶文化的发展,(1)茶饮的广泛盛行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可以照见唐代国都长安等地饮茶的普遍程度。 封氏闻见录:“自邹、齐、沧、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自京都到北方沿线的许多地区,茶饮已经深入民间,成为生活之必需。,四、唐代茶文化,2.唐代茶文化的发展,(2)文人介入,诗文吟诵 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同时,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也成了研究中国茶叶历史的宝贵资料。 (3)茶叶专著的出现 陆羽茶经,皎然茶诀,张又新煎茶水记,温庭筠采茶录,等等。,唐代诗人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刘贞亮饮茶十德 以茶散郁气 以茶驱腥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疠气 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 以茶养身体 以茶可雅心 以茶可行道,明惠上人 诸天加护; 父母养孝; 恶魔降伏; 睡眠自除; 五脏调和; 无病息灾; 朋友和合; 正心修身; 烦恼消减; 临终不乱,3陆羽及其茶经的历史功绩,(1)关于陆羽的身世 大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中秋节的第二天,竟陵(今湖北天门)龙盖寺的智积禅师在西湖之滨发现一个哭泣的婴儿,于是将他带回了寺院。智积以周易为可怜的孩子占了一卦,卦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即鸿雁渐渐降落在地上的意思,于是给他取姓为“陆”,取名为“羽”,又以“鸿渐”为他的字。,积公本想让他剃度皈依,可是他感兴趣的是儒学,后来陆羽终于逃出了龙盖寺,开始了流浪生活。小陆羽加入了一个戏班,四处演出,渐渐成为了竟陵四乡一个参军戏的名角。并且慢慢自己编脚本和唱词,有著名的谑谈三篇。 天宝五年(746)春天,竟陵郡给新任太守洗尘,特聘陆羽为“伶正之师”组织演出,陆羽还亲自登台演出了参军戏,小陆羽表现出了非凡的戏剧才能与组织才能,得到了新任太守李齐物的赞赏。不久在李太守的帮助下,陆羽前往火门山拜邹墅(邹夫子)为师,学经业儒,遂了多年的心愿。,陆羽师从邹夫子五年返回竟陵城后不久,与被贬至竟陵的前礼部员外郎、颇享诗名的崔国辅成为了忘年之交,得到了不少熏陶与指导。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陆羽第一次向崔大夫表明了自己的志向:立志茶学研究,写一部关于茶的专著。随后陆羽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周游考察。 长期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一部历史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关于茶的专著。全书分为十篇,分为上中下三卷,七千余字。,一之源:说明茶的起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二之具:记采茶、制茶工具; 三之造:记茶叶的加工过程; 四之器:记煮茶和饮茶工具; 五之煮:记饼茶的烹茶(烤、煮、酌)方法;,六之饮:记饮茶之法; 七之事:历史上出现的茶事活动或传说。 八之出:详记当时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位次。 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 十之图:陆羽主张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2)茶经的历史功绩,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它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及饮用状况,是唐代及唐代之前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建立了茶学的基本框架结构;直接促进了茶叶生产和饮用的快速发展。 “自茶经问世,天下益知饮茶矣。”,五、宋代鼎盛时期的茶文化,1.茶区不断扩展,产量得到提高 2.制茶技术得到改进(出现了散茶的生产,但同时团茶的制作也达到了顶峰。) 3.皇室贵族的大力提倡 (斗茶之风盛行等) 4.饮茶风俗深入平常百姓家 (“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宋.吴自牧梦梁录),斗茶 又称为茗战,是宋代茶人评比茶叶品饮技术的高下,形成的一整套品饮抹茶(细末绿茶)的艺术. 斗茶要经过灸茶、碾茶、罗茶、候汤、燲(xi)盏、点茶六个步骤。 灸茶,是把茶饼放到炭火上去烘烤。 碾茶,把烘烤过的茶饼碾细。 罗茶,用细绢做的茶筛筛下碾好的茶。 候汤,就是煮开水。 燲盏,是把茶盏放到火上面灸热。 点茶,是把煮好的开水冲到装有茶末的茶盏内,并把水与茶调匀。,点茶是先将茶粉加入少量开水调成膏状,然后用茶筅击拂,使汤花显现,以汤花色泽鲜白、茶面细碎均匀为佳,而且汤花与盏咬紧,保持时间长为胜。整个过程深入细致、适情适意、注重人的感官享受和审美情趣。,宋代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新雷昨夜发何处,家家嬉笑穿云去。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蝾,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吁嗟天产石上英,论功不愧阶前冥。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玑满斗归。,茗园赌市图斗茶图(此画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此画以人物为主,画面上人物不少,画中茶贩有注水点茶的,有提壶的,有举茶杯品茶的。右前边有一挑茶担卖茶小贩,停肩观看,还有一妇人一手拎壶另一手携小孩,边走边看斗茶。此画中有男人、女人,老人、壮年、儿童,人人有特色表情,眼光集于茶贩们的“斗茶”,个个形象生动逼真,把宋代街头民间斗茶的情景淋漓尽致地描绘在世人面前。,六、中国茶的传播,1.茶在国内的传播 茶树是怎样从原产地向其他地区传播的呢? 经史学家们的研究认为:茶树的传播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交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 从生物学观点看,物种顺着江河的流向而扩展、传播的。即从云南 四川 陕西 河南 安徽 湖北 湖南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等地。,2.茶向国外传播,我国茶叶对外传播的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来华的僧侣和使臣,将茶叶带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因而使得中国的茶叶生产技术和饮用方法得以流传。 2)通过派出的使节,以馈赠形式将茶叶作为礼品与各国上层进行交换。 3)通过贸易往来,将茶叶作为商品向各国输出。,3.我国茶区分布,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城县,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共有20个省(区、市)967个县、市生产茶叶。全国可分为四大茶区:即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我国茶区大致颁布在北纬18-37度,东经95-122度.,4.世界茶区分布,东亚茶区(主要指中国、日本和韩国等) 东南亚茶区(印尼、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菲律宾等) 南亚茶区(主要有印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等) 西亚、欧洲茶区(格鲁吉亚、土耳其和伊朗等) 南美茶区(阿根挺、巴西、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等) 东非茶区(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坦桑尼亚、莫桑比克、扎伊尔、卢旺达、喀麦隆和毛里求斯等),世界产茶国名录,洲别 数量 国家名称 亚洲 22 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度尼西亚、 日本、土耳其、伊朗、马来西亚、越南、老挝、 韩国、柬埔寨、泰国、缅甸、巴基斯坦、尼泊尔、 菲律宾、阿富汗、格鲁吉亚、阿塞拜疆 非洲 21 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莫桑比克、坦桑尼亚、 刚果、毛里求斯、 罗得西亚、卢旺达、喀麦隆、 布隆迪、扎伊尔、南非、埃塞俄比亚、马里、 几内亚、摩洛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