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昆虫形态及生物学.ppt_第1页
实验二昆虫形态及生物学.ppt_第2页
实验二昆虫形态及生物学.ppt_第3页
实验二昆虫形态及生物学.ppt_第4页
实验二昆虫形态及生物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二 昆虫形态及生物学 一、目的要求: 1. 认识和掌握昆虫体躯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2.掌握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构造及类型。 3.了解昆虫变态的主要类型。 4. 了解昆虫卵、幼虫、蛹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和用具: 浸渍标本:蝗虫(雌、雄)、荔枝蝽。 针插标本:菜粉蝶、粘虫、象甲、蝽蟓、蜜蜂、蝉、蝇。 玻片标本:触角类型、翅的类型、足的类型。 盒装标本:三化螟、蜜蜂、蝼蛄生活史,幼虫类型 挂 图:蝗虫、口器、翅、触角、足的类型。 用 具:实体显微镜、拔针、昆虫针、载玻片、镜头纸、 镊子。,三、内容及方法步聚: 1.昆虫体躯的划分: 2.触角观察: 3.足的观察: 4.翅的观察: 5.昆虫口器的观察: 咀嚼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 其它类型的口器: 四、作业:,6.昆虫的变态类型: 7.卵的类型: 8.幼虫类型: 9.蛹的类型: 10.昆虫的性二型及多型现象:,三、内容及方法步聚: 1.昆虫体躯的划分: 取蝗虫浸渍标本,观察其体躯,注意体外包被的外骨骼,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每体段分节的情况。观察头部触角、复眼、单眼、口器、头部分区;观察胸部足、翅;观察腹部听器、尾须、雌雄生殖器、气门等形态及其着生位置。对比其它针插标本各体段附肢的特征。,2.触角观察: 观察并区别触角的柄节、梗节、鞭节的构造,数一下节数。对比蝗虫、蝉等其它针插标本和盒装标本认识触角的类型及其变化。,3.足的观察: 观察蝗虫足的基节、转节、腿节、胫节、爪及爪垫的构造;观察各种昆虫足的变异类型,如蝗虫的前足(步行足)、蝗虫的后足(跳跃足)、蜜蜂的后足(携粉足)等的特征。,4.翅的观察: 取蝶或蛾的前翅,观察翅的基本构造及分区,找出翅的前缘、外缘、后缘、基角(肩角)、顶角、臀角、臀前区(翅主区)、臀区、轭区等。对比其它昆虫翅的变异类型,如蝗虫前翅、后翅,蝽蟓的前翅,蝇的后翅等。,5.昆虫口器的观察: 咀嚼式口器:用镊子取下蝗虫头部,再将口器的各个部分分别取下置于载玻片上,结合教材中咀嚼式口器构造,认识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的基本构造及取食功用。,上唇:盖在口器上方的1个薄片,能辨别食物的味道。 上颚:1对坚硬带齿的块状物,具切区和磨区,能切断磨碎食物。 下颚:分轴节、茎节、内颚叶及下颚须五个部分,具有嗅觉和味觉作用,下颚能帮助上颚取食。 下唇:由后唇,侧唇叶,中唇叶和下唇须组成,下唇须和下颚须相似(功用)。 舌: 在口器中央,1个囊状突出物,能帮助吞咽食物。,刺吸式口器:用镊子取下斑衣蜡蝉的头部置于载玻片上,先观察针状的口器、再用拔针或昆虫针压、拔,分离口器,观察认识喙管、上唇、下唇及埋藏在管内的两对口针、上颚针、下颚针。,上唇:多退化成小型片状物。 上、下颚:形成两对细长的口针,包于喙管内。 下唇:延长成1条喙管,里面包藏2对口针。 下颚须:下唇须多退化或消失。,虹吸式口器:取菜粉蝶或粘虫成虫针插标本,从头部的侧片观察由下颚变成的螺旋状卷曲的喙管,内部形成一个细长的食物管道、靠虹吸作用吸食液体食料,上颚退化,有下唇须。,只有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长形成1条中空的管子,平时卷曲在头的下方,取食时伸到花心吸取花蜜。 其余如上唇、下唇、上颚等部位退化或消失。,另外还可观察蜂类的咀吸式、蝇类的舐吸式、蓟马的锉吸式、蝇类幼虫的口钩等多种口器类型。了解昆虫口器类型构造,在识别害状特征与害虫防治方法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昆虫的变态类型: 完全变态:取蜜蜂和三化螟盒装标本,观察幼虫各龄期特征,蛹期、成虫期特征,对比幼虫和成虫形态、口器、复眼单眼、触角、翅、足的区别。从上观察到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迥然不同,幼虫无复眼、无翅,除有胸足外还有腹足。 不完全变态:取蝼蛄盒装标本,观察若虫各令期与成虫特征,若虫与成虫基本相似,若虫体型小只有翅芽,成虫体大型有发达的翅,而且无蛹期。,卵,幼虫,蛹,成虫,完 全 变 态,7.卵的类型: 取盒装标本、观察各种昆虫卵粒形状、大小、排列方式、有无保护物等。,8.幼虫类型: 无足型:蝇幼虫,无胸足无腹足。 寡足型:金龟子幼虫,只有三对胸足,无腹足。 多足型:菜粉蝶幼虫,有三对胸足,有数对腹足。,9.蛹的类型: 被蛹:观察蝶蛹或蛾蛹特征。体外有一层包被,可见头部的复眼、触角,胸部可见斜伸向腹面的翅、足,但均不能自由活动。 裸蛹:观察金龟甲蛹的特征。头、胸、腹各体段明显可见,附肢如翅、足、触角等构造可以自由活动。 围蛹:取蝇蛹观察其特征。蛹体被一层坚硬的蛹壳包围,内部为一与蛹壳分离的裸蛹。,10.昆虫的性二型及多型现象: 性二型:观察小地老虎成虫雌、雄触角的区别。雌虫丝状,雄虫基部二分之一双栉齿状。 多型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