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doc_第1页
企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doc_第2页
企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doc_第3页
企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doc_第4页
企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范玉如企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第一部分 企业成本概述一、成本的定义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综合,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产品成本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尺度,由此也可见,在一定的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的条件下,产品成本水平的高低,不但制约着企业的生存,而且决定着利润的多少,从而制约着企业再生产扩大的可能性。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耗费和补偿是对立统一的。任何耗费总是个别生产者的事,而补偿则是社会的过程。耗费要求得到补偿和能否得到补偿是两个不同的事情。这就迫使商品生产者不得不重视成本,努力加强管理,力求以较少的耗费来寻求补偿,并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二、成本的分类成本分类是指根据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按不同的标准对成本所作的划分。成本分类主要有: 1.根据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所划分的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不随产品产量或商品流转量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正好相反,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 2.根据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所划分的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在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中,凡应该计入本月由当月负担的费用,应进一步区分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凡在产品生产中发生的费用,属于产品成本;凡在非生产领域中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都属于期间费用。3.根据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的方式所划分的直接计入成本和间接计入成本。 成本和受益者之间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成本叫做直接成本;成本与受益者之间形成一对多的关系,这种成本叫做间接成本。4.根据成本与产品生产工艺的关系所划分的直接生产成本和间接生产成本。 5.根据成本与决策的关系所划分的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对企业经营管理有影响或在经营管理决策分析时必须加以考虑的各种形式的成本。非相关成本是指与相关成本相对应的成本概念。它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的,与某一特定决策方案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指不适宜用于决策分析的成本。不可避免成本、沉落成本等均属于非相关成本。6.根据成本是否可以控制所划分的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即能被某个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所制约的成本。可控成本具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并且有关的责任单位或个人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与手段使其按所期望的状态发展。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的对称,是指不能被某个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行为所制约的成本。不可控成本一般是无法选择或不存在选择余地的成本。它也具有相对性,与成本发生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有关。为了便于进行成本管理,还可运用其他一些成本分类概念,如机会成本、责任成本、定额成本、目标成本、标准成本、社会成本等等。三、我矿的产品成本项目:原煤完全成本项目表项 目一、材料9.矿车十三、其他支出(一)木材10.自救器1.办公费(二)支护用品11.综合保护器2.差旅费1、单体液压支柱12.瓦斯检定器3.会议费2、型钢梁(七)自用煤4.业务招待费3、金属支架(八)其他材料5.咨询费4、金属支柱1、劳保用品6.聘请中介机构费5、铰接顶梁2、乳化液7.诉讼费6、水泥支架3、油脂8.排污费7.锚杆4、建工材料9.水费8.锚索5、风筒10.取暖费9.金属网6、其他材料11.研究费用10.塑料网(九)材料及成本差异12.租赁费11、水泥轨枕二、职工薪酬13.财产保险费12.其他(一)工资14.出国人员经费 (三)火工用品(二)职工福利费15.运输费1.火药(三)基本养老保险16.无形资产摊销2.雷管(四)基本医疗保险17.警卫消防费(四)大型材料(五)补充养老保险18.税金1.钢铁管(六)补充医疗保险19.矿产资源补偿费2.钢丝绳(七)失业保险费20.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3.钢轨(八)工伤保险费21.土地使用费4.电缆(九)生育保险22.技术转让费5.运输皮带(十)住房公积金23.绿化费(五)配件(十一)工会经费24.班中餐1.综机配件(十二)职工教育经费25.劳动保护费2.普机配件(十三)非货币性福利26.矿业权使用费3、溜 槽(十四)职工住房货币化补助27.董事会经费4、大连(十五)辞退福利28.开办费5、矿车配件(十六)其他职工薪酬29.存货盘亏或损毁6、其他三、电力30.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六)专用工具四、折旧费31.独生子女补助费1、风稿五、修理费32.冬季取暖补贴2、风钻六、井巷工程费33.劳务费3、电动机七、维简费34.煤管局管理费4、水泵八、安全费用35.上级管理费5、防爆开关九、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36、财务费用6、变压器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37、造育林费7.矿灯十一、转产发展基金38、检验费8.局扇十二、资源费用39、其他:洗煤完全成本项目表项 目 一、入洗原料煤(二)职工薪酬 二、加工费1.工资 (一)材料2.职工福利费1.配件3.基本养老保险(1)、筛网4.基本医疗保险(2)、筛板5.补充养老保险(3)、托辊6.补充医疗保险(4)、其他配件7.失业保险费2.油脂8.工伤保险费(1)、煤油9.生育保险(2)、抽余油10.住房公积金(3)、仲辛醇11.工会经费3、介质粉12.职工教育经费4、防冻液13.非货币性福利5、其他材料14.职工住房货币化补助(1)、絮凝剂15.辞退福利(2)、运输带(三)电力(3)、洗煤用水(四)折旧费(4)、其他(五)修理费6.材料成本差异(六)其他支出职工薪酬(一)、职工工资:职工工资是指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构成工资总额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等。包括工资、奖金、各种工资性津贴和补贴以及非工作时间工资等。1.工资:指按规定发放给职工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和效益工资。2.奖金: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创造发明奖、合理化建议奖、技术改进奖和其他奖金。3.各种工资性津贴和补贴: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以及为了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和特殊条件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津贴。包括井下津贴、夜班津贴等属于工资性质的各种津贴。4.非工作时间工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二)、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支出,具体包括:1.离退休干部经费;2.离退休人员医药费;3.离退休人员福利费;4.长病人员工资及福利费;5.职工死亡丧葬费;6.职工死亡直系亲属怃恤费;7.医务室各项支出;8.职工浴室各项支出;9.理发室各项支出;10.托儿所各项支出;11.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12.职工生活困难补助;13.计划生育费;14.其他。(三)、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企业缴费率为上年职工工资总额的 20%,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8%。企业负担部分按照职工的服务对象列入有关成本费用,个人交费部分由企业按月在其工资中代扣代交。(四)、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企业缴费率为上年职工工资总额的 6%,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企业负担部分按照职工的服务对象列入有关成本费用,个人交费部分由企业按月在其工资中代扣代交。 (五)、补充养老保险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有条件的企业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企业及其职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愿建立、共同缴费、基金完全积累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为职工个人缴纳的年金费用按照职工实缴金额乘以缴费系数计算,缴费系数根据职工个人的连续工龄确定,职工连续工龄10年以下的企业缴费系数为1,1020年(含10年)为1.5,2030年(含20年)为2,30年以上的(含30年)为3,企业缴费部分按照职工的服务对象列入有关成本费用。个人交费部分为本人上年工资收入的5%由企业按月在其工资中代扣代交。(六)、补充医疗保险费: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的规定,为了不降低一些特定行业职工现有的医疗消费水平,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作为过渡措施,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企业为职工缴纳的补充医疗保险,所需费用按工资总额2%的比例按照职工的服务对象列入有关成本(费用),由企业单独建账核算,统筹用于本企业内部个人负担较重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药费补助。(七)、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企业缴费率为上年职工工资总额的 2%,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1%。企业负担部分按照职工的服务对象列入有关成本费用,个人交费部分由企业按月在其工资中代扣代交。(八)、工伤保险金:工伤保险费由企业按上年职工工资总额的2%缴纳,并按照职工的服务对象列入有关成本费用。(九)、生育保险金:我矿不交纳。(十)、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规定的基准和比例计算,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率为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12%,职工缴存率为本人上年度工资总额的6%。企业负担部分按照职工的服务对象列入有关成本费用,个人交费部分由企业按月在其工资中代扣代交。(十一)、工会经费: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开展的其他活动。按当月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并交给工会组织,同时计入相应的受益对象。(十二)、职工教育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是指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职工教育事业的一项费用,按当月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计入相应的受益对象。职工教育经费当年有结余的,可继续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的开支范围:1.上岗和转岗培训;2.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3.岗位培训、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6.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7.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8.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9.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10.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11.有关职工教育的其他开支。(十三)、非货币性福利:非货币性福利,是指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无偿使用自己拥有的资产或租赁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比如提供给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使用的住房,免费为职工提供诸如医疗保健的服务,或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一定补贴的商品或服务等,比如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等。1、 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给职工作为福利企业以其生产的产品(或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提供给职工的,应当按照该产品(或该商品)的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计量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其销售成本的结转和相关税费的处理,与正常商品销售相同。2、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或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企业将拥有的房屋等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住房每期应计提的折旧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将每期应付的租金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3、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补助的商品或服务企业以低于企业资产或服务成本的价格向职工提供资产或服务,比如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以低于企业支付的价格向职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企业在出售住房等资产时,应当将出售价款与成本的差额(即相当于企业补助的金额)分别情况处理:1.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中规定了职工在购得住房后至少应当提供服务的年限,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并在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服务年限内平均摊销,根据受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2.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中未规定职工在购得住房后必须服务的年限,企业应当将该项差额直接计入出售住房当期损益。(十四)、职工住房货币化补助:按照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设计的主导思想,企业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对职工进行住房货币化补助。建立职工住房专项补助账户,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逐年安排补助资金,制定发放计划,分步分批发放住房专项补助。发放的住房补助随职工工资按受益对象计入企业相关成本(费用),但不作为计算缴纳住房公积金等的基础。(十五)、辞退福利:辞退福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不论职工本人是否愿意,企业决定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给予的补偿;2.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的补偿,职工有权选择继续在职或接受补偿离职。辞退福利包括当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动时,对公司管理层人员进行补偿的情况。辞退福利通常采取在解除劳动关系时一次性支付补偿的方式,也有通过提高退休后养老金或其他离职后福利的标准,或者在职工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后,将职工工资支付到辞退后未来某一期间的方式。在确认企业提供的经济补偿是否为辞退福利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辞退福利应当与正常退休养老金区别开来。2.职工虽然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但未来不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承诺提供实质上具有辞退福利性质的经济补偿,比照辞退福利处理。3.无论职工因何种原因离开都要支付的福利属于离职后福利,不是辞退福利。有些企业对职工本人提出的自愿辞退比企业提出的要求职工非自愿辞退情况下支付较少的补偿,在这种情况下,非自愿辞退提供的补偿与职工本人要求辞退提供的补偿之间的差额,才属于职工薪酬中的辞退福利。(十六)、其他职工薪酬:1、股份支付股份支付,是“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的简称,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其中,“权益工具”是指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股份支付分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而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承担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交付现金或其他资产义务的交易。2、高危行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从事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品生产以及道路交通运输的企业应在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为井下工作人员、建筑施工工地人员、危险品生产车间和库房人员以及道路交通运输人员等这些特殊劳动群体办理高危行业人身意外保险,按相关规定缴纳保险费,使其遭受意外伤害后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分散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四、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成本的经济实质决定了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企业为了保证再生产的不断进行,必须对生产耗费,即资金耗费进行补偿。企业是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其生产耗费须用自身的生产成果,即销售收入来补偿。维持企业再生产按原有规模进行。而成本就是衡量这一补偿份额大小的尺度。2.成本是制订产品价格的基础。产品价格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但在现阶段,人们还不能直接地准确计算产品的价值,而只能计算成本。成本作为价值构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能反映产品价值量的大小,因而产品的生产成本成为制订产品价格的重要基础。也正是如此,需要正确地核算成本,才能使价格最大限度地反映社会必要劳动的消耗水平,从而接近价值。当然,产品的定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国家的价格政策及其他经济政策法令、产品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及市场竞争的态势等等。3.成本是计算企业盈亏的依据。企业只有当其收入超出其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支出时,才有盈利。成本也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因为成本规定了产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在一定的销售收入中,成本所占比例越低,企业的纯收入就越多。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企业要努力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首先必须进行正确可行的生产经营决策,而成本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因素。成本作为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高低是决定企业有无竞争能力的关键。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的实际内容就是成本竞争。企业只有努力降低成本,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竞争能力。 5.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 ,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在成本上反映出来,如产品设计好坏、生产工艺合理程度、产品质量高低、费用开支大小、产品产量增减以及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衔接协调状况等等。正因如此,可以通过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来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努力改善管理,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五、成本会计的任务成本会计的根本任务是企业尽可能节约生产经营过程中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消耗,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同成本会计的职能有着密切联系:成本会计能否承担某一项任务,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完成该项任务的职能;成本会计职能的发挥程度又受制于任务完成情况的好坏。但是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又是各有特定含义的独立概念。职能是指成本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具有客观性、相对稳定性以及普遍适用性的特点;而任务是指发挥职能作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具有主观性、不稳定性以及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特点。所以成本会计的任务不仅取决于其职能作用,还取决于一定时期社会环境的需要和企业的中心任务。成本会计的具体任务主要有四项:(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成本数据正确可靠,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如果成本资料不能反映产品成本的实际水平,不仅难以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进行成本决策,而且还会影响利润的正确计量和存货的正确计价,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可以使企业的有关人员及时了解成本的变化情况,并作为制订售价、作出成本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2)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优化成本决策,需要在科学的成本预测基础上收集整理各种成本信息,在现实和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生产每件合格产品所消耗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最少的方案,使成本最低化作为制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为了优化成本决策,需增强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使之在处理每一项业务活动时都能自觉地考虑和重视降低产品成本的要求,把所费与所得进行比较,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加强成本控制,防止挤占成本。消除效益。加强成本控制,首先是进行目标成本控制。主要依靠执行者自主管理,进行自我控制,以促其提高技术,厉行节约,注重效益。其次是遵守各项法规的规定,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营业外支出等挤占成本。(4)建立成本责任制度,加强成本责任考核。成本责任制是对企业各部门、各层次和执行人在成本方面的职责所作的规定,是提高职工降低成本的责任心,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办法。建立成本责任制度,要把完成成本降低任务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层次和责任人,使职工的责、权、利相结合,职工的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本相结合;各责任单位与个人要承担降低成本之责,执行成本计划之权,获得奖惩之利。实行成本责任制度时,成本会计要以责任者为核算对象,按责任的归属对所发生的可控成本进行记录、汇总、分配整理、计算、传递和报告,并报各责任单位或个人的实际可控成本与其目标成本相比较,揭示差异,寻找发生原因,据以确定奖惩并挖掘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第二部分企业成本控制一、成本控制概述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成本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控制是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额,仅限于成本限额的项目,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绝对成本控制。广义的成本控制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广义的成本控制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故又称相对成本控制。(一)成本控制系统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包括:组织系统、 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等内容。(二)成本控制的原则成本控制简单说就是全部、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全部是对产品生产的全部费用要加以控制,不仅对变动费用要控制,对固定费用也要进行控制。全员控制是要发动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建立成本意识,参预成本的控制,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才能付诸行动。全过程控制,对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过程进行控制,并将控制的成果在有关报表上加以反映,借以发现缺点和问题。成本控制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四条:1.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控制经历了从事后的成本分析与检查、防护性控制,到事中的日常成本控制的反馈性控制阶段。现代的成本控制不是消极地进行成本控制,而应想方设法开辟财源增加收入。应根据成本的效益分析和本量利分析的原理,将成本与收益、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找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成本和最佳业务量。只有这样,才能将损失和浪费消灭在成本控制前,从而有效地发挥前瞻性成本控制的作用。 2.因地制宜原则。因地制宜原则,是指成本控制系统必须个别设计,适合特定企业、部门、岗位和成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可照搬别人的做法。不存在适用所有企业的成本控制模式。因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甚至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管理重点、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成本控制方法和奖金形式都应当有区别,因此需要考虑企业自身情况。适合特定部门的要求,是指财务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技术开发部门、维修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成本形成过程不同,因此控制标准、控制方法等应该有所不同。适合职务与岗位责任要求,不同职务与岗位权利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因此总经理、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需要不同的成本信息。适合成本项目的特点,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项目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控制的方法应有区别。3.领导推动和全员参加原则。任何成本控制方法,其实质都是设法影响执行作业或有权干预作业的人,使他们能自我控制。所以,每个职工都应负有成本责任。成本控制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只有通过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才能完成。由于成本控制涉及全体员工,并且不是一件令人欢迎的事情,因此必须由最高当局来推动。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成本控制要达到预期目标,取决于各成本责任中心管理人员的努力。而要调动各级成本责任中心加强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有效的办法在于责权利相结合,即根据各责任中心按其成本受控范围的大小以及成本责任目标承担相应的职责。为保证职责的履行,必须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并根据成本控制的实效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对成本控制责任单位及人员给予奖惩,从而调动全员加强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三)成本控制的分类(1)按控制论原理可分为前馈性成本控制、反馈性成本控制和防护性成本控制。前馈性成本控制,指产品投产前对产品的设计,试制阶段所进行的成本控制;反馈性成本控制,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日常或事后的成本控制;防护性成本控制,也称制度控制,是一种辅助控制形式,是通过企业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成本的支出,防止偏差和浪费的发生。(2)按控制的时间顺序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成本控制,指在产品投产前的设计、试制阶段,对影响成本的各有关因素所进行的事前规划、审核与监督,同时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的管理制度,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事中成本控制,指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从投料开始对成本的形成和偏离成本目标的差异进行的日常控制;事后成本控制,指在产品形成之后的综合分析与考核,并对下一阶段的事前控制给予提示和指导。上述成本控制的三个阶段,紧密相关,缺一不可。(3)按控制手段可分为成本绝对控制和成本相对控制。成本绝对控制,主要采取各项措施,节约各项费用开支,杜绝浪费;成本相对控制,需要开源与节流并举,除采取各项措施节约开支外,研究本量利之间的关系,降低单位产品成本,达到相对降低成本的作用。(4)按成本归集对象可分为产品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控制。产品成本控制,指生产产品全过程的控制;质量成本控制,是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确定最优质量成本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5)按成本控制时期可分为经营期成本控制和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经营期成本控制,侧重于企业经营期内的成本控制;使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以用户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经营期内的成本控制,而且侧重产品使用成本的控制。(6)按成本费用的构成可分为原材料成本控制、工资费用控制、制造费用控制、企业管理费控制。(四)成本控制基本程序和方法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就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是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成本控制的基本工作程序如下:1.制订成本标准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成本标准首先包括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但成本计划中的一些指标都比较综合,还不能满足具体控制的要求,这就必须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大致有三种:(1)计划指标分解法。计划指标分解可以按部门进行,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不同阶段等进行。(2)预算法。制订控制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关键。预算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通常企业可以采取弹性预算的方式进行。(3)定额法。即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在企业里,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在采用上述方法确定成本控制标准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生产效率等关系),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时还应搞多种方案的择优选用。2.监督成本的形成这就是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1)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施工员和技术检查员要监督,按照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车间设备员要按工艺规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工生产。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它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2)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车间劳资员对生产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组织的调整、奖金、津贴等的监督和控制。此外,生产调度人员要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车间劳资员(或定额员)对上述有关指标负责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寻找原因。(3)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的项目很多,发生的情况各异。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如采用费用开支手册、企业内费用券(又叫本票、企业内流通券)等形式来实行控制。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分别由有关人员负责控制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上述各生产费用的日常控制,不仅要有专人负责和监督,而且要使费用发生的执行者实行自我控制,还应当在责任制中加以规定。这样才能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群众基础。3.及时纠正偏差针对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查明责任者,分别情况,分别轻重缓急,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贯彻执行。对于重大差异项目的纠正,一般采用下列程序:(1)提出课题。从各种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课题。这些课题首先应当是那些成本降低潜力大、各方关心、可能实行的项目。提出课题的要求,包括课题的目的、内容、理由、根据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益。(2)讨论和决策。课题选定以后,应发动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对重大课题,可能要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然后进行各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优方案。(3)确定方案实施的方法步骤及负责执行的部门和人员。(4)贯彻执行确定的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也要及时加以监督检查。方案实现以后,还要检查方案实现后的经济效益,衡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二、成本控制的内容1.建立分级归口成本控制机构成本控制的全员全过程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管理机构应该是分级的集中归口的,通常可分为三级,即工厂、车间和班组。厂部一级可组建成本控制中心,负责全厂成本控制的管理工作。厂级各部门采取的控制方式大都是事前控制方式和事后控制方式,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可能影响成本的重大因素进行监视、预测,及时做出前馈控制措施;对生产现场反馈信息作仔细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反馈控制措施。成本控制中心应该由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包括技术、物资、劳动人事)、市场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由总会计师领导。(1)财务部门起着领导、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全面指导成本控制业务。具体负责控制目标的制定、分解,厂级控制绩效的核算与分析,是全厂成本控制活动的中枢。(2)生产部门是一个与生产成本关系最密切的部门,从产品设计开始到加工制造完毕(其中还包括原材料采购),有投产前的成本控制、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是最直接最主要的执行部门。劳动人事部门是工资费用的控制归口部门,管理对象主要是人力资源。具体内容包括制定劳动定额、定员定编、工时考核、劳动生产率考核、工资奖金的发放标准。厂级的其他部门,如质量、市场、设备动力都负有成本控制责任,但相对轻一点。车间成本控制是厂部成本控制和班组成本控制的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要贯彻执行上级的意图,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支配车间的生产资源。车间重点需要关注的是事中控制。控制的主要内容:材料等可变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车间费用控制。生产班组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最基层组织,班组成员对车间的生产活动、物资使用情况等了解得最直接最具体,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其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为车间成本控制能提出改进措施。2.建立责任制度企业必须明确各级组织和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成本控制方面的权限与责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的责任制度。企业要将成本计划所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按其性质和内容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各个车间、班组和各个职能科室,实行分级归口控制。根据权、责、利三者结合的原则,在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的同时,必须赋予责任单位和部门以一定的经济权限和利益,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3.建立严格的费用审批制度一切费用预算在开支以前都要经过申请、批准手续后才能支付,有利于一切费用在将要发生前再进行一次深入的研究,根据新的变化情况,再一次确定费用的合理性,以保证一切费用的使用效果。预算外费用则需要执行更加严格的认证、评估等手续的前提下才能予以审批。4.加强和完善成本资料的收集、记录、传递、汇总和整理工作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必须正常、准确、齐全,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收集方法和记录方式,符合监督程序的需要;数据的传递要有正确路线,迅速及时;汇总和整理工作要有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定。5.提高领导和员工的管理意识及技能为提高企业领导及职工的管理意识,降低企业成本,一要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意识,反复强调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性,使降低企业成本的工作真正得以落实。二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一个企业要想取得好的业绩、高的营业利润,只有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三、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是指为不断降低成本而作出的努力。竞争对手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促使每个企业要为提高业绩而不断降低成本,进行不断地努力。成本降低与成本控制有区别:(1)成本控制以完成预定成本限额为目标,而成本降低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2)成本控制仅限于有成本限额的项目,而成本降低不受这种限制,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3)成本控制是在执行决策过程中努力实现成本限额,而成本降低应包括正确选择经营方案,涉及制定决策的过程,包括成本预测和决策分析。(4)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故又称为绝对成本控制;成本降低还包括统筹安排成本、数量和收入的相互关系,以求收入的增长超过成本的增长,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因此又称为相对成本控制。如果说成本控制主要是管理问题,那么成本降低主要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径是:(1)开发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的设计,采用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材料,利用价值工程等方法提高产品的功能成本比率。创新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是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不竭源泉。科技进步使先进的设备、工艺及材料应用于生产领域,依靠技术创新,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降成本、增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生产出竞争力强并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优质产品,提高了生产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另一方面,也节约了人力、能源及原材料消耗,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2)开展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和作业管理。作业成本计算,是把成本更精确地分配到成本对象(即产品、服务和顾客)的程序,其首要目的是提高盈利能力分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业成本管理,是利用作业成本信息使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合理化,认清改变作业与工序以提高生产力的机会在哪里。作业管理,是把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管理和非成本问题管理结合起来,包括生产周期、产品质量、交货及时性和顾客满意度等,以创造更多的价值。(3)改进员工的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树立成本意识。四、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成本控制方法是指完成成本控制任务和达到成本控制目的的手段。成本控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就不一样,即使同一个阶段,对于不同的控制对象,或出于不同的管理要求,其控制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体选用什么方法,应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必要时还可以自行设计出一个适合需要的特殊方法。选择成本控制方法首先需要了解成本的特性与分类,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成本发生的变动性与固定性,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化,固定成本则不受产量因素的影响。对于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采取按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进行控制的方法。对于固定成本如固定制造费用,则可采取按计划或预算进行控制的方法。(2)成本对产品的直接性和间接性,直接生产成本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间接生产成本则相关性并不明显。直接生产成本可将指标分解落实到生产班组、员工,间接生产成本则应分类将指标分解落实到有关职能归口部门、员工。(3)成本的可控性和不可控性,可按成本与不可控成本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会发生相互转化。需按不同的责任层次、管理范围落实成本责任,使归口控制的成本对各责任单位来讲具有可控性,真正起到控制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控制法标准成本控制法是一种较理想的事中控制成本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对控制对象事先确定标准成本,并设立标准成本卡,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将实际消耗量与标准成本作比较,计算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采取控制措施,将各项成本支出控制在标准成本范围内。 1、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也称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会计,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系统是为了克服实际成本计算系统的缺陷,尤其是不能提供有助于成本控制的确切信息的缺点而研究出来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标准成本的控制,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四部分内容。标准成本的制定与成本的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与成本反馈控制相联系,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则与成本的日常核算相联系。图41 实施标准成本系统的一般步骤2、标准成本的分类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反映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达到的成本水平。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标准成本不同于预算成本,标准成本是一种单位的概念,它与单位产品相联系;而预算成本则是一种总额的概念,它与一定的业务量相联系。 (1).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在标准成本系统中,广泛使用正常的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是指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的规模和设备能够达到的最低成本。制定理想标准成本的依据,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理想标准成本主要用途是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因其提出的要求太高,不能作为考核的依据。这种标准成本排除了一切失误、浪费和耽搁可能,只有技术最熟练、工作效率最高的工作人员在最佳状态下尽最大努力方能实现。我们认为,这种标准过于严格,即使对最优秀的职工也不一定能够实现,因而会使职工因感到难以达到而丧失信心。同时,按这种标准成本揭示的成本差异由于不包含正常的低效率部分,难以进行日常成本控制与考核。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它是用科学方法根据客观实验和过去实践经充分研究后制定出来的,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它排除了各种偶然性和意外情况,又保留了目前条件下难以避免的损失,代表正常情况下的消耗水平,具有现实性.把生产经营活动中一般难以避免的损耗和低效率等情况也计算在内,使之切合实际情况,成为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它同时考虑了机器故障的时间,以及工人所需停顿等因素。其所揭示的成本差异,代表了常态情况下出现的偏差,值得管理当局的密切重视。可达到的标准成本要求达到的目标比较切合实际,一般认为较能够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等因素变化时,需要按照改变了的情况加以修订。这种标准成本可以成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成本计价。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这种标准成本一经制定,多年保持不变,以后各年都以它为基础进行比较,从而使各期成本有一个共同的比较基础。但是,由于它不能反映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很难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在实际中较少采用。(二)、质量成本控制1、质量成本的概念和分类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确保规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而支出的费用,以及因为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发生的损失的总和。质量成本分为两个部分:运行质量成本和外部质量保证成本。其中,运行质量成本又由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缺陷成本、外部缺陷成本组成。预防成本是为了防止产生不合格品与质量故障而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质量工作费用、产品评审费用、质量培训费用、质量奖励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和质量管理专职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用。检验成本是为检查和评定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序质量、管理质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和标准所需的费用,主要包括进货检测试制费、现场产品制造和加工检测及产品测试等费用。内部缺陷成本是指产品交用户前由于自身的缺陷造成的损失,及处理故障所支出的费用之和,主要包括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可修复废品的返修损失、返工后或矫正后的产品重复检测和试验的复验费用、由于产品质量事故引起的停工损失及产品降级损失等。外部缺陷成本是指在产品交用户后,因产品质量缺陷引起的一切损失费用,主要包括由于质量缺陷而支付的诉讼费用、索赔费用、退换货损失、保修费用和降价损失等。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为提供用户要求的客观证据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特殊的和附加的质量保证措施费用、产品质量验证费、质量评定费用。2、质量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是以质量成本计划所制定的目标要求为依据,采用各种手段,把影响质量总成本的各个成本项目控制在计划范围内的一种管理活动。可见,质量成本控制是完成质量成本计划、优化质量目标、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一定条件下,产品质量的提高意味着成本的提高。因而在质量成本控制中应当将产品质量同质量成本和产品价格联系起来确定最佳质量水平。实践表明,内部运行质量成本的各构成要素之间,还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增加了预防成本,内、外部故障成本就会降低;增加了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就可能加大,而外部故障成本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