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doc_第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doc_第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doc_第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doc_第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与案例(1-3单元)1.1放大镜 【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教学录象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1. 放大镜下的发现 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桂花树叶 新闻纸 用眼睛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 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教师用教学录象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 它们是什么 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编号预测纸的种类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验证后确定的种类1 2 3 3. 自制放大镜 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教学设计与案例 1.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嘉善实验小学:徐 坚【教学目标】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 掌握两种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 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放大镜、直尺、方格纸、书写纸(打有小6号文字)。 学生分组:方格纸、放大镜(5倍)、放大镜(10倍)、布、无色玻璃球、粉笔、铅笔头、石块、八角茴香等。 【教学过程】1观看教学录象2、放大了多少倍 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上的小字,我们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让学生讨论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放大镜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A);再将放大镜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放大镜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B除以A就是放大镜放大的倍数。 3什么样的放大镜能放得更大 教师出示放大倍数不同、直径相同的两个放大镜,问: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形状上有什么不同?想一想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学生观察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并用这两个放大镜放大书写纸上的字。讨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教师出示一块布,问: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观察并用表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文件夹 放大镜的倍数 5 倍10 倍观察布料的结果(图) 不同点 学生讨论: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 学生用无色玻璃球观察物体布料,讨论: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范围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我们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倍数越大的透镜,视野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的透镜,视野越大。 4、教师出示粉笔等物体,要求学生用倍数较高的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文件夹 编号物体名称 用放大镜观察的结果1粉笔2铅笔头3橡皮屑4石块5面包6八角茴香7自己的皮肤89教师出示蝗虫和蚕卵标本,让学生思考:观察蝗虫标本和蚕卵标本,应该各选择怎样的放大镜? 5. 教师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1.5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1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探究活动,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3以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教学准备】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粉、青苔、蚕丝、纸纤维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学过程】1引入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 学生小组讨论,尝试。班内交流。 2怎样放得更大 探究: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分别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如教材上的图),反复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设问:猜猜看,放大倍数是2倍和3倍的两个放大镜叠加在一起,最大能放大几倍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归纳出两种可能“倍数相加等于4倍”、“倍数相乘等于6倍”。教师告诉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是两个放大镜的倍数相乘。教师说明显微镜的原理:我们刚才经历的过程就是人们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 17 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放大,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倍数,这就是最早的显微镜。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观察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 3做个简易显微镜 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只用一个放大镜时观察不清的文字和图片,看看观察效果如何。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青苔、花粉等,比较和肉眼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5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阅读教材上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6讲解: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 300 倍,使人类看到了过去从未看到的微生物世界。后来人们不断改进技术使显微镜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1500 倍左右,能分辨出百万分之一毫米的物体。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932 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由此把放大倍数提高到 1 万倍。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上已经研制成功了放大率 200 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从而发现了原子世界。 1983 年,人们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电子显微镜更先进。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微观世界提供了可靠有力的工具,它是人类最敏锐的眼睛。7提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1.6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教学目标】1发现并提出有关生命世界的问题,产生对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探索微小世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能对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 【教学准备】1教师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 2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显微镜和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1引入对话:詹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列文虎克会有这么多精彩的发现? 我们的许多同学也用显微镜发现了生物世界的许多有趣的问题,大家读读我们教材上的事例。 学生阅读教材第 15 页“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等内容。 讲解:“宝石花耐旱的秘密”的作者善于观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解决了问题,得出了宝石花耐旱的答案。我们在平时观察中,对周围的生命世界也一定有许多问题,让我们也来自己寻求答案。 2提出问题 我们对生命世界有哪些问题呢?可以从自己的家、校园、我们的身体等方面好好想想。自学课文第 12 页,然后分组讨论,互相启发,然后归纳出几个可以探究的问题。如: 鱼缸里的水变绿了,是不是水里有什么微生物? 厨房里的砧板上有没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土壤中有没有微生物? 我们的头发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的? 大组交流。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把这些问题都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归类和筛选。 3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和准备观察材料 说明显微镜下观察的要求,讲解观察标本的制作和培养。 出示显微镜,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4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 各组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本组的研究课题。 根据问题制订观察研究的计划。 大组交流计划。 5布置课外观察任务 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按计划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研究。 根据自己的观察研究写出研究报告。 告诉学生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包括课题名称、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研究结果、收获和体会。内容要真实,除正文外,可附图、表格、照片、实物等。 7、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教学目标:1.培养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 2.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能对观察过程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 3.发现并提出关于生命世界的问题,获得关于生命世界的更多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对教室环境做相应布置、制作一张“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的研究大海报、了解各组研究的课题内容。 学生准备: 整理小组研究的方法、步骤、结果、遇到的问题等,完成汇报交流表。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活动的材料准备、确定的研究计划以及研究报告的内容、格式进行回忆、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开个科学展示会,交流大家在上节课中研究的过程、方法,研究的成果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交流会前的准备 1、在交流会中,请大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大家,既向大家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向大家征求对自己组的研究情况的意见。同时,我们也要互相评一评,看看哪组的研究更好? 2、那么我们怎样看一个研究好不好呢?应当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呢?请大家想一想。 3、学生共同讨论,形成评价标准: A有明确的选题 B有完整的计划 C研究报告内容齐全(包括选题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过程、研究的结果、研究中的问题等几个方面) D表述清楚有条理 E小组成员团结合作 三、召开“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科学展示会 1、下面开始我们的“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科学展示会。由第一小组先进行汇报,请其他组的同学认真仔细听,对他们的研究报告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问题,可以在他们汇报结束后提出来,然后再由第一小组的同学进行解答。 2、学生汇报。 3、交流:教师组织其他组的同学对第一组的研究报告提出意见、建议,指出其中不足之处和改进意见,并由第一组同学解答质疑。根据评价标准,综合各方面情况,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 4、继续组织其他组的汇报和评价活动。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的科学展示会进行评价,想想有没有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 2、学生评价课堂组织情况 3、教师小结并提出希望。 五、教师请学生把小组的研究报告张贴在课前准备的“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研究大海报上,供大家学习参观。 嘉善逸夫小学 王丽娟8、微小世界和我们教学目标:1.体会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扩大了人类的观察范围,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微小世界的欲望。 2.能做酵母发面的实验,并提高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3.知道酵母发面的原理,懂得人类对微小世界研究的成果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师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表一或表二) 每组一份酵母菌发面材料: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 学生准备:整理收集的资料,完成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自从人类发明了放大镜和显微镜以来,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观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了不起的成果。在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收集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并且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填写在收集表中,大家完成了吗? 2、这节课,我们就先一起来交流关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一组同学在交流的时候,大家注意仔细听。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他们交流后提出来。 二、资料交流会 (教师组织学生按序分组汇报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取得成果的资料) 1、教师:哪组同学愿意先来交流你们收集到了哪方面的资料? 2、学生汇报、交流。 (等一组汇报之后,教师组织其他学生对这一组的资料进行评价和质疑,由汇报的小组进行解答。) 按这样的方法,组织其他组的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并对交流的资料进行讨论评价。 (及时结合学生所谈到的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如学生谈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工程时,可以激发学生为祖国有这样的科学家的自豪之情,也可适时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将来向袁隆平一样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的欲望。 )3、教师小结:大家收集的材料真丰富!像同学们刚才所介绍的,人类确实在探索微小世界的道路上有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发现,既有食品、医学方面的,也有农业、生物工程、微电子技术等其他方面的,这些发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我们有些同学还每天都在享受着这些发现所带来的成果。 三、尝试用酵母菌发面 1、(出示:面粉、酵母、水、塑料量杯)大家看,这是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酵母。 很多同学早餐都要吃馒头或者包子,那么馒头、包子是怎么制作的呢?它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都要经过发酵这个过程,通过发酵可以使面粉体积膨胀,而发酵就离不开酵母。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尝试着怎么使面粉发酵吧! 3、教师示范: 先用一小烧杯( 50 毫升)水将酵母( 10 克左右)化开,再加入面粉( 100 克左右)和匀,揉成面团,然后放入塑料量杯中。 4、现在我们来观察面粉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每隔 20 分钟观察记录一次,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5、学生分组尝试面粉发酵的实验。 四、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课外坚持记录:面粉发酵后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课外继续观察记录,课后一起交流面粉的变化情况。 嘉善逸夫小学 王丽娟21垃圾堆里有什么 黄岳云一、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人们在每天消耗的食物、纸张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中,产生了许多的生活垃圾分布在城市或农村的垃圾堆里,对市容和村貌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可以回收利用,有些则不能回收利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以家庭垃圾为例,利用调查与统计的方法,了解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垃圾的来源、数量、分类、去向和人们对垃圾的处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垃圾堆里有什么的活动中,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对垃圾进行调研的兴趣,了解对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分解,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二、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知道生活垃圾里有什么,尝试对生活垃圾的分类。2、 难点:了解对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分解。三、 教学准备1、 提前布置对家庭产生的垃圾及其数量、种类等进行调查。2、 一些废弃物品,如空饮料瓶、玻璃瓶、纸盒等。3、 垃圾对、垃圾场的录像或图片。四、 教学过程(一) 引入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生活用品,同时又要扔掉很多的垃圾。你们知道家里一天扔掉对少垃圾吗?这些垃圾分别是怎么来的呢?2、出示观察教师垃圾桶内垃圾的情况,想想我们班级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让我们来调查一下吧。(二)调查家庭垃圾1、讨论可以调查的内容:家里一天要扔掉多少垃圾?怎样给垃圾分类,看看扔掉的垃圾中有哪些东西。2、不同日子里产生的垃圾量可能不一样,怎么办?为了取得真实的数据,可以记录23天的情况再算出一天的平均垃圾量。3、对某位学生带来的家里存储一天的垃圾袋的垃圾进行分析与统计,填在附表中。垃圾类别垃圾名称垃圾重量(千克)塑料金属纸玻璃(三)汇报讨论对垃圾的调查情况1、出示空塑料瓶、玻璃瓶、纸盒等后,问:你们认为这些是垃圾吗?它们还有用吗?能从垃圾堆里找到这些物体吗?2、说说你们家里的垃圾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由学生堆调查的垃圾情况进行汇报交流。3、统计全班一天家庭中垃圾的总量,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多少垃圾,计算垃圾中纸品、塑料大致所占的比例,还可以推算全市、全省、全国一天产生的垃圾量。4、我们大家每天都在制造许多垃圾,除家庭外,还有哪些单位产生大量垃圾?举例说明垃圾数量是惊人的。(1)阅读科学作业本第9页上的小资料。(2)播放垃圾堆积如山的场景的影像。(四)总结1、哪些物品是属于生活垃圾?2、怎样给生活垃圾进行分类?3、我们家里的垃圾最后到哪里去了?(五)课外延伸1、垃圾增加的原因是什么?2、人们是怎样处理垃圾的?3、我们周围的环境中还存在着哪些垃圾问题?22建一个垃圾填埋场 黄岳云一、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垃圾对于环境会产生污染,收集与分解垃圾是为了减少或防止环境污染,通过充分了解人们对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有利于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2、处理与方法 通过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尝试设计合理、清洁垃圾填埋场的活动,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分析仍然存在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能积极主动地探究人们对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的兴趣,初步体验建一个合理、清洁的垃圾填埋场的感受,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垃圾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了解人们对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明确生活垃圾和固体垃圾的利与弊。2、难点:初步尝试体验建一个垃圾填埋场的活动过程,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分析找出仍然存在的问题。三、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干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瓶盖上打一些小孔的塑料瓶。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钩子图。3、填埋场填埋垃圾过程的录像或图片。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我们每天产生的这么多垃圾被送到指定的地点后,垃圾车要把它们送到那里去?最后又是怎样处理的?2、如果把垃圾露天堆放有哪些不对?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3、人们采用把垃圾填埋起来,是否就一定安全了呢?(二)进行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过程1、播放观看垃圾场填埋垃圾的录像,大家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下面我们要做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怎样设计和操作呢?2、指导学生按照教材第22页上介绍的方法分组实验(1)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2)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实验的每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3、通过实验后,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填埋场,还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哪些危害?(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1、为了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要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2、要设计一个合理、清洁的垃圾填埋场,最主要的方法是把垃圾和环境隔离开来。那么怎样设计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3、分组尝试设计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注意记录设计的要点。4、个组汇报交流设计流程,对次方案进行评价。5、读图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探讨它是怎样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比垃圾堆好吗?能保证安全了吗?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能在它的上面种农作物和建造房子吗?(四)垃圾焚烧的分析1、处理和解决垃圾除了采用堆积法和填埋法以外,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和解决垃圾呢?2介绍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找出这种方法的优缺点。(五)总结1、垃圾除了生活垃圾外,还有什么垃圾?2、人们处理和解决垃圾的方法有哪几种?这些方法是否都是有利有弊的?(六)课外延伸1、人们处理和解决垃圾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2、我们怎样做才是处理和解决垃圾更有效的方法嗯?2.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学目标】1.经历研究包装盒的活动,了解过度包装和滥用塑料包装的危害。 2.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带 1 2 个商品包装盒。 教师:几个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注意了环保的包装盒。称重的弹簧秤。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学过程】一、 导入 1. 我们已经知道垃圾要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 (根据学生的讨论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或归纳: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首先要从根源上想办法减少垃圾的数量,然后把可以用的材料回收,最后剩下的再作无害处理) 2. 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3师生一起探讨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言之有理就应给以肯定,如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自己带喝水的杯子,少买瓶装饮料,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侧重于考虑家庭中和学校里的哪些垃圾可以想办法减少) 二、包装盒的观察研究 1. 一般情况下商品都有包装,包装有什么用呢?(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而且比较卫生) 2. 包装最后到哪里去了?(都成了垃圾) 3. 商品不同,包装的方法也千差万别,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研究包装盒,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4. 教师出示教材第 24页上的问题,解释什么叫“过度包装”。 5. 讨论:用什么方法或标准来衡量有没有“浪费”的情况。(如可称量包装和商品各有多重或体积各占多少,也可用估测的方法) 6. 分组观察、思考教材第 24页上的13个问题。 7. 汇报观察研究结果。 8. 全班研讨教材第 24页上的46个问题。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 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掉了,其实它还可能有其他用处。 2. 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旧玻璃瓶、废塑料袋,谁能尽可能多地列举它们还有哪些用处? 3. 交流汇报。 4. 说说还有哪些物品是可以重新使用的?怎样使用它们?(教师可提示旧衣物、旧玩具、旧图书等物品) 5. 废物利用有哪些好处? 6. 我们经常购买一些小工艺品,人们还常常互赠贺卡或其他小礼物。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展示几种废旧物品制作的精美作品) 四、总结、拓展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2. 你们能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出有意义的作品来吗?利用课外时间做一做,然后开个展览吧! 教学反思:2.4 垃圾的回收利用魏塘四小 金华【教学目标】1经历一个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收集资料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方法和好处的过程;经历一个创造条件将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资源意识;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和材料;认识回收标志;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教学准备】学生:带一些平时会扔掉、但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来;分组分品种调查废材料再生利用的方法和好处。 教师: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酯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等;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 导入 1(教师出示一袋装有一些纸盒、玻璃瓶、塑料瓶、废金属的垃圾)这是什么?是垃圾还是资源?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垃圾的回收利用。(揭题) 二、 回收利用报告会 1. 把带来的物品集中起来,检查这些物品是不是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2. 这些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中,以哪几种材料居多? 3. 按制作的材料,把这些物品分分类,再统计出每一类的数量。(详见表格设计示例) 4. 回收利用这些材料有哪些好处呢?按玻璃、钢铁(金属)、纸、塑料分别来说一说。 5. 不少同学都是通过一些数据和资料来说明回收利用和生料加工相比所具有的优势,你们是怎么搜集到这些数据和资料的?对于这些数据和资料,你们有什么感想? 6. 如果回收利用垃圾花的钱比生料加工花的钱更多,那就不需要回收了。对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 7. 仔细观察那些可以回收利用的塑料饮料瓶,上面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志?这个标志在哪里?是怎样的?有什么含义?数字表示什么?下面的字母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为垃圾的回收利用做什么贡献? 8. 简介这个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 9. 你们认为较为完整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包括哪些方面? (引导认识方案应包括垃圾减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这三个大的方面) 三、 建一座回收中心 1. 对于这些已经分类的、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我们应该怎么办? 2. 我们的学校、班级垃圾回收利用工作做得怎么样?还可以做哪些改进? 3. 让我们行动起来,回收可利用的宝贵资源。具体该怎样做呢? 4. 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方案主要包括:需要做几个分类回收箱? 不同材料的回收标志如何设计?需要文字说明吗? 回收箱放置在什么地方? 如何管理回收箱?谁来管理?等等。 5简介并评价方案。 四、 总结、拓展 1将收集、整理过的资料进行布展。 2利用课外时间,组建一个班级或学校的资源回收利用中心。 教学反思:2.5分类其实很简单 封建明教学目标1. 经历垃圾分类和做堆肥的活动。 2. 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以及各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3. 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4. 了解堆肥的意义和堆肥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准备卡片,用来标注各种垃圾的名称。 2. 3个盆或桶 ( 蓝、绿、红色 ) ,分别贴着“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字条。 3. 录像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你们制定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是怎样的呢?(评价大家提出的方案) 2. 同学们提到的各种解决方案都不错。那么,怎样才能在所有的家庭中甚至在全社会中实施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播放录像或谈话: 很多地方的垃圾是混装、混倒的,或者采取混合集中后再分类,但这样的方法都不利于垃圾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实行垃圾从源头上分类、分装。 二、垃圾分类的方法 1. 我们的街道、小区的垃圾分类了吗?是怎样分类的呢?还存在哪些问题 ? 2. 从有利于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角度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 3. 垃圾分类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组桌上放一堆“混合垃圾”(用模拟卡片代替),讲台上放“分类垃圾桶”(红绿蓝色的盆子)。每个小组的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一次在“混合垃圾”中拿出一种“垃圾”,扔到台上相应的垃圾桶中,分类正确、速度快的小组为优胜。 (2)进行垃圾分类比赛。 选学生做裁判,检查各小组的分类正确率,评比。 4. 讨论填写教材第 28 页的分类表。介绍现行使用的分类垃圾桶的颜色。 5. 介绍有毒有害垃圾随意处理的危害,简单介绍如何处理废电池。 三、怎样在家里科学处理垃圾 1. 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将对改善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讨论: 我们家里的垃圾分类了吗?是怎么分的呢? 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我们知道收购废品的回收站在哪里吗?知道怎样卖废品吗? 3. 思辨: 有人说:“一点点废品卖不了几个钱,放在家里占地方不划算。”你们怎么看? 4. 家庭垃圾中约三分之一是食物废料。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这样既处理了垃圾,又生产了肥料,一举两得。 5看书,学习制作堆肥箱。 6. 像这样的科学处理垃圾的办法还有许多,你们还知道哪些? 7. 希望同学们人人行动起来,对生活垃圾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让我们的家园更清洁和美丽。 2.6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封建明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2. 了解我国面临的缺水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尝试解释原因。 3. 了解人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 4. 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荒漠化的土地照片或录像,臭氧层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一、了解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可现在人类生存正面临着环境的严重挑战。除垃圾之外,我们还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2. 各小组讨论,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都写下来。 3. 各小组汇报,把不太了解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梳理各小组提到的环境问题。 4. 教师归纳学生的汇报,并作鼓励性评价。 补充讲解学生尚未提及或未清楚表达的环境问题。 5. 简单介绍我国所面临的缺水、土地荒漠化问题,尝试解释原因。 二、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工作 1. 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各国人民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也不例外。 介绍影响力和成效比较大的环境保护行动。(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治黄、治淮,三北防护林带,退耕还林还草,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学生能够理解的例子) 2. 说说你们所知道的环境保护行动。 学生自由发言:环境保护行动及其成效。 2.7考察家乡的环境第一课时:家乡的水魏塘镇枫南小学:陈栋一、【教学目标】 1. 经历调查家乡环境(水)污染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2. 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 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三、【课前准备】 学生:采集水样的瓶子(自带),放大镜,显微镜。 教师:选择适合学生考察水资源污染的地点,有关家乡水域污染的图片或短片。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并激发考察的兴趣1、我们看了很多有关水域污染的资料,也研究了垃圾处理问题,但是我们还没有系统地考察过我们身边的自然水域的情况。2、以你们以往的经验看,从哪些现象可以判断水域被污染了?推断一下,污 染的原因是什么? 3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考察家乡水资源的污染情况。 二、 确定考察活动的主题 1有关水的污染,你们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考察活动,或者打算考察水污染的几个方面? 学生讨论,口头形成小组活动计划。 2交流。 教师指导:在思考考察项目的时候要想一想,需要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我们能找到吗? 3各小组编写考察计划,设计考察项目表。 教师指导: (1)考察计划的指导: 考察计划要注明的几个方面:时间、地点、考察人员、器材准备、考察项目、检测方法、小组分工,考虑安全问题 (水污染考察表详见表格设计示例部分) (2)考察技术的指导。 A实地考察 看教材第 32页,回答学生的疑问。 B水样观察 看教材第 24页,回答学生的疑问。 三、小组考察活动 小组活动以4人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取样时要注意安全,如果水平面比较低,可以选择用吊桶取样。观察检测活动时,要离水域稍微远一些,方便小组成员活动。 推荐地点:如果临近河、湖可以选择河、湖的水样来考察。也可以选择井水,或者小区周围的小溪。 (备注:下一节课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开展点评活动) 27考察家乡的环境第二课时:植物的“杀手”魏塘镇枫南小学:陈栋一、【教学目标】1经历调查家乡环境(空气)污染情况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2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三、【教学准备】植物叶(尽可能选择宽大,出现斑点比较多的树叶)若干,放大镜,量杯和 p纸或者检测器 四、【教学过程】1. 由学生提取植物叶的样本,说明叶子采摘的地点,描述被污染树叶的分布范围。 2. 对污染原因进行假设,从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因素入手。 3.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叶子上的斑点分布特点,初步整理:这些斑点的形成和植物气孔中吸入的空气有关,还与落在叶子表面的雨水有关。 4. 小组讨论考察项目,可以对空气或者雨水开展考察。5. 教师指导考察方法:可以查询资料,可以实验检测,可以向专家咨询 6. 编写具体的考察方案。 (1)考察计划的指导:要求注明时间、地点、考察人员、器材准备、考察项目、检测方法、小组分工,考虑安全问题空气污染考察表(从尾气为例) 时间地点考察人员及分工考察项目: 器材准备: 检测方法: 1统计20分钟经过的汽车数量: 2查资料找出有害气体的种类和含量: 3查资料找出这些气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观察路边的植物,找到受污染的痕迹: 对这个区域的空气(尾气)污染评价: (2)使用 pH 试纸检测雨水酸碱度的指导: 把雨水滴在 pH 试纸上,然后再和比色板进行颜色对比,确定雨水的酸碱度值。 7以小组活动开展考察,形成解释,准备下次的汇报。 28 我们的环保行动魏塘镇枫南小学:陈栋一、【教学目标】1. 完成一个环保行动方案和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 2. 分析自己的环保行为为环境保护带来的价值,产生成就感。 3. 参加环保的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一些基本的社会活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完成一个环保行动方案和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保护环境,是我们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开动脑筋制定一个环保行动的计划。(二)制订活动方案1、指导:一个良好的活动方案应该是主题鲜明,效果明显的。各个学习小组都要确定自己的活动主题和活动形式,注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你们的活动中来。 2、环保行动方案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也可以是针对社会的,还可以是到一些环保机构的参观活动。 3学生制订活动方案。 4交流、点评:对学生上交的活动方案进行点评,选择比较好的活动方案,也可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完成一个活动方案。方案在点评后要进行修改。 5讨论:如何完成我们的环保方案。 (三)制定我的环保计划 1心动不如行动。要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人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从身边的事、从小事做起。2参考教材第 36 页的“我的环保行动计划”,思考并实施自己的环保行动计划。 3.1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能根据资料的特征整理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在讨论交流中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1. 导入 (1) 对有关月亮的歌曲。和有关月亮的诗歌。讲有关月亮的故事、传说。(2) 关于月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3) 引导语: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出示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4) 引导语: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不断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 2.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 阅读教材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有什么变化和发展?说说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以分为哪些阶段?教师板书:肉眼观察 望远镜观察 无人月球探测飞行器 人类登上月球(2)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3) 讨论:你们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4) 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月球的工具吗? (5)观看课件。3. 交流有关月球的其他信息。(1) 交流(简要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2) 教师要求学生们把交流内容按月球的运动、月球的基本数据、月球的地形特点、月球的其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小组内将课前搜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4) 对于交流中出现的信息冲突,讨论其在哪些地方出现了信息差异?4. 制作“月球卡”。 (1) 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思考自己的“月球卡”如何去 设计? (2)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构思。 (3) 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4)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3.2 月相变化【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可以借助观察来发现。 2. 过程与方法 能持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能根据已知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并作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能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地从事月相的观察活动;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相的信息;通过对月相的了解,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复杂而变化的系统;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观察在了解科学事实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圆纸片、笔、剪刀,电筒、塑料球、小地球仪。【教学过程】1 导入苏轼有一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里提到了月亮的圆缺变化。我们把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相。2月相及画月相 (1) 说说平时看到过的月亮有哪些形状? (2) 几张大小相同的圆纸片上画出我们观察到的几种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3) 几位同学把剪出的月相贴在黑板上,观察分析这些月相。 (4) 讨论: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够见到这样的月相吗?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确性。(6)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月相时的两个顶点连接起来就是圆的直径。 (7)我们能不能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怎么做?(8)学生做实验。(仔细观察,有没有发现贴出来的月相形状。)(9)交流实验的情况,请做得好的小组介绍经验。(注意调整三者之间的距离。) 3 给月相排序(1) 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同学们赏过月吗?在什么时候赏的月?那天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3)对照我们的模拟实验,能确定农历十五的月亮位置吗? (4) 再次认真实验,仔细观察,对照实验现象给月相编号,贴到书本的圆圈里。(5) 交流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贴月相,一起讨论是不是正确。在实验中还有什么发现?(月相变化有规律吗?能推测下半月的月相变化吗?) 4观察白天的月相(1)在给月相排序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的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 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讨论后归纳下表。月相日月地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