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的预防.ppt_第1页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ppt_第2页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ppt_第3页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ppt_第4页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基础知识,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历史上传染病曾对人类造成很大的灾难,鼠疫、霍乱、天花、疟疾、血吸虫等传染病广泛流行。解放后,消灭了天花;控制了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病毒性肝炎、狂犬病、结核、感染性腹泻等存在;新发传染病,如SARS、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疯牛病、艾滋病等不断出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在传染源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或其他组织中生存、繁殖,并且能够通过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生物媒介(如蚊、蝇、虱等),直接或间接地传播给健康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得过麻疹的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 血液传播 其他 人群易感性,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地理、气候等 社会因素:抗生素、城市化、战争、风俗习惯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1控制传染源,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艾滋病患者,2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3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春季呼吸传染病的预防,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生物特性,在春季气候变暖适宜条件下繁殖活跃; 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人体难以适应,导致抵抗力下降; 人员集中工作、学习环境,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 封闭的房间,空气流通不畅,细菌、病毒容易传播。,有病原体(pathogen) 有传染性(infectivity) 有流行病学特征 (epidemiologic feature) 有感染后免疫 (postinfection immunity),基本特征,传染病的预防,病人及时上报 甲类(强制管理) 乙类(严格管理) 丙类(监测管理) 接触者 检疫、密切观察、药物预防/预防接种 病原携带者 治疗、教育、调整岗位、随访观察,管理传染源,主要针对 呼吸道传染病 消化道传染病 虫媒传染病 寄生虫病 消毒(物理/化学) 预防性消毒 疫源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切断传播途径,特异性主动免疫 疫苗、菌苗、类毒素 特异性被动免疫 抗毒素、特异性抗体 * 儿童计划免疫是关键,保护易感人群,流行性感冒:一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人类发病率最高、传染性最强、危害最大、也最容易被轻视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传染病之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肌痛、头痛伴有严重不适、干咳、咽喉痛或鼻炎,多数患者可在一到两周内恢复。 流感潜伏期短、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播迅速,抗原易变异,人群对变异株普遍易感,控制难度大。,20世纪流感三次世界性大流行,血凝素H,神经氨酸酶N,基质蛋白,类脂双层膜,核蛋白壳,甲型流感病毒结构,2009年3月,首先暴发于墨西哥。该流感为一种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新甲型H1N1流感 (2009年),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做为一新变种的流感类型,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易感人群(哪些人容易感染流感?),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 病后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是因为流感病毒亚型内部经常会发生小幅度变异,人对变异后的病毒仍然易感。 所以,即使前一年感染过流感的人,第二年仍有可能再次感染。,活禽市场可能是禽流感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禽流感病毒易感动物,如何预防流感、人禽流感?,勤洗手:流感病毒大多数从手传播到口/鼻 不扎堆:减少在人群密集公共场所久留 吃熟食:避免进食不熟的鸡鸭蛋、肉 躲病禽:避免接触病禽、病鸟尤其野生动物 勤通风:办公室及家里注意通风换气 种疫苗: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什么是肠道传染病,肠道是指大肠和小肠,是人体消化道的一部分。我们日常的饮用水及食物,如果被病原体所污染,那么这些被污染的水和食物,经过口腔进入肠道,这些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破坏肠粘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样的传染病就是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容易病从口入,胃肠道传染病多发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气温较高,适合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一些媒介生物如苍蝇等大量孳生,可将病原微生物携带到食品上,引起疾病传播;天气炎热,人们出汗较多,为补充水分,需大量饮水,饮水过多会冲淡胃液,使得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肠道致病菌容易进入人体并迅速繁殖;夏季人们爱生吃瓜果,如不洗净而污染病菌,人吃了也容易得病。,秋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该类疾病主要经食物、饮用水、日常生活接触等途径传播,故注意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把住“病从口入”,是预防疾病的关键。,预防夏秋季肠道传染病,1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或副伤寒、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等。,预防夏秋季肠道传染病,2、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经水、食物、接触、苍蝇等传播,主要是通过粪便污染外环境所致,是典型的“病从口入”传染病。,预防夏秋季肠道传染病,3、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为急性腹泻、呕吐,只要及时就诊治疗,完全可以痊愈。,预防夏秋季肠道传染病,4、预防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可防可治,最关键的是要把住“病从口入” 关,做好“三管一灭”工作,即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5、预防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生的食物,食品在吃前要煮熟、煮透,尤其贝壳类与甲壳类海产品;,5、预防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3)煮熟的食物要趁热吃,隔夜食物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 (4)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并保持干燥;,5、预防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5)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已消毒食具与未消毒食具需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6)夏秋季肠道传染病易发季节,不宜大办婚丧、喜庆等群体聚集性聚餐活动。,6、家庭中出现肠道传染病病人时应注意什么?,(1)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6、家庭中出现肠道传染病病人时应注意什么?,(2)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预防性服药三天;,6、家庭中出现肠道传染病病人时应注意什?,(3)要做好排泄物、物品以及环境的消毒工作。,自古以来,印度恒河三角洲是古典霍乱的原发性地方性疫源地。19世纪初,由于交通日益发达,在通商、朝圣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下,霍乱开始从印度向世界各地传播。1817年1923年的一百多年间共发生6次世界性大流行。,霍 乱,从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已持续50年,五大洲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报病超过500万例,死亡11万多。波及范围之广和持续时间之长均超过历次世界大流行,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迄今仍无停息迹象。,传染源:,病人 病原携带者,传播途径:,1.经水传播 2.经食物传播 3.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4.经媒介生物传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传染源: 患者眼部分泌物及泪液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部分患者的咽部、粪便中也存在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病人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预 防,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艾滋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艾滋病,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 发病机制:病毒侵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最终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临床特点:发病缓慢,多系统损害,病死率高,传染源,AIDS病人和携带者是传染源 病人包括轻症、艾滋病相关综合征、严重的艾滋病病人,以急性感染期传染性最大 病原携带者不仅数量多,而且很难限制其活动,潜伏期长,危险性大 血液、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等)、器官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病毒,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约占7080,男同性恋异性恋(分别为510、70%) 经血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接受血液或血制品;献血员感染的传播;医源性感染(器官移植、人工受精、污染的器械等) 母婴传播:经胎盘、产道及哺乳等,进食、昆虫叮咬或共用电话、握手等,不会传播HIV的途径,高危人群,性乱者(男同性恋、娼妓与嫖客) 静脉药瘾者 血友病、多次接受输血或血制品者 HIV(+)的性配偶及婴儿,流行情况,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已有20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发现HIV-1感染者 WHO估计,全球HIV感染者至少8000万人,已有2480万人死亡。新增HIV感染者500万/年、1.6万/天、11例/分钟 非洲、美洲、欧洲多发,亚洲HIV感染者快速增加(已近1000万) 1985年传入我国,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估计近100万),我国流行情况,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9156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7713,累计死亡13632人,按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WHO推荐的方法估算,中国现有HIV感染者和病人约84万,管理传染源,发现HIV感染者,按乙类传染病报告当地CDC 高危人群普查HIV感染 隔离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