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绪论.ppt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ppt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ppt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ppt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2019/5/17,2,前言,关于本门课程 本课程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 常用网址,2019/5/17,3,关于本门课程,本门课程是多学科综合性课程 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及内容: 高等数学、环境学(环境概论)、环境生态学、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与控制、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环境法规、清洁生产等。,2019/5/17,4,本课程内容,第1章 绪论 第2章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管理 第3章 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第4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5章 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第6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7章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8章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9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第10章 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11章 环境风险评价 第12章 公众参与 第13章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第14章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第15章 规划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第16章 环境影响评价成果,2019/5/17,5,主要参考书目,陆雍森.环境评价.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1999.9 叶文虎.环境质量评价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1994,4 陆书玉.环境影响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郑铭.环境影响评价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03,9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00,6 史捍民.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01,5,2019/5/17,6,张征.环境评价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2,2019/5/17,7,常用网址,国家环保部,网页:/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网页:/ 环境技术论坛,网页:/ 环评俱乐部,网页:/ 中华环评网,网页:/ 环评工程师联谊会,网页:/ 中国环境标准网,网页:,2019/5/17,8,2019/5/17,9,2019/5/17,10,2019/5/17,11,2019/5/17,12,2019/5/17,13,参考网址,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CN11-4542/P .网址:/,2019/5/17,14,2019/5/17,15,第1章 绪论(Introduction),2019/5/17,16,本章构成,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绪论,1.1.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1.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分类,绪论,2.环境要素和环境因子,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水、大气、声、 生物、日照、土壤、 热、放射性、 电磁波、振动,综合生产力、 技术进步、 人工产品和能量、 政治体制、 社会行为、 宗教信仰,环境要素,绪论,环境因子,3.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表征环境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4.环境容量,绪论,按环境要素分类,按污染物降解机理分类,5.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按影响的来源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性质分 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按影响时间分 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绪论,6.环境影响评价,中华人民环境影响评价法: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即分析规划实施后和建设项目投产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评价。,1.1.2 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 指导环境保护设计,强化环境管理 为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导向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绪论,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1.3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照时间顺序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估,1.1.4 环境影响评价的八项基本技术原则,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布局合理 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 符合国家有关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 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 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的要求 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绪论,1.2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1.2.1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1. 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2. 环境保护法中的规定(1979.9.13试行;1989颁布,现行) 3. 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颁布,20039.1实施) 4. 环境保护单行法 5.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务院颁布) 6. 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7.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8. 环境标准 9. 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绪论,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自然资源保护法及其他: 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渔业法、土地法、矿产法、水法、防洪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分为两类: 一类是为执行某些环境保护单行法而制定的实施细则或条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另一类是针对环境保护工作中某些尚无相应单行法律的重要领域而制定的条例、规定或办法,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发布或者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从建设项目扩展到规划,标志着我国环境与资源立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法律,2019/5/17,24,绪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中各层次间的关系 宪法是基础 法律效力一样 后法大于先法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仅次于法律 部门规章、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均不得违背法律和行政法规 地方环境法规和规章仅在其辖区内有效 国际公约与我国的环境法有不同规定时,应优先适用我国的环境法,绪论,1.2.2 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三级五类两种执行规定,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标准体系 (三级五类),两种执行规定:强制性、推荐性,2019/5/17,26,环境基础标准 是对环境标准工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所做的统一规定。,绪论,环境质量标准 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等,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等。,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做的统一规定,水质分析方法标准、水质采样法等,五类标准,1.3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1.3.1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绪论,2019/5/17,28,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目的,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根据,例如:对于生态敏感区的建设项目,生态评价工作等级应提高一级,而对废水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情况,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可以适当降低一级。,1 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可作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 上下不应超过一级,绪论,确定评价工作的深度,评价工作等级: 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划分为三个工作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评价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 各单项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详细规定,可参阅相应导则。,环境风险评价仅划分为两级,各导则有 相应规定,2 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应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应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前编制。,总则,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容,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绪论,大纲主要编制内容,3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法,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地理位置; 地貌、地质和土壤情况,水系分布和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 矿藏、植被、水产和野生动植物、农产品、动物产品等情况; 大气、水、声、土壤等环境质量现状; 环境功能情况(特别注意环境敏感区)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 社会经济情况; 人群健康状况及地方病情况; 其他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状资料,绪论,确定范围、筛选参数、收集资料、量化结果,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一般按环境要素分别进行,预测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和专业判断法,预测阶段建设阶段、生产运营阶段、服务期满后阶段三个阶段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的环境影响 大型建设项目,当其建设阶段的影响程度较重,且影响时间较长(1年以上),应进行建设阶段的影响预测 矿山开发、垃圾填埋场的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预测时期一般考虑影响的衰减能力最差(即环境净化能力最低)和衰减能力一般的时期。 若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较低,可只预测环境对污染衰减能力最差时期,绪论,5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根据预测结果,评价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的范围 取决于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环境特征。 一般情况下,预测范围应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的范围,预测的内容主要是指对能代表评价项目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绪论,1.3.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绪论,1.4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绪论,1.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196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197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继美国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后,近40年来,先后10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19/5/17,35,2.国内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五个阶段,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年):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 规范和建设阶段(1979-1989年):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1989年环境保护法颁布 强化和完善阶段(1989-1998年): 1989年环境保护法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实施 提高阶段(1999-2002年):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颁布 拓展阶段(2003年至今): 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实施,绪论,2019/5/17,36,绪论,【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培训教材(第1 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9 2 陆书玉,栾胜基,朱坦等.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丁桑岚.环境评价概论(第1版)M.北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