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ppt_第1页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ppt_第2页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ppt_第3页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ppt_第4页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情绪与认知不同,它似乎与个体的切身需要和主观态度联系着。从这种联系中可以引申出情绪的两种特殊存在形式,其一为内在状态或体验,其二是外显表情。这是认知过程所不具有的特征。 因此,情绪与认知是带有因果性质和互相伴随而产生的。情绪可以发动、干涉、组织或被破坏认知过程和行为;认知对事物的评价则可以发动、转移或改变情绪反应和体验。,情绪有如下特性: 1、情绪是多成分的复合过程。 2、情绪具有多维量结构。 3、情绪是生理和心理多水平整合的产物。 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在心理学中,把原始的情绪看作是与生理的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把情感看作是与社会性的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情绪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但即使是人的最简单的情绪,也与动物的情绪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人的生理需要受制约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条件。人的情绪与动物的情绪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人类生活在社会中,因此,人的情绪活动具有社会的性质。 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是同社会性的需要、与人的意识紧密地联系着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带有社会历史性,第一节情绪、情感的经典研究 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 第四节药瘾与行为瘾,第一节情绪、情感的经典研究,关于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心理学经典理论,我们按其形成的历史时期不同分为:詹姆士-兰格理论、卡浓的丘脑学说、巴甫洛夫的皮层机能动力定型理论、林斯莱的情绪激活学说、帕帕兹-麦克林的边缘系统理论和塞里的应激学说。,“詹姆士、兰格情绪学说”认为:情绪只是机体变化所引起的机体感觉的总和。詹姆士说“我们悲伤,是因为我们哭泣;我们恐惧,是因为我们战栗;我们高兴,是因为我们发笑”。这种理论颠倒了情绪产生的内在根据与外部表现的关系。 “大脑皮层说”认为:大脑皮层在情感的产生中起着主导作用,它可以抑制皮层下中枢的兴奋,直接控制情感。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系统的维持或破坏构成了积极的情感或消极的情感。然而,在切除大脑皮层后,人和动物的情绪反应仍然存在,这表明大脑皮层在情感的产生中并不起主导作用。,“丘脑说”认为:丘脑在情绪的发生上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如果丘脑受伤,动物的情绪现象就会基本消失,如果大脑皮层割毁、丘脑完好,动物的情绪依然存在,这表明情绪反应是由丘脑释放出来的神经冲动所引起。然而,同时切除大脑皮层和丘脑,怒的反应仍然存在,而只有当下丘脑被切除后,情绪反应才会完全消失,这表明情绪反应还与下丘脑有关。 “下丘脑说”认为:下丘脑在情绪的形成上起最重要的作用。实验表明,下丘脑的某些核团在各类情绪性和动机性行为中占据关键地位,如果损坏下丘脑的背部则怒的反应只能是片断的、不协调的;只有切除下丘脑结构后,情绪反应才会完全消失;在下丘脑、边缘系统及其附近部位存在着“奖励”和“惩罚”中枢,当刺激这些部位时就会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这种理论首次发现了“奖励”和“惩罚”中枢,从而找到了情绪方向的控制中心。,“情绪激活说”认为:脑干的网状结构在情绪构成中起着激活作用,它可以提高或降低脑的兴奋性,加强或抑制大脑对刺激的反应。当情绪产生时,一方面由下丘脑所管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发生兴奋,使机体的一些器官、腺体、肌肉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从外周感官和内脏组织传来的冲动,经由内导神经纤维的旁支进入网状结构,在下丘脑被整合与扩散,兴奋了间脑的觉醒中枢,激活了大脑皮层。这种理论首次发现了网状结构对大脑各中枢的激活作用,从而找到了情绪大小(或强度)的控制中心。,经典实验:假怒实验、怒叫反应和自我刺激实验。 假怒实验: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性行为,表现:弓腰、竖毛、咆哮、嘶叫和张牙舞爪等,这些行为缺乏指向性,很难说动物伴有怒的内心体验,所以将这种动物的行为表现称做“假怒”。,与疼痛有关的6种面部表情,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生理基础,象其它所有的心理过程一样,情绪和情感也是脑的机能,是客观刺激物作用于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基础是复杂的。概括地说,它是在大脑皮层起主导作用下,皮层和皮层下的神经过程协同活动的结果。而且,一般认为,皮层下部位参与情绪反应,皮层部位参与情绪体验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现代生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都证明,情绪反应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丘脑、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的机能。,情感的大小和方向是两个最重要的参量,结合“下丘脑说”和“情绪激活说”可以看出:大脑中用以控制情感大小的生理组织是脑干的网状结构,用以控制情感方向的生理组织是大脑半球内侧的边缘系统。 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存在着许多分散的、没有形成明显神经核的短轴突,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这些互相连接成网状的神经元称为网状结构。它的功能有三个:调节循环、呼吸、消化等功能;促进和抑制肌肉的紧张度;控制大脑的觉醒与睡眠,以维持大脑的清醒状态和形成知觉;对传入进来的神经冲动进行有效的筛选。,边缘系统: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边缘叶与附近的皮层以及有关的皮层下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着特殊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称为边缘系统。它的功能在于使人产生愉快或痛苦、奖励或惩罚的情绪体验,并使机体做出逃避或趋近的行为、思维和生理反应。边缘系统为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感觉配上一付“有色眼镜”,使人的感觉带有情绪色彩,控制着大脑的兴奋性质。,情绪的重要中枢:下丘脑、隔区、杏仁核、海马、边缘皮层、前额皮层、颞叶皮层等。下丘脑情绪表达的重要中枢。 新皮层和基外杏仁核兴奋性调节为主,隔区和皮层内侧杏仁核抑制性调节为主。,情感反射活动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含激素调节)来共同完成,并以神经调节为主导控制。其中,体液调节适用于长期性、规律性情感,神经调节适用于短期性、随机性情感。 无条件情感反射的生理机制:无条件刺激物的刺激信号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产生一个兴奋灶,这个兴奋灶一方面自动接通与中枢边缘系统的“奖励”或“惩罚”区域的固定神经联系,使大脑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自动接通与网状结构的固定神经联系,使大脑产生不同强度的情绪体验;再方面自动接通与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等周围神经系统的固定神经联系,以形成相应的内脏器官、血液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外分泌腺体、面部肌肉和五官的运动与变化,使人呈现出愉快或不愉快的外部表现,并对无条件刺激物实施一定的选择性(即趋向性或逃避性)反射行为。,条件情感反射的生理机制:无关刺激信号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产生一个兴奋灶,这个兴奋灶的兴奋冲动不断向周围扩散,并被某个或某几个较强的无条件情感反射的兴奋灶所吸引,从而建立了与它们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暂时神经联系随着条件情感反射活动的不断重复而巩固下来。无关刺激信号的重新出现就会诱发这些无条件情感反射,自动接通相应的神经联系,使大脑产生不同性质、不同强度的情绪体验和外部表现,并对此实施一定的选择性反射行为。 各种体液和内分泌腺素从相应的分泌器官分泌出来后,对特定的植物性神经产生作用,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相应区域的兴奋灶,接通与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的固定神经联系,使大脑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射行为。不同的体液(如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等)和内分泌腺素(如甲状腺素、脑下垂体腺素、肾上腺素、副甲状腺素和性腺素等)具有不同的情感反射功能。例如,当人出现愤怒时,下丘脑垂体就会分泌出一种化学物质,它能够刺激血液循环的加速和肌肉的紧张,但这种物质的长期作用将会损害身体。,第三节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第四节药瘾与行为瘾,药瘾是毒品和其他社会性物质如烟、酒、咖啡等物质引起的嗜好和成瘾。 行为瘾则是一些妨碍社会正常角色和社会职能的行为,已显现出对自身不利的后果,仍不可克制地高投入行为。,药瘾:反复地(周期性地或连续地)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对药品的心理上或生理上的或兼而有之的一种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或非强迫性的要连续或定期地用摇行为和其它反应。药瘾既有心理上的也有生理上的,因此依赖性又有心理依赖与生理依赖之分。二者可以独立存在,又可同时出现。一般说,当生理依赖出现戒断症状时,同时也会伴随出强烈的心理渴求用药的欲望。,一、社会性物质的嗜好与成瘾 烟、酒、咖啡等嗜好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漫长的历史,随社会经济发展,烟、酒、咖啡等嗜好日益广泛。这是由于这些社会性物质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们的心态。 烟的主要成分是烟碱,又称尼古丁。这种化学物质在人的体内作为重要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受体激动剂,能调节神经信息传导的速度。 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乙醇,乙醇能加速脑细胞的代谢过程,况且酒的物理特性能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这就是酒能助兴,提高人们兴奋性的道理。 咖啡中含的咖啡碱以及某些饮料所含的可可碱,都是黄素嘌呤物质,是脑内能量代谢必需的黄素辅酶的组成成分。因此,这些饮料都能加快脑内能量代谢过程,起到提神醒脑的生理效应。,上述几种社会性物质除各自发挥生理效应的途径不一,还有共同的作用机理,这些物质都间接地通过分布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以及分布在杏仁核周围的基底前脑部以谷氨酸、&gamma氨基丁酸和羟色胺为神经递质的脑结构而发挥心态调节作用,因此,引起人们的嗜好,甚至有些人用量很大,造成了对脑功能的破坏效应。特别是大量饮酒引起脑萎缩和脑基底部乳头体的坏死,形成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社会性化学物的应用,即使形成瘾,但总不致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家庭,不会妨碍他们发挥原有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职能。所以,这类嗜好与部分人的成瘾行为并不为社会法律所禁止。,二、毒品与吸毒 与上述社会性化学物质不同,毒品是一类能引起人们产生心理依赖、生理依赖或戒断症状的化学物质。人们为追求这类需求量迅速增加的物质,丧失其应有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职能,甚至丧失人格与人性,因而将之称为毒品。目前在我国危害最大的毒品是鸦片类制剂海洛因和化学合成的生物胺,如摇头丸等。 此外,可卡因、致幻剂和大麻等毒品也常有之。海洛因、吗啡等鸦片制剂主要通过分布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发挥其药效,其他一些毒品主要通过边缘中脑多巴胺神经系统而发挥毒品药效。这些毒品能刺激相应脑结构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产生异常多的受体及增高其活性,这种效应很快造成这些神经元树突形态的改变。,由于树突上受体蛋白大分子迅速增多,导致树突上棘突密度增大。这种结构上的改变是毒品成瘾难以戒断和易复吸的脑细胞结构性因素。此外,还存在着分子生物学变化机制。毒品引起树突形态改变,以其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分子生物学变化为基础,这个过程与所描述的长时记忆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完全相同。简言之,毒品作为配体与受体结合,通过蛋白受体家族,诱发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再通过蛋白激酶催化亚基进入细胞核,使那里的基因调节蛋白激活,引起基因表达,合成更多的受体蛋白。,值得指出几点:()各种毒品成瘾的基本生物学机制是相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药物进入脑内最初的靶神经细胞在脑内的部位不同。海洛因等鸦片类物质首先击中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那些树突上分布着阿片受体的神经元。可卡因和摇头丸等生物胺类毒品最初的靶神经元,是脑干内单胺类神经元,特别是多巴胺神经元。()当多次吸毒成瘾后,不论哪种毒品引起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变化(树突上棘突增多)都不停留在最初的靶部位,而是扩展到前脑基底部的脑结构伏隔核中,从而导致全脑强化系统的异常增强。()毒品引起的这些变化和学习记忆过程以及长时程增强的机制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脑回路分布的差异。 药物成瘾回路主要在中脑腹侧被盖前脑伏隔核通路,而一般学习记忆在海马、杏仁核和相应大脑皮层之间形成的回路中实现。,三、行为瘾 这里指的是某些强迫性重复行为,包括上网行为、赌博行为、过食行为、购物行为和某些性变态行为等。近年随着对药瘾脑机制的认知,为理解这类行为瘾提供了科学基础。毒品成瘾的中脑腹侧被盖前脑伏隔核回路与第二节所描述的自我刺激行为的脑强化系统完全吻合,说明一些重复行为一旦使多巴胺强化系统兴奋性增高,就会巩固这种行为模式所对应的神经回路,导致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联系的强化。据推测,这一强化系统所发生的分子神经生物学和细胞学变化与药瘾相似,还与长时程增强和长时记忆形成的机制相似 无论是药瘾还是行为瘾,除与环境条件还与遗传因素有关,据西方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近半数毒品成瘾的人都有家族史。然而,至今尚未找到与毒品成瘾有关的基因组。 在禁毒工作中,能找到预测成瘾的易感性素质或生理心理学参数,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根治毒瘾新希望:新生神经元防止毒品成瘾,在一篇最近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中,米歇尔诺南(MicheleNoonan),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米莉亚艾施实验室的一名神经科学专业研究生,表明神经形成或者新神经元产生的不足,在成年白鼠中竟然能够造成毒品成瘾。 他们的研究团队通过定向辐射阻止了白鼠大脑海马中储存记忆的脑区神经形成,然后测试白鼠对可卡因成瘾的程度。他们发现当被辐射影响的海马区产生的神经元越少时,白鼠就越容易对可卡因成瘾,同时毒瘾复发的可能性也越大。 对于为什么有些人在成瘾方面可能比其他人更脆弱,这是迄今为止最强的证据,解释了其真正的生物学原因;同时关于这些小小的新生神经元可能在大脑中扮演的角色,这项研究结果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理解。,目前神经科学中关于成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脑奖赏中心(大脑前扣带回)的作用,同时对海马作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 根据海马中新神经元的产生这一最新发现,最近的研究已经试图去理解成人大脑中的神经形成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