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职高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四川高职高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四川高职高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四川高职高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四川高职高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目 录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基础3(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二)项目建设基础 5二、项目建设思路12三、专业发展与人才供给目标13四、建设内容及改革举措15(一)加强工学结合的“1.5+1+0.5”三阶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对接16(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延续与衔接,探索系统培养19(三)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育人30(四)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转变培养方式33(五)工学紧密结合,校企深度融合,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39(六)建立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实施第三方评价41五、建设进度及绩效指标43六、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44七、预期绩效45八、保障措施46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基础(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中国打造“世界制造工厂”的需要制造业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和财富,正是如此,在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知识产业时代正在来临的今天,机械制造业仍然以其独特的地位,倍受各国重视。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科技水平、工业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代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十一五”期间国家发展战略重点。中国机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为23%左右;重要机械产品的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达14.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机械工业是工业生产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机械产品年出口约300亿美元,为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仅次于纺织服装行业居第二位。同时,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保证了国内建设所需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保证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由于机械制造业作为装备工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广泛关联度,国家将机械工业、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建筑工业、石化工业同列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正以迅猛的速度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CNC、FMS、CAD/CAM、CAPP等高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化工厂大量兴起,使传统的机械制造专业在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严重滞后,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所以,进一步壮大并完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势在必行。2四川省机械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从整个四川省来看,四川机械行业和机械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机械加工技能型人才紧缺。机械行业作为四川最大的工业行业,在成套设备、电子工业、核工业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固定资产,具有良好的基础,在西南、西北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优势,已成为了西部地区重大技术装备、工程机械、汽车工业以及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基地,攀枝花周边的德阳、成都、绵阳、资阳、自贡和泸州等六个城市已成为了四川省装备制造业相对发达而集中的工业城市。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较先进、研制水平较领先、配套体系较完整的装备制造工业体系。200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20.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58.6亿元,出口创汇26.3亿美元,连续六年保持30%以上的快速增长。在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已将“装备制造业”列为了四川省工业发展的7个优势产业之一,成为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增长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将为四川省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3攀枝花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攀西(攀枝花西昌)地区是中国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攀枝花市是以钢铁、能源、钒钛、化工为支柱产业的产品生产基地。攀枝花市装备制造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目前已具备一定的制造业基础和较明显的特色优势,是攀枝花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来自于攀枝花市机械行业协会的数据:截止2008年底,企业总数100余家,其中重点机械制造加工企业29家,从业人员近1.2万人左右。2008年完成制造业总产值近12亿元,已具有开发生产大型成套设备、冶金成套设备及备件、矿山机械设备及备件、铁路设备及备件、汽车配件(曲轴、发动机箱体、变速箱齿轮)、大型工程机械配件(履带板、铲齿)、铸铁件、铸钢件(合金钢铸件、大型锻铸件)、模具(异型钢模板、铸造模具)等产品的能力。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以“钒钛、钢铁、能源、化工、矿冶、机械制造加工”六个支柱产业和“太阳能、生物产业”两个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含钒合金钢优势,大力发展含钒钛铸锻件、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现已培育形成了富邦钒钛制动毂、东林汽车、润莹齿轮及攀枝花运力汽车部件制造等一大批旗舰企业,以汽车零配件和钒钛铸造加工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聚集效应已经形成。这无疑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息:在新的发展时期,攀枝花市机械制造加工业战略地位已凸显。可以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需求,必定会随着机械制造加工业的发展而扩大。据纲要中估计,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类人才的需求量可达27.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达8.33万人,技能人才需求量达11.5万人。(二)项目建设基础1专业历史沿革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93年,2000年我院成为四川省首批“五年制高职”试点学校,开始招收五年制高职机制专业学生。2001年,改制为高职院校,开始招收三年制、五年制高职机制专业学生。现该专业在校生约300人。2专业建设基础(1)稳步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利用校内及企业实训基地,实施了“学工交替”的教学模式按职业岗位群要求的知识及能力来设置课程和实训环节: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学生技能的训练。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将理论学习与实验实训相结合。采取“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开放教学模式、工学结合式的岗位学习模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到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积极推行“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本专业已初步建立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积极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和课堂与生产车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利用学院的实验、实训设备,根据课程特点,理论教学在实验室、车间进行,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实物、实景和现场设备,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与实际设备、工艺等相结合,学生不仅动脑,而且还能动手,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学生考试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改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法,重视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采取“岗位能力采分点”测试、“小组合作”测试、“学用结合”测试、“工程环境”测试等多种测试方式,强化项目形成性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本专业已建有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冶金机械制造工艺3门省级精品课程,主编或参编全国发行教材12本。(2)教学团队基础本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8人、高级工程师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专业带头人1人,硕士7人。本专业重视教学团队的建设,尤其是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教师中有3位来自企业;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均具备双师素质。另有企业兼职教师10人,承担专业教学与实训教学任务。见表1。表1 专业课教师情况表专业课教师总数15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7职 称高级职称9人学历硕士7人中级职称4人本科8人外聘教师10人(主要是攀钢等大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专职实训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获得高级技术等级证书6人,技师3人,高级实验师1人,工程师1人,硕士研究生1人。见表2。表2 专职实训教师情况表专职实训教师总数11人“双师型”教师比例100职称高级职称2人学历硕士1人中级职称5人本科10人教师技术等级具有高级技术等级证6人技师3人高级实验师1人攀钢为我院提供了丰富的兼职教师资源,根据教学需要,从攀钢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技师、高级工程师)10人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其中,教授级高工1人、工程师3人、技师6人(详见表3所示)。表3 外聘企业兼职教师一览表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工作单位胡伟平男1956.08大学教授级高工总工艺师攀钢机制公司胡丙安男1972.07大学工程师高级锻工攀钢轨梁厂罗 雷男1972.09大学工程师高级电焊工攀钢钒热轧板厂李世兵男1972.03大学工程师高级钳工攀钢煤化工厂李 勇男1973.05大专高级技师车工高级技师攀钢机制公司李小波男1975.3大专高级技师钳工高级技师攀钢矿业公司付华强男1978.8大专高级技师钳工高级技师攀钢能动中心朱顺男1976、6大专高级技师数控车工高级技师攀钢机制公司谭兴强男1971.08大专技师数控铣工技师攀钢机制公司朱文刚男1969-08大专技师冷作工技师攀钢煤化工厂本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近五年来参与教学及应用科研课题十余项,主编、参编各类教材12本,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表4、5、6、7所示)表4 近年来发表的部分专业论文一览表序号题目作者刊物名称时间1加工中心坐标转换宏程序的设计胡运林机械制造ISSN1000-4998 CN31-1378/TH2008年第4期2花纹轧辊自动加工工艺装备的设计胡运林装备与制造技术ISSN1672-545X CN45-1320/TH2007年第9期3轴承座加工专用铣床工装设计胡运林金属加工ISSN1674-1614 CN11-1131/TH2008年第5期4重型车床专用喷吸钻的设计胡运林机械ISSN1006-0316 CN51-1131/TH2007年第11期5高炉用旋塞阀研磨工装的设计胡运林机械ISSN1006-0316 CN51-1131/TH2008年第4期6合加工的作用及价值探讨胡运林机械工程师ISSN1022-2333 CN23-1196/TH2007年第11期7钣金自动展开及数控切割刘登平机械ISSN1006-0316 CN51-1131/TH2004年第5期8地下卷取机液压系统改进袁晓东液压气动与密封ISSN1008-0813 CN11-4839/TH2008年第1期9烧结厂抽风机故障分析袁晓东通用机械ISSN1671-7139 CN 11-4783/TH2008年第3期10AWC液压系统改进袁晓东液压气动与密封ISSN1008-0813 CN11-4839/TH2005年第1期11转炉顶升装置袁晓东起重运输机械ISSN 1001-0785 CN 11-1888/TH2004年第10期12联轴器拆卸机的设计袁晓东通用机械ISSN1671-7139 CN 11-4783/TH2004年第3期13自动宽度控制(AWC)液压系统故障分析袁晓东液压与气动ISSN 1000-4858 CN11-2059/TH2004年第1期14支承辊拆装机液压系统的设计袁晓东液压与气动ISSN 1000-4858 CN11-2059/TH2004年第7期15数控加工中理论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陈春现代机械ISSN1002-6886 CN52-1046/TH2009年第3期16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素材库的开发与制作陈春机械职业教育ISSN1007-1776 CN32-1457/G42008年第8期17螺旋采样系统液压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陈春液压气动与密封ISSN1008-0813 CN11-4839/TH2008年第3期18推焦车应急液压装置陈春液压气动与密封ISSN1008-0813 CN11-4839/TH2006年第2期19凸轮滚子半径选择原则陈春机械研究与应用ISSN1007-4414 CN62-1066/TH2006年第2期20数控程序错误分析陈春机电工程技术ISSN1009-9492 CN44-1522/TH2005年第4期21冷轧乳化液处理设备故障分析与综合整治蒋立刚中国给水排水ISSN 1000-4602 CN 12-1073/TU2009年第20期22深井泵站专用长轴引水阀门故障分析及技术改造蒋立刚通用机械ISSN1671-7139 CN 11-4783/TH2009年第2期23基于数控系统宏程序编程加工等距型面孔谷敬宇现代机械ISSN1002-6886 CN52-1046/TH2009年第3期24C630车床的改造简兵金属加工:冷加工ISSN1674-1614 CN11-1131/TH2008年第23期25章动齿轮传动机构的结构设计黄伟一重技术ISSN 1673-3355 CN 21-1551/TH2008年第2期26基于PROE的内锥齿轮参数化设计实践黄伟一重技术ISSN 1673-3355 CN 21-1551/TH2008年 第1期27轮轴压装机的改进设计朱昮机械ISSN1006-0316 CN51-1131/TH2008年 第4期28攀钢1450热轧平整机组伺服油源探讨杨翠英液压与气动ISSN 1000-4858 CN11-2059/TH2007年 第9期29热轧钢坯在线检测初探李世蓉机械研究与应用ISSN 1007-4414 CN 62-1066/TH2007年 第3期30润滑系统油泵粘性摩擦功耗测试及其应用李世蓉机械研究与应用ISSN 1007-4414 CN 62-1066/TH2006年 第4期31异型过渡接头三维实体作图及编程建模研究苟在彦等机械工程师ISSN 1002-2333 CN 23-1196/TH2007年 第6期表5 近年来公开出版的教材一览表序号题目主编出版社名称出版时间1轧钢机械设备袁晓东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年9月2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袁晓东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3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袁晓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4液压与气压传动袁晓东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5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陈春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6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设计刘登平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7机械设计基础王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8机械设计基础实训王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9MasterCAMX基础及实例教程李世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10数控加工实训教程翟斌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11机械加工实训教程蒋士博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12金工实训教程蒋士博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表6 近年来团队教师参与的部分应用科研项目一览表序号姓名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效益(万元)1袁晓东基于80C196KB的位控卡研发广州数控机床厂2005102袁晓东基于DSP的运动控制器研发广州数控机床厂2005103袁晓东带钢平整机开发攀钢(集团)公司2006404胡运林攀钢轨梁厂大冷床的工艺研制攀钢机制公司200565胡运林攀钢热轧精整上料设备系统攀钢机制公司20052.56胡运林攀钢4#高炉改造性大修技术服务攀钢机制公司20054.27胡运林攀钢轨梁厂100m重轨余热风冷淬火机组的工艺研制攀钢机制公司200658胡运林攀钢炼钢厂2#板坯连铸机的工艺研制攀钢机制公司2006119胡运林云南实达机焦厂拦焦车系统改造性设计实达机焦厂20082010胡运林恒鼎炼铁厂铁水罐车运输系统改造性设计恒鼎炼铁厂20064511赵艳NCE40数控车床改造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73表7 近年来团队教师参与的部分教育教学项目一览表序号课 题来源年限负责人1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省教育厅2007袁晓东2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及精品教材建设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委员会课题2006袁晓东3机械设计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省教育厅2005古道凤4数控机床编程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省教育厅2008袁晓东5冶金机械制造工艺精品课程建设省教育厅2009胡运林6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9陈春7机械设计基础多媒体素材库建设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7陈春(3)实验实训条件基础职业技能鉴定我院在1994年取得了由四川省劳动厅颁发的职业技能鉴定所许可证,1997年12月,取得了由攀枝花市劳动局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1999年5月,取得了由四川省劳动厅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具有对电工、钳工、焊工、车工、刨工、铣工、冷作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工业化学分析工等工种的初、中、高级技能培训、资格鉴定。能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开展相应工种的技能培训和资格鉴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本专业除有可供学生实习的钳工、焊工、机械加工的校内实训工厂外,还拥有数控加工车间、材料及热处理实训室、公差配合实验室、液压技术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PLC实训室、机电设备拆装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等各类实验室和专业教室,能满足学生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表8所示)。表8 校内实训基地组成一览表实训实验室名称占地面积(平方米)资产总值(万元)设备台套数1数控实训室311.85203.31222CAD/CAM实训室3501002503公差配合实验室95.436.474机械拆装实训室110.2523.164365材料力学实训室89.2514.123116综合实训基地13503.00994.8522627金属焊接实训室130.0028.622278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室300.50119.395 219钳工实训室286.6555.76914410汽修实验实训室110.2527.652111机械基础实验室201.45036.64412机电一体化实训室205.851.2841213PLC实训室205.879.59714电工技能实训室298.2031.04030合计16198.431771.709984同时,学院十分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近三年来,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训基地投入情况如表9。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力量不断充实,对内培训、对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表9 近三年相关实训基地投入情况一览表 年份项目200820092010基地总投入136.1万168.7万72.69万校外实验实训基地攀钢是特大型国有重点钢铁企业,其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组织管理先进,为学院建立高水平的校外实训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持。学院已与攀钢、钢城企业总公司、宁波、上海、北京等等建立了十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外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见表10。表10 部分校外实训基地情况表企业名称基地性质实训项目实训内容保障机制攀钢机制公司校企联合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机加、工艺、设备维护签定合作协议攀钢修建公司校企联合生产实习机加、工艺、设备维护签定合作协议钢城企业总公司校企联合顶岗实习、生产实习机加、工艺、设备维护签定合作协议攀钢钒轨梁厂校企联合认识实习、顶岗实习机加、设备维护签定合作协议攀钢钒炼铁厂校企联合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设备维护签定合作协议攀钢钒炼钢厂校企联合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设备维护签定合作协议攀钢钒能动中心校企联合认识实习设备维护签定合作协议攀钢钒热轧板厂校企联合顶岗实习机加、设备维护签定合作协议攀钢钒冷轧板厂校企联合顶岗实习机加、设备维护签定合作协议浦项不锈钢有限公司校企联合顶岗实习设备维护签定合作协议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校企联合顶岗实习设备维护签定合作协议(4)学生就业情况本专业的毕业生100获得中级技能证书,并有10%左右毕业生获得高级技能证书,为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创造了有力条件。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签协议率均在91%以上,就业率达到93%以上,专业对口率平均在80%以上。根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毕业生工作一年后,所在单位评价称职率94%。(5)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工艺实施方面实训条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数字化设计、制造、工艺一体化实训中心等实训基地还需投入。实践主导型的课程体系尚需完善,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实践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核心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产学合作方面,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质量保障与监控等方面还要加以完善,有效保证学生在企业现场教学质量的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专职理论教师操作技能水平还需加强,工艺师人员尚有欠缺。3专业现有基础基本信息基本信息见表11。表1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本信息表序号内容现 状1师 资条 件专任理论教师共15名(不包括公共课教师),专职实训教师11名,以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为主的兼职教师10人。专任理论教师双师素质13名,比例87%;有2年以上企业经历的教师10人,比例67%。40岁以下青年教师12人,硕士学位8人。高级职称11名,比例41%。专业带头人1人,攀钢拔尖人才2人,市级优秀老师2人2实验实训基地实验实训设备总值一千七百余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超过3万元,生均实验实习场地面积超过10m2 ,课程实验开出率为100%,本专业实践学时所占比例 50%。有金工车间、数控车间、液压实训室、拆装实训室、测量实训室等相关实验实训室16个。有校外实习基地12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3课程与教材建设省级精品课程3门,优质核心课程2门主编或参编规划教材10本,校企合编讲义2本。4教、科研情况完成学院、攀钢、市等各级教育教学、科研项目15项。近3年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5人才培养质量在校生规模300名,近3年新生报到率90%,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93%,专业对口率80以上,双证获得比例100%。二、项目建设思路以攀西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深化以“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为内涵、工学结合的“1.5+1+0.5”三阶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学校专业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校企对接;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强化实践育人机制,缩短学生从学生到企业职工的适应期;建立基于冶金制造企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建立由就业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建立校企共享的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校企课堂内容互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以提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服务攀西地区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的能力。三、专业发展与人才供给目标1.专业建设目标以培养冶金机械制造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加强教学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教学条件优越、工学结合紧密、在冶金行业及四川省起到引领辐射作用的重点性专业,以提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服务攀西地区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的能力。2.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具备机械加工设备操作与维护技能,胜任现代机械制造领域生产一线机械加工、工艺工装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以现代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资金、设备资源、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直接引入到教学中来。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基础”,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依托企业资源优势,与企业共同实施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和人才共育,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进一步完善以“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为内涵的职业发展导向的“1.5+1+0.5”三阶梯人才培养模式。4.培养方案改革目标聘请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探索教学模式的衔接,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改革自主招生方式,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完善高职院校对接中职的自主招生制度、保送制度。5.培养方式改革目标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搭建校企数字传输课堂,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使企业兼职教师在生产、工作现场直接开展专业教学,实现校企联合教学。通过“任务”、“项目”对课程内容、知识与技能体系进行重构,将知识与技能有机融入“任务”、“项目”中,同时对难点知识与能力进行分解,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实景教学等能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教室车间一体的教学手段,从而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6.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培养与引进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工艺设计与实施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强化双师结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工艺技术专家”领军的、师德高尚、懂得先进职教理论、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为专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证。经过2年的建设,使本专业团队规模达50人,其中专职教师30名,培养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以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为主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达到20人,教学团队有省级教学名师、技术专家,整体水平达省内一流。7.实践教学改革目标与攀钢集团、CAXA等企业合作,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和拓展现有实训室,着重构建数字化生产实训基地,加强与生产环境一致或仿真型的实训室建设,完成校内机床拆装维修实训室等扩建,新建数字化设计生产实训车间,满足实习实训教学要求,同时完成与真实数字化制造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的数字化设计生产实训车间的建设,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职业技能培训的需要和对社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的需求。8.评价体系建设目标探索并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特别注重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适时调整评价指标,为企业输送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的学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企业的评价为学校的办学方向提供指导,使得学校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同时依据技能竞赛、国家职业能力鉴定、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持续追踪。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四、建设内容及改革举措本专业依托攀钢冶金、钒钛产业,面向中国冶金行业,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根本,引领专业建设;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实施人才培养;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途径,重构“实践主导”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形成“校企携手、全程管理” 的工学结合新型管理体系;以行业企业为依托,校企共建能反映冶金行业特色的机械制造新技术应用,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等一体化的生产性或仿真性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训室、研发室,实施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国内外进修、主持或参加教学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多种途径,培养、提升教师的综合水平;建立以行业、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团队的结构;引进专项高水平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强化“订单式”培养力度,拓展“订单式”培养辐射面;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贯通人才培养通道;依托数字化设计制造实训基地培养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推动下的工艺准备与实施高技能人才,构建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一)加强工学结合的“1.5+1+0.5”三阶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对接1.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以现代制造业发展重点方向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据,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资金、设备资源、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直接引入到教学中来。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基础”,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依托企业资源优势,与企业共同实施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和人才共育,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进一步完善以“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为内涵的职业发展导向的“1.5+1+0.5”三阶梯人才培养模式。2. 建设内容(1)创新和实践以“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为内涵的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所示)、该模式的重点在于与企业深度融合。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与攀钢机制公司、攀钢修建公司、钢城企业公司等企业的校企全程合作,实施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和人才共育,将职业道德、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合作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和支持,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紧密结合”,达到“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 建设与企业设备、技术、管理耦合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使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企业化、环境真实化、设备实用化、人员职业化、功能系列化。校内实训基地除了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硬件支持和技术保障外,还为企业的科研、职工培训、技术服务提供平台,实现“校企双赢”;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师资优质资源,引进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管理,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氛围,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意识、产品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性、真实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学生身份与企业职工的零过渡。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基地的教学、科研、职工培训、技术服务等功能,提高基地运行和学校办学效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校企深度融合(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实训基地)学生教师徒弟师傅员工双师职业道德工艺准备工艺实施车间管理课程教学工艺研发技术服务产品开发课程体系岗位需求基地建设技术耦合双师教师校企互派产学结合校企双赢资源库建设校企共享图1 “校企深度融合”的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与融合:根据岗位需求,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共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资源库;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学院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共同培育企业技术人员及双师教师;通过共同进行产品开发、工艺研制、设备改造、技术攻关、职工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结合,实现校企双赢。(2)工学结合的“1.5+1+0.5”三阶梯人才培养模式以攀钢机制公司、攀钢修建公司、钢城企业公司等企业为产学合作主基地,以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实践“实践主导,阶梯培养”的工学结合“1.5+1+0.5”三阶梯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将整个培养期分为3个阶段,即职业素质及能力培养阶段、职业能力提升阶段、岗位综合能力培养阶段,见图2。图2 工学结合的“1.5+1+0.5”三阶梯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职业素质及能力培养阶段(“1.5”)第13学期(1.5年),属于基础技能培养阶段,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为主,在校内实训基地及企业实训基地的支撑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本专业学生具备团结协作、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掌握工艺准备及实施基本知识;掌握普通与数控机床操作、电工、钳工等职业基本能力。 职业能力提升培养阶段(“1”)第45学期(1年),属于专业技能培养阶段,以职业能力提升培养为主,主要为提升和拓展学生职业能力,通过考证训练、冶金机械设备维修技能训练、数字化设计制造一体化技能训练等项目,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能力范围,提高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 岗位综合能力培养阶段(“0.5”)第6学期(0.5年),属于岗位技能培养阶段,采取在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的手段,主要培养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让学生掌握某一岗位的岗位综合技能,起到岗前培训的目的,缩短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过渡时间。将整个培养过程分成三个阶梯进行,一方面可以根据每一阶梯的目标明确阶段目的,划整为零,便于最终目标的控制和实现;另一方面,也可根据学生入学的基础来调整培养阶段,这对于贯通中职和高职教育,提供了切入的可能性。通过二年建设,力争形成深层次的、广泛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工学紧密结合的“实践主导、阶梯培养”人才培养模式。3.建设进度及资金规划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进度见表12,资金规划见表13。表1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进度表责任人蒋祖信、陈春、胡运林建设内容主要合作企业2012年12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3年12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攀钢集团企业、市场调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特色鲜明。构建生产性实训模式攀钢集团企业、市场调研,取得阶段性成果。成果成效显著,特色鲜明。制度建设攀钢集团企业、市场调研,取得阶段性成果。成果成效显著,特色鲜明。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攀钢集团企业、市场调研,取得阶段性成果。成果成效显著,特色鲜明。表1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资金规划表责任人蒋祖信、陈春、胡运林项目资金分配(万元)2012年度2013年度小 计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224构建生产性实训模式213制度建设123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112小 计6612合 计12(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延续与衔接,探索系统培养1建设目标聘请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探索教学模式的衔接,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改革自主招生方式,将高职的入学考试与中职的教学、考试、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结合起来,完善高职院校对接中职的自主招生制度、保送制度。2.建设内容(1)与中高职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才一起确定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以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以机械制造工艺准备与工艺实施为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冶金制造企业中职业领域的任职要求,参照车工、铣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维修钳工等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照“确定工作岗位(群)-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开发学习领域”步骤进行开发,以冶金制造企业中工艺准备与实施能力为核心,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体现“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步骤见表14:表14 课程体系开发步骤表序号开发步骤开发工作内容开发成果1确定专业岗位(群)根据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对装备制造企业调研,确定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和冶金设备维护的主要职业岗位(群)。 专业调研报告2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由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根据机械产品加工制造、冶金设备维护工作过程,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进行分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3确定学习领域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将其行动领域转化为若干个学习领域,并详细描述每个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学习领域图4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完成上述工作,以课程设置综合化、教学内容实用化,按照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表机械制造技术人员职业能力分析按照冶金制造企业工作过程,通过与企业多个层面专家的面谈、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通过对机械制造的工作过程及相关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本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构成以工艺准备与实施能力为核心、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基本要素为单元的项目驱动式教学培养方案。如表15所示:表15 机械制造技术人员职业能力分析表职业工作工作过程步骤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机械制造高技能人才冶金机械加工制造及设备使用维护资讯客户交流,查阅资料理解、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查找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独立思考的能力识读与绘制图形的能力决策设计规划工艺分析能力整体思考、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解决问题、作决策的能力计划工艺制订工艺制订的能力协作反思、逻辑思维的能力实施工艺实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理论知识的能力掌握安全文明的操作规程普通机床操作加工的能力数控机床操作加工能力机床日常维护能力机床设备安装、调试能力机床常见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生产组织能力检查零件精度检测加工零件精度检测能力零件加工精度分析、判断的能力评估客户交付自我评价、自我展示的能力 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分析根据本专业主要培养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和冶金设备维护的高技能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参照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国家标准,以及攀钢集团等企业岗位标准,由企业专家、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