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_第1页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_第2页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_第3页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_第4页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长市大洁王干洗用品有限公司天长市大洁王干洗用品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 目目 录录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1 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 .1 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 .4 风险管理制度 .6 风险评价准则 10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 14 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16 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18 危险源管理制度 20 安全会议管理制度 22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评审和修订管理制度 24 消防、防火、防爆、禁烟管理制度 26 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28 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30 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 33 监视和测量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36 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38 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 41 生产设施拆除和报废管理制度 43 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44 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 46 承包商管理制度 50 供应商管理制度 53 变更管理制度 56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58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61 职工职业健康体检管理制度 65 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分级管理规定 68 防毒管理制度 71 事故报警装置管理制度 73 事故管理制度 74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78 应急救援器材维护制度 79 值班安全管理规定 80 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制度 81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 84 安全标准化检查绩效考核制度 88 安全标准化自评考核管理制度 89 防跑料、串料管理规定 91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92 防台风管理制度 95 防建筑物倒塌管理制度 96 防汛工作管理制度 97 公司领导干部带班制度 98 安全生产奖惩办法 .102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1 1 目的目的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 定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明确各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及各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特 制定本制度。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部门和各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 3 3 控制程序控制程序 3.1 安全工作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是本公司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公司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各专业/班组负责人是本专业/班组第 一责任人,对本专业/班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3.2 各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实行安全 管理直接责任制。 3.3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全体从业人员都必须在各自工作岗位对实现安全生产负责;实行全员安全 生产责任制。 3.4 各级领导在各自工作范围和管理权限内,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方 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贯彻“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 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 4 4 安全职责安全职责 5 5 责任制的管理与考核奖惩责任制的管理与考核奖惩 5.1 目标责任制的管理工作由安全部负责组织实施,责任制每年考核一次。 5.2 考核的对象:企业各部门、车间。 5.3 考核内容: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 。 5.4 考核奖惩办法: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90 分(含)以上为优良,70 分(含)-90 分, 70 分以下为不合格;优良奖励 1000 元,合格不奖不惩,不合格罚款 1000 元。 5.5 奖励经费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经费中列支。 5.6 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考核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不得弄虚 作假。违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7 安全生产实行“一票否决”制。 5.7.1 凡在下列事故之一中负有直接责任(含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人员和发生事故的单位,当年不能 授予任何荣誉称号: 一、发生因工一般责任事故; 二、发生因工一次重伤 1 人以上的责任事故; 三、发生一次性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以上的责任事故。 5.7.2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部门、车间和班组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及负有直接责任的人员不能授予任 何荣誉称号: 一、由于管理不善而发生的因工死亡责任事故; 二、发生较大伤亡事故; 三、发生一次性直接经济损失 5 万元以上的责任事故。 5.7.3 对评定当年至授予荣誉称号之前这段时间内发生一般以上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取消当年 已经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 5.7.4 对事故单位和责任人员按本规定实施安全否决,不能代替事故处理和处罚,事故处理和处罚仍按 有关规定执行。 5.8 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 5.8.1 凡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一级单位责令下一级单位立即整改,并给予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通 报批评或责令做出书面检查。 一、未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 二、未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并组织考核奖惩,以及未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 的; 三、未部署、督促在本年度内开展规定次数以上安全生产大检查的; 四、对检查或发现的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5.8.2 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 5.8.3 对检举、揭发事故的单位或个人打击报复的,对直接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处分。 5.8.4 对重大、特大安全事故隐患未按规定进行防范、监控、整治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 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5.8.5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的行政处分: 一、对事故处置不及时,造成事故损失扩大的; 二、干涉、阻挠事故调查处理及行政责任追究的; 事故发生后,有关责任人员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可对其从轻处分。 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奖惩管理制度 1 1 目的目的 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贯彻国务院、省、市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安全 生产岗位责任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所有部门、班组和从业人员 3 3 职责职责 3.1 总经理对考核情况进行审核。 3.2 安全部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开具奖惩单。 3.3 人事部根据奖惩单进行工资结算。 3.4 财务部根据奖惩单执行考核。 3.5 各部门根据本制度制定考核细则,并执行考核。 4 4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 4.1 安全责任制履职情况。 4.2 安全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 4.3 事故情况。 4.4 安全标准化绩效考核。 4.5 违章违纪考核。 5 5 考核标准考核标准 5.1 奖则 5.1.1 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指标,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 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的,按安全奖罚办法执行。 5.1.2 在对生产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和预防的;发现违章操 作及时制止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以及其他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及班组,按公司安全奖罚办法执行。 5.2 罚则 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谁承担”的原则。对发生违章违纪按照规定进行考核,不仅在经济 上和行政上对责任人给予处罚,涉及到刑事责任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5.2.1 责任部门发生死亡事故的,对责任部门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取消该部门当年全部奖金,对 事故责任人按经济损失的 1050%处罚;对责任部门主管领导处以 5000-10000 元的罚款;对厂长处以 5000-10000 元的罚款;对责任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处以 3000-10000 元的罚款;对安全部主任处以 3000- 10000 元罚款;公司总经理处以 50000-100000 元的罚款。 5.2.2 责任部门发生重伤的,扣除该部门 50%的效益工资,对事故责任人视其情节轻重大小按经济 损失的 10-50%处罚。 5.2.3 责任部门发生重大设备、交通事故的,对责任部门视具体责任,参照 5.2.2 给予处罚,对事 故责任人视其情节轻重大小按经济损失的 10-50%处罚。 5.2.4 责任部门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对事故责任人视其情节轻重大小按经济损失的 10-50% 处罚。 5.2.5 责任部门发生轻伤事故,对责任人扣除当月奖;轻伤率超过标准的,对责任部门责任人扣除 该季度的奖金。 5.2.6 各部门未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的,一人未签,对责任人处 100 元罚款。 5.2.7 各部门二、三级安全教育未培训或未填入考核成绩,处罚责任部门 20 元/人次。 5.2.8 责任部门未按责任书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或未作记录的,每次处罚 20 元。 5.2.9 责任部门的事故隐患处理记录不全的,每缺一项处罚 10 元。 5.2.10 责任部门发生各类事故或未遂事故的,未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建档的,每缺一次 处罚 20 元。 5.2.11 操作员未按照岗位操作规程执行的,每发现一次处罚班组长 10 元。 5.2.12 因管理不到位,出现疏漏而引发事故的,按责任大小给予相关管理人员 10-100 元处罚。 5.2.13 及时传达公司文件精神,未及时传达的,处罚部门责任人 20 元。 5.2.14 施工单位违反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造成事故损失的,对管理部门负责人按上述条款 进行处罚,对施工单位给予清退出厂的处罚。 5.2.15 责任部门对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发生泄漏引发安全事故的,视其情 节轻重大小。每次扣除责任部门 50-100%的安全奖。如情节严重,触犯国家有关法律的,提交司法机关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2.16 公司划分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如因管理不善引发安全事故的,每次处责任人或者承包人 300-1000 元罚款,如果情节严重,触犯国家有关法律的,提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破坏安全 消防设施,视情节对责任人处以 200-1000 元罚款。 5.2.17 从业人员未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发生“三违”的,除对本人进行处罚 20-100 元外,对班组 长处罚 10-50 元。 5.2.18 对瞒报工伤事故的责任部门和个人,视情节轻重每次给予 20-100 元处罚 5.2.19 对事故责任人员除给予经济处罚外,影响较大的,可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6 6 考核频次和方法考核频次和方法 安全部按照上述的考核标准对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情况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将每月考核结果汇总报公 司总经理审核审批后,由安全部统一制表,由财务部根据其考核审批的结果在工资奖金中进行统一奖惩 兑现。 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 1 1 目的目的 为规范安全经费的提取、使用、管理,确保安全经费的专款专用,建立公司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 加强公司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维护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安徽省地方税务局皖安监2004147 号关于印发安徽省企业安 全费用提取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安全经费的提取、使用和管理。 3 3 职责职责 3.1 厂长负责公司安全费用的使用审核。 3.2 总经理负责安全费用的使用审批。 3.3 公司财务部负责安全费用的筹措落实,并建立安全费用使用台帐。 34 副厂长负责制定每年安全生产费用的计划。 3.5 公司安全部负责公司安全费用的使用监督。 4 4 控制程序控制程序 4.1 公司安全费用包括: 4.1.1 完善、改造和维护公司安全设备、设施支出。 4.1.2 压力表、温度计,可燃气体报警仪、防雷设施的维护、维修和校验支出。 4.1.3 生产装置安全隐患的整改支出。 4.1.4 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支出。 4.1.5 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支出。 4.1.6 用于奖励在安全生产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或单位的奖金。 4.1.7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 4.1.8 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价支出。 4.1.9 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价、整改、监控支出。 4.1.10 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4.1.11 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4.1.12 不得将安全经费作为各项保险费用支出。 4.2 副厂长应按照上一年公司销售额,制定本年度的安全生产费用。 4.3 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我公司安全经费的提取,按安徽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安徽省地方税务局皖安监2004147 号关于印发安徽省企业安 全费用提取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 1%标准执行。 4.4 安全经费应设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安全生产。财务部负责保证安全经费的提取、安全经费的 筹措落实和安措费用的专户管理。 4.5 各部门使用公司安全经费,应报安全部备案,由厂长审核、总经理审批。 4.6 财务部应根据安全经费类别建立安全经费使用台帐,台帐记录要及时,内容要详细、真实, 字迹工整,不得弄虚作假。 4.7 对挤占、挪用、虚报安全经费,公司将视其情节轻重对责任人给予 500-2000 元的经济处罚, 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 1 1 目的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管理,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2 2 范围范围 适用于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储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控制,适用于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 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 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3 3 职责职责 3.1 总经理委派厂长组织建立危险源控制系统。 3.2 厂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和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 围。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全公司的风险评审工作。 3.3 安全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审查各部门确定的风险评价准则,负责公司重大风险 分析记录的审查和控制效果的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3.4 各部门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低风险等级判定为重大风险以下(不包括重大风险)各 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 3.5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 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 4 控制程序控制程序 4.1 风险的分级管理 4.1.1 公司的风险根据风险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分级。 4.1.2 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 4.1.3 作业风险:巨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全部复检签字,报公司领导终审 批准;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全部终审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 略风险作业由所在班组班组长或班组安全监督员终审批准。 4.1.4 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巨大风险和重大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由公司作为 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 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防范措施降低风 险。 4.1.5 风险评价、分析的范围及职责 4.1.5.1 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做安全预评价; 4.1.5.2 项目的建设应由负责相关部门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1.5.3 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丢弃、废弃、拆除、处置与开停车等)应由各部门 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公司性的开停车风险由生产部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措施记录; 4.1.5.4 工艺改变应由生产、技术部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1.5.5 设备新增或拆除的风险应由生产部负责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1.5.6 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评价,并做好控制记录; 4.1.5.7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均由所在部门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措施的记录; 4.1.5.8 原材料运输、产品储存风险应由采购部进行风险分析,成品的运输风险应由销售部进行分 析,原料的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由生产部进行分析,并都要做好风险控制措施的记录; 4.1.5.9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措施的记录; 4.1.5.10 安全防护用品应由采购部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措施的记录; 4.1.5.11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 并做好控制记录; 4.1.5.12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应由评价资质的机构进行风险评价。 4.2 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4.2.1 工作危害分析(JHA)风险评价方法。 4.2.2 岗位、部位、装置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风险评价方法。 4.2.3 经总经理批准的其他风险分析方法。 4.3 评价准则 公司定性风险评价采用风险评价准则 ,需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价由风险评价小组采用合适的评价 准则。外部评价由相关资质机构自行选用评价准则。 4.4 风险评价活动的实施步骤 4.4.1 厂长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各部门分管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评价组织编制评价大纲。 4.4.2 各相关部门收集、整理风险评价所需资料,提交评价组织。 4.4.3 危险源辩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4.4.4 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4.4.5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 4.4.6 得出评价结论 4.4.7 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a.火灾和爆炸 b.冲击和撞击 c.中毒、窒息和触电 d.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e.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f.人机工程因素 g.设备的腐蚀、缺陷 h.对环境的可能影响 4.5 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 4.5.1 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4.5.2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 4.5.3 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4.6 风险控制的内容 4.6.1 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b. 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c.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的经营运行情况 d.可靠的技术保障和服务 4.6.2 控制措施应包括: a.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b.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c.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d.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4.7 风险信息更新: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 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风险评价的频次一般为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评 价: a.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b.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c.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e.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8 危险源控制系统 4.8.1 重大危险源的辩识: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 (GB182182009)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 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 2004 56 号)规定,识别公司生产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公司 现无重大危险源。 4.8.2 重大危险源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管理 4.9 风险管理的宣传、培训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等,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所在岗位的风险,并掌握控制风险的技能。 风险评价准则风险评价准则 1 1 目的目的 为加强作业风险和岗位风险控制,便于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特制定本准则。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公司内所有作业活动、岗位、部位、装置等的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 3 3 术语术语 3.1 风险:风险(R)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L)及后果严重性(S)的结合。 风险 R=可能性 L后果严重性 S 3.2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 4 职责职责 4.1 总经理领导风险评价工作,成立评价组织; 4.2 安全部负责风险评价归口管理; 4.3 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所辖部门的风险评价。 5 5 控制程序控制程序 5.1 作业风险等级判定 5.1.1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L 的判定准则: 表 1 危害发生可能性 L 判定 等级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措施、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 统) ,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 但未有效执行或监控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 ,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 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 ,或曾经做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 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 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 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5.1.2 危害后果严重性 S 判定准则: 表 2 危害后果严重性 S 判定 等 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 要求 人 财产损失/ 万元 停工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 标准 死亡50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 准 丧失劳动力25 2 套装置或设备 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 行业的安全方针、 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 听力丧失、慢 性病 10 1 套装置或设备 停工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 操作规程、规定 轻微受伤、间 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 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5.1.3 风险等级 R 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表 3:风险等级 R 判定 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1625 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 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216 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 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812 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 强培训及沟通 2 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 需要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 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按风险度 R=可能性 L严重性 S,计算出风险值。风险值 R8 确定为一级风险,风险值 R 在 812 的确定为二级风险,风险值 R 在 1216 的确定为三级风险,风险值 R 在 1625 的确定为重大风险。 5.2 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等级判定 5.2.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 3 个;(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 的可能性 L;b: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E;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C。 )用公式表示危险 性,则为:D=LEC 5.2.2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L 判定准则: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 0,必然发生的 事件,概率为 1。考虑一个系统的危险性,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 0 情况不确切。 所以,以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参考点,定其分值为 0.1。人为地将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 为 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 12。 表 4:事故或危害发生可能性 L 判定 L 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L 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2 完全会被预料到 0.5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7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4 不经常 0.1 实际上不可能 1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5.2.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E 判定准则: 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规定连续出 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 12,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 1。以 12 和 1 为 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 表 5:暴露频率 E 判定 E 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E 值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12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3 每月暴露一次 7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4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5.2.4 发生事故或危害的可能结果 C 判定准则: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规定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 能结果,分值规定为 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 100,作为另 一个参考点。在 1100 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 表 6:事故或危害的可能结果 C 判定 C 值可能结果C 值可能结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10 严重,严重伤害 40 灾难,数人死亡 5 重大,致残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5.2.5 危险性 D 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确定了上述 3 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据此, 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述标准进行评定: 表 7:危险性 D 判定 风险等级风险(D = LEC)可能结果 巨大风险 33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重大风险180320(包括 180)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中等风险70179(包括 179)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可接受风险2070(包括 20)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可忽略风险 20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5.3 工作危害分析(JHA) 5.3.1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 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5.3.2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 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5.3.3 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 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5.3.4 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也应识别。 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5.3.5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 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5.3.6 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 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 5.3.7 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识别和获取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认识和了解与公司生产活动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将这些信息及时 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更新、适用性识别和管理。 3 职责 3.1 安全部负责不定期获取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识别其适用性,追踪新的安全生 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 3.2 相关部门负责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标准并将适用的安全标准及时传达给相关方。 3.3 相关部门应建立本部门适用的安全标准清单,并交安全部备案。 3.4 安全部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和各部门的安全标准清单汇总后应建立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库,并定期进行更新。 4 控制程序 4.1 获取途径 4.1.1 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官方网站、行业报刊、数据库和中介服务机 构、媒体及上级有关部门等渠道获取。 4.1.2 地方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从各级安全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获取。 4.2 识别适用性 4.2.1 安全部根据本公司的特点,识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 4.2.2 相关部门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识别本部门生产、服务过程中各类安全生产标 准的适用性。 4.2.3 安全部应将获取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中的适用条款对相关部门进行传达。 4.2.4 当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更新时,应重新对相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 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识别。 4.2.5 安全部应随时获取适用于公司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每年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法律、法 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评审工作。 4.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管理 4.3.1 相关部门应对本部门获取和识别的安全标准妥善保管并建立台账,负责跟踪其变化。 4.3.2 安全部应对各部门已获取和识别的安全标准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汇总建立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库,并监督检查各部门执行情况。 4.3.3 安全部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转发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 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并传达给相关方(承包商、供应商等) 。 4.3.4 安全部应将过期或作废的安全生产法律文件及时收回,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管理。 4.3.5 安全部和各部门应不定期、经常性地进行识别和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和安全 标准,安全部每年监督检查各部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编制符合性评价 报告。 安全作业管理制度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保证在除正常生产操作外,在生产厂区作业时的作业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除正常操作外的所有作业管理 3 职责 3.1 公司各部门应对自己所管辖区域除正常操作外的作业安全负责。 3.2 作业相关人员必须对整个作业过程负责。 4 控制程序 4.1 作业管理 4.1.1 正常生产操作外,凡是在生产厂区内作业都应严格执行相关作业许可证规定。 a.动火作业应按照动火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b.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按照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c.高处作业应按照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d.动土作业应按照动土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e.盲板抽堵作业应按照盲板抽堵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f.临时用电作业应按照临时用电和电气检修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4.1.2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相关部门应对生产区域内作业人员、车辆及相关作业状况 实行有效监督,对其人员的行为和设施安全负责,确保各项工作符合安全要求,作业区域如生产装置区 域交叉时,作业区域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4.1.3 生产区域的作业人员应按规定配备、穿戴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在指定区域内工作。 4.1.4 进入生产区域人员作业前应清楚各种标识牌所表示的意义,作业完成后,作业负责人应确认 作业现场处于安全状态。 4.1.5 安全部应对进入生产区域作业的人员进行不定期抽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作业。 4.2 作业人员管理 4.2.1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对作业过程负全面管理责任,应在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作业部位及周围情况,参 与作业风险分析,安全措施制定和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作业完成后, 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隐患,方可离开作业现场。 4.2.2 实施人 独立承担作业必须持有作业证,并在相关安全作业证上签字,若带徒作业时,实施人必须在场监护, 实施人接到安全作业证后,应核对证上各项内容是否落实,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若发现不具备条件时, 有权拒绝作业,并向安全部报告,实施人必须随身携带安全作业证,严禁无证作业及审批手续不完备的 作业。作业前,实施人应主动向作业点所在部门当班班长交验安全作业许可证,经其签字验证后方可进 行作业。 4.2.3 监护人 监护人由作业点所在部门指定责任心强、有经验、熟悉现场、掌握相关安全知识的人员担任,必要 时,也可由作业单位和作业点所在部门共同指派,新项目施工作业,由施工单位指派监护人。监护人所 在位置便于观察整个作业现场,必要时可增设监护人。 监护人负责作业现场的监护与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实施人停止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 采取措施,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作业期间,不准兼做其他工作,在作业完成后,要会同 有关部门人员清理作业现场,清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作业现场。 4.2.4 分析人员 分析人员应对分析手段和分析结果负责,根据作业地点所在单位的要求,亲自到现场取样分析,在 安全作业许可证上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数据并签字,出具分析报告单 。 4.2.5 安全员 执行作业的单位和作业点所在部门的安全员应负责对各类作业进行风险分析,负责办理公司内相关 作业证,并检查相关作业规定的执行和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随时纠正违章作业,特殊危险作业时,公司 和班组安全员、消防员必须到现场。 4.2.6 作业的审查批准人 各类作业的各级作业审查批准人审批作业时,必须亲自到现场,了解作业部位及周围情况,审查并 明确作业等级、检查、完善安全措施,审查安全作业许可证和作业风险分析记录表是否符合要 求和正确。在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签字批准作业。 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仓库、罐区安全管理制度 1 1 目的目的 为了加强仓库、罐区防火安全管理,保障国家和公司财产免受安全事故的危害,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特制定本制度。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公司对罐区、仓库及中间储罐的管理。 3 3 职责职责 3.1 生产部和仓储部负责各部门所辖区域内仓库、罐区的安全管理。 3.2 安全部对罐区、仓库的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和监督。 3.3 生产、仓储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及考核。 4 4 控制程序控制程序 4.1 组织管理 4.1.1 新建、改建、扩建的仓库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并经公安消防监 督机关审核和验收。储罐区的设计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进行设计,应有完善的安全措施, 储存易燃物品库房、罐区地面,应采用不易打出火花的材料。储存易燃和可燃物品的库房、罐区应当根 据防雷的需要,装置避雷设施。 4.1.2 仓库、罐区必须和生活区、维修房分开布置。 4.1.3 仓库、罐区保管员应当熟悉储存物品的分类、性质、保管业务知识和防火安全制度,掌握消 防器材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做好本岗位的防火工作。 4.2 储存管理 4.2.1 库房、库区物品储存要分类、分堆,堆垛与堆垛之间应当留出必要的通道,主要通道的宽度 一般不应少于 1.5 米,根据物品的不同性质、类别确定垛距、墙距、储存量不得超过规定的储存限额。 4.2.2 能自燃的物品、化学易燃品以及性质互相抵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必须分库储存,并标 明储存物品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能自燃的物品、化学易燃品的堆垛应当布置在温度较低、通风良 好的场所,并应当有专人定时测温。 4.2.3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4.2.4 易燃品的包装容器应当牢固、密封,发现破损、残缺、变形和物品变质,分解等情况时,应 当立即进行安全、环保处理。易燃、可燃物品在入库前,应当有专人负责检查,检查符合要求方准入库。 4.2.5 储存易燃和可燃物品的库房、罐区,不准进行分装、试验、封焊、动用明火等可能引起火灾 的作业,如因特殊需要进行此类作业时,事先须办理安全作业证 ,且采取安全措施,进行现场监护, 备好充足的消防器材后方能作业。作业结束后,须切实查明未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4.2.6 库房、罐区不准设休息室,不准住人,不准用可燃材料搭建隔层,在库房罐区的防火间距内, 不准堆放可燃物品。 4.2.7 库区和罐区要经常保持整洁。对散落的易燃、可燃物品和库区的杂草应当及时清除,用过的 油棉纱、油抹布、沾油的工作服、手套等用品,必须妥善保管或及时处理。 4.3 安全设施 4.3.1 库房、罐区应根据灭火工作的需要,设置消防给水设施,保证消防供水,并备有适当种类和 数量的消防器材和装设消防通讯,信号报警设施,并布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消防器材附近,严 禁堆放其他物品,寒冷季节应对消防设施采取防冻措施。 4.3.2 储罐的安全设施 a.罐内的液位、温度、压力有精确计量; b.根据罐内物料性质不同,设有阻火器等安全措施。 c.根据罐内的物料性质要求,设置喷淋、降温装置; d.良好的静电接地装置。 4.3.3 安全设施应当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完好。 4.4 明火管理 4.4.1 仓库、储罐区内严禁吸烟、动火,特殊情况需动火时应办理动火证。 4.4.2 仓库、储罐区安装电气设施,应当严格按照有关的电力设计防爆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4.4.3 仓库、储罐区内应根据物品的性质、安装防爆、隔离或密封式的电气照明设备。各类仓库的 电线主线应架设在仓库外,引进仓库的电线,必须装置在金属或硬质塑料套管内,电气线路和灯头安装 在仓库通道上方,与堆垛保持安全距离,严禁在仓库闷顶架电线。 4.4.4 库房内不准使用碘钨灯、日光灯、电炉子、电烙铁等电器设备,不准用可燃材料做灯罩,不 应当使用 60 瓦以上的灯泡。 4.4.5 禁止使用不合规格的保险装置,电气设备和电线不准超过安全负荷。仓库、罐区工作结束时, 必须切断电源。电气设备除经常检查外,每年至少应进行两次绝缘检测,发现可能引起打火、短路、发 热和绝缘不良等情况时,必须立即修理。 4.4.6 仓库、罐区单独安装开关箱,并设在仓库、罐区外,且安装防雨、防潮等保护设施。在库区 及仓库、罐区内使用电气机具时,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电线要架设在安全部位,免受物品的撞 击,砸碰和车轮碾压。仓库、罐区内不准架设临时电线,库区如需架设临时电线,必须经过安全部批准, 报安全部备案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半个月,到期及时拆除。 危险源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 1 1 目的目的 为了加强危险源的管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范围内,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 (GB182182000)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 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 号)规定,识别出的所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3 3 职责职责 3.1 安全部负责建立公司重大危险源的档案。 3.2 生产部、仓储部负责所辖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与监控。 4 4 控制程序控制程序 4.1 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 (GB182182009)和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 号)规定,公司现无重大危险源。 4.2 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识别重大危险源后,应对其进行风险,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A 辩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B 依次评价已辩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C 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D 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E 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否 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4.3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辩识和评价后,重大危险源所在的部门应针对该重大危险源制定管理制度, 通过技术措施(包括原辅材料的选择,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转、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和管理措施 (包括对员工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员工的水平、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以及对外 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4.4 确定为公司重大危险源后,应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 报告提交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 危险因素以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及新 知识和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 4.5 重大危险源档案内容包括物质名称、性质、地理位置、管理人员、安全规章制度、评估报告、 检测报告等。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检测,评估,并将检测评估报告存入档案,将重大危险源风险 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以降低 风险等级。 4.6 总经理负责组织制定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7 各部门针对重大危险源一年进行两次应急预案演练,根据演练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根据 评估结果对预案进行修订,并将修订情况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和相关方。 4.8 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新改扩建工程的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应符合政府制定的综合性土 地使用政策,与周边安全防护距离应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国家有关安全防护距离的规定。 安全会议管理制度安全会议管理制度 1 1 目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经营指挥系统和良好的 安全会议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2 2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公司各类安全工作会议的筹备、召开程序。 3 3 职责职责 3.1 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或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委派人员主持公司级安全会议。 3.2 人事部负责公司级会议后勤。 3.3 安全部负责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的管理,并对各部门的安全会议和现场安全会议进行监督。 3.4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安全会议的组织与管理。 4 4 控制程序控制程序 4.1 会议分类 4.1.1 公司级安全会议:公司或公司指派职能部门组织召开的安全会议。包括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 会议,政府部门及安监部门在我公司的工作会议等。 4.1.2 部门级安全会议:部门或部门指派下属班组组织召开的安全会议。包括部门安全例会,事故 报告会等。 4.1.3 现场会议:在生产现场召开的安全会议。包括调度会议,现场事故分析会等。 4.2 会议内容 4.2.1 公司级安全会议内容包括:集中学习新的安全生产法规、条例,总结前期安全工作,安排下 期安全工作任务,上级指示传达,重大事故案例分析等。 4.2.2 部门级安全会议内容包括:集中学习新的安全生产法规、条例、公司规章制度,总结部门前 期安全工作,安排下期部门安全工作任务,公司最新指示,事故案例分析等。 4.2.3 现场安全工作会议内容根据安全生产情况,可自行安排。 4.3 会议要求 4.3.1 会议要求讲求实效,主持人要在会前充分准备,确定议题,提出意见。 4.3.2 发言和交换意见要内容具体,语言简明扼要。 4.3.3 会议内容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