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_第1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_第2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_第3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_第4页
药物效应动力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药物基本作用 - 药物量效关系 - 药物作用机制 -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从不同水平(整体分子) 阐明药物作用及其机制,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 药物并尽可能减少毒/副作用提供理论依据,2,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NE),-R, 药物作用和药理效应 (Drug action & Pharmacological effect),药物作用 对机体/细胞的初始反应 - 特异性 (Specificity) 构型、电荷、分子大小等,药理效应 引起的机体变化 (功能/形态的改变) 兴奋 (Excitation) 功能增强 抑制 (Inhibition) 功能降低 - 选择性 (Selectivity),一、药物基本作用,3,阿托品 M-R,- Glands - Eye - Smooth muscle - Heart - Blood vessel,阻断, Organs Selectivity,(Atropine),一定剂量下的给定药物只对某些器官/组织/病原体发生明显的作用:取决于药物/受体的体内分布、组织细胞的结构及其生化功能等差异,选择性高意味着靶点专一,效应范围窄,能特异性影响机体局部;反之为选择性低,是产生药物毒/副作用的基础,抑制,4,阿 托 品 (Atropine) M-R阻断药, 副作用 (Side effect) 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5,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Toxicity) 用量过大/过久(蓄积)对机体功能/形态产生损害 = 药理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延续,-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 短期内剂量过大所致,主要损害循环、呼吸及 神经系统功能,可危及生命 - 慢性毒性 (Chronic toxicity) 长期用药使体内过量蓄积所致,常损害肝、肾、 造血器官及内分泌等器官功能 - 致畸胎 (Teratogenesis) - 致癌 (Carcinogenesis) - 致突变 (Mutagenesis),6, 后遗效应 (After/residual effect) 停药后血药浓度下降至阈浓度时 仍然残存的药理效应,- 苯巴比妥催眠 次晨头晕、困倦 -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可持续数月, 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出现的原有疾病 加重,也称反跳 (Rebound reaction),- 长期服用可乐定时,停药次日血压即急剧升高,7, 变态反应 (Allergy) 药物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仅见于少数特异质病人 很小量即可引起, 特异质反应 (idiosyncrasy) 特异质病人对某种药物反应异常增高,- 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缺乏者(0.05%)服用磺胺后可致溶血,- 初次使用青霉素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8,二、药物量效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药物剂量/血药浓度与其药理效应之间存在有一定的 相关联系,为药理学核心概念之一 -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血药浓度为横坐标 绘图,可得特定药物的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直方双曲线,对称S型曲线,9,-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药理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量变,可用 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来表示 - 质反应(all-or-none or quantal response) 药理效应仅表现为阳性/阴性、有效/无效、 存活/死亡等(必须用多个样本以阳性率表示), 量反应与质反应,10, 量反应量效曲线的分析,effect(% of maximal responses),Log C,EC50,斜率(slope),效能(efficacy) = 最大效应(Emax),阈浓度/剂量 = 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浓度,效价强度(potency) 能引起等效反应(usu. 50% Emax) 的相对剂量/浓度,11,半数中毒量 (TD50或TC50) 产生毒性反应剂量的50%,半数致死量 (LD50或LC50) 引起死亡剂量的50%,安全范围 (Safety range) ED95和TD5之间的范围,12,12,治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 (TI) 表示药物的相对安全性,likely to be used as LD5ED95 or even LD1ED99,13,- 改变理、化条件(非特异性) - 参与/干扰细胞内物质代谢(补剂/抗代谢药) - 影响生理物质转运、递质释放或激素分泌 - 改变酶的活性 - 作用于膜离子通道 - 影响核酸代谢 - 干扰免疫功能 - 作用于受体,(因药物种类而异) 药物可通过多种方式发挥其作用,三、药物作用机制 Mechanisms of Drug Action,为大多药物与机体大分子结合及作用的部位,几乎涉及代谢过程所有环节(器官分子水平),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核酸、载体、免疫系统和基因等,靶点(target),14,四、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of Drug and Receptor,= 细胞上任何能与配体/药物结合进而产生特定生理/药理效应的大分子,Paul Ehrlich 1854-1915,1908 NP in Med./Phys.,Originally named as “side chains”, i.e. any (larger) molecule in a cell to which a ligand binds to produce its effect.,15,药物和特异性受体的结合方式 - ionic bonds - hydrogen bonds - van der Waals forces - covalent bonds,Receptor,药物,(内源性)配体,general characteristics - 细胞膜/内的功能蛋白 - 可识别/结合微量化学物质 - 能介导细胞信号的传导,16,- 高敏感性(Sensitivity) 受体分子含量极微 (10fmol/1mg组织) - 高特异性(Specificity) - 高亲和力(Affinity) 1pmol1nmol/L浓度配体 即可引起效应(=作用强度) - 饱和性(Saturable) 与有效受体数量有关 - 可逆性(Reversible) 结合后可解离或可置换, 受体的特性,17, 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受体结合量与效应的关系: D + R DR E,受体总量RT = R + DR, 故: DR D RT KD + D,=,(cf. p33),18,E DR D Emax RT KD+D,=,=,D = 0,效应为,0,D KD,DR / R,T,= 100%,,达最大效应,DR / RT = 50%,即EC50时,KD = D,受体相对结合量(DR / RT)决定效应的相对强弱(E / Emax),EC50时的药物浓度值,与药物-受体之间的亲和力成反比,19,100% 0,DR,RT,E Emax,=, 药物的内在活性 (Intrinsic activity, ),激活受体的能力 效能,不同药物的效能比较 (cf. Fig. 3-5) - KD相等时,效应强度与正相关 - 相等时,效应强度与KD反相关,20,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full agonist = 100 - partial agonist 0% 100%, 激动药 (Agonist) 与受体有亲和力并具有相应的内在活性,与完全激动药并用时可拮抗其部分效应(eg. morphine : pentazocin),21, 拮抗药 (Antagonist) 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 = 0) 本身无作用,但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22,激动药,Log C,最大效应(%),拮抗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亲和力 (KD), (Emax)不变,亲和力 、,23,- Ligand gated ion channels (ionotropic)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 Intracellular receptors 细胞(核)内受体 -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 G 蛋白耦联受体 -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酪氨酸激酶受体,五、受体类型 (Receptor classes),24,- 25个亚单位/肽链组成, 反复跨越(细胞)膜, (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配体:ACh、GABA、 兴奋性AA (Gly, Glu, Asp),烟碱/乙酰胆碱受体,25,Effect, 细胞内/核受体,配体:皮质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Vit. A/D,配体-受体作用于细胞核内,本质为转录因子,26,- 数量最多,其作用需要有G-蛋白参与 - 七个-螺旋组成的单一肽链反复跨膜 - NH2-端识别配体,COO-端参与信号转导 - 细胞内具有特定的G-蛋白结合区, G-蛋白耦联受体,27,G-Protein-mediated effect of an agonist,= GTP结合调节蛋白,即胞质侧的异源三聚体,能与GDP/GTP可逆结合并具有GTP酶活性,28, 酪氨酸激酶受体,配体:胰岛素及多种生长因子,双重磷酸化效应,29,六、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s),细胞外信号如何进入细胞内?,通过膜上的信号系统、增加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浓度而发挥作用,well-established second messengers - cAMP / cGMP - Calcium & IP3 (三磷酸肌醇) - DAG (二酯酰甘油),30,七、受体的调节 (Regulation of Receptors), 脱敏 (desensitization) 长期使用激动药后反应性下降,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特异性脱敏 仅对某类激动药脱敏 机制 受体磷酸化 / 受体内移,- 非特异性脱敏 对某类激动药脱敏后导致对其它 受体激动药的反应性也下降 机制 受体具有共同的反馈调节机制 信号传导通路某共同环节被调节, 增敏 (hypersensitization) 长期使用拮抗药后反应性增强,31,八、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学说, 占领学说 (occupation theory),-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如同锁-钥关系 - 激动药占领并激活受体、进而引发药理 效应;效应强度与其占领的受体数量成 正比,受体全部被占领时呈Emax - 拮抗药占领但不激活受体,同时能妨碍 激动药的作用,A.J. Clark 1885-1941,32, 变构学说 (allosteric theory) two-state model theory,- 受体可发生塑性形变而具有活化和静息 两种互变构态 - 激动药与活化态受体结合可引发生物 效应,并促进静息态向活化态转化 - 拮抗药与静息态受体结合不引发生物 效应,同时促进活化态向静息态转化 - 部分激动药可同时与活化态和静息态 受体结合,故可引发弱的生物效应,(自学),33, 浮动组装学说 (float-assembly theory),- 受体由悬浮于生物膜上的若干亚基组合 而成,静息时彼此松散结合无活性 - 药物接近生物膜时可通过诱导、吸引而 促进受体组装并与之结合 - 受体的空间结构呈多态且数量可变,并 可在生理、病理或药物等因素的作用下 改变其亲和力和效应 - 长期使用拮抗药可使受体增多、亲和力 加大而效应增强,是为向上调节(反跳); 长期使用激动药则可使受体减少而降低 效应,是为向下调节(耐受性),(自学),34,drug ac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 adverse reaction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gra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