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材料解析题题型及应对策略.ppt_第1页
历史材料解析题题型及应对策略.ppt_第2页
历史材料解析题题型及应对策略.ppt_第3页
历史材料解析题题型及应对策略.ppt_第4页
历史材料解析题题型及应对策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题题型及应对策略,经过一轮复习,大多数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已有一定的基础,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但从期末考试的情况 来看,同学们普遍存在着答题技巧欠佳的问题,尤其是没有掌握好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材料分析题,审题,1 明确问题:先看问题,再看材料。在解读史料之前必须明确需要回答的问题,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问题。 2 判断题眼:无论文字,还是图片,材料始终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即题眼所在,这就是解题的突破口。,材料分析题,审题,1、找答案来源。 “根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2、找限定语,提示词、提问词。明确问题要求,千万不要答非所问。,答案就在材料里。,答案在书本上。,答案双方都有,结合材料方向,书本找答案。,材料分析题看分值,一点一分原则,材料分析题读材料,用心阅读导入语 中心论点在两头 材料定位看出处,不要忘记四要素(时间、 地点、人物、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名称) 材料分层看标点(。;) 回归书本是正道,材料分析题读材料,材料解析题的命题意图之一就是要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因而试题必然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引用的材料大多既能反映教材内容,又高于教材内容。不管试题的材料多新,必然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同学们在解题时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的迁移,切忌只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切忌脱离课本去分析材料结论,材料分析题答题规范,点要多,面要广,字要少 段落化、序号化,多术语,第一种题型 概括归纳、说明类的试题,【例题讲解1】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审题信息快速推断】,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应回答各朝代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的措施,应回答前三个朝代的中枢权力机构所对应的制度,而不是回答其他制度,【复习基础知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中朝外朝,三省六部制,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设军机处,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藩镇割据,收地方的兵权、财权, 派文官担任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行省制,废行省,设三司,【审题信息快速推断】,不仅要总结两种方式, 还要指出其作用,【审题信息快速推断】,一种是起用身边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加强皇帝权力。 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形成相互牵制,以削弱相权。,【例题讲解2】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例2: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 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4分),官营手工业衰落(或受到冲击)。,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或大量参与商品生产)。,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复习基础知识】,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 生产,武器等军用 品和贵族消 费品,不在市场 流通,至明代前期占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民间私人经营,供民间消费,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农户的副业,自己消费和交纳贡赋,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第一种题型 概括归纳、说明类的试题,看标点划分层次标出关键词句转化语言罗列答案,【巩固练习1】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 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 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选官强调才能和军功,以功勋和能力作为选官的主要依据,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选官注重德行的名,选官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查,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复习基础知识】,趋势 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原则。,【巩固练习2】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充分保留传统,制定合理的选官制度,实行德治,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4分),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 (2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分),第二种题型 背景、条件、原因类的试题,【例题讲解】1、材料一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1)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李培峰英国诊治“福利病”,表格题通常命题的方式是“表格数据呈现的变化、趋势,分析原因、影响和启示”。 一读:读表格的标题、表中每个项目、图表的出处。 二比:横向、纵向、纵横结合分析数据的变化,同时要注意时间段,阐述时,先概括后具体描述。 三联:联系图表的设问,结合所学知识。如分析原因时应根据具体时间段找出具体大事来分析,如果是变化的原因,既要回答变化前的原因,也要回答变化后的原因。,【例题讲解】1、材料一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1)据材料一,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李培峰英国诊治“福利病”,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 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 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 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 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贫困人口增加,社会不满,挫伤人们工作积极性,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福利国家的出现 (3)第三产业的兴起 (4)新经济的出现,【例题讲解】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5、图16、图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审题信息快速推断】,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 晚清政府腐朽没落。,据时间从国际、国内角度 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从 民族矛盾方面思考,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外部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例题讲解】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2)指出材料二“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12分),【审题信息快速推断】,(3)意义: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 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1)体现: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国内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国际环境; 国外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历史背景=,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政策+民族+外交+军事 思想背景=思想+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条件,历史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巩固练习】 1、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事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兵,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边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汉)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间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凡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于此同事,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扰,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雨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怒在丧其元;我令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加以说明。,挑战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提出了童心说。,提倡男女平等。,【思路】 李贽属于明末清初四大批判思想家之一,李贽的思想产生背景就是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答案】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文化专制,理学禁锢人们的思想。 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政治: 经济: 文化:,【思路】 “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新路指的是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不利于新思想产生成长。 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理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阶级:李贽仍然是封建大儒,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的思想不可能发展为改造社会的新路。 理论本身的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政治: 经济: 思想:,第三种题型 启示、认识类试题,【例题讲解1】 材料一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是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材料二 “同我们在二战结束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都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尼克松的演讲 材料三 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请回答:由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你可得出哪些认识?(2分),【审题信息快速推断】,【审题信息快速推断】,强硬收缩强硬,内:国力下降;外:国际形势冲击,国家利益始终是其焦点; 美国始终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思想,反对霸权主义; 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外交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外交政策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体现了其霸权主义特点。,认识类: 如何认识某一历史现象?(从是什么、为什么、如何评价来回答) 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从而归纳出一些规律性认识。 启示类:一般从经验、教训两方面思考, “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 认识、启示类题,一般与材料或前面几个设问联系密 切,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一问答案与前面答案的协调,【例题讲解】 2、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 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报(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1)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10分) (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8分) (3)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巩固练习】1、西汉经学家刘向曾说过:“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庶民地主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对静态的传统农业社会注入了活力,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传统的人伦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的批判。明代社会消费风俗的变迁也正是明代社会内在矛盾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伤风败俗的性质,体现着封建政治的腐朽性。文化消费的社会层次下移,市民阶层和村夫野老逐渐取代文人士大夫,成为文化消费群体的主体力量。 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商人追求时髦,伤风败俗,市民阶层成为文化消费的主体力量,材料三 任何一个特定的民族习俗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改变。从总的趋势上看,近代中西民俗上的共存、共生、借鉴、趋同和融合,构成民俗变迁的主流。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 中国近代民俗变迁及其赋予社会转型的符号意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的消费风俗呈现出哪些新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俗移”揭示出怎样的“世异”? (3)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的)三个重要特点”,任选其一进行阐释说明,并举一例予以佐证。(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习俗变迁的认识。(2分),习俗的变迁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习俗的变迁应注重传承、借鉴和创新,【巩固练习】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问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4分),【审题信息快速推断】,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结合罗斯福新政中维护民众利益的内容和有关计划性的内容论证,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