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四)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四)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四)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四)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含解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下能力提升(十四)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亲自主持设计出中山装,并对其构成赋予了时代精神,如前面五个纽扣代表的是“五权宪法”,四个口袋代表的是儒家倡导的礼、义、廉、耻。由此可知()中山装体现了近代服饰中西合璧的特点孙中山学习西方的同时不忘中国传统文化服饰的变迁反映出社会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人们对服装的审美标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ABC D21876年葛元煦注意到,开设在上海虹口一带的西餐馆有“华人间亦往食焉”到八九十年代,天津、北京的西餐馆也相继开设,名声愈来愈大。翻阅当时的大公报,常可看到“品升楼”“德义楼”“番茶馆”的广告,称它们专办“英法大菜”“请得巧手外国厨师精调西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说明西餐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B近代中国广大城乡吃西餐成为一种时尚C西餐逐渐受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上层居民的欢迎D西餐已取代中国饮食习俗3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说:“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这一描述实际上反映了()A作者对女子出外做工持反对态度B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传统道德的崩溃C申报以宣传传统思想为宗旨D近代城市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41912年3月,孙中山发布改元剪辫文告:“满虏窃国,易于衣冠,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限二十日,一律剪除(辫子)净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留辫”与“剪辫”是“专制”与“共和”的根本分歧B“剪辫”是革命斗争最彻底的表现C“剪辫”是革命成功的外在体现D习俗变迁是革命成功的主要标志5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式服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的穿着,但到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始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C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革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7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A粮票股票B大人先生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8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为了“与欧美同俗”,他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1);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见图2)。图1毛式中山装图2令人眼花缭乱的当代服饰(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提炼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分析其目的。(6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服饰演变的基本趋势及其主要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我国近现代社会习俗变化的认识。(4分)课下能力提升(十四)1选D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孙中山设计中山装时结合了中西服饰的特点,正确;纽扣和口袋的含义表示正确;是透过服饰变迁的现象得出的认识,因此答案为D项。2选C材料侧重介绍西餐在中国的影响逐渐扩大,但其影响仍局限于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故A、B两项错误;西餐在通商口岸和部分大城市出现,报刊加以宣传,“华人间亦往食焉”,说明西餐受到部分上层居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西餐馆的出现,不能说明已经取代中国饮食习俗,故D项错误。3选D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城市做工的乡间妇女,过数月后变得“妆风雅,爱打扮”,这说明城市生活影响了她们的思想观念,故选D项。4选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提倡民众剪辫具有革命的含义,因此是革命成功的外在表现,正确答案为C项。5选D该题是逆向思维型题目,注意题干中“原因不包括”,20世纪初期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并未结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6选B题干叙述的是新潮社个别社员的情况,不能据此就判断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也不能就此认为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故A、C两项排除。作为新式青年的新潮社社员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看重八字、命书,说明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故选B项。D项表述错误,故排除。7选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物资比较匮乏,国家实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资丰富了,国家逐渐取消票证制度,同时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实行股份制企业制度,发行了股票,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A项。8选B根据题干材料信息“供应证”可知,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根据信息“才能买到”可知,当时仍然存在商品交易,故B项正确。9解析:第(1)问,主张据材料信息归纳,目的结合所学概括;第(2)问,趋势根据材料进行归纳,原因要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总结;第(3)问,紧扣材料主旨回答,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主张:放足、剪辫、易服。目的:革除固有陋习;启发民众智慧;学习西方文明;推行变法新政。(答出其中3点即可)(2)基本趋势:由单一性到多样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颜色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