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保护区划与保护管理规定.doc_第1页
国家保护区划与保护管理规定.doc_第2页
国家保护区划与保护管理规定.doc_第3页
国家保护区划与保护管理规定.doc_第4页
国家保护区划与保护管理规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桐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经过对桐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评估,将评估范围内的建筑划分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一般传统建筑、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和不协调的现代建筑五类。根据历史文化街区的评定标准,街区历史价值、风貌特色的分析,以及建筑风貌的评估,划定了五处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操江巷历史文化街区、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1、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1)保护区划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龙眠河以东,同安北路以西,沿河北路以南,龙眠中路以北。规划划定紫线面积10.31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2.1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8.13公顷。(2)保护管理规定功能定位:以居住和商业功能并重的居住-商业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上东大街是桐城东部入城的重要通道,商业十分兴盛。建国后修建的公园路,龙眠路、和平路成为城市主干道,吸引了商业发展,东大街的商业逐渐衰落,但目前东大街仍然有一定数量的私人店铺,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经营状况尚好。因此可以依托现状,结合街区公共设施建设,复兴东大街原有的功能与特色,延续街区生活,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核心保护范围:保护街区内的历史建筑施家大屋,禁止拆除重建,加强修缮加固。一般传统建筑应加强日常维护和维修。质量差的一般传统建筑应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方法分批进行修缮,修缮时应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式、色彩、材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对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需予以改造,其高度、体量、色彩、外观形式应该与区内传统建筑相协调。保护街区内的东大街等历史街巷的尺度轮廓,不得拓宽。保护沿街建筑与街巷宽度之间的比例,沿街建筑的檐口和屋脊高度、立面形式要保持传统风貌。东大街两侧建筑功能应以传统民居和传统商业建筑为主,鼓励发展传统商铺和手工作坊,逐步振兴原有的商业功能。目前东大街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商贩,经营的商品主要以食品以及日用百货为主,经营状况良好,因此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为小商品经济的振兴创造条件。建设控制地带:保持建设控制地带内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对于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尽量予以保留,逐步改造或拆除与传统风貌极不协调的现代建筑。新建、改建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材质、立面风格应与传统建筑相协调,一般应采取院落式布局和坡屋顶,延续街区肌理。保留孙家巷、南物资巷、倪墩西巷、倪墩北巷、东南巷、东北巷、滨河巷等小巷作为街区和外部联系的通道。保护街区内原有的树木、古井等历史环境要素。在街区内合理设置公共空间,配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和适当规模的公共娱乐设施,创造居民休闲的良好空间。结合正在进行的龙眠河整治规划,改善街区环境,建设活动应符合街区保护与整治要求,不得破坏街区传统风貌。更新区内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应逐步将原有电线杆、天线等影响传统风貌的设施改为地下敷设,增加消防栓,增加环卫设施。注意发展产业在街区内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引导,使得保护和发展相协调。2、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1)保护区划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公园路以东,桐城中学东南,龙眠河以西,文庙以北。规划划定紫线面积14.87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4.7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0.10公顷。(2)保护管理规定功能定位:以居住和商业功能并重的居住商业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上这一片区是世家大族的聚居地,现存有许多保存较好的世家大屋和名人故居。同时北大街东侧通过紫来桥与东大街相连,是自东祚门进入桐城后的主要道路,街上也有一些自东大街延伸进来的商业。目前由于桐城中学的存在,北大街西段依托学校而发展起来的小型商业和服务业比较兴旺。可以依托现有优势,一方面复兴北大街原有的历史功能与价值特色,另一方面发展服务于桐城中学的商业和文化产业,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核心地段:保护街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禁止拆除重建,加强修缮加固,同时要考虑其展示与利用。一般传统建筑应加强日常维护和维修。质量差的一般传统建筑应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方法分批进行修缮,修缮时应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式、色彩、材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对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需予以改造,其高度、体量、色彩、外观形式应该与区内传统建筑相协调。保护街区内的北大街、北后街、寺巷等历史街巷的尺度轮廓,不得拓宽。保护沿街建筑与街巷宽度之间的比例,沿街建筑的檐口和屋脊高度、立面形式要保持传统风貌。北大街两侧建筑功能应以传统民居和传统商业建筑为主,鼓励发展传统商铺和手工作坊,发展服务于学校的零售、餐饮、文化等商业服务业,为街区带来活力。建设控制地带:保持建设控制地带内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对于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尽量予以保留,逐步改造或拆除与传统风貌极不协调的现代建筑。新建、改建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材质、立面风格应与传统建筑相协调,一般应采取院落式布局和坡屋顶,延续街区肌理。保护街区内原有的树木、古井等历史环境要素。在街区内合理设置公共空间,可将街区内部分已拆除建筑留下的空地改造成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或绿地,配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和适当规模的公共娱乐设施,创造居民休闲的良好空间。结合正在进行的龙眠河整治规划,改善街区环境。街区东侧龙眠河沿岸地带(紫来街两侧)已开辟的空地可以作为沿河绿地,并通过景观设计标识古城墙和东祚门位置。更新区内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应逐步将原有电线杆、天线等影响传统风貌的设施改为地下敷设,增加消防栓,增加环卫设施。注意发展产业在街区内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引导,使得保护和发展相协调。3、操江巷历史文化街区(1)保护区划操江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西后街以西,环城西路以东,龙眠中路以北,西大街以南。规划划定紫线面积6.13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1.1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5.02公顷。(2)保护管理规定功能定位:以居住功能为主,商业为辅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上这一片区主要为世家大屋和祠堂的聚集地,商业功能较弱。建国后在西大街北侧修建了桐城人民医院,周边依托医院发展起了一些相关的产业,景观风貌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目前这一区域成为桐城人流密集,第三产业比较集中的区域之一。因此可以根据功能需要,在不影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前提下,适当发展一些商业和服务业。核心保护范围:保护街区内的世家大屋、祠堂、庵堂等历史建筑,禁止拆除重建,加强修缮加固。一般传统建筑应加强日常维护和维修。质量差的一般传统建筑应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方法分批进行修缮,修缮时应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式、色彩、材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对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需予以改造,其高度、体量、色彩、外观形式应该与区内传统建筑相协调。保护街区内的历史街巷操江巷的尺度轮廓,不得拓宽。保护沿街建筑与街巷宽度之间的比例,沿街建筑的檐口和屋脊高度、立面形式要保持传统风貌。保护历史水系桐溪塥在操江巷内残存的一段,可结合公共空间建设,将其作为一个展示节点。建设控制地带:保持建设控制地带内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对于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尽量予以保留,逐步改造或拆除与传统风貌极不协调的现代建筑。新建、改建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材质、立面风格应与传统建筑相协调,一般应采取院落式布局和坡屋顶,延续街区肌理。保护街区内原有的树木、古井等历史环境要素。在街区内合理设置公共空间,配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和适当规模的公共娱乐设施,创造居民休闲的良好空间。更新区内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应逐步将原有电线杆、天线等影响传统风貌的设施改为地下敷设,增加消防栓,增加环卫设施。西大街两侧可适当发展服务于医院的零售、餐饮等商业服务业,为街区带来活力。注意发展产业在街区内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引导,使得保护和发展相协调。4、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1)保护区划胜利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和平路以西,环城西路以东,环城南路以北,龙眠中路以南。规划划定紫线面积15.06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4.86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0.20公顷。(2)保护管理规定功能定位:以居住功能为主,商业为辅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上胜利街以西片区是张氏宰相府所在,胜利街南侧与南大街相连,是自南薰门进入桐城后的主要道路,街上也有一些自南大街延伸进来的商业。和平路建成后,逐渐吸引了商业发展,胜利街的商业逐渐衰落。核心保护范围:保护街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禁止拆除重建,加强修缮加固。一般传统建筑应加强日常维护和维修。质量差的一般传统建筑应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方法分批进行修缮,修缮时应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式、色彩、材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对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需予以改造,其高度、体量、色彩、外观形式应该与区内传统建筑相协调。保护街区内的胜利街、西后街等历史街巷,不得拓宽。保护其原有尺度,保护沿街建筑与街巷宽度之间的比例,沿街建筑的檐口和屋脊高度、立面形式要保持传统风貌。胜利街两侧建筑功能应以传统民居为主,可适当发展传统商铺和手工作坊,服务于街区内部居民。建设控制地带:保持建设控制地带内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对于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尽量予以保留,逐步改造或拆除与传统风貌极不协调的现代建筑。建议改造后乐园宾馆沿胜利街一侧的建筑,使之恢复传统风貌。新建、改建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材质、立面风格应与传统建筑相协调,一般应采取院落式布局和坡屋顶,延续街区肌理。保护街区内原有的树木、古井等历史环境要素。在街区内合理设置公共空间,配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和适当规模的公共娱乐设施,创造居民休闲的良好空间。改造胜利街北端,结合人民广场周边景观建设,标识历史文化街区入口。未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搬迁荣军医院,结合六尺巷、宰相府遗留建筑、五亩塘等历史遗存,部分恢复宰相府景观,建设展示和游览空间。更新区内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应逐步将原有电线杆、天线等影响传统风貌的设施改为地下敷设,增加消防栓,增加环卫设施。5、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1)保护区划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和平路以西,南大路、昌平路以东,环城南路以南,同安南路、昌平路以北。规划划定紫线面积27.90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6.51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1.39公顷。(2)保护管理规定功能定位:以居住和商业功能并重的居住-商业混合型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上南大街是桐城南部入城的重要通道,商业十分兴盛。目前南大街仍然有一定数量的私人店铺,主要服务于周边居民,经营状况较好。因此可以依托现状,结合街区公共设施建设,复兴南大街原有的功能与特色,延续街区生活,对街区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核心保护范围:保护街区内的历史建筑,禁止拆除重建,加强修缮加固。一般传统建筑应加强日常维护和维修。质量差的一般传统建筑应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方法分批进行修缮,修缮时应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式、色彩、材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对风貌不协调的建筑需予以改造,其高度、体量、色彩、外观形式应该与区内传统建筑相协调。保护街区内的南大街等历史街巷,不得拓宽。保护其原有尺度,保护沿街建筑与街巷宽度之间的比例,沿街建筑的檐口和屋脊高度、立面形式要保持传统风貌。南大街两侧建筑功能应以传统民居和传统商业建筑为主,鼓励发展传统商铺和手工作坊,逐步振兴原有的商业功能。目前南大街有一定数量的个体商贩,经营的商品主要以食品以及日用百货为主,经营状况良好,因此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为小商品经济的振兴创造条件。保护水芹菜地,不得占用进行建设。可结合绿地建设,将其作为一个景观生态展示的节点。建设控制地带:保持建设控制地带内传统风貌的完整性,对于风貌协调的现代建筑尽量予以保留,逐步改造或拆除与传统风貌极不协调的现代建筑。新建、改建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材质、立面风格应与传统建筑相协调,一般应采取院落式布局和坡屋顶,延续街区肌理。保护街区内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