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专C2配置和运用技术原则(最终).doc_第1页
客专C2配置和运用技术原则(最终).doc_第2页
客专C2配置和运用技术原则(最终).doc_第3页
客专C2配置和运用技术原则(最终).doc_第4页
客专C2配置和运用技术原则(最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 道 部 文 件铁集成2007124号关于印发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的通知各铁路局,铁道科学研究院: 在总结既有线CTCS-2级列控系统建设和运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客运专线特点,铁道部组织制定了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用于指导200-250km/h客运专线的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和作为300-350km/h客运专线后备模式的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建设、运用及维护。现将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请按照执行。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1 适用范围1.1 根据既有线既有线CTCS-2级列控系统系列规范和建设运用经验,结合客运专线特点,制定本技术原则。1.2 本技术原则适用于200-250km/h客运专线的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也适用于300-350km/h客运专线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2级功能。1.3 工程设计、施工,设备研发、生产,运行试验、运用及维护均应遵照本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执行。2 总体技术要求2.1 新建200-250km/h客运专线应采用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300-350km/h客运专线的列控系统应兼容CTCS-2级功能。2.2 200-250km/h、300-350km/h客运专线的CTCS-2级列控系统应采用统一的设备配置和运用原则,并应兼容既有线CTCS-2级列控系统功能,具备互联互通运行条件。2.3 近期兼顾货运的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应适应客车4分钟、货车5分钟的追踪间隔要求。仅开行动车组的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应按照正向运行追踪间隔3分钟的要求进行检算。客运专线正线反方向行车按自动站间闭塞方式运行。2.4 动车组装备具有CTCS-2级功能的车载设备,客、货运机车根据需要装备CTCS-2级车载设备。2.5 300-350km/h客运专线列控系统应集成CTCS-2级功能,统筹考虑车载及地面设备配置与兼容。2.6 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应满足动车组在正常情况下按完全监控模式运行的要求。2.7 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应统一系统内部和外部接口标准,并具备与防灾安全监控等其它系统的接口条件。2.8 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应符合高安全、高可靠、高可用的要求,关键设备应冗余配置。3 系统描述3.1 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是基于轨道电路和点式应答器传输列车运行许可信息并采用目标-距离模式监控列车安全运行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3.2 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由地面和车载设备构成。地面设备由列控中心、ZPW-2000(UM)系列轨道电路、应答器设备等组成。车载设备由车载安全计算机(VC)、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TCR)、应答器信息接收模块(BTM)、记录单元(DRU)、人机界面(DMI)等组成。3.3 轨道电路实现列车占用检查,并连续向列车传送空闲闭塞分区数量等信息。应答器向车载设备传输定位信息、线路参数、临时限速等信息。列控中心具有轨道电路编码、应答器报文储存和调用、区间信号机点灯控制、站间安全信息(区间轨道电路状态、中继站临时限速信息、区间闭塞和方向条件等信息)传输等功能,根据轨道电路、进路状态及临时限速等信息产生行车许可,通过轨道电路及有源应答器将行车许可传送给列车。3.4 车载设备根据地面设备提供的信号动态信息、线路参数、临时限速等信息和动车组参数,按照目标-距离模式生成控制速度,监控列车安全运行。4 应答器设置原则4.1 车载设备运行方向由应答器组提供。用于识别运行方向的应答器组应至少包括2个应答器,用于修正列车位置的应答器组可只用1个应答器。4.2 300-350km/h客运专线应在每个闭塞分区入口处设置2个及以上无源应答器构成应答器组,200-250km/h客运专线可间隔1个闭塞分区设置2个及以上无源应答器构成应答器组。4.3 正向及反向进站信号机(或标志牌)处设置由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提供绝对停车、进路参数、临时限速、调车危险等信息。4.4 到发线出站信号机(或标志牌)处设置由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提供绝对停车、进路参数、临时限速、调车危险等信息。4.5 对于冒进后将危及正线运行列车安全的调车信号机(或标志牌)处宜设置由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提供调车危险信息。4.6 区间中继站处根据需要设置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构成应答器组,提供临时限速、线路参数等信息。4.7 应答器组内相邻应答器间的距离为60.5m。设置在闭塞分区入口处、进站信号机(或标志牌)处的应答器组距调谐单元或机械绝缘节的距离宜为200.5m(从最近的应答器计算,基于250km/h运行速度)。4.8 出站信号机(或标志牌)处应答器4.8.1 出站信号关闭时,出站信号机(或标志牌)处应答器组发绝对停车报文,车载设备在完全监控、部分监控、调车监控、目视行车、机车信号等各工作模式下接收到该报文均应触发紧急制动。应答器绝对停车信息包【CTCS-5】定义见下表:绝对停车 【CTCS-5】序号变量名位数说明1NID_XUSER9信息包标识码=0 0000 0101Q_DIR2验证方向(00=反向,01=正向,10=双向,11=备用)L_PACKET13信息包位数2Q_STOP10=立即停车4.8.2 对于200-250km/h客货共线的客运专线,出站信号机处的应答器组安装在出站信号机前65m处。停车标L2L1L1: 警冲标至绝缘节距离:5mL2:信号机至应答器距离:65m停车标L2L3L14.8.3 对于仅开行动车组的客运专线,出站标志牌和轨道电路绝缘节均设置在距警冲标55m处(含过走防护距离50m),应答器组应安装在绝缘节前方200.5m(从最近的应答器计算)处。L1: 警冲标至绝缘节距离(含过走防护距离):55mL2:应答器至绝缘节距离:200.5mL3:车站站台长度:450m4.9 在18号(不含)以上道岔前第二个闭塞分区入口处应设置由有源应答器和无源应答器组成的应答器组,根据道岔区段及列车运行前方轨道区段空闲条件,给出道岔侧向允许列车运行的速度。相应的LEU、列控中心等控制设备应与车站或区间中继站的控制设备统筹安排考虑。4.10 CTCS-0级与CTCS-2级转换的邻近CTCS-0级车站,应在进站信号机和出站端均设置有源应答器,提供冗余临时限速信息。4.11 LEU设备宜集中设置在信号机械室内,控制正线有源应答器的LEU设备应采取冗余措施。控制到发线有源应答器的LEU应采用N+1方式冷备。LEU应具备应答器电缆的断路及短路监测功能。5 轨道电路设置原则5.1 区间采用ZPW-2000(UM)系列无绝缘轨道电路。中间站站内应采用与区间同制式轨道电路,复杂大站正线及到发线宜采用与区间同制式轨道电路。上行正线、上行侧到发线采用2000Hz、2600Hz,下行线正线、下行侧到发线采用1700Hz、2300Hz。5.2 区间、车站轨道电路载频统一排列,绝缘节两侧应采用不同载频。5.3 站内ZPW-2000轨道电路长度不应超过650米(线间距不小于5m),最小长度应满足列车以最高运行速度通过时车载设备能够正常接收轨道电路信息(暂按不小于250m)。5.4 道岔区段ZPW-2000轨道电路长度应小于400米,最多包含2个道岔分支。(道岔分支的长度不计入该轨道电路总长度),特殊情况不应超过600米。5.5 车站接发车进路轨道电路信息应与其接近信号机防护的进路条件相符。对于200-250km/h客货共线的客运专线车站接发车进路轨道电路信息应与其接近信号机显示含义相符。5.6 仅开行动车组的客运专线“UUS码”要求列车限速运行(默认道岔侧向允许速度:80km/h),表示列车接近的地面信号机开放经18号及以上道岔侧向位置进路;客货共线客运专线“UUS码”按现行规定(TB/T3060-2002)执行。轨道电路信息定义及分配表见附件。5.7 300-350km/h客运专线,轨道电路控制电缆长度一般情况下不超过7.5km,困难情况下不超过10km。200-250km/h客运专线可参照既有标准执行。6 列控中心配置原则6.1 车站、区间中继站设置列控中心,用于实现轨道电路编码、应答器报文存储与调用、区间信号机点灯控制、站间安全信息传输等功能,逐步实现联锁列控一体化。6.2 列控中心采用硬件安全冗余结构计算机,列控中心设备间采用专用冗余光纤安全网络进行信息传输。6.3 列控中心宜具备分路不良保护功能。6.4 列控中心应具备故障诊断功能,实现故障的实时检测和定位。7 临时限速7.1 列控中心通过在进站信号机(含反向)、出站信号机、区间中继站处设置的有源应答器,为列车提供临时限速信息。7.2 区间及站内正线临时限速区域以闭塞分区为基本单元,长度超过5个闭塞分区的临时限速按站间限速设置。7.3 限速等级设45km/h、80km/h、120km/h、160km/h、200km/h、250km/h六档。车站侧线限速以咽喉区、到发线为基本单元,限速等级设45km/h一档,18号(不含)以上道岔区段限速在上述六档中选择其中一档。7.4 相邻两个车站之间(含车站)一个运行方向仅考虑一处临时限速。7.5 提供临时限速信息的有源应答器数据应冗余覆盖,覆盖范围至少应保证列车由最高运行速度常用制动停车的制动距离。7.6 200-250km/h客运专线,临时限速由CTC调度中心维修调度台集中管理,CTC车站终端也应具备设置临时限速功能。300-350km/h客运专线,主用列控系统应统筹设计CTCS-2级临时限速设置方式。7.7 车站所建立的经道岔侧向列车进路上有临时限速时,对应接近区段发送“UU码”(不含18号以上道岔)。8 信号显示8.1 客货共线的客运专线地面信号机设置方式及位置、机构、显示均按现行技术规范执行。8.2 无货运列车的客运专线区间不设地面信号机,在闭塞分区分界处设置标志牌。进出站处均设置一个带白灯的标志牌出站标志牌的设置位置(下图为示意图),进路(含列车和调车进路)建立后白灯点亮。8.3 无货运列车的客运专线,车站内设置的调车信号采用仅有一个白灯的信号机机构(下图为示意图),调车进路建立后白灯点亮。修改图形9 车载设备9.1 200-250km/h动车组CTCS-2级车载设备应满足在300-350km/h客运专线上按照CTCS-2级模式运行的要求。9.2 200-250km/h动车组车载设备主机和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天线及模块、应答器信息接收天线及模块和人机界面均应冗余设置。9.3 300-350km/h动车组车载设备应将主用列控系统和CTCS-2级功能集成在一个软件和硬件平台上,并实现客运专线和既有线的CTCS-2级区段的互联互通。9.4 300-350km/h动车组车载设备关键部件(含主机、人机界面、应答器信息接收天线及模块、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天线及模块等)均应冗余设置。9.5 动车组车载设备的动态检测信息宜实时向地面传送。10 动车段所检测10.1 动车段所应配备必要的车载检测维护设备、备品备件、仪器仪表和工具等。10.2 动车段所应配备列控数据下载统计分析系统。10.3 动车段所应建设动态检测系统并纳入信号集中监测,具备与电务管理信息系统接口条件。11 与其它系统接口11.1 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与车站联锁系统间应实时进行安全信息交换,信息内容包括进路相关信息、区间及车站轨道电路占用/空闲信息、区间闭塞和方向条件等信息。11.2 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与CTC系统间应实时进行信息交换,交换临时限速、时钟和主要设备状态等信息。11.3 客运专线通过无源应答器向车载设备传送分相点信息,车载设备应具备向动车组及时提供自动过分相信息的功能。11.4 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应与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接口,必要时及时控制列车减速或停车。11.5 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车载及地面设备均应具备监测接口。11.6 200-250km/h动车组车载设备应具备与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LKJ)的接口。12 反向运行12.1 反向运行按照自动站间闭塞方式,区间轨道电路按追踪码序贯通发码,采用与正方向相同的发码原则。应答器无需发送反向运行报文【CTCS3包】。12.2 反向运行时,车载设备应能够按照完全监控模式监控列车运行。12.3 反向运行时,列车应按下表规定降速运行,反向运行限速值由地面应答器提供。线路等级反向运行限速值300350km/h客运专线250km/h250km/h客运专线200km/h200km/h客运专线160km/h附件:轨道电路信息定义及低频分配1 轨道电路信息定义(1) L6码(预留):表示运行前方8个及以上闭塞分区空闲。(2) L5码:表示运行前方7个及以上闭塞分区空闲。(3) L4码:表示运行前方6个及以上闭塞分区空闲。(4) L3码:表示运行前方5个及以上闭塞分区空闲。(5) L2码:表示运行前方4个及以上闭塞分区空闲。(6) L码:表示运行前方3个及以上闭塞分区空闲。(7) LU码:表示运行前方2个闭塞分区空闲。(8) LU2码:表示运行前方2个闭塞分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