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过渡段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页
最新过渡段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页
最新过渡段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3页
最新过渡段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4页
最新过渡段施工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铁路大塔至四眼井线吴四圪堵至四眼井段过渡段施工监理实施细则编写人: 复核人: 审核人: 中 国 华 西 工 程 设 计 建 设 有 限 公 司大 四 线 吴 四 段 项 目 监 理 站二O一O年三月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2第一节 项目特征2第二节 工程项目主要特点3第三节 细则编制依据5第二章 过渡段施工监理实施细则5第一节 过渡段施工控制要点、监理控制方法及手段5第二节 过渡段施工监理工作流程22第一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项目特征一、工程项目名称:新建铁路大塔至四眼井线吴四圪堵至四眼井段(中国华西监理部管段范围)。二、工程项目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杭锦旗境内。三、路基工程情况本标段路基工程区间土石方4036646施工方、站场土石方590030施工方、路基附属工程干砌石71080立方米、浆砌石132279圬工方、C15混凝土(预制块)28485圬工方、C15片石混凝土354圬工方、土工合成材料1210584平方米、圆砾土包坡217771立方米。里。线路防护栅栏53.658单侧公全线均为风沙地区路基,流动沙地和流动沙丘长22600 m,半固定沙地和沙丘长4500 m。本标路基工程主要为风沙路基、桥路过渡段、涵洞缺口填筑等工程。在路基填筑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碾压厚度和填筑速率,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流程组织施工。在不影响架梁和铺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留足路基沉降稳定的时间。四、计划工期安排2009年11月25日开工,2011年12月10日竣工。五、工程质量目标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基础设施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要求,一次开通成功。六、特点及难点本工程全线均为风沙地区路基;流动沙地和流动沙丘长22600 m,半固定沙地和沙丘长4500 m。其中沙害严重地段新月型沙丘、沙丘链、沙垄密布,沙海连绵,表层无植被覆盖。风沙路堤应选择适宜的季节集中力量快速完成施工任务,应尽量避开多风季节施工。采取边施工、边防护、分段施工、一次做成的办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未完成部分,要做好临时防护,以免风蚀和沙埋。施工时注意保护路基两侧原有植被,不得随意破坏,如必须破坏,要及时加以防护,以免沙害蔓延。且认真、仔细、全面地进行施工区域内气象、水文、地质、风沙运动规律等技术项目的调查观测,及时收集、修正、研究相关技术资料,正确确定沙害防治措施。六、建设、设计及施工承包单位名称建设业主单位:鄂尔多斯沿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勘察设计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节 工程项目主要特点一、工程地质情况:1、地形地貌线路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库布齐沙漠之南缘,海拔11001300m,地表广布风积沙,为高原风沙地貌。相对高差220m,地势北西高,南东低。固定沙地植被覆盖率50%70%。2、地质条件沿线广布风积沙,河流阶地及河床分布冲积层,出露基岩为上第三系砂岩、泥岩及白垩系下统砂岩夹泥岩。区内地质构造简单,线路位于中朝准地台之鄂尔多斯台坳的吴四圪堵隆起带上,全区无岩浆。线路走行于库布齐沙漠南缘,沿线不良地质主要为风沙,包括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地,其中沙害严重地段新月型沙丘、沙丘链、沙垄密布,沙海连绵,表层无植被覆盖。3、水文条件沿线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局部分布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地表水主要分布于水多湖川、布尔嘎色太沟及米地不拉丘间洼地积水,水质良好,对混凝土不具侵蚀性。4、气象特征本线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温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漫长而少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炎热,秋季气温巨降,日照丰富,降水少而集中且不均匀,蒸发强烈,气候干旱多风沙。该区域内年平均气温5.77.7,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30.7,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11171cm。二、工程特点:铁路等级:级。正线数目:单线。限制坡度:重车6,轻车13%。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m,困难800m。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SS4系列。牵引质量:10000t,部分5000t。到发线有效长度: 1700m。闭塞类型:半自动闭塞。建筑限界: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道部令第29号)中相应牵引种类及速度目标值的铁路标准建筑限界。2、工程特点和重难点工程本工程全线均为风沙地区路基;流动沙地和流动沙丘长22600 m,半固定沙地和沙丘长4500 m。其中沙害严重地段新月型沙丘、沙丘链、沙垄密布,沙海连绵,表层无植被覆盖。风沙路堤应选择适宜的季节集中力量快速完成施工任务,应尽量避开多风季节施工。采取边施工、边防护、分段施工、一次做成的办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未完成部分,要做好临时防护,以免风蚀和沙埋。施工时注意保护路基两侧原有植被,不得随意破坏,如必须破坏,要及时加以防护,以免沙害蔓延。且认真、仔细、全面地进行施工区域内气象、水文、地质、风沙运动规律等技术项目的调查观测,及时收集、修正、研究相关技术资料,正确确定沙害防治措施。第三节 细则编制依据1、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2、新建铁路大塔至四眼井线吴四圪堵至四眼井段监理规划3、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2002)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104142003)5、新建铁路大塔至四眼井线吴四圪堵至四眼井路基施工图第一章 过渡段施工监理实施细则第一节 过渡段施工要点、监理控制方法及手段一、基本控制要点(一) 一般规定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以及路堑与隧道等的连接路段,应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2、过渡段施工一般要求1)应优先安排软土地基地段过渡段路堤的填筑施工。2)过渡段的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振动设备碾压。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3)过渡段范围的路堤基底处理应按指南第4.2节的有关规定办理。4)过渡段级配碎石施工应符合本指南第5.5节的有关规定,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5)过渡段A、B组填料按本指南第5.4.2条要求施工。6)过渡段级配碎石和与其连接段的A、B组填料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7)路桥过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桩、挤密桩等加固时,宜先进行打入桩和挤密桩等施工,再进行桥涵的桩基施工。3)过渡段排水要求1)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2)过渡段桥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3)过渡段桥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4)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5)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4、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二)路堤与桥台过渡段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填料和结构形式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及台后20m范围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中应按设计掺适量水泥。倒梯形的结构形式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2、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填筑1)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2)台后2.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本指南第5章的有关规定。3)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工艺试验确定。3 、沉降观测1)过渡段的沉降观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宜在过渡段范围内的路肩上布置34个沉降观测断面(含桥台和过渡段尾端)。2)软土地基地段的过渡段还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软土地基表面沉降观测。测点布置宜与相邻路堤软土地基表面的沉降观测位置协调。3)沉降观测装置埋设、沉降观测精度及频度应符合本指南第5.10节的有关规定。(三)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1)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料和结构形式应满足设计要求。当横向结构物顶至路基面高度小于1.5m时,横向结构物顶面以上路堤填筑级配碎石。横向结构物顶面及其两端20m范围内路堤级配碎石应按设计掺适量水泥。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填筑1)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2)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本指南第5章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3)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3、沉降观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并应符合指南第5.10节的有关规定。(四)路堤与路堑过渡段1、路堤与路堑过渡段设置1)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坚硬岩石时,在路堑一侧应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为0.6m左右,并应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其填料和结构形式应满足设计要求。2)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为0.6m左右。其开挖部分应采用相邻路堤同样填料填筑。2、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填筑1)过渡段填筑前,应平整地基表面,碾压密实;并应挖除堤堑交界坡面的表层松土,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状。2)过渡段的填筑施工应与相邻路堤同步进行。3)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施工方法应符合本指南第5章的有关规定;靠近堤堑结合处,应沿堑坡边缘进行横向碾压。(五)路堑与隧道过渡段1、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应按设计要求设置过渡段。2、过渡段应采用渐变厚度的混凝土或掺入适量水泥的级配碎石填筑。(六)施工控制1、过渡段填筑高度H小于基床厚度时,基底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高度H大于基床厚度时,基底压实质量应达到地基系数K3060MPa/m的要求。2、过渡段采用的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符合本指南第5.2.5条的规定。3、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4、过渡段路基的基床表层压实质量应按本指南表5.5.31的要求控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压实质量应采用地基系数K30 、动态变形模量Evd 、压实系数K(或空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级配碎石应满足K30150MPa/m、Evd50MPa和孔隙率n28%的要求。A、B组填料应满足表5.4.3-1的要求。5、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6、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路堤外形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指南表5.4.32的要求;基床表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指南表5.5.32的要求;路堤边坡允许偏差应符合本指南表5.9.5的要求。7.6.7 过渡段路堤坡面防护施工应符合本指南第9.2节的有关要求。 二、过渡段基底处理(一)一般规定1、过渡段基底处理过程中及处理后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作好地面排水,特别是软土、松软土、膨胀土和黄土地基地段,应确保降水及地表径流对施工质量无不利影响。2、 过渡段基底范围及其两侧的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引排应符合设计要求。地下水的出露位置和处理前、后的出水情况应有记录。3、 过渡段采用打人桩、挤密桩地基处理措施时,应先施工过渡段打人桩、挤密桩,后施工桥台基础桩基。(二)主控项目1、 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相邻隧道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3.0m的路堤,原地面处理后的质量应符合(本细则 二、换填 主控项目4-4)的规定。H3.0m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地基系数K306OMPa/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l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或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 2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l点,路基中间1点。监理单位平行检验压实系数K1点,见证检验地基系数K30。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lO10)规定的试验方法检测。2、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面的纵向坡度及台阶开挖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施工单位抽样检验3点,监理单位平行检验1点。检验方法:观察、尺量。3、路堤与桥台、隧道口、涵洞等横向结构物以及路堑的过渡段,由于软硬不均,且大型施工机械不便,因此,其施工应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规定。(1)构筑物的强度,达到设计标准方可填筑。(2)检查过渡段的填料,查验试验报告,并平行检验;桥台、涵洞基坑回填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过渡段填料应使用渗水性材料,粒径小于15cm,当用非渗水土时,应加强压实和排水措施,避开雨天填筑;采用级配碎石,级配砂卵石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定要求。(3)加强压实质量的监控。过渡段基床以下、基床填土施工方法及其摊铺厚度,压实机械(具)及其标准应符合工艺性试验和规范的有关要求。(4)软土和泥沼地区路堤填筑完成后,架桥机作业的桥头过渡段必须进行试压和预压。三、 基坑回填(一)一般规定桥台后基坑及横向结构物基坑应严格按照设计选用回填材料及时回填并分层压实,避免积水。(二)主控项目1、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时,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施工单位抽样检验2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见证检验。 检验方法:在浇筑地点抽样成型混凝土试件进行标准养护,并进行28d抗压强度试验。2、基坑采用碎石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并采用小型振动机械压实,其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施工单位抽样检验2点,监理单位见证检验1点。 检验方法:动力触探试验。(三)一般项目基坑回填顶面高程的允许偏差为5Omm: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点。检验方法:水准仪测量。四、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一)一般视定1、施工单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过渡段作为试验段,进行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报监理单位确认。2、过渡段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3、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除应符合本暂行标准8.2节的一般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桥台后2.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应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大型压路机辗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迸行压实。2) 横向结构物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3) 涵背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宜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压实。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4) 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士厚度小于l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5) 加人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二)主控项目1、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粒径、级配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碎石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应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2%,过渡段用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表6.3.4的规定。级配编号通过筛孔(mm)质量百分率(%)50403025201052.50.50.0751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21009510060903065205010302103100951005080306520501030210表6.3.4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20O0m3抽样检验1次颗粒级配、颗粒密度、针状、片状颗粒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10%平行检验或20%见证检验,每料场至少1次。检验方法:在料场抽样进行室内试验,并在每层的填筑过程中目测检查级配有无明显变化。2、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同一产地、品种、规格、批号的水泥,每2OOt为一批,当不足2OOt时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样检验1组。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见证取样检测。检验方法:施工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监理单位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并进行抽样检验。3、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按表6.3.6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n三项指标控制。表6.3.6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项 目地基系数K30 (MPa /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孔隙率n (%)压实标准1505028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 3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l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Ocm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 3 点,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 2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l点,路基中部1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20%平行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孔隙率但每过渡段各不少于2点,见证全部地基系数K30检验。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lO102)及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检测。4、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三)一般项目1、填料应分层压实。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3O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时,填料的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O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确认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每压实层应平整无积水现象。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抽样检验6处 (左、中、右各2处)。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2、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剂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0%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过渡段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3处(左、中、右各1处)。 检验方法:滴定法检测。3、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 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纵向填筑长度不小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尺 量2纵向填筑坡度不大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尺量计算4、 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中线至边缘距离Omm +5Omm每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尺 量2宽 度不小于设计值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尺 量3横 坡0.5%每过渡段抽样检验2个断面坡度尺量4平 整 度不大于15mm每过渡段抽样检验5点2.5m长直尺量测5坡度坡率(偏陡量)3%设计值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6点坡度尺量五、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一)一 般 规 定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应与相邻的路堤按水平分层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二)主 控 项 目1、 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得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填料得检验项目、检验数量应符合表5.2.1的规定。监理单位应检查试验结果,在每填筑50000M3时平行检验一组。检验方法: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得试验方法检验。表5.2.1 基床以下路提填料复查项目及频率填料类别试验项目、频次颗粒级配液塑限击实试验颗粒密度细粒土5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5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粗粒土、碎石土10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10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注:表列数字为进行一次试验的填料体积。2、 基床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表5.2.2 基床以下路提压实标准项目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地基系数K30(MP/m)90110130孔隙率n()3131压实系数K0.90 基床底层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表下表规定:表8.1.6 基床底层压实标准项目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砂类土及粗砾土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15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4040孔隙率n()2828压实系数K0.95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 n )和动态变形模量Evd各3点;基床底层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或孔隙率n )3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数量的20%平行检验,且每过渡段各不少于2点。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lO102)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3、 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三)一般项目1、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相邻路基及锥体填土与过渡段级配碎石间应符合Dl54d85的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个过渡段检验1组。 检验方法: 筛分试验。2、浸水路堤防护高程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浸水路堤防护高程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防护高程Omm +100m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2点水准仪测或尺量3、过渡段两侧填土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中线至边缘距离Omm +5Omm每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尺 量2宽 度不小于设计值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尺 量3横 坡0.5%每过渡段抽样检验2个断面坡度尺量4平 整 度不大于15mm每过渡段抽样检验5点2.5m长直尺量测5坡度坡率(偏陡量)3%设计值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6点坡度尺量六、 基床表层以下填料过渡段填层(一)一般规定1、 施工单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过渡段作为试验段,进行基床表层以下A、B组填料填筑过渡段摊铺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报监理单位确认。2、 填料填筑过渡段应与级配碎石过渡段及相邻的路堤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各段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3、填料填筑过渡段A、B组填料中碎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lOcm。(二)主控项目1、填料填筑过渡段A、B组填料的检验应符合以下规定: 监理单位应检查试验结果,在每填筑50000M3时平行检验一组。检验方法: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得试验方法检验。 表5.2.1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复查项目及频率填料类别试验项目、频次颗粒级配液塑限击实试验颗粒密度细粒土5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5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粗粒土、碎石土10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10000M3(或土性明显变化)注:表列数字为进行一次试验的填料体积。2、填料填筑过渡段A、B组填料压实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基床底层普通填料、物理改良土压实标准应根据填料类别按表8.1.6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