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含解析)岳麓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断发易服”1服饰的变化(1)原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实行改革。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2)特点:先民间仿效,后政府改革。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3)影响: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服饰。洋装在中国的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断发”和不缠足运动(1)特点: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2)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3)不缠足运动:原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进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州成立了“不缠足会”,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二、报刊与电影1报刊(1)出现: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2)发展: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3)高涨: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2电影(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2)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3)1913年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3作用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三、移风易俗1日常礼仪的革新(1)古代礼仪: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古代中国人形成了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日常礼仪。(2)革新: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礼仪的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婚姻风俗的变革(1)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2)范围:婚姻风俗的变革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3丧葬礼俗的变化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了国人的注目。4对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1)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2)这些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3)由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在广大内地农村几乎看不到新生活气息,闭塞和贫穷依然是下层民众普遍的生存状态。1下图是近代男装的变化。图片反映出中国近代男子服饰有什么样的变化?我国近代服饰变化的趋势是什么?变化:原来以长袍马褂为主;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我国;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成为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向美观、适体、方便和平民化发展。2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刊?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但它也是近代西方文明和近代文化的载体,传播了西方文化,客观上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给中国的新闻事业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3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1905”有何寓意?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的电影事业从此起步。主题一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研史料材料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 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衩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子夜(1)材料中哪些东西是吴老太爷以前生活中所没有的?(2)吴老太爷醒过来之后,还有哪些东西会让他“大受刺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3)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1)轮船、汽车、电灯、摩天大楼、旗袍。(2)西式婚礼、西餐、西装、点头鞠躬、握手、电话、电影等等。(3)中国近代社会发生剧变,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一部分守旧群体远远落后于时代,表现为封建保守、愚昧落后;某些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新旧冲突激烈。析重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进入近代社会,西方国家把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过来,对中国的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地区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政令,如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政治运动及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如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前后,这些主张得到进一步实施。(2)特点:发展不平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受西方舶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变化首先从通商口岸开始,逐步向内地扩展,这与资本主义列强势力的侵入路线相同。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有较明显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对点练1“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解析:选B“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属于中国传统婚姻特征;“取得男女之同意”说明尊重男女双方的意愿,这是新式婚姻的体现。因此应选B项。主题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研史料材料一若夫新闻事实之报道,世界舆论之趋向,内地国情之调查,政艺学理之发明,言论思想之介绍,茶余酒后之资料,凡全尽之义务,不敢不勉,此则同人以言报国之微志也。 梁启超时报发刊词材料二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孙中山中国之革命及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呜歧、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隅自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冯自由革命逸史(1)据材料一归纳,梁启超认为“报馆所应尽之义务”有哪些?(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报刊对辛亥革命所起的作用。提示:(1)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引导舆论。(2)提供与保皇派展开论战的阵地;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和观念;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析重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近代社会的变革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和西方文化传入的结果,同时也是一个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过程。总体上说是一个近代化的过程,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除,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对点练2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主要反映了()A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辛亥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C封建守旧势力对新文化的抵触D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解析:选B根据“20世纪初”“新制初更阳历年”“三民对五权”,再联系影响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因素,可知B项符合题意。 考点一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命题角度:1.物质生活变迁的表现。2礼仪习俗变迁的特点。析典题 例1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解题思路选项理由判断A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变动,但题干材料未反映此类信息错误B题干只提及一份报纸,没有反映办报事业的发展问题错误C据时间信息“1862年”可知,当时国门已被打开,洋货大量涌入,中国的物质生活已经发生变化正确D材料无法全面体现“衣食住行的西化”错误答案C练题组1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快,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解析:选CA项错在“应有尽有”;材料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服饰发生变化,种类繁多,故B项说法与题意不符;西装和中山装是服饰的新变化,但传统的长袍马褂仍存在,土洋并存是这一时期服饰的特征,D项错误。故选C。2蔡元培先生1889年第一次婚姻,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婚礼之前从未谋面,第二次婚姻前,1900年蔡元培写下一份征婚启事,提出女方天足,识字,夫死妻可改嫁,不合可离婚等条件,蔡元培先生两次婚姻的变化反映了()A信使婚姻习俗在中国已成为主流 B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C近代西方婚姻自由思想深入人心 D政府对婚姻习俗的引导有方解析:选B蔡元培先生的两次婚姻,从奉父母之命,到“提出女方天足,识字,夫死妻可改嫁,不合可离婚等条件”,反映出其摆脱传统“女德”观念的束缚,思想观念开明,故B项正确。“信使”实为媒人,材料没有反映此婚姻习俗成为主流,A项不正确;蔡元培先生的第一次婚姻也是在近代,且材料说的是蔡元培一个人,也不能说是“深入人心”,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行为,D项不正确。考点二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命题角度:1.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2报刊的功能及影响。析典题 例2(浙江文综)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 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解题思路选项理由判断A时务报不属于通俗性报刊错误B开国人办报先例的是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错误C时务报销量一年激增4倍左右,这反映了维新派利用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正确D“需求极大”夸大了影响错误答案C练题组3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可知,该材料指出了报纸具有传播信息、开阔民众视野和教化作用。故选C。4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崇洋风气日盛 政府的大力倡导A BCD解析:选B19世纪中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