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2.12专题12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2.12专题12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2.12专题12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2.12专题12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新人教版.doc_第4页
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题组过关2.12专题12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2 专题12 种群、群落和生态环境1.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不一定属于同一种群。()2.种群的三种年龄组成中,增长型出生率最高。()3.种群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4.种群数量变化也就是指种群数量增长和波动。()5.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6.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7.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8.湖泊的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9.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新的物种定居后,与原来的物种可能共同生存。()10.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1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12.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13.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14.生态系统的信息来源于生物和无机环境。()15.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1.(2017长沙一模)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研究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制作的生态缸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解析】选B。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时可采用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如方程式或曲线图,B正确;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方法进行统计,C错误;制作的生态缸必须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D错误。【知识总结】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有限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3)抽样检测法:检测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4)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2.(2017合肥一模)巢湖水产中银鱼是重要的资源,为获得最大持续年捕捞量,据图推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处于b点时才能进行捕捞B.当种群数量处于c点时才能进行捕捞C.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D.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a点【解析】选C。为获得最大持续年捕捞量,应在种群数量大于b点时进行捕捞,捕捞后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3.(2017青岛一模)某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逐渐发展到稳定阶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C.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D.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解析】选D。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K值,B正确;群落中自下而上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形成了植物的垂直结构,C正确;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错误。【易错提醒】群落演替中优势物种的替代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部分考生误认为是“取而代之”而选错。4.(2017北京高考)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解析】选A。根据题干“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推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由于缺乏对照实验,无法证明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及其他树种的影响。【加固训练】(2017武汉二模)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从一级传向另一级的最终去向是()A.散失在环境中B.导致分解者数量增加C.进入另一条食物链D.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能量的最终去向是散失在环境中,A正确;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B错误;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营养级中,能量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而不是进入另一条食物链,C错误;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能重新循环回到生产者,D错误。5.某湖泊因大量排入污水导致蓝藻爆发,形成水华,进而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B.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光照和溶解氧C.居民中毒是由蓝藻中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D.与未被污染的湖泊相比,该湖泊中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较低【解析】选A。蓝藻是自养生物,水华的形成是淡水中氮、磷等无机营养含量过多所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水质污染现象,A错误;水华发生时,由于蓝藻的寿命较短,大量蓝藻死亡后,导致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进而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中缺乏溶解氧,导致鱼类等水生动物大量死亡。另外水体缺氧及透光减少,使水面下的水草(沉水植物)死亡,B、D正确。周边居民中毒是由蓝藻产生的有毒物质经食物链传递发生的生物富集作用引起的,C正确。【加固训练】(2017杭州一模)念珠藻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蓝藻,其细胞中含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下列有关念珠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念珠藻属于生产者,因其没有细胞壁所以不是真核生物B.提取和分离念珠藻中的色素时,能够得到与菠菜叶肉细胞一样的四条色素带C.念珠藻对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禁止采挖念珠藻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易地保护【解析】选C。念珠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因其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所以不是真核生物,A错误;念珠藻是一种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与菠菜叶中的色素不同,B错误;念珠藻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禁止采挖念珠藻属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的就地保护,D错误。6.(新题预测)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为了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人员对一个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人工牧场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074(1)调查该牧场中紫花苜蓿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_ (至少3条)。(2)调查中发现该牧场还生长着披碱草、针茅、冰草等多种牧草,该牧场内所有牧草_(填“能”或“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原因是_。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与天然牧场相比,该人工牧场的_稳定性高,原因是_。(3)紫花苜蓿第一茬收割后,新叶及嫩芽的数量对其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此间如果遭到牲畜的践踏或啃食将对紫花苜蓿的后期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紫花苜蓿成片死亡,会使该地区的生物种群呈现_分布。此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解析】(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取样方法、取样的随机性、统计的准确性、数据的处理等均会影响调查结果。(2)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集合,牧场上的所有牧草不能构成生物群落。人工牧场由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与天然牧场相比,该人工牧场恢复力稳定性高。(3)牲畜的践踏或啃食导致紫花苜蓿成片死亡,会使该地区的生物种群呈现镶嵌分布。为了保护牧场,应严禁放牧。答案:(1)样方法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取样方法、取样的随机性、统计的准确性、数据的处理等(2)不能该区域内还有其他生物(意思正确即可)恢复力人工牧场营养结构简单(3)镶嵌严禁放牧1.(2017大连二模)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B.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不可能为零C.该种群年龄结构随季节的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影响该种群的种群密度【解析】选B。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捕食具有选择性,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A正确;分析题中柱形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性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B错误;由题图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C正确;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显降低,使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减小,D正确。2.(2017淄博三模)某森林生态系统在遭受火灾(b点)前后,草本、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某一时间单位面积或体积栖息地内,植物的地上部分的总干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最可能代表灌木的生物量B.b点的生物量明显大于g点的生物量C.bd段草本植物进化为灌木,灌木进化为乔木D.cf段物种的丰富度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高【解析】选D。图中曲线最后出现,最可能代表乔木的生物量,A错误;b点的生物量明显小于g点的生物量,B错误;bd段为群落演替过程,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不是生物进化过程,C错误;cf段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高,D正确。3.(2017张家界二模)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两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种群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解析】选B。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前,A错误;拟谷盗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等因素制约,B正确;由图可知,两种仓库害虫的关系为竞争,竞争程度为弱强弱,C、D错误。4.(2017衡水三模)下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075()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h)/aC.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h/bD.可通过投放消化酶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加上人工输入的能量,A错误;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是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h,故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h/a,B、C错误;投放消化酶可提高动物的消化吸收量,从而提高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5.(2017江苏高考)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076(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解析】(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但还留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在其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2)由题中食物网可知,昆虫和杂食性鱼类都以水草为食,所以存在竞争关系;杂食性鱼类又以昆虫为食,所以两者又存在捕食关系。(3)物理信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它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主要有声、光、温度、湿度、磁力、机械振动等,眼、耳、皮肤等器官能接受物理信息并进行处理,所以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由于雌蛙通常在岸边的草丛间产卵,所以调查区域属于一个狭长型的区域,适合采用等距取样法,按某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沿岸边抽取样方。(4)水草腐烂过程中,微生物将水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导致水体中无机盐含量大量增加,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所以,最先快速增殖的是浮游生物类。(5)由题中食物网可知,杂食性鱼类以水草和昆虫为食,底栖动物类和滤食性鱼类都以浮游生物为食,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所以,杂食性鱼类、底栖动物类和滤食性鱼类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能以蛙类为食,同时又可成为猛禽的食物的生物有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等。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方法规律】着眼于“四”角度快速界定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加固训练】(2015全国卷)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种群的数量变化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1)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生态系统面积,故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550/250=2.2(头km-2)。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即乙种动物为500头时,其增长速度最快,此时的种群密度为500/250=2(头km-2)。(2)丙种动物以乙种动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乙种动物数量减少,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乙种动物的同化量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呼吸作用消耗等。丙种动物以乙种动物为食,其能量来自乙种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的一部分,故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小于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2头km-22头km-2(2)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大于6.(2016全国卷)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知识。(1)丰富度是描述群落中物种数目的概念,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中温度低,微生物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低,其分解活动慢,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之一是逐级递减,营养级越高,可供支配的能量越少,所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其他合理答案亦可)7.(新题预测)植被恢复是遏制退化以及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素和有效途径。选取黄土高原丘陵区退耕地,用样方法调查研究不同退耕时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如表。回答下列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73414077退耕时间(年)15101520253035物种多样性指数1.411.752.463.041.361.271.181.36(1)调查该退耕地植物_情况,可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具有这种特征的意义:一是_;二是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退耕地最终演替至相对稳定阶段主要由_(写出两种影响因素)等环境条件决定。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_。(3)退耕初期11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退耕1520年内,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下降的原因是_。【解析】(1)群落垂直结构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故调查该退耕地植物不同物种的分层情况,可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还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2)退耕地最终演替至相对稳定阶段主要由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决定。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大直至稳定。(3)据表格数据可知,退耕初期115年间,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退耕1520年内,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主要是由于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