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顺《控制工程基础》王积伟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_第1页
吴振顺《控制工程基础》王积伟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_第2页
吴振顺《控制工程基础》王积伟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_第3页
吴振顺《控制工程基础》王积伟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_第4页
吴振顺《控制工程基础》王积伟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章 3 解:1)工作原理:电压 u2 反映大门的实际位置,电压 u1 由开(关)门开关的指 令状态决定,两电压之差uu1u2 驱动伺服电动机,进而通过传动装置控制 大门的开启。当大门在打开位置,u2u上:如合上开门开关,u1u上,u0, 大门不动作;如合上关门开关,u1u下,u0,大 门执行开门指令,直至完全打开,使u0;如合上关门开关,u1u下,u 0,大门不动作。 2)控制系统方框图 4 解:1)控制系统方框图 _ u 放 大 电动机 鼓轮 开关位置 指令 u1 大门位置信号 u2 被控量(大 门位置) 大 门 h 实 际 水 位 h 杠杆机 构 机械进水 阀 水箱 浮球 给 定 液 位 h h 干 扰 a)系统方框图 2)工作原理: a)水箱是控制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水位的给定值 h由浮球顶杆的长度给 定,杠杆平衡时,进水阀位于某一开度,水位保持在给定值。当有扰动(水的使 用流出量和给水压力的波动)时,水位发生降低(升高) ,浮球位置也随着降低 (升高) , 通过杠杆机构是进水阀的开度增大 (减小) , 进入水箱的水流量增加 (减 小) ,水位升高(降低) ,浮球也随之升高(降低) ,进水阀开度增大(减小)量 减小,直至达到新的水位平衡。此为连续控制系统。 b) 水箱是控制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水位的给定值 h由浮球拉杆的长度 给定。杠杆平衡时,进水阀位于某一开度,水位保持在给定值。当有扰动(水的 使用流出量和给水压力的波动)时,水位发生降低(升高) ,浮球位置也随着降 低(升高) ,到一定程度后,在浮球拉杆的带动下,电磁阀开关被闭合(断开) , 进水阀门完全打开(关闭) ,开始进水(断水) ,水位升高(降低) ,浮球也随之 升高(降低) ,直至达到给定的水位高度。随后水位进一步发生升高(降低) ,到 一定程度后,电磁阀又发生一次打开(闭合) 。此系统是离散控制系统。 2-1 解: (c)确定输入输出变量(u1,u2) 22111 RiRiu 222 Riu dtii C uu)( 1 1221 得到: 1 1 21 22 1 22 2 )1 (u R R dt du CRu R R dt du CR 一阶微分方程 (e)确定输入输出变量(u1,u2) i d t C iRiRu 1 211 R uu i 21 h 实 际 水 位 h 电气开 关 电磁进水 阀 水箱 浮球 给 定 液 位 h h 干 扰 b)系统方框图 消去 i 得到: C u dt du R C u dt du RR 11 2 22 21 )( 一阶微分方程 第二章第二章 2-2 解: 1)确定输入、输出变量 f(t)、x2 2)对各元件列微分方程: 222 21 33 1 11111 2 2 2 2223 2 1 2 1311 ; )( ; )( )( )()()()( xKf dt xxd Bf dt dx BfxKf dt txd mfff dt txd mtftftftf KB BK BKB BBK 3)拉氏变换: )()()()()( )()()()()()( 2 2 22222213 1 2 12131111 sXsmssXBsXKsXsXsB sXsmsXsXsBssXBsXKsF 4)消去中间变量: )()()()( 2 3 2 23232 131123 sX sB smsBKsB smsBKsBssXBsF 5)拉氏反变换: dt df BxKK dt dx BKBKBKBK dt xd KmmKBBBBBB dt xd mBmBmBmB dt xd mm ss 3221 2 32123121 2 2 2 212122131 3 2 3 1321221 4 2 4 21 )( )()( 2-3 解: (2) 2 1 1 2 ss tt ee 2 2 (4) 2 ) 1( 1 3 1 1 1 9 1 4 1 9 1 sss ttt teee 3 1 9 1 9 1 4 (5) 2 ) 1( 1 ) 1( 2 )2( 2 sss ttt teee 22 2 (6) ssss s5 . 2 1 2 4 225 . 0 4 225. 0 22 5 . 222s in2co s5 . 0 t ett 2-5 解:1)D(s)=0,得到极点:0,0,-2,-5 M(s)=0,得到零点:1, 2) D(s)=0,得到极点:2,1,2 M(s)=0,得到零点:0,0,1 3) D(s)=0,得到极点:0, 2 31j , 2 31j M(s)=0,得到零点:2, 4) D(s)=0,得到极点:1,2, M(s)=0,得到零点: 2-8 解:1)a)建立微分方程 dt tdx Btftf txtxktf txktf tf b a tf tftftftxm Bk k k i kk )( )()( )()()( )()( )()( )()()()( 2 022 011 21 b)拉氏变换 )()( )()()( )()( )()( )()()()( 2 022 011 210 2 sBsXsF sXsXksF sXksF sF b a sF sFsFsFsXms k k k i kk c)画单元框图(略) d)画系统框图 2)a)建立微分方程: dt tdx Btf dt txtxd Btf txtxktf tftftftxm o B oi B ik BBk )( )( )()( )( )()()( )()()()( 22 11 0 21 0 b)拉氏变换: )()( )()()( )()()( )()()()( 022 11 21 2 ssXBsF sXsXsBsF sXsXksF sFsFsFsXms B oiB oik BBko c)绘制单元方框图(略) 4)绘制系统框图 Xo(s) F(s) Fi(s) a/b 1/ms2 K1 k2 1/Bs 2-11 解:a) 12123212 321 4 1HGGHGGHG GGG G b) )(1 )( 21432121 4321 HGGGGHGG GGGG 2-14 解:(1) 321 2 321 32 1 32 1 01 1 1 1 )( )( KKKsTs KKK Ts K s K K Ts K s K K sX sX i i 321 2 430321 32 1 32 10 3 4 02 )( 1 1 1 )( 1 )( )( )( KKKsTs sKKsGKKK Ts K s K K Ts K s K KsG Ts K K sN sX s n (2)由于扰动产生的输出为: )( )( )()()( 321 2 430321 02 sN KKKsTs sKKsGKKK sNssX n 要消除扰动对输出的影响,必须使0)( 02 sX 得到:0)( 430321 sKKsGKKK + X0(s) B1s K 1/ms2 B2s Xi(s) 得到: 21 4 0 )( KK sK sG 第三章第三章 3-1 解:1)法一:一阶惯性环节的调整时间为 4T,输出达稳态值的 98%,故: 4T1min,得到:T15s 法二:求出一阶惯性环节的单位阶跃时间响应,代入,求出。 2)法一:输入信号)/( 6 1 min)/10()( 00 sCttCtxi,是速度信号; 2 6 1 )( s sX i ) 15/1 15151 ( 6 1 151 1 6 1 )()()( 22 0 sssss sGsXsX i )1515( 6 1 )( 15 1 t o ettx )(5 . 2)15( 6 1 6 1 ()( 0 15 1 Cettimle t t 法二:利用误差信号 E(s) 3-3 解: 3 2 1 2 1 )( s tsXi )6)(5( 13 )6)(5( 13 )()()( 3 2 ssssss s sXsGsX io 部分分式展开: 65 )( s C s B s A sXo 系数比较得到:A+B+C=0 11A+6B+5C=0 30A=13 得到:A=13/30=0.433;B=-13/5=-2.6;C=13/6=2.1667 6 1667. 2 5 6 . 2433. 0 )( sss sXo 拉氏反变换: tt o eetx 65 1667. 26 . 2433. 0)( 3-4 解:闭环传递函数为: )4)(1( 4 45 4 )(1 )( )( 2 sssssG sG s (1)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 s sXi 1 )( )4)(1( 4 )()()( sss sXssX io 部分分式展开: 41 )( s C s B s A sXo 系数比较得到:4A+3B=0 A-3C=0 A=1 得到:A=1,B=-4/3,C=1/3 4 3/1 1 3/41 )( sss sXo 拉氏反变换: tt o eetx 4 3/13/41)( (2)法一、利用微分关系,把结果(1 微分) 法二、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1)(sXi )4)(1( 4 )()()( ss sXssX io 部分分式展开: 41 )( s B s A sXo 系数比较得到:A+B=0 4A+B=4 得到:A=4/3,B=-4/3 4 3/4 1 3/4 )( ss sXo 拉氏反变换: tt o eetx 4 3/43/4)( 3-6 解:闭环传递函数为: 22 2 2 21 1 )(1 )( )( nn n wsssssG sG s 得到:1 n wrad/s;5 . 0 相位移: 3 3arctan 1 arctan 2 时间响应各参数:st n r 4 . 2 5 . 011 3/ 1 22 st n p 6 . 3 5 . 0111 22 st n s 8 5 . 01 02. 0lnln %3 .16%100 2 2 5 . 01 5 . 0 1 eeM p 1 . 1 5 . 0 5 . 01212 2 2 N 3-7 解:1)求闭环传递函数 KsKKs K sHsG sG s h )1 ()()(1 )( )( 2 二阶振动环节: KK K hn n 12 2 得到: K KK K h n 2 1 2)求结构参数 最大超调量2 . 0 2 1/ eM p 得到:456. 0 峰值时间1 1 2 n p t 得到:53. 3 n 3)求 K,Kh 代入 1)得到: 178. 0 46.12 h K K 4)利用结构参数求其它时域指标 调整时间)02. 0)(48. 2 ln 取 st n s 上升时间)(65. 0 1 /1arctan 2 2 st n r 3-8 解:闭环传递函数 Kss K sHsG sG s 5 .34)()(1 )( )( 2 5 .342 ; 2 nn K 1)K200:22. 1, 4 .14n 此时,系统为过阻尼系统,为两个惯性环节串联,无振荡动态参数。 2)K1500,得到:44. 0,73.38n 最大超调量 214. 0 2 1/ eM p 峰值时间)(09. 0 1 2 st n p 调整时间)05. 0)(087. 0 ln 取 st n s 上升时间)(058. 0 1 /1arctan 2 2 st n r 振动次数)(975. 0 2 13 2 次 N 3)K13.5,得到:4.7,67. 3n 此时,系统为过阻尼系统,为两个惯性环节串联,无振荡动态参数。 4)对于二阶系统传递函数化为标准形式后, 只要 n 不变, 系统调整时间 ts 不变; 随着 n 增大,过渡过程在缩短(tp,tr) ,但总过渡时间(调整时间 ts)不变;而 随着的减小,振动幅度在加剧,振动次数 N、超调量 Mp 都在加大。 3-8 解:闭环传递函数 Kss K sHsG sG s 55 .34 5 )()(1 )( )( 2 5 .342 ;5 2 nn K 1)K200:55. 0, 6 .31n 最大超调量13. 0 2 1/ eM p 峰值时间)(12. 0 1 2 st n p 调整时间)05. 0)(175. 0 ln 取 st n s 上升时间)(037. 0 1 /1arctan 2 2 st n r 振动次数)(73. 0 2 13 2 次 N 2)K150,得到:20. 0, 6 .86n 依次得到的动态性能指标:0.54,0037s,0.175s,0.02s,2.34。 3)K13.5,得到:2.1, 2 . 8n 此时,系统为过阻尼系统,为两个惯性环节串联。 4)对于二阶系统传递函数化为标准形式后, 只要 n 不变, 系统调整时间 ts 不变; 随着 n 增大,过渡过程在缩短(tp,tr) ,但总过渡时间(调整时间 ts)不变;而 随着的减小,振动幅度在加剧,振动次数 N、超调量 Mp 都在加大。 3-9 解:开环传递函数为: ) 104. 0)(15 . 0( 20 )( ss sG 单位反馈系统的:H(s)=1 位置稳态误差系数为: 20)( 0 sGimlK s p 速度稳态误差系数为:0)( 0 ssGimlK s v 加速度稳态误差系数为:0)( 2 0 sGsimlK s a 单位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0476. 0 201 1 1 1 )0( 1 p ss KH e 单位速度输入的稳态误差: v ss KH e 1 )0( 1 单位加速度输入的稳态误差: a ss KH e 1 )0( 1 3-10 解:开环传递函数 )2( )( 2 n n k ss sG ,此系统为 I 型系统。 稳态误差系数: 0)( 2 )( )( 2 0 0 0 sGsimlK ssGimlK sGimlK k s a n k s V k s P 1) 单位阶跃输入稳态误差:0 1 1 )( p K e 2) 单位速度输入稳态误差: nv K e 21 )( 3)单位加速度输入稳态误差; a Ke/1)( 法二:)(1/ )(lim)(lim)(lim 000 sGssXssssEe ki sss ss 3-11 解:开环传递函数 ) 11 . 0( 100 )( ss sGk,此系统为 I 型系统。 1) 稳态误差系数 0)( 100)( )( 2 0 0 0 sGsimlK ssGimlK sGimlK k s a k s V k s P 2) 输入信号为阶跃信号、速度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的组合,它们的系数分别为: 210 ;aCaBaA 根据信号线性叠加的原理,系统的稳定误差为: 010011 210 aaa K C K B K A e avp ss a) 当0 2 a时, ss e b) 当0; 0 12 aa时,100/ 1 aess c) 当0; 0 12 aa时,0 ss e 3-12 解: s KK s K KsHsGsGsGk 212 121 1)()()()( 1)仅有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偏差传递函数 sKKsGsX s s ki i i /1 1 )(1 1 )( )( )( 21 误差信号 2121 11 /1 1 )()()(/ )()( KKsssKK sXssHssE iiii 稳态误差0 1 lim)(lim 21 00 KKs sssEe s i s ssi 2)仅有干扰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干扰偏差传递函数 sKK sK sG sHsG sN s s k n n /1 / )(1 )()( )( )( )( 21 22 干扰误差信号 21 2 21 2 /1 /1 / )(/ )()( )( )( )( KKs sK ssKK sK sHsNs sH s sE n n n 干扰稳态误差 121 2 00 1 lim)(lim KKKs K ssEe ss ssn 3)系统总稳态误差: 1 1 K eee ssnssiss 3-13 解:特征根分别为:-8,-9,-4+j5,-4-j5。闭环系统的所有特征根均具有负实部,所 以系统是稳定的。 3-14 解: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T K s T s T K KsTs K Tss K Tss K sG sG s 1 ) 1( 1 ) 1( )(1 )( )( 2 2 特征根为: 2 4) 1 ( 1 2 2, 1 T K TT s 要使系统稳定,上述特征根的实部必须为负实部: 当 TT K T 1 4) 1 ( 2 时,可保证特征根具有负实部。 解得:04 T K 因 K、T 均大于零,所以上式成立。 所以系统是稳定的。 3-15 (1)解:法一:劳思阵列 126s 0 15126 s 126 0 s 15 1 0 2 2 3 : : : : s 第一列有负数,系统不稳定。 法二:a0=1,a1=0,a2=-15,a3=126; 三阶系统,因所有系数不全为正,所以不稳定。 (2)解:劳斯阵列 5:s 0 13.5s 0 5 16s 0 16 8s 5 18 1 0 1 2 3 4 : : : :s 劳思阵列中第一列元素的符号全为正,系统是稳定的。 (3) :法一:劳思阵列 10s 0 2.5s 10 4s 5 1 0 2 3 : : : :s 劳思阵列中第一列元素的符号全为正,系统是稳定的。 法二:a0=1,a1=4,a2=5,a3=10; 因为三阶系统,a0,a1,a2,a3 均大于 0,且 a1a2=20a0a3=10, 所以该三阶系统稳定。 (5) :法一:劳思阵列: 0 160s 00 20 0s 160 10 s 16 1 s 0 2 3 : )()(: : : 辅助多项式:16010s) s ( 2 A 20s ds ) s (d A 劳思阵列第一列中无负号, 但有一列的元素全为 0, 所以系统是临界稳定的。 法二:a0=1,a1=10,a2=16,a3=160; 因为三阶系统,a0,a1,a2,a3 均大于 0,且 a1a2=160=a0a3=160, 所以该三阶系统临界稳定。 3-16 (2)解:劳思阵列 15 s 0 1099k 6000k 10ks 15 2k 1 20 99 s 0 10k 20k s 15 5 1 0 2 2 3 4 : : : : : s 系统稳定的条件,劳思阵列第一列元素全为正号,即: 3) 1099 6000 10 2) 0 2 1 20 99 1 020 2 k k k k k) 由式 1)得:k0 式 2)得:k10/99 式 3)得:k1 式 3)可化为:04/3)2/1( 2 k 显然,上式无法满足,即:无论 k 取何值,式 1)、2)、3)条件都无法同时满 足,所以劳思阵列第一列中一定有负号,所以系统是不稳定的。 第四章第四章 4-4 解:闭环传递函数 ssG sG s 11 10 )(1 )( )( 频率特性 j 11 10 )( 幅频特性 2 121 10 )( A 相频特性11/arctan)( 1) 0 0 30, 1,稳态输出 )8 .24sin(9 . 0)2 . 530sin(9 . 0)11/1arctan30sin( 1121 10 )( 0000 ttttx 2) 0 0 45, 2 稳态输出 )7 .342cos(79. 1)3 .10452cos( 5 4 )11/2arctan452cos(2 2121 10 )( 0000 2 ttttx 3) 稳态输出 )7 .342cos(79. 1)8 .24sin(9 . 0)( 00 tttx 4-9 解:1) 2 )30(1 5 )( A 30arctan)( j jj j G 22 9001 150 9001 5 )301)(301 ( )301 (5 )( 2 9001 5 )( U; 2 9001 150 )( V 2) 22 01. 01 1 )1 . 0(1 1 )( A 1 . 0ar ct an90)( 0 、 )01. 01 ( 1 . 0 )01. 01 ( )1 . 01 ( )( 22 jjj G )01. 01 ( 1 . 0 )( 2 U; )01. 01 ( 1 )( 2 V 4-12 1)解 a)典型环节:放大环节:2 惯性环节 1:转折频率 1 1 1025. 1125. 0 w 惯性环节 2:转折频率 1 2 1055 . 0 w b)在博德图上标出 w1,w2 c)对数幅频特性: 22 )2(1lg20)8(1lg202lg20)(L d)低频渐近线(w1/T3后系统增益增加,校正后的幅频特性曲线上移,穿越斜率 右40dB/dec 变为20dB/dec,提高了穿越频率 wc,系统响应的 快速性增加;相位超前,系统的相位裕量也增加,提高了系统的稳 定性;但对抗高频干扰的能力下降。 5-6 解: (1)确定开环增益: KvK7,取 K7 开环频率特性 )1 . 01)(5 . 01 ( 7 )( wjwjjw jwG 对数幅频特性 22 )1 . 0(1lg20)5 . 0(1lg20lg207lg20)(wwwwL 相频特性www1 . 0arctan5 . 0arctan90)( 0 并画出未校正开环系统的博德图。 (2)计算未校正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裕量 令 L(wc)0,得到 22 )1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