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途径建立体会.doc_第1页
术后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途径建立体会.doc_第2页
术后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途径建立体会.doc_第3页
术后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途径建立体会.doc_第4页
术后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途径建立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术后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途径建立体会【关键词】 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PGS患者胃排空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常导致病期延长。近年的临床研究发现,PGS治疗的关键在于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主。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是实施肠内营养的先决条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诊治24例PGS患者,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5.4岁。其中胃癌根治术有13例,毕式吻合术4例,毕式吻合术9例;胃底间质瘤胃部分切除术1例,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壶腹周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加胆囊造瘘术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410 d内开始进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出现突发性的上腹部胀满、膨隆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上腹痛不明显;呕吐物为所进食物,有时混有胆汁,吐后症状消失。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的诊断符合下列标准:1)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后进食出现上腹饱胀、呕吐等胃潴留症状,或术后1周仍未恢复肠蠕动功能;2)泛影葡胺或碘油造影示胃蠕动明显减弱或不蠕动。3)胃引流量>800 mL/d,持续超过7 d;4)胃镜检查见吻合口大小正常,纤维胃镜能顺利进入吻合口直达小肠,同时输出袢肠段未见明显潴留液;5)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吗啡等1。1.3治疗1.3.1一般治疗PGS确诊后,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禁饮食,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使残胃得以休息,用3%的温盐水或生理盐水洗胃并抽空胃内容物,每日12次。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纠正低氧血症,抑制胃酸分泌,控制感染及术后高血糖,补充微量元素及液体。此外,应用小剂量激素可减轻吻合口水肿。1.3.2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主要包括:1)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胃复安和多潘立酮等,具有促进胃肠动力和结肠转运的双重作用;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直接与胃动素受体结合,发挥胃动素样作用,既可促进胃排空,又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防止反流性食管炎。1.3.3营养支持肠内营养途径建立方法:1)胃镜辅助鼻肠营养管置入法。先将鼻肠营养管沿一侧鼻腔置入胃内,然后在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营养管头部之黑色结扎线,使之随胃镜一起通过胃肠吻合口,进入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输出袢,将营养管置入吻合口下2030 cm 的空肠内,造影确认置管成功后即开始肠内营养。本组5例实行该方法,其中2例撤出胃镜时将营养导管带出,行二次置管;1例第2天营养管返入胃内,再次置管。2)胃镜加导丝辅助鼻肠营养管置入法:首先胃镜通过胃肠吻合口,然后经活检钳孔将导丝插入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输出袢,撤出胃镜,将一小儿导尿管自一侧鼻孔插入,从口腔引出,将导丝近端经导尿管孔自口腔引至鼻腔,然后将营养管沿导丝置入吻合口下2030 cm 的空肠内,造影确认置管成功后即开始肠内营养。实行该方法6例,其中2例第2天营养导管返入胃内,再次置管。3)介入辅助三腔管置入法:三腔管其中一管腔通胃腔引流胃液,一管腔用于肠内营养,另一管腔与营养管末端球囊相通,可防止营养液返流和营养管返回胃内。先将介入导管鞘沿一侧鼻腔插入胃内,旋转C臂在吻合器影像或DSA成像引导下通过胃肠吻合口,进入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输出袢,置入介入导丝达吻合口下50 cm以上,再将三腔管沿导丝置入,造影确认引流管位于胃内,营养管远端达吻合口下3040 cm 的空肠内,将营养管远端球囊注水充盈,即可开始肠内营养。实行该方法13例,均1次置管成功,无营养管返回胃内。肠内营养途径建立后开始肠内营养,用营养泵持续24 h滴入。第1天40 mL/h,23 d后增加至60120 mL/h,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530。肠内营养期间每天用温开水冲洗管道1次,以防止输注管堵塞 。引流胃液经营养管注入,12 h 1次。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减少静脉补液量。1.3.4监测指标肠内营养期间,每天记录患者体质量、尿量、胃液引流量以及消化道症状;每34 d测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气分析。肠内营养前和恢复经口饮食前检测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收集24 h尿测定尿素氮以计算氮平衡。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最早于术后第12 d恢复胃动力,最迟第35 d,平均16.8(16.86.12)d,胃液引出量8002 500 mL/d。胃动力恢复常很突然,患者有饥饿感和胃液引出量明显减少,恢复经口饮食。在肠内营养期间,所有患者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气分析均无明显异常。肠内营养前后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有显著提高(P<0.05,表1),无继发感染等相关并发症。3讨论PGS是腹部外科术后的一个早期并发症,多见于上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胰腺和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发生率0.3%10%2。至今确切病因和发生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功能性病变。术前幽门梗阻、毕式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水平和围手术期低白蛋白血症均为PGS发生的危险因素3。一旦并发PGS,加上原发病和手术创伤因素,以及长期禁食、胃减压治疗,大量消化液丢失,患者处于营养饥饿状态,机体对能量、蛋白质、水分及无机盐等需求明显增加。若营养支持不当,可迅速出现水、电解质失衡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4。过去这些患者常靠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有时难以获得合理的营养,且长期应用可引起肠黏膜萎缩,肠道激素分泌减少及蠕动降低,肠黏膜上皮通透性增加,引起肠道细菌移位,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下降,甚至导致肠源性败血症5;营养液中葡萄糖、脂肪乳剂、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的质和量以及相互间的比例不当,均与淤胆相关,使用时间越长胆汁淤积发生率就越高6。研究表明,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可明显抑制胃肠动力7,胃肠功能恢复缓慢,PGS持续时间长。而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状态,可刺激胃肠蠕动,为肠黏膜细胞提供直接的腔内营养物质,维护和改善肠屏障,防止肠道内细菌移位,有利于机体代谢。肠内营养能够提供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底物,在应激状态下能及时补充各类氨基酸,促使氨基酸进入肌肉组织,促进内脏组织对氨基酸的摄取和内脏蛋白质的合成,减少自身蛋白质的继续分解,尿氮排泄量明显下降,使机体逐渐过渡至正氮平衡,从而有利于PGS患者消化道功能的恢复8;资料显示PGS患者多发生于术后410 d,此时肠道功能已恢复正常。因此,PGS一旦确诊,应立即建立肠内营养途径,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肠内营养治疗后胃动力恢复时间最长35 d,平均16.8 d,GPS病程明显缩短。肠内营养在治疗GPS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如今多选择在术前将鼻饲营养管和胃管捆绑后一同置入,术中再将营养管送至吻合口以下的小肠内,即可于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而对于术前未置鼻饲管,或在鼻饲管已拔除或脱落后发生GPS的患者,应尽早建立肠内营养途径,临床上多采用经胃镜直视下或在胃肠造影的引导下放置营养管。前者存在患者惧怕胃镜检查而精神紧张、操作过程较痛苦、撤出胃镜时易将营养管带出等不足,后者则置管成功率低,且这2种方法在肠内营养过程中营养液返流和营养管返回胃内时有发生。为弥补上述缺陷,笔者对建立方法进行改进,起始选用胃镜加导丝辅助鼻肠营养管置入法,置管成功率较前提高;为避免营养管返回胃内,应用复尔凯螺旋型鼻肠管或双根鼻肠管捆绑置入,其中一根插入金属导丝起支持作用,均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随后应用介入辅助三腔管置入法,发现此法具有以下优势:1)在吻合器影像或DSA成像引导下介入导管鞘容易通过胃肠吻合口,成功率高;2)营养管可达吻合口下30 cm以上,其远端的球囊可预防营养液返流和营养管返回胃内;3)引流管腔位于胃内可引流胃液,并随时回输,从而防止消化液丢失;4)鼻腔内1根导管便于固定护理;5)介入导管和导丝细小柔软,患者痛苦小。本组以此方法建立肠内营养13例,均1次置管成功,无营养管返回胃内。故认为介入辅助三腔管置入法是一种较理想的肠内营养建立方法,可用于PGS、重症胰腺炎、高位肠梗阻或胃十二指肠瘘等疾病的肠内营养治疗。【参考文献】 1 秦新裕,刘凤林.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5(1):13-15.2 刘金达,蔡志民,余佩武,等.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1,10(6):524-527.3 廖有祥,汤恢焕,刘庆武,等.胃癌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4):318-321.4 郎德海,王梦炎,贺夫林.肠内营养在胃瘫治疗中的作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0,7(3):133-134.5 吴国豪.肠屏障功能障碍及防治对策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5):313-315.6 张陵武,李金明,钟先荣.肠外营养支持与相关性胆汁淤积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6):595-597.7 MacGregor IL, Wiley Z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