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doc_第1页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doc_第2页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doc_第3页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doc_第4页
经济地理学名词解释总结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演变规律。地域生产综合体:指能有效利用地区各种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产联合化优越性的一定地域的,在结构上相互联系的生产企业的总体。(04)产业结构;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三次产业分类:也称为克拉克产业分类,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农业实际上是指种植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项事业(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公务等)。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为了统计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在大类之下又分若干中类和小类。(07)佩蒂-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03)库兹涅茨法则: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的。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05)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霍夫曼比例是呈下降的趋势。在工业化的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资本资料工业的生产不发达,此时,霍夫曼比例为5 (1)。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比消费资料工业快,但在规模上仍比消费资料工业小得多,这时,霍夫曼比例为2.5(1)。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规模大体相当,这时,霍夫曼比例是 1(0.5)。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超过了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霍夫曼比例1。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10)雁行形态说:在产业发展方面,后进国家的产业赶超先进国家时,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出雁行形态。即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在图形上很像三只大雁在飞翔,故称之为“雁行形态说”。第一只雁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的浪潮。第二只雁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增长极模式:工业企业总是选择一些区位条件比较优越的地点进行布局与生产,通过产业集聚而形成工商业活动集中的城市,并成为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在地域上表现为增长极模式。(03)点轴模式:当城市经济实力扩大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产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将出现向外扩散的趋势,而这种扩散首先是沿着交通线进行的,产业布局便出现以城市(点)和交通线(轴)相联结的产业带。网络型布局模式:当地区经济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布局轴线经纬交织,则终于形成以城市为结点,产业密集带为脉络的产业布局形态。区域开发;指以一定区域为对象,依据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为实现区域发展目标,以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的观点,为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保护环境而进行的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的工作。(06)区域产业政策:就是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变阶段客观判断和区域发展条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所确定的区域产业发展对策。(08)主导产业;是指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作用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基础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产业,为其它部门或提供生产资料或提供其它服务。它保证社会经济活动顺利发展。产业布局;是社会生产部门在一定空间存在的基本形式,既包括各产业部门在地区的分布,也指产业部门在地域上的安排,部署和组合。自然资源;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自然条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指人们生产和生活所依赖的自然部分 。政治地理位置:指一国与邻国以及国家集团间的空间关系。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如城市、经济区、工业区、原燃料产地、交通设施等的空间关系。其实质是一地理实体在国内外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地理位置;指地球上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距离衰减原理:地理客体之间相互影响的强度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距离越大,影响强度越小。断裂点:设A,B为两个相邻的商店或市场,相聚DAB,该商店的腹地分界点为X。是关于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一种理论。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距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AX=DAB/1+ (10)农业;是培育动植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自然再生产:指生物有机体通过同它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交换、转化而不断生长繁殖的过程。农业布局;又称农业配置。指农林牧副渔各部门和各种农作物的地域分布及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并按照人类的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土地;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铸成的一个独立的自然综合体。农业区位论;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现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辛克莱模式:都市边缘地带的农民,在期待土地转为都市土地利用和随时准备抛售的心理下,在农场投入的资金与劳务较少,都市边缘带的农业景观形态呈现与杜能模式相反的现象,愈近都市,农业土地利用率也就越低,空置的农地愈多,农业生产经营也愈粗放。(08)农业地域结构;指一定地域内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08)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03)农业地域专业化: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根据其农业生产发展条件和优势,为适应市场需要,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有商品意义的农产品。(09)农业商品基地:指大量,稳定地为国家提供某种商品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型的经营方式,它使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现代农业迈进了一大步,已被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实践证明了的成功之举。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07,10)农业区域开发:指在农业区划和农业区域规划基础上,以特定的地域单元(包括农业区域,自然区域,行政区域)为范围,以农业自然资源为开发对象,以一定时段内的劳力,资金,技术和物质投入为主要开发条件,以提高农业新增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产量,发挥地域优势,发展商品经济,富裕农村为目的区域经济活动。农业区域开发规划: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一定的地域和时段为规划的空间及时间范围,对区内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进行部署和筹划。工业布局;指工业这一重要产业在地域省的静态和动态布局的表现形态和演变过程。工业地域类型;工业布局的地理空间组合的表现形式。工业点;由一个或为数不多的小型工业企业所组成,是工业布局地域类型的“基层细胞”工业区;是以一个或几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含联合企业)为骨干,由若干个大中小型企业组成的工业企业群体。工业枢纽;是由若干个工业区和众多的工业点所组成。(05)工业地区;由两个以上的工业枢纽,集聚在几千到几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城市群所组成的一种工业地域结构类型。工业地带;由重要的交通干线联接起来的若干工业地区和工业枢纽形成的带状工业地域结构系统,这是最高层次的工业地域结构类型。(04,08)交通运输业;凭借运输工具和交通设施专门从事人和货物的移动,以期获得经济报酬的行业。港口:是港池,航道,外提,码头,库场,起重机械,交通网络线等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设备的统一体,是水运的起点和终点。经济腹地:原意指港口的货物集散范围。现泛指经济事物影响的地域范围,如中心城市腹地。运输联系:两地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旅客和货物的空间移动。(06)运输系统:即运输网络,它是指交通图中点和点的连线的集合体,国家或地区相互交叉衔接的各类交通运输线路的总称。它既是运输能力的标志,又是反映社会经济大貌的一面镜子。运网布局;在作为点的城市位置既定的情况下,寻找结合这些城市的最短径道问题。运网功能:指运网中各点连接程度和通达状况,它取决于运网中点和线的数目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程度。网尼克指数:从这个点到运网中最远一点的最短径道所经过的线路数目。运输系统的部门结构:满足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组合和它各自所承担的运输任务的数量比例。综合运输枢纽:由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构成,共同办理长途、短途,城市与企业内部客货运输所需的相互衔接的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设备的统一体。(03)货流:指货物在地域上的定向移动,它是与运输过程一道发生的。对流运输:同种或功能相同的货物在两地间的同一交通线路或不同运输方式上作相对方向的流动。CBD:是城市经济、交通、信息、服务、管理、文化等社会活动的焦点,也是城市一切活动的中枢。(05)商业带或商业街:指由规模很大、数量很多的零售商店构成的带状商业网点群,位于通过中央商业区或市中心附近的交通干道上,其中有些商业街本身就是中央商业区的组成部分。贸易中心;指在横向实现多元化买卖行为过程中,在中心城市形成的大规模交易服务的综合体。对外贸易;也称进出口贸易或国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它包括输入和输出两部分,是国际商业联系的表现形式。补偿贸易:指在信贷条件下,买方从国外厂商那里进口商品,约在一定时期内用产品或劳务等偿还贷款的一种贸易方式。绝对利益论:亚当斯密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认为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比别的国家绝对低,即具有绝对利益的优势时,该商品就可出口,反之就要进口。比较成本说:大卫李嘉图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两个国家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产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能得到好处。(04)城市:就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为主的居民点。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或指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04,06)集中型城市化:指社会经济活动从空间上的分散状态向集中状态发展的一种过程,它实际上是城市中的各种服务设施和社会经济活动向城市中心集聚。外延型城市化:在城市的建成区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或延伸的扩散方式,它使城市地域范围不断向外延展,蚕食郊区,同时使郊区的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在地域上逐渐连成一体,成为大城市的组成部分。飞地型城市化: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出现了在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但在职能上与中心城保持密切联系的一种扩展方式。城市职能:指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09)基本职能:主要为城市以外区域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活动。非基本职能: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活动。城市性质:指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主要职能和发展方向,它是城市的总纲。城市地域形态;指城市地域的轮廓形状,它是城市物质实体在空间上的投影。城市地域结构;城市职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配置及组合状况,即通常所说的各种功能分区或城市用地在地域上的排列和组合关系。(03,05)城市地域:从理论上讲就是城市落在地表上的实际范围,是城市各项活动赖于开展的空间场所。城市体系;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不同职能类型的一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从而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有机整体。中心地理论:是关于城市区位的一种标准化理论,是探索城市体系内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和地域空间结构规律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学说。(08)大城市经济圈;指以经济比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其具有紧密经济联系和地域相邻的若个周边城镇所覆盖的区域所组成的,经济吸引力和经济辐射力能够达到并促进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地域范围。经济区;是在商品生产发展过程中客观形成的地域经济单元。客观存在的地域经济单元,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的产业结构,不同等级各具特色的中心城市及其腹地组成的网络型地域经济体系。经济区划;使人们在认识经济区形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客观存在的经济区所进行的主观划分。经济类型区:是指内部经济活动特征相似的经济区。部门经济区:是指由某个经济部门的相关组织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集聚所形成的经济区。综合经济区:是指区内国民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经济区。由于它在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较强的经济空间组织功能,被经常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规划之中,所以,一般所指的经济区即为综合经济区。经济协作区:是开展区域规划和落实区域发展政策(包括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对象和载体。在我国它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从直接到间接,从行政区向经济区的一种过渡形式。(06)经济行政区:它兼有经济区和行政区的双重特点,既是具有区际专业化的地域经济单元,又在地域范围上与行政区保持一致,是计划和管理国民经济的地域单元。城市经济区:它是以中心城市及其紧密经济联系的吸引范围所组成的地域经济单元。(07)劳动地域分工;指一些地区(或国家)专门生产某些产品(或产品的某一部分),其他地区(或国家)专门生产另一些产品(或产品另一部分),各地区(或国家)通过商品流通和交流,满足社会对产品的需求,而达到发挥地区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区域发展战略;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决策。主体功能区:指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 (08)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和网络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它具有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和高人力资本、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特征,它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经技术改造升级后的传统服务业。经济地理学“货殖列传”: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2世纪前1世纪)编写的史记中有“货殖列传”一章,记述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10)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理论: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是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韦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PbLkC1-k 式中:b、k为常数,可从实证数据中计算得出。从上述生产函数中,可见劳动和资本的重要性。产出也取决于b的大小,b通常被认为是综合技术进步因素。可进入性;包括地理可进入性、经济可进入性、制度可进入性和社会可进入性。连结度;是指交通网的发达程度,常用贝塔指数表示。贝塔指数越大,交通网的连接度越好,交通越便捷,贝塔指数越小,交通网的连接度越差,交通越不方便。贝塔指数;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E/V 式中:交通网的连结度;E交通网中边的数量;V交通网中顶点的数量。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Ai = Dij i =1, 2, 3, . , n;式中:Ai顶点i在网络中的通达度;Dij顶点i到顶点j的最短距离。(10)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D = Dij (Dij同上式)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地租曲线: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原料指数(Mi)=局地原料重量(Wm)/产品重量(Wp)(03)区位重量:为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运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 产品重量=原料指数+1劳动费指数;:每单位质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劳动系数;:每单位区位质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劳动系数劳动费/区位质量集聚因子: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分散因子:是集聚的反作用力,是随着消除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 普雷特的行为矩阵: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区位决策是决策者在占有或多或少信息量的基础上,自身对信息的判断与加工后的决定。那么,进行怎样的区位决策,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中心性: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相对重要程度。 补充区域: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具体地说,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是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三要素所规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大小。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03,09)最佳规模: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下降。这种范围的上限,被称为最佳规模。规模效益或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10)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或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区位要求,从而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 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三次产业分类:也称为克拉克产业分类,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农业实际上是指种植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项事业(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公务等)。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基础性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04)潜导产业: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要素:进行生产活动必须使用的各种物质资料和劳动力,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自然与人文资源等。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就是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产业类型。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产业产品的需求增加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区域空间结构: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节约经济:即经济活动因选择合适的区位、合理调配资源和要素而节约运费、减少相应的劳务支出和管理费用所产生的收益。集聚经济,即因相关集聚活动在空间上合理组合而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利用等方面得以互补共享所产生的收益。规模经济,即经济活动因区位优势、合理集聚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由此而引起规模增大所产生的收益。集聚: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 扩散:是指资源、要素和部分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分散趋向与过程。区位指向:是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重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的过程”。 农村工业化:是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农村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技术创新: 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重大变化。区域创新网络:集聚在某个区域内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乘数原理:指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 加速原理:说明了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长。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区位商:是区域中某部门的就业人数或产值占区域总就业人数或总产值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的同类比重之比。(05,07,10)专业化指数:是某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与区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之比。(03)产业集聚: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现象,即产业从分散到集中的空间转变过程。(06)产业集群: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产业集群也是指大量同一产业的企业以及该产业的相关企业和支持性机构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区域管制: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治理方式。经济区即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经济区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既定的原则、指标,识别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并把它们的空间界限划分出来;二是对各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依据全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对经济区未来发展方向、目标、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等进行战略性规划,提出相应的对策。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把经济相对发达区域称为“北方”,欠发达区域称为“南方”。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梯度: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差异。(07)梯度推移学说:一个区域的经济兴衰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进而取决于它的主导部门的先进程度。高梯度区域的主导产业部门为兴旺部门,低梯度区域的主导产业部门为衰退部门;区域经济发展总是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逐渐推进。在空间上表现为由城市(创新发源地)逐渐向相邻城市推进或由发源地向距离较远的第二级城市推移,再向第三级城市推移。(10)中心-外围理论:有时也称为核心-边缘理论或中心-边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发展经济学研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经济关系时所形成的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