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doc_第1页
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doc_第2页
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doc_第3页
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doc_第4页
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总体实施方案 国 家 海 洋 局二六年四月目 录1、编制依据12、总体目标和原则22.1总体目标22.2阶段目标32.3基本原则33、系统总体结构43.1系统结构43.2数据流程64、动态监视监测主要业务工作74.1卫星遥感监视监测74.1.1监视监测内容74.1.2监视监测范围74.1.3监视监测精度74.1.4监视监测频率74.1.5监视监测产品84.2航空遥感监视监测84.2.1监视监测内容84.2.2监视监测范围84.2.3监视监测精度94.2.4监视监测频率94.2.5监视监测产品94. 3 地面监视监测94.3.1监视监测内容94.3.2监视监测范围104.3.3监视监测频率104.3.4监视监测产品104.4业务应用系统运行104.4.1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104.4.2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业务管理104.4.3海域动态评价与决策支持114.5海域管理信息服务114.5.1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公报114.5.2网站信息发布114.6 数据更新与系统维护115、能力建设115.1业务机构建设115.1.1国家级业务机构建设125.1.2省级业务机构建设135.1.3市级业务机构建设155.2监视监测数据库建设165.3传输网络建设175.3.1建设内容175.3.2建设方式195.4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应用系统建设195.4.1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办公系统195.4.2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业务管理系统205.4.3海域动态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205.5 信息发布平台216、组织管理与质量保证216.1组织管理机构216.2业务运行216.3管理制度226.4技术规范化226.5质量保证236.6技术培训237、进度安排231、编制依据本实施方案编制的主要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建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对海域使用状况实施监视、监测”。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发200313号)指出,“努力发展海洋信息技术,建立海洋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大力推进海洋政务信息化工作”。国务院2002年17号关于“中国建设信息化要政府先行”的文件要求,“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本数据库”。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的批复(国函200277号)要求,“建立结构完整,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信息系统,为建立海域使用与环境保护动态监视监测网络体系、全方位动态跟踪和监测海域使用状况与环境质量状况、强化政府对海域使用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实时监督管理提供基础依据,实现与政府电子信息平台相联结,促进海洋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信息化,提高各级海洋管理部门和其他涉海部门的综合决策能力和办事效率”。2004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加强海洋调查、评价和规划,全面推进海域使用管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2004年,温家宝同志向国家海洋局下达重要指示:“国家海洋局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立法和管理上”,并要求“海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加强,管理要统一、有序、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完善海洋功能区划,规范海域使用秩序”。关于印发的通知(国海管字2006134号)指出:“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项目是贯彻实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重要工作内容,对提高海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重大作用”。2、总体目标和原则2.1总体目标在现有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的基础上,以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监视监测为数据采集的主要手段,实现对我国近岸及其它开发活动海域的实时监视监测;以先进、实用和可靠的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实现监视监测数据的完整、安全和及时传递;以政府管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由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办公、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业务管理、海域动态评价与决策支持三个应用系统组成的、可长期、稳定、高效运行的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业务体系,形成业务化运行机制;并通过本业务化系统的运行,确保我国各级海域使用管理部门能实时把握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缩短行政审批周期,适时制定或调整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政策,实现办公数字化、管理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同时确保社会公众能及时了解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政策和海洋开发现状,促进海洋开发的合理有序、海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2.2阶段目标第一阶段:20062008年完成国家、省、市三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软硬件和传输网络建设,完成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办公系统、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业务管理系统和海域动态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形成集数据采集与传输、评价与服务的业务化运行网络和工作机制,建立监视监测产品发布制度。完成一次2.5米精度卫星遥感监视监测、每年两次20米精度卫星遥感监视监测(2007年起)、每年一次重点海域航空遥感监视监测(2007年起)和实时的地面监视监测。第二阶段:20092010年加强县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能力建设,形成市、县联动海域核查与信息反馈机制,推动系统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化运行。完成一次2.5米精度卫星遥感监视监测、每年两次20米精度卫星遥感监视监测、每年一次重点海域航空遥感监视监测和实时的地面监视监测。2.3基本原则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并坚持以下4项原则:(1)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系统建设和运行由国家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2) 需求主导,服务管理。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的内容要围绕海域管理现实需求,为实际管理工作服务,内容设定上要有针对性,宁缺勿滥。(3) 讲求实效,重点突出。系统建设要由简单到复杂、简便实用,重点保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业务化运行。(4) 统一标准,形成体系。制订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评价和信息发布技术标准,强化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形成完善的业务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3、系统总体结构3.1系统结构国家海洋局统一负责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系统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主要包括国家、省、市三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三级监控与指挥平台和市县地面监视监测队伍,如图3-1所示。各省、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挂靠在本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直属的事业单位,各级海域使用监控与指挥平台设立在本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对全国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实施业务组织与技术指导,负责编制全国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年度工作方案,审核沿海省(区、直辖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年度工作方案,负责对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与保证,对从事监视监测业务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建立考核标准和上岗资质制度,依据相关标准在项目建设期间对省、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负责汇总处理上报的监视监测数据,分发经处理的遥感监视监测图像数据,开展海域动态评价与决策支持和海域管理信息服务;负责国家监控与指挥平台的建立与维护。省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负责本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的业务组织与技术指导;负责编制本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年度工作方案,审核市海域使用监视监测年度工作方案;负责开展本省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工作;负责接收、汇总与处理本省的监视监测数据,异点异区信息的上传下达;开展本省海域动态评价与决策支持和海域管理信息服务;负责省级监控与指挥平台的建立与维护。省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接受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的业务领导与技术指导。市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负责本市年度监视监测工作方案的编制、开展所辖海域地面监视监测、异点异区监测核查与信息反馈、监视监测产品制作与信息服务;负责市级监控与指挥平台的建立与维护。市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接受上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的业务领导与技术指导。图3-1 系统结构简图沿海县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应在市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业务领导下,按照市年度监视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做好所辖海域地面监视监测和数据上报。3.2数据流程根据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中监测数据的流动方向,可以将系统的业务流程结构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数据获取与处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管理层和数据应用层,具体如图3-2所示。图3-2 系统数据流程图4、动态监视监测主要业务工作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的主要业务工作包括:卫星遥感监视监测、航空遥感监视监测、地面监视监测、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办公、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业务管理、海域动态评价与决策支持、海域管理信息服务、数据更新与系统维护。4.1卫星遥感监视监测4.1.1监视监测内容(1)海域使用状况 海域现状:已开发、未开发的海域面积及分布; 海洋功能区:海洋功能区利用状况及执行情况; 在建项目:用海面积、位置、用途等。(2)、海域自然属性 岸线变化:类型、分布、面积、长度等; 海湾河口变化:海湾河口形态、面积等; 海岛动态:数量、面积、植被、岸线变化等; 海洋灾害: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等。4.1.2监视监测范围监视监测范围为我国内水和领海海域。4.1.3监视监测精度(1)2.5米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高分辨率);(2)20米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低分辨率)。4.1.4监视监测频率(1)高分辨率监视监测每三年进行一次;(2)低分辨率监视监测每年进行两次。4.1.5监视监测产品(1)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图(1:5万);(2) 低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图(1:10万);(3) 海域使用现状图(1:5万);(4) 海洋功能区使用分布图(1:5万);(5) 海域自然属性图(1:5万);(6) 卫星遥感监视监测工作报告;(7) 卫星遥感监视监测技术报告。4.2航空遥感监视监测4.2.1监视监测内容(1)海域使用状况 海域现状:已开发、未开发的海域面积及分布; 海洋功能区:海洋功能区利用状况及执行情况; 在建项目:用海面积、位置、用途等。(2)、海域自然属性 岸线变化:类型、分布、面积、长度等; 海湾河口变化:海湾河口形态、面积等; 海岛动态:数量、面积、植被、岸线变化等; 海洋灾害: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等。4.2.2监视监测范围航空遥感监视监测范围为:大连近岸海域、营口近岸海域、葫芦岛近岸海域、天津近岸海域、唐山近岸海域、黄河三角洲(东营及黄河海港近岸海域)、烟台威海近岸海域、青岛近岸海域、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连云港近岸海域、杭州湾北岸近岸海域、宁波近岸海域和瓯江口近岸海域)、闽江口近岸海域、大亚湾近岸海域、珠江三角洲珠海及深圳近岸海域、湛江近岸海域、防城港近岸海域、海南岛西北部近岸海域等15个重点海域(每个重点海域的具体范围由国家海洋局另行规定)。4.2.3监视监测精度空间分辨率优于0.5米。4.2.4监视监测频率每年进行一次。4.2.5监视监测产品(1) 航空遥感影像图(1:1万);(2) 海域使用现状图(1:1万);(3) 海洋功能区使用分布图(1:1万);(4) 海域自然属性图(1:1万);(5) 航空遥感监视监测工作报告;(6) 航空遥感监视监测技术报告。4. 3 地面监视监测4.3.1监视监测内容(1)权属监视监测:各类型宗海面积、宗海用途、权属变更、海域等级、宗海价格、经济产值等动态信息;(2)在建工程用海项目监视监测:用海面积、位置、用途和施工过程等;(3)核查监测: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监视监测及举报发现的异点异区核查;(4)突发事件监测:违规用海活动等;(5)海洋灾害监测: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等。4.3.2监视监测范围近岸和其它开发活动海域。4.3.3监视监测频率(1)权属监视监测:每月一次;(2)在建工程用海项目监视监测:每月一次;(3)核查监测:实时;(4)突发事件监测:实时;(5)海洋灾害监测:实时。4.3.4监视监测产品各类监视监测数据报表、图形文件和报告。4.4业务应用系统运行4.4.1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通过系统运行,实时掌握国家海域使用动态信息,实现对各类海域使用综合监控和决策指挥。4.4.2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业务管理通过系统运行,实现对国家、省、市三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日常业务工作的管理。4.4.3海域动态评价与决策支持通过系统运行,开展海域使用现状评价、海洋功能区划评价、海洋经济预测、海域自然属性动态评价、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等,为国家海域管理提供宏观决策支持。4.5海域管理信息服务4.5.1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公报主要内容包括: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海域使用现状、海域权属、海洋功能区、在建用海项目、海域经济指标的监视监测成果;海域动态评价与决策支持。4.5.2网站信息发布外网发布内容: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公报、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产品。内网发布内容: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年度计划任务、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日常业务管理信息。4.6 数据更新与系统维护主要内容包括:各级数据库的更新、应用系统的升级和维护。5、能力建设5.1业务机构建设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业务机构由国家、省、市三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和市县地面监视监测队伍构成。根据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系统业务机构建设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62008年)初步完成国家、省、市三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建设;第二阶段(20092010年)主要加强县级地面监视监测设备和专业队伍建设。5.1.1国家级业务机构建设(1)建设内容及目标建设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平台,设在国家海洋局。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家监视监测信息网络查询及网上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办公。建设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设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要目标是加强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业务工作能力,实现遥感监视监测信息、地面监视监测信息集成处理、评价与辅助决策支持信息服务,完成1:25万、1:10万、1:5万系列比例尺国家级海域数据库,数据库容量达到200TB。建设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同步数据中心,设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2)软硬件配置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平台主要配置包括办公用房环境配套、监视监测信息监控与指挥设备等。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主要配置包括办公用房环境配套、图形图像工作站、高性能小型机、数据处理专业软件、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磁盘库、内外网数据服务器、现场测量仪器设备等。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同步数据中心主要配置包括磁盘阵列、磁盘库、数据库服务器等。国家级业务机构需要配备的主要设备见表5-1。表5-1 国家级业务机构主要设备列表主要内容设备功能用途数量(套)国家海洋局监控与指挥平台配置(1)大屏幕显示图像显示1(2)等离子或液晶显示图像显示2(3)工作站监控与指挥5(4)网络设备网络数据传输服务1(5)办公用房环境配套工作环境装修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1)大屏幕显示图像显示1(2)等离子或液晶显示图像显示2(3)数据库服务器核心数据库服务1(4)外网数据服务器外网数据服务1(5)应用服务器应用软件系统2(6)网络设备网络服务2(7)专业图形工作站图像数据处理8(8)数据处理PC数据汇总评价处理5(9)磁盘阵列在线监视监测数据存储1(10)磁带库在线监视监测数据存储(11)高性能小型机数据实时分析与处理1(12)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图像处理软件(13)现场测量设备测量仪器、车辆等(14)办公用房环境配套工作环境装修等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同步数据中心(1)数据库服务器核心数据库服务1(2)数据通讯服务器数据接收、发送1(3)磁盘阵列在线监视监测数据存储1(4)磁带库在线监视监测数据存储5.1.2省级业务机构建设(1)建设内容及目标建设沿海11个省级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平台,设在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主要目标是实现本省内监视监测信息网络查询及网上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办公。建设沿海11个省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设在省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目标是加强省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业务工作能力,实现监视监测信息上传下发及评价与辅助决策支持信息服务,完成1:10万、1:5万系列比例尺省级海域数据库,省级数据库容量达到10TB。(2)软硬件配置省级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平台主要配置包括办公环境配套、监视监测信息监控与指挥设备等。省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主要配置包括办公环境配套、数据处理微机、服务器、数据处理专业软件、磁盘阵列、办公设备等。省级业务机构需配备的主要设备见表5-2。表5-2 沿海各省级业务机构主要设备列表主要内容设备功能用途数量(套)备注海域使用监控与指挥平台(1)大屏幕显示设备图像显示1可选(2)等离子或液晶显示图像显示1选一(3)投影仪图像显示1(4)服务器网络与数据库服务1(5)监视监测管理微机监视监测业务管理2省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1)服务器网络与数据服务1(2)监测数据处理微机监视监测数据汇总评价处理4(3)便携计算机数据处理1.5(4)磁盘阵列数据存储1(5)数据光盘刻录设备数据存档备份1(6)系统软件平台监视监测业务应用1(7)绘图仪图像输出1(8)扫描仪影像输入1(9) 复印机、打印机、投影仪、传真机日常办公15.1.3市级业务机构建设(1)建设内容及目标建设沿海51个市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平台,设在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主要目标是实现本市内监视监测信息网络查询及网上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办公。建设沿海51个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设在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直属事业单位。主要目标为加强市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业务工作能力,实现监视监测信息上传下发,完成1:5万比例尺市级海域数据库,市级数据库容量达到1TB。市县级监视监测能力建设,由市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负责。主要目标是加强市县基层海域使用监视监测装备,保障地面监视监测业务工作正常开展。(2)软硬件配置市级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平台主要配置包括办公环境配套、监视监测信息监控与指挥设备等。市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主要配置包括办公环境配套、数据处理微机、服务器、数据处理专业软件、磁盘阵列、办公设备等。市县级监视监测能力主要配置包括高精度定位系统、摄像摄影器材、通讯设备、望远镜、车辆等。市级业务机构需配备的主要设备见表5-3。表5-3 市级业务机构主要设备列表主要内容设备功能用途数量(套)备注海域使用监控与指挥平台(1)等离子或液晶显示图像显示2选一(2)投影仪图像显示1(3)服务器网络与数据库服务1可选(4)监视监测管理微机海域使用监控与指挥2市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1)数据处理计算机数据处理1(2)便携计算机数据处理1.5(3)服务器网络与数据库服务1(4)数据刻录设备数据存储备份1(5)数据光盘存储柜数据存储备份1(6)系统软件平台监视监测业务应用1(7)绘图仪图像输出1(8)扫描仪影像输入1(9)复印机,打印机,投影仪、传真机日常办公1市县地面监视监测能力(1)DGPS信标接收机现场测量定位4(2)RTK测量系统现场测量定位1可选(3)数码摄像机现场视频记录2(4)数码照相机现场图像记录4(5)通讯设备实时通讯指挥2(6)高倍望远镜人工监视监测4(7)越野车车载监视监测1(8)摩托艇船载监视监测15.2监视监测数据库建设建设国家、省、市三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数据库,分别设在本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国家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设立同步数据库。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数据库包括海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监视监测数据库、海域专业数据库等三类。各类数据库内容见表5-4。 表5-4 数据库建设内容序号类型数据内容备注1基础地理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建设。2动态监视监测数据库遥感监视监测数据由国家建设,逐级下发。3地面监视监测数据由市县更新,并逐级上报。4海域使用现状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建设。5海域专业数据库海洋功能区划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建设。6海域使用规划结合海域使用规划情况,建立各级别规划数据库。7评价与决策支持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建设。8海洋灾害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建设。9海域资源环境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建设。10海洋经济现状由市县更新,并逐级上报。11海域使用业务管理国家、省、市、县负责本级业务管理数据库更新维护。国家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含1:25万、1:10万、1:5万系列比例尺,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含1:10万、1:5万系列比例尺,市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比例尺为1:5万,各地根据需要可适当建设1:5万到1:5000系列比例尺数据库。5.3传输网络建设5.3.1建设内容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网络系统采用宽带网络和光纤专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前期先利用各单位已建设的Internet宽带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后期逐步实现光纤专线网络转换,最终形成主干网为星形拓扑结构、连接三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和四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覆盖全国沿海地区的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传输网络体系,实现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信息的网络传输和交换,如图5-1所示。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传输网络系统包括国家、省、市、县四层节点,相应有三级网络。一级网络传输系统是指国家级节点与省级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网络,包括国家海洋局与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与省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之间的传输网络。一级网络采用2M带宽专线线路,捆绑为4M带宽的链路。图5-1 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网络传输系统二级网络传输系统是指省级节点与市级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网络,包括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与省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省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与市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之间的传输网络。二级网络采用2M带宽专线线路。三级网络传输系统是指市级节点与县级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网络,包括市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与市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市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与县级业务单位之间的传输网络。由于市级中心与县级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量相对较小,三级网络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Internet的方式接入,带宽为2M。5.3.2建设方式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网络系统中一级网络、二级网络采取租用方式,租用电信部门已有的光纤传输线路。其中一级网络由国家统一负责,二级网络由省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三级网络由各市县根据当地情况自行建设,各级网络建设由国家海洋局指定技术单位负责技术指导和验收。5.4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应用系统建设5.4.1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办公系统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办公系统要实现对各类海域使用监视监测信息的综合监控,并能满足决策指挥的功能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监测数据查询与显示实现对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遥感数据、地面监视监测数据的快速查询和直观显示。 (2)海域使用监视监测信息动态监控动态监控海域监视监测信息,特别是对海域使用中出现的异点异区、重点用海项目的监视监测信息和海域使用的现状及趋势进行动态监控。(3)指挥办公直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海域使用动态管理决策职能,如对异点异区用海及重点用海报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核查指令的下达、指令执行情况的检查等。(4)空间数据操作空间数据管理类工具主要是为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空间数据的浏览、查询、统计、分析、编辑等功能。(5)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具有统一安全认证和用户单点登录的海域使用动态监控与指挥办公系统的安全体系,具体包括业务系统与CA认证连接、单点登录(统一帐户管理)、数据加密、数据压缩、数据备份、日志管理和电子签章等内容。5.4.2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业务管理系统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业务管理系统是国家、省、市三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日常工作的平台。该系统由基本模块和附加模块两部分组成,基本模块由国家统一设计、建设,附加模块由各沿海省、市根据各自的需求设计建设。基本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监视监测数据专业处理综合处理地面监视监测信息、海域审批确权资料、卫星遥感影像底图、航空遥感影像底图、基础地理等各类数据。进行海域使用专业信息提取,对监视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并完成监视监测产品制作。(2)海洋功能区划管理实现海洋功能区划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动态管理,提供功能区管理辅助决策,实现对海洋功能区划的跟踪、评价和监督。(3)海域使用统计分析以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数据为基础,紧密结合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日常业务工作,对国家、省、市、县各类海域使用信息进行统计,以量化的指标及时反映全国范围内海域使用的动态变化状况。(4)基于网络的业务管理建立动态网站,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监视监测中心可以依据各自的权限在该站点浏览和下载相关信息、数据,各级中心可以通过网站直接上传监视监测数据。5.4.3海域动态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海域动态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是对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数据进行综合、有效利用并进行深加工的工具。系统将在海洋功能区划、海洋规划、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保护、海洋经济宏观调控、海洋信息发布等领域为海域使用管理提供服务和决策支持产品。海域动态评价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国家、省两级,市县为该系统的成果应用终端。 主要包括以下模型建立:(1)海域使用现状评价模型:提供海域使用强度、使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提出海域使用决策预案模型。(2)海洋功能区划评价模型:制定执行海洋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及判别方法,提出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辅助决策模型。(3)海洋经济评价预测模型:根据各类型用海的经济要素,建立海洋经济评价预测指标和方法。(4)海洋空间资源评价模型:建立海岸线、海岛、海湾、河口等空间资源评价指标和方法,制定海域空间资源开发和保护预案。(5)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模型:研制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模型,建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机制。5.5 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国家、省、市三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发布平台由各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负责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网站系统开发设计、网站服务器配置和网址注册等。6、组织管理与质量保证6.1组织管理机构国家设立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项目工作组,全面负责系统建设和运行期内的组织、协调与管理。沿海各省、市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地区项目建设及运行的组织、协调和管理。6.2业务运行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为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与运行的责任单位,对省、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实行业务领导。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局北海监测中心、中国海监各海区航空支队协同做好项目的技术支持。各省、市成立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负责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要求的各项具体任务,接受同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的双重领导。各省、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的挂靠单位,都要成立独立的专职内设机构,确保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及办公场所,在经费管理上要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要对省、市中心设置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的要求,并逐个单位进行检查验收。项目工作组对在运行过程中不胜任的单位随时进行调整。6.3管理制度建立领导层、管理层和技术层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交流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由国家海洋局制定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办法、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数据及成果管理办法、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项目质量管理办法、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建设验收管理办法等项目管理制度。6.4技术规范化 国家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组织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在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的业务活动需依照技术规范执行,首期制定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1) 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建设规范(2) 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数据库建设规范(3) 数据传输网络建设技术规范(4) 海域使用卫星遥感监视监测技术规范(5) 海域使用航空遥感监视监测技术规范(6) 海域使用地面监视监测技术规范6.5质量保证为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各级监视监测中心需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文件,在系统的建设阶段和运行阶段采取严格的措施,确保系统运行质量。(1) 总体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经国家海洋局确认后实施。(2) 省、市依据系统总体实施方案制定本级实施方案,报同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业务领导部门审核。(3) 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本项目有关质保规定,建设期间的关键节点须由上级业务部门进行现场监督、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