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结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doc_第1页
基于CS结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doc_第2页
基于CS结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doc_第3页
基于CS结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doc_第4页
基于CS结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 基于C/S结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 目 录摘要1Abstract1前言11.系统开发综述31.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31.1.1管理信息系统的由来和发展31.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41.1.3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51.1.4管理信息系统的C/S结构61.2 数据库基本理论71.2.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71.2.2 数据库管理系统91.3 开发工具介绍101.3.1 Visual Basic 简介101.3.2 SQL Server 2000132.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142.1 可行性研究152.1.1 经济可行性152.1.2 技术可行性152.1.3 社会可行性152.1.4 开发环境可行性152.2系统设计目标162.4 系统功能概述173.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183.1 设计目标183.2 开发及运行环境193.3 系统的开发设计思想193.4 模块处理功能设计203.5 数据库设计203.5.1 主要数据表的结构213.6 菜单设计273.7 代码设计284.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实现和测试284.1 创建工程项目294.2创建系统的主界面294.3创建主要子窗体314.3.1系统314.3.2物资管理354.3.3实验室管理394.3.4排课记录管理394.3.5人员记录管理394.3.6帮助部分394.4设计主要报表394.5 测试用例总结41结论部分42参考文献43致 谢44附 录45摘要实验室管理系统是为了适应实验室设备管理要求,推动实验室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减轻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人员工作效率、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管理软件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实验室设备、实验项目的管理变得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本论文设计了一个基于C/S模式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开发平台为Visual Basic和SQL Server 2000,使用Visual Basic设计操作控件和编写操作程序,完成数据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作用。本论文论述了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与原理,总结了开发方法和实现技术,提出系统的开发过程与实施步骤。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有:(1)详细论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2)设计一种基于C/S模式的数据平台,开发出一个可正确运行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并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备份,解决了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和数据独立性问题。(3)实现多级用户管理,结合SQL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和平台本身的安全策略设计,提供了较强的安全保障。(4)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易维护性和易操作性。(5)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6)强大的报表。关键词: C/S模式;实验室;Visual Basic;SQL Server 2000Abstract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is in order to adapt the laboratory equipment management request, impels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to move towards the scientific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style,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work, enhances the personnel working efficiency , the quality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management.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aboratory equipment and experimental project management become the convenience to be quick to resolve, greatly enhanced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working efficiency.The thesis proposed a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S pattern for laboratory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The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is Visual Basic and SQL Server 2000, using Visual Basic design operation and compile program sequence, completes functions about data add, edit, delete and inquiry.The thesis elaborates structure system and the principle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t summarizes the method of exploit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technology and proposes a system developing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step.The main content and innovation spots are:(1) Elaborating basic principle of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of database system in detail.(2) Designing one kind of data platform based on C/S the pattern, developing a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may move correctly. Whats more important, it solve the problem of database security and data integrality by reversing data.(3) Realizing multistage user management, unifying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of the SQL database and the security policy design of platform itself. It has provided a strong security.(4) System realized “easy to maintain” and “easy operation” at the maximum limit.(5) System circulation is stable, safe and reliable.(6) Wages report form.Key words: C/S pattern; laboratory;Visual Basic;SQL Server 2000基于C/S结构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学校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实验室设备以及实验项目的管理势在必行。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利用计算机支持学校高效率完成实验室管理的日常事务,是适应实验室管理制度要求、推动学校实验室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而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完成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实验项目的管理工作量很大,如果实行手工操作,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计算机进行实验室管理的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工作的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同时计算机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学校需要不同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学校以前的所有资料都是用人工来进行管理的,面对目前的实际状况,迫切需要开发一个新系统来适应这一些工作。实验室管理系统论文选题来源 有一些普通高等学校,由于地处贫穷的山区,物质和技术条件比较差,学校的实验室数据处理基本是手工完成。实验室从学校物资设备处和教务处领导相关数据,然后通过实验室工作计划进行统计与分派。由于管理资料数据繁多,而且都是打印成文的纸张信息的存放,所以造成相关信息查找、保存都极不方便的现状,同时管理人员操作相关资料文档格式均不统一,造成了信息资料不能共享使用。加上高校实验室的功能已经由过去单一的教学功能,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开发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由于带来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化。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教学任务、实验项目等。过去都是采用人工管理,管理信息量大、操作繁琐,设备的利用率很难提高。为了与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保障其有序、协调、高效运行,因此迫切需要一套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论文主要内容本论文论述了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系与原理,总结了开发方法和实现技术,提出系统的开发过程与实施步骤。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有:(1) 详细论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知识。(2) 设计一种基于C/S模式的数据平台,开发出一个可正确运行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并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备份,解决了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和数据独立性问题。(3) 实现多级用户管理,结合SQL数据库的安全管理和平台本身的安全策略设计,提供了较强的安全保障。系统运行后,可以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方便实验室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管理,让实验室教师合理利用资源,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实验室管理信息化,使实验室的管理和教学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为实验室和其他部门的数据传递和共享提供可能。1.系统开发综述1.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MIS)集中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是信息时代现代企事业的先进管理模式。现今,它的管理领域已远远超出了管理的范畴,步入了网络环境下企事业间协同管理的阶段,并将最终导致面向全球信息化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1.1管理信息系统的由来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较新的交叉学科,是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及行为科学等的交叉组合.当电子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并成为支持现代工业发展的有力的工具时,一位独具慧眼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会计系教授Gordon B. Davis敏捷地认识到,计算机技术不仅是一个促使工业生产及操作自动化的工具,还将对现代管理、企业组织结构及运作等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Gordon于1967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学科的学位课程,宣告了MIS的创立并奠立了他作为MIS学科之父的基础。从MIS的基础-计算机数据管理来看,其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1954-1964)电子数据处理阶段(EDP)。此阶段以单项数据处理为主,如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工资管理等。第二阶段 (1964-1974)管理信息系统阶段(MIS)。在这期间,由于高速度的处理机、高速度大容量的存储器与器件有了突破性进展,使得计算机应用系统从单项应用的EDP发展到多功能、多层次、综合性的应用阶段,使得MIS日渐成熟,具有了控制、预测、辅助和决策的功能。第三阶段 (1974-1980)决策支持系统阶段(DSS)。在此阶段解决的主要是面向高层管理,大范围的决策问题以及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第四阶段 (1980-)职能管理系统阶段(IMS)。这个阶段强调的是综合管理功能,多维服务模式,人机协调的、智能化的、集成化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功能等。20世纪20年代以来,人们对管理的重视是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前提。从以“泰勒制”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的出现,经过了行为科学学派、数学管理学派、计算机管理学派、系统工程学派的发展,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诞生和飞速发展使信息管理现代化成为可能。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信息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使人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使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的智能活动(包括管理决策)提供综合服务,成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方向。特别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现在全世界数亿网民可以通过当前INTERNET上最为流行的信息检索服务程序(WWW浏览器),把网上各种类型的信息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综合集成起来提供给用户。开发、利用INTERNET上的资源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经济、管理活动,已经成为当前信息化进程中的热门话题。这是综合信息服务社会化、全球化的重要标志。1.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能实测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管理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实现其规划目标。也就是说,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能对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应当将管理信息系统放到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在解决技术问题的同时,充分考虑使用信息技术的组织与人,重视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管理信息系统包含抽象的系统概念和管理概念,以及具体的信息技术和实际应用。其学科框架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1)基本理论: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与信息系统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管理理论其中包括系统科学理论,计算器科学理论,竞争战略理论等。(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等。(3)系统开发:这一部分涉及企业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如何规划,开发和运作信息系统,涉及到许多系统开发方法。(4)系统应用:信息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实例包括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5)系统管理:主要涉及如何有效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电子商务系统的管理方式和策略。1.1.3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由于种种原因,信息资源建设水平远远落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未能与信息资源的增长同步进行。我国有丰富的原始信息资源,但在此基础上再生的二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产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使用率相当低,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未能进一步加工成商品使其增值。我国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是从1973年开始的,83年以后才开始了大量的实际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因此,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要比西方国家落后十几年。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己被确立为国民经济信息的核心内容,信息数字化,传输的网络化是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捷径。就必须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开发和推广应用于各类科技经济等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服务系统,以便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外,专家们正在发展传统的MIS阶段,强调综合管理功能,多维服务模式,人机协调的、智能化的、集成化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功能等;同时利用MIS致力面向高层管理,大范围的决策问题以及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和强调综合管理功能,多维服务模式,人机协调的、智能化的、集成化的计算机辅助管理功能等。据统计,目前美国在财会上有90%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物资管理中80-100%的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完成:计划管理是80-90%;在计算机应用发展较快的国家中,计算机应用于经济管理的占80%;用于科技计算的占8%,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的占12%: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管理是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从世界范围来讲,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做事的方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全球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竞争环境复杂多变,促成信息管理的思想、方法不断变化和创新。MIS系统有如下发展趋势:(1)系统集成化,整合前后台服务。MIS系统将信息产生与加工过程的各种数据和文档组织在系统环境中,并部分具有了与系统外的对象连通的能力。(2)软件模块化,行业特征加强.为满足企业对MIS系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基于面向对象的、可重用的软件开发理念,MIS系统的一大趋势是模块化。用户可以自由选择MIS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并根据需要随时追加。它们往往提供灵活的应用程序接口,供应商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进行二次开发,为每一个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3)应用网络化,基于WEB技术,更加易用。我国的863计划在“十五”期间提出对MIS软件“实现跨越和创新”,打造出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基于web的实时MIS。而且使用WEB客户机具有费用低廉、安装和维护方便、跨平台运行和具有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的优点。1.1.4管理信息系统的C/S结构C/S又称Client/Server或客户/服务器模式。服务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 工作站或小型机,并采用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 Sybase, Informix或SQL Server。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其常采用两层或三层结构(见图1-1、图1-2).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机数据库服务器客户机 图1-1 C/S两层结构图 图1-2 C/S三层结构图此结构的工作过程是:客户端应用软件向服务器发出访问请求,服务器按要求组织数据。并通过网络把结果传送给提出请求的客户机.客户机处理或显示结果数据,两者之间是请求与服务的关系。C/S结构的优点:(1)客户端功能强:充分发挥客户端响应速度快能力强的优势,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2)数据共享:数据从客户端分离出来并且被存储在所有用户都可以访问的中心服务器位置,因为数据被存储在中心服务器上,即减少了数据的冗余。(3)减少副本便于维护:因为数据被集中存储,故其维护变得较容易。数据没有副本,在数据存储中消除了数据的不一致性。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只适用于局域网。而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办公和分布式办公越来越普及,这需要我们的系统具有扩展性。这种方式远程访问需要专门的技术,同时要对系统进行专门的设计来处理分布式的数据。(2)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特别是有很多分部或专卖店的情况,不是工作量的问题,而是路程的问题。还有,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3)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可能适应于Windows9 8,但不能用于Windows 2000/XP。或者不适用于微软新的操作系统等等,更不用说Linux,Unix等。1.2 数据库基本理论1.2.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1)数据库(DB)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较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紧密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包括数据库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等。(3)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它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数据库系统有三级模式结构,指的是数据库系统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组成。外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模式。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用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内模式。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它是数据处理和存储结构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数据库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正是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对应于同一个模式可以有任意多个外模式。对于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像,它定义了该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模式改变时(例如,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新的数据项、新的关系等),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内模式,所以模式/内模式映像是惟一的,它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时(例如,采用了更先进的存储结构),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4)数据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我们用模型的概念描述数据库的结构与语义,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数据模型是能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一种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这类模型称为“概念数据模型”。概念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建模,强调其语义表达能力,概念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它是对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这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是“实体联系模型”。另一种数据模型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它是对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直接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关,称为“逻辑数据模型”,一般又称为“结构数据模型”。例如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等模型。这类模型有严格的形式化定义,以便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它通常有一组严格定义的无二义性语法和语义的数据库语言,人们可以用这种语言来定义、操纵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是指对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的检索和更新(包括插人删除和修改)两类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给出数据及其联系应具有的制约和依赖规则。1.2.2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是数据库的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1)数据模式定义:即为数据库构建其数据框架。(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为数据模式的物理存取与构建提供有效的存取方法与手段。(3)数据操纵:为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提供方便,如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等以及简单的算术运算及统计。(4)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定义与检查。(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6)数据的服务:如拷贝、转存、重组、性能监测、分析等。为完成以上六个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的数据语言:(1)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2)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与增、删、改等。(3)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1.3 开发工具介绍1.3.1 Visual Basic 简介Visual Basic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对对象的和事件驱动的结构化高级程序设计工具,可用于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各种应用程序。它简单易学、效率高,且功能强大,可以与Windows的专业开发工具SDK相媲美,而且程序开发人员不必具有C/C+编程基础。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利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新颖易用的可视化设计工具,使用Windows内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以及动态链接库(DLL)、动态数据交换(DD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开放式数据访问(ODBC)等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出Windows环境下功能强大、图形界面丰富的应用软件系统。总的来说,Visual Basic具有以下特点:1、可视化编程:用传统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程序时,都是通过编写程序代码来设计用户界面,在设计过程中看不到界面的实际显示效果,必须编译后运行程序才能观察。如果对界面的效果不满意,还要回到程序中修改。有时候,这种编程-编译-修改的操作可能要反复多次,大大影响了软件开发效率。Visual Basic提供了可视化设计工具,把Windows界面设计的复杂性“封装”起来,开发人员不必为界面设计而编写大量程序代码。只需要按设计要求的屏幕布局,用系统提供的工具,在屏幕上画出各种“部件”,即图形对象,并设置这些图形对象的属性。Visual Basic自动产生界面设计代码,程序设计人员只需要编写实现程序功能的那部分代码,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程序设计的效率。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4.0版以后的Visual Basic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但它与一般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C+)不完全相同。在一般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对象由程序代码和数据组成,是抽象的概念。而Visual Basic则是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OOP),把程序和数据封装起来作为一个对象,并为每个对象赋予应有的属性,使对象成为实在的东西。在设计对象时,不必编写建立和描述每个对象的程序代码,而是用工具画在界面上,Visual Basic自动生成对象的程序代码并封装起来。每个对象以图形方式显示在界面上,都是可视的。3、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是在BASIC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语句结构,接近于自然语言和人类的逻辑思维方式。Visual Basic语句简单易懂,其编辑器支持彩色代码,可自动进行语法错误检查,同时具有功能强大且使用灵活的调试器和编译器。Visual Basic是解释型语言,在输入代码的同时,解释系统将高级语言分解翻译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机器指令,并判断每个语句的语法错误。在设计Visual Basic程序的过程中,随时可以运行程序,而在整个程序设计好之后,可以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EXE),脱离Visual Basic环境,直接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4、事件驱动编程机制Visual Basic通过事件来执行对象的操作。一个对象可能会产生多个事件,每个事件都可以通过一段程序来响应。例如,命令按钮是一个对象,当用户单击该按钮时,将产生一个单击(CLICK)事件,而在产生该事件时将执行一段程序,用来实现指定的操作。在用Visual Basic设计大型应用软件时,不必建立具有明显开始和结束的程序,而是编写若干个微小的子程序,即过程。这些过程分别面向不同的对象,由用户操作引发某个事件来驱动完成某种特定的功能,或者由事件驱动程序调用通用过程来执行指定的操作,这样可以方便编程人员,提高效率。5、访问数据库Visual Basic具有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利用数据控件和数据库管理窗口,可以直接建立或处理Microsoft Access格式的数据库,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同时,Visual Basic还能直接编辑和访问其他外部数据库,如DBASE,FoxPro,Paradox等,这些数据库格式都可以用Visual Basic编辑和处理。Visual Basic提供开放式数据连接,即ODBC功能,可通过直接访问或建立连接的方式使用并操作后台大型网络数据库,如SQL Server,Oracle等。在应用程序中,可以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数据标准,直接访问服务器上的数据库,并提供了简单的面向对象的库操作指令和多用户数据库访问的加锁机制和网络数据库的SQL的编程技术,为单机上运行的数据库提供了SQL网络接口,以便在分布式环境中快速而有效地实现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方案。6、动态数据交换(DDE)利用动态数据交换(Dynamic Data Exchange)技术,可以把一种应用程序中的数据动态地链接到另一种应用程序中,使两种完全不同的应用程序建立起一条动态数据链路。当原始数据变化时,可以自动更新链接的数据。Visual Basic提供了动态数据交换的编程技术,可以在应用程序中与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建立动态数据交换,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通信。7、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OLE)将每个应用程序都看作是一个对象(object),将不同的对象链接(link)起来,再嵌入(embed)某个应用程序中,从而可以得到具有声音、影像、图像、动画、文字等各种信息的集合式的文件。OLE技术是Microsoft公司对象技术的战略,它把多个应用程序合为一体,将每个应用程序看作是一个对象进行链接和嵌入,是一种应用程序一体化的技术。利用OLE技术,可以方便地建立复合式文档(compound document),这种文档由来自多个不同应用程序的对象组成,文档中的每个对象都与原来的应用程序相联系,并可执行与原来应用程序完全相同的操作。8、动态链接库(DLL)Visual Basic是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不具备低级语言的功能,对访问机器硬件的操作不太容易实现。但它可以通过动态链接库技术将C/C+或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加入到Visual Basic应用程序中,可以像调用内部函数一样调用其他语言编写的函数。此外,通过动态链接库,还可以调用Windows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实现SDK所具有的功能。1.3.2 SQL Server 2000SQL Server 2000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 Serve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SQL Server 2000采用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型,即中央服务器用来存储数据库,该服务器可以被多台客户机访问,数据库应用的处理过程分布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型分为两层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和多层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在两层的客户/服务器系统中,客户机通过网络与运行SQL Server 2000实例的服务器相连,客户机用来完成数据表示和大部分业务逻辑的实现,服务器完成数据的存储,这种客户机被称为“胖客户机”(thick client)。在多层的客户/服务器系统中,至少要经过三个处理层,第一层是客户机,它只负责数据的表示。第二层是业务逻辑服务器,负责业务逻辑的实现,所有的客户机都可以对它进行访问:第三层是数据库。这种结构中的客户机被称为“瘦客户机”(thin client)。2.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指在管理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中系统分析阶段的各项活动和方法,有时也指应用系统思想和系统科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工作的方法与技术。这个阶段的目标,就是按系统规划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分析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把要解决哪些问题、满足用户哪些具体的信息需求调查、分析清楚,从逻辑上,或者说从信息处理的功能需求上提出系统的方案,即逻辑模型,为下一阶段进行物理方案设计、解决“怎么做”提供依据。系统分析是使整个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设计达到合理、优化的重要步骤。这个阶段工作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到将来新系统的设计质量和经济性,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软件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通过对应用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与分析,为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及系统行为建立模型,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最终形成需求规格说明,这一系列的活动即构成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是介于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阶段之间的重要桥梁。一方面,需求分析以系统规格说明和项目规划作为分析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并从软件角度对它们进行检查与调整;另一方面,需求规格说明又是软件设计、实现测试直至维护的主要基础。良好的分析活动有助于避免或尽早发现早期的错误,从而提高软件生产率,降低开发成本,改进软件质量。2.1 可行性研究开发任何一个基于计算机的系统,都会受到时间和资源上的限制。因此,对在接受任何一个项目开发任务之前,必须根据客户可能提供的时间和资源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减少项目开发风险,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可行性分析与风险分析在很多方面是相互关联的,项目风险越大,开发高质量的软件的可行性就越小。2.1.1 经济可行性高校一般地处大中城市(地级以上),有着较好的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上的支持。由于高校不是赢利机构,在投资上只能通过科研经费支持,开发的软件在成本上不能过高。同时,当系统运行后可以带来较大经济收益和隐性收益,经济上可行。2.1.2 技术可行性作者对C/S结构开发项目掌握较好,比较清楚对网络数据库应用和开发。并且,高校实验室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实验条件:若干P4微机和局域网络设备,以及相关操作系统和开发软件,基本满足实验条件。所以技术上可行。2.1.3 社会可行性高校大多数教职员工的文化水平在大学本科以上(现以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主),教职工能很快掌握这个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高校实验室管理属于高校内部工作,不会对社会和其他单位产生不良影响,社会上可以。2.1.4 开发环境可行性经过大量资料查询、搜集、平衡、筛选,确定采用较新的Visual Basic 6 .0语言与SQL Sever 2000结合开发本系统。Visual Basic 6.0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可视化编程环境,特别在关系数据库处理方面,功能相当强大。利用SQL Sever 2000所建立的数据库作为数据源来进行可视化的数据处理,并提供了许多 SQL Sever 2000的数据库操作功能。利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开发。2.2系统设计目标我们一般设计系统都要完成以下的几个要求,以便于用户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使系统易学易用。1、合理的设计数据库尽量合理地减少数据库数据的冗余,使重复的数据保持在最小限度,这样将不多占用存储空间,减少产生混乱影响的危险,还能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2、设计出友好的界面界面的友好与否是用户评价一个软件优劣的重要方面之一,使用户有一个良好的心情。另外窗口界面要多用按钮和快捷键,少用菜单,窗口的各个控件布局要合理,美观。要充分的利用Visual Basic提供的强大的功能,多用窗口和控件,充分体现窗口的多元化格局。3、实现基本功能和一些特殊功能的操作该系统要求除了能实现信息的录入,删除,插入,更新,打印等基本功能之外,还要求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操作。2.3 系统功能结构图 系统 数据备份还原 添加用户 修改密码切换用户 关闭 服务器 添加 删除 修改 打印固定资产记录 物资管理 添加 删除 修改 打印维修记录 添加 删除 修改 打印借出记录 添加 删除 修改 打印转移记录 实验室管理 添加 删除 修改 打印实验室信息实验室 添加 删除 修改 打印运行记录管理 登录 人员信息管理 添加 删除 修改 打印人员信息系统 排课信息管理 添加 删除 修改 打印排课记录 帮助 计算器 日历 关于 查询 打印 排序固定资产记录 物资管理 查询 打印 排序维修记录 查询 打印 排序借出记录 查询 打印 排序转移记录 客户端 人员信息管理 查询 打印 排序人员信息 排课信息管理 查询 打印 排序排课记录 实验室管理 查询 打印 排序实验室记录 查询 打印 排序设备运行记录 图2-1 系统功能结构图 2.4 系统功能概述 (1)登录模块:这个模块是很多应用程序都应具备的模块,在本系统设置的登录界面上,系统通过下拉列表框提供用户名,当用户选定(或输入)用户名,输入相应密码并选择用户权限后,判定用户信息的合法性,若合法就进入系统,否则提示错误。(2)系统管理模块:系统初始设置一个高级管理员以及高级用户“Admin”和密码,操作人员可以利用这个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高级管理员进入服务器端,高级用户进入客户端。管理员进入系统可设置其他管理员的用户名,密码以及权限,用户进入系统可设置其他用户的用户名,密码以及权限。系统管理还包括更改密码、切换用户重新登录以及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等功能。(3)资产(设备)管理:该模块的服务器端实现了资产验收信息、资产维修信息、资产借还信息、资产转移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打印功能。客户端实现了资产验收信息、资产维修信息、资产借还信息、资产转移信息的查询、统计、打印功能。(4)实验室管理:该模块的服务器端实现了实验室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打印功能。客户端实现了实验室信息的查询、统计、打印功能。实验室信息与资产信息、人员信息、行课记录都关联在一起,是设备的所在地、人员的工作地和实验课的主要场所。(5)设备运行管理: 该模块是附属实验室管理的设备运行处理部分。服务器端具有设备运行的添加、修改、删除、打印功能。客户端具有设备运行的查询、统计、打印功能。(6)人员管理:该模块的服务器端具有人员添加、修改、删除、打印功能。客户端具有人员查询、统计、打印功能。(7)行课管理:该模块的服务器端具有课表添加、修改、删除、打印功能。客户端具有课表查询、统计、打印功能。(8)帮助信息:该模块提供系统的帮助信息、版权信息,并通过调用系统控件提供计算器和日历工具。3.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3.1 设计目标实验室管理系统使得管理者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降低了实验室管理成本,使管理者能集中精力在学生的教学;另一方面,通过软件及时收集与整理分析大量的实验室管理数据,为学校规章制度的生成与实施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提高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具体实现目标如下:1、固定资产管理功能;2、人员管理功能;3、实验室管理功能;4、排课管理功能;5、运行管理功能;6、查找功能;7、数据备份还原功能;8、各种报表打印功能。3.2 开发及运行环境1、系统开发平台:Visual Basic 6.0;2、数据库管理平台:SQL Server 2000;3、运行平台:Windows XP/ Windows 2000;4、分辨率:最佳效果1024*768。3.3 系统的开发设计思想1、尽量采用实验室管理现有的软硬件环境,及先进的管理系统开发方案,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系统开发水平和应用效果的目的。2、系统应符合实验室管理的规定,满足日常实验室管理的需要,并达到操作过程的直观、方便、实用、安全等要求。3、系统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既便于系统功能模块的组合,又便于未参与开发的技术人员补充、维护。4、系统应具备数据库维护功能,能及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数据的添加、删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