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低产生理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1页
大豆低产生理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2页
大豆低产生理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3页
大豆低产生理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豆低产生理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阐述了大豆低产的生理特点,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素及提高产量的对策,并提出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豆的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生理特点;产量构成因素;高产栽培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又是一种轮作倒茬非常好的前茬作物,所以发展大豆生产既是国计民生所必需,又是农业生产用地养地不可缺少的。 1大豆低产的生理特点 一般认为大豆是低产作物,在相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只相当于玉米的1/31/2。究其原因如下:一是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为40%,脂肪20%,碳水化合物为35%。而玉米相应的含量分别为10%、4%、84%。每形成100kg大豆籽粒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3 647.69kJ,而形成100kg玉米所消耗和贮藏的能量为1 685.98kJ,这是大豆比玉米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大豆植株光合积累少而呼吸消耗多。光合强度(即光合能力)、光合面积(叶面积)、光合时间(主要指生育期长短)、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等5个因素决定了大豆产量的高低。大豆与玉米比较,光合强度低,呼吸消耗多。大豆净光合强度为18.032.3mg CO2/dm2h,而玉米净光合强度则达到了51.058.5mg CO2/dm2h。原因是大豆是C3植物,而玉米是C4植物,C3植物对CO2的固定能力低于C4植物。而且,大豆的CO2补偿点很高,为40mg/kg,而玉米的CO2补偿点仅为5 mg/kg。因此,大豆田CO2往往供不应求1,2。三是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不高。大豆植株较玉米矮,叶片呈水平分布,在封垄之后,除顶部叶片光照较好外,中下部叶片由于遮荫,其光照条件较差。而玉米则植株高大,每层叶片都可以接受阳光,中下部也较好。而且大豆的光饱合点又低,一般在0.3%(CO2浓度)时的光饱和点为2.1万Lx。而玉米的光饱合点高达10万Lx。说明夏秋中午,大豆不能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而玉米则可以。据测定,大豆田的光能利用率为1.3%,而玉米田则达到2.18%。 2大豆产量的构成因素及提高对策 大豆产量=株数每株荚数每荚粒数每粒重量。只有每个因素都增长且互相协调时,乘积才会增大。而株数与每株荚数是相反方向的,就高产田而言,株数容易达到,且每株荚数、每粒重量受品种影响一般变化不大,粒重受水分影响大一些,但相对于荚数而言变动还是小的。4个因素中,荚数变化最大,是决定大豆产量的主导因素,增加单株荚数是栽培的主要攻关目标。据研究,单株荚数主要是受主茎节数的影响,主茎节数由栽培条件和品种共同决定。选择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是单株荚数,栽培条件主要是水肥条件和密度大小,群体发育状况与受光条件关系很大。在相同的密度条件下,不同的田间排列对大豆光照条件是不同的,其产量差异也明显,所以等距匀播人工手间苗是增产的有效措施。 3大豆高产栽培措施 (1)选用高产品种。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是铁丰31、辽豆15号。最近出现的新品种有铁豆39、铁豆40、丹豆13等。 (2)选择土层深厚、平坦肥沃,且玉米产量在6 000kg/hm2以上的地块。 (3)保证有灌水条件。旱能灌,涝能排。要保证结荚至鼓粒期灌水,是关键性的措施。 (4)增施农家肥。农家肥是解决CO2不足的重要措施,一般施45t/hm2以上。口肥要氮磷钾配合,要保证施过石750 kg/hm2、碳酸氢铵150kg/hm2,或复合肥225kg/hm2左右。开花初期追尿素150kg/hm2,可减少花荚脱落。 (5)注意防止徒长。当花期大豆田里呈现徒长迹象时(叶面积系数超过2、主茎节长超过5cm时),喷施2,3,5-三碘苯甲酸(用纯品4575g/hm2,酒精溶解后对水525750kg/hm2喷雾),有改变株型、短化壮杆作用3,增强叶片功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芽分化保荚,可早熟35d。 (6)应用光呼吸抑制剂,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用亚硫酸氢钠,可以抑制乙醇酸氧化酶活性,阻止大豆在光下释放CO2,达到减弱光呼吸的目的。用100mg/kg的亚硫酸氢钠喷雾处理大豆叶片后,光合作用强度提高15.6%,抑制光呼吸达32.2%4,5。 (7)防治病虫害。大豆蚜虫、红蜘蛛、大豆食心虫三大害虫非防不可,不可延误。可用1.5%乐果粉,或40%乐果乳剂或2 000倍乐斯本喷粉(雾)防治大豆蚜虫、红蜘蛛,用敌敌畏乳油蘸玉米秸或利用缓释卡防治大豆食心虫6。 4参考文献 1 缑国华,刘俊峰,侯俊奎.粘土地夏大豆机械免耕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5):57. 2 盛积贵.黄淮海平原夏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14-115. 3 于兆成,高岭巍,于会勇,等.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中黄24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8(11):33-34. 4 姜海英,徐宝峰,许正学,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