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规范.doc_第1页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规范.doc_第2页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规范.doc_第3页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规范.doc_第4页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lope Protection of Vegetation Ecological Concrete(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CS01.140A 19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 42/ T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湖北鸿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宏涛、谢秋琪、宋利平、袁玲、朱剑峰、袁乐、朱光耀、刘畅。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的材料、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的一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水利、公路、铁路、环保等工程中以植被生态混凝土为材料的070边坡修复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2549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地灌溉水质GB/T 25993-2010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实验方法标准GB/T 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CJJ/T 340-2016 绿化种植土壤DL/T 514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 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SL 176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 239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混凝土 ecological concrete一种由集料、水泥、功能性添加剂和水组成,采用特殊工艺制作,具有生态系统功能,满足生物生存要求的多孔混凝土。3.2植被生态混凝土vegetation ecological concrete植被生态混凝土是指具有孔隙结构、能够适应绿色植物生长、又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品。3.3孔隙率void rate生态混凝土中孔隙体积与生态混凝土总体积的百分比,孔隙包括相互连通的和不相通的所有微小空隙的总体积。 3.4有效孔隙率continuous void rate生态混凝土中相互连通的微小孔隙的总体积与生态混凝土总体积的百分比。3.5抗压强度 compression strength指外力施压力时的强度极限。本标准中的生态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指生态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3.6绿化覆盖率greening coverage生态混凝土上建植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边坡总面积的比值。3.7透水系数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生态混凝土的水量。4 材料4.1 原材料4.1.1 水泥4.1.1.1 应符合GB 175中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规定。4.1.1.2 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4.1.2 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料,碎石应符合GB/T 14685中类的规定,集料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集料的性能指标项目指标连续级配(mm)4.759.509.5016.00含泥量(按质量计)(%)1.0针、片状颗粒总含量(按质量计)(%)15压碎指标(%)15材质石灰岩或玄武岩4.1.3 镀锌钢丝网镀锌钢丝直径:23mm ,镀锌钢丝间距:3040mm。4.1.4 外加剂应符合GB 8076的规定。4.1.5 矿物掺合料应符合GB/T 1596、GB/T 18046、GB/T 18736标准中粉煤灰、矿渣粉、硅灰掺合料的规定。4.1.6 拌合用水应符合JGJ 63的规定。4.1.7 植物营养液植物营养液为多元复合营养液,其中N、P、K重量百分比范围为0.10.5wt%。4.1.8 植物养护用水应符合GB/T 25499的规定。4.1.9 植物材料4.1.9.1 种子草本植物种子质量等级应不低于GB 6142中二级质量的规定。4.1.9.2 植被植被宜选用易成活、生长快、根系发达、叶茎矮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当地草种。常见植物种类参见附录A。4.2 植被生态混凝土4.2.1 工程性能植被生态混凝土的工程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植被生态混凝土工程性能项目指标28d抗压强度(MPa)1528d抗折强度(MPa)2.5抗冻性:冻融循环50次质量损失率(%)54.2.2 生态性能植被生态混凝土的生态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植被生态混凝土生态性能项目指标绿化覆盖率(%)95有效孔隙率(%)25透水性(cm/s)1.05 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施工坡面必须是安全稳定的,对欠稳定的或存在不良地质因素的边坡,需要用工程方法加固稳定之后再进行坡面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工程施工。坡面稳固措施应符合GB50330、GB 50286的规定。5.1.2 边坡坡面防护应根据工程区域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材料来源及使用条件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5.1.3 临时防护措施应与永久防护措施相结合。5.1.4 地下水和地表水较为丰富的边坡,应将边坡防护结合排水措施进行综合设计。5.1.5 草种的配合、播种量等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防护地点及施工方法确定。5.1.6 护坡工程设计应具备与工程有关地区的水系分布、水域分布、河势演变和冲淤变化等资料。5.2 配合比设计植被生态混凝土配合比为:集料15001700 :水泥250300 :矿物掺合料3050 :外加剂35:水50-80。5.3 结构型式5.3.1 水利、公路、铁路、山体等边坡工程基础应稳定。5.3.2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型式如表4。表4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型式类别适应坡度护坡结构型式水利工程(消落带)070坡面防护结构型式由下至上为:护脚、混凝土格构梁、坡顶。坡面结构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植被、生态混凝土、无纺布及河沙、种植土、基础垫层、基底。山体边坡070公路、铁路边坡045注: 混凝土格构梁设计应符合GB 50010的规定。5.3.3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1。图1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剖面示意图说明:1植被;2生态混凝土;3无纺布及河沙;4种植土;5基础垫层;6基底;7混凝土格构梁。h1生态混凝土厚度;h2种植土厚度;h3基础垫层厚度;h4混凝土格构梁厚度。5.3.4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型式应符合下列要求:a) 水利工程(消落带)护坡工程基础垫层为水泥混凝土层,抗压强度应不低于C20,厚度h3应不小于150mm。植被生态混凝土厚度h1为50100mm;种植营养土厚度h2应不小于200mm;混凝土格构梁厚度h4应不小于300mm。b) 岩质边坡护坡基础垫层为稳定土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厚度应不小于100mm。植被生态混凝土厚度h1为5080mm;种植营养土厚度h1应不小于250mm;混凝土格构梁厚度h4应不小于300mm。c) 公路、铁路边坡护坡基础垫层为稳定土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厚度应不小于150mm。植被生态混凝土厚度h1为5080mm;种植营养土厚度h1应不小于200mm;混凝土格构梁厚度h4应不小于300mm。d) 种植营养土层压实度系数应不低于0.88,基础垫层压实度系数应不低于0.90。6 施工6.1 一般规定6.1.1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应查勘施工现场,复核地下隐蔽设施的位置和标高。6.1.2 施工前应解决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搅拌和堆放场地,工棚、仓库和消防等设施。施工现场应配备防雨、防潮的材料堆放场地,材料应分别按标识堆放,装卸和搬运时不得随意抛掷。6.1.3 施工前应按规定对基层、排水系统进行检查验收,逐段核实边坡防护措施有效性,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面层施工。6.1.4 在植被生态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对边坡进行修整,清除边坡上的危石及不密实的松土。6.1.5 坡面防护层应与坡面密贴结合,不得留有空隙。6.1.6 在多雨地区或地下水发育地段,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应采取有效截、排水措施。6.1.7 施工现场应配备施工所需的辅助设备、辅助材料、施工工具以及安全防护措施。6.1.8 植被生态混凝土的生产可预制和现场浇筑。6.2 施工流程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材料准备准备工作边坡修整基础处理浇筑格构梁、坡顶、坡脚处理种植土回填夯实、铺设河沙、铺设无纺布植被生态混凝土生产(现浇/预制)进料搅拌出料浇筑振捣养护植被建植及养护图2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6.3 搅拌与运输6.3.1 植被生态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机的容量根据工程量大小、施工进度、施工顺序和运输工具等参数选择。搅拌地点距作业面运输时间不宜超过0.5h。6.3.2 进入搅拌机的原材料应计量准确。6.3.3 进入搅拌机的原料计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 袋装水泥应抽查其袋重是否准确;b) 每台班拌制前应精确测定集料中的含水率,根据集料的含水率,调整透水混凝土配比中的用水量,由施工现场实验确定施工配合比;c) 透水混凝土原材料(按质量计)的允许误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水泥:1%;集料:2%;水:1%;矿物掺合料:1%;外加剂:1%。6.3.4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时,宜先将集料、水泥和50%用水量加入强制式搅拌机拌和23分钟,再加矿物掺合料、外加剂拌和,边搅拌边加入剩余用水量拌和23分钟,以便混料充分混合。6.3.5 所有原材料都加入后搅拌23分钟,待浆体均匀包裹,即可出料。6.3.6 生态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后,运至施工地点进行摊铺、压实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由实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生态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施工气温t()允许最长时间(h)5t10210t201.520t30130t350.56.4 摊铺、压实6.4.1 生态混凝土拌合物摊铺时,以人工均匀摊铺,找准平整度与排水坡度,摊铺厚度应考虑其摊铺系数。施工时对边角处特别注意有无缺料现象,要及时补料进行人工压实。6.4.2 生态混凝土宜采用专用低频振动压实机,或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动和专用滚压工具滚压。用平板振动器振动时避免在一个位置上持续振动使用振动器振捣,采用专用低频振动压实机压实时应辅以人工补料及找平,人工找平时,施工人员应穿上减压鞋进行操作。6.4.3 生态混凝土拌制浇筑注意避免地表温度在40以上施工,不可在雨天和冬季施工。6.5 接缝施工6.5.1 生态混凝土施工时须设伸缩缝,深度与面层厚度相同。施工中的缩缝、胀缝均嵌入定型的塑胶材料。6.5.2 坡面工程施工时,每510m左右应设一道小胀缝,缝宽1015mm。6.6 养护6.6.1 生态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宜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和彩条布及时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根据生态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养护时间不宜少于7天。6.6.2 养护期间应保护塑料薄膜的完整,当破损时应立即修补。6.6.3 养护前3天,如出现明显发干变白的情况时,需要揭膜洒水保湿。6.6.4 养护3天后揭膜养护,并定时观察生态砼干湿情况,见干见湿,干透浇透。6.7 季节施工6.7.1 施工中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环境,确定冬、雨季和热期的起、止时间。6.7.2 雨季施工应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及时掌握气象条件变化,做好防范准备。6.7.3 雨季施工应充分利用地形与现有排水设施,做好防雨及排水工作。6.7.4 雨天不宜进行基层施工,生态混凝土面层不应在雨天浇筑。6.7.5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生态混凝土不得施工。6.7.6 生态混凝土面层热期施工6.7.7 混凝土拌合物浇筑中应尽量缩短运输、摊铺、压实等工序时间,浇筑完毕应及时覆盖、洒水养护。6.7.8 搅拌站应有遮阳棚。在浇筑生态混凝土前,基层表面应洒水湿润。6.7.9 应注意天气预报,如遇阵雨,应暂停施工,及时用塑料薄膜对已浇筑的生态混凝土进行覆盖。6.7.10 气温过高时,宜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施工,可在夜间进行。6.8 植物建植及养护6.8.1 一般规定6.8.1.1 植物栽植应在栽植季节进行。6.8.1.2 不符合种植要求应进行换土或土壤改良,改良应采用充分发酵的有机物质,改良后土壤应符合CJJT 340-2016 的相关规定。6.8.2 植物建植草坪、花灌木类等,应采取人工撒播方式。6.8.3 植物养护6.8.3.1 冷季型草春秋两季充分浇水,保持生长,夏季适量浇水,宜早晨浇,安全越夏;暖季型草夏季勤浇水,宜早、晚浇,保持生长。6.8.3.2 灌溉方式以喷灌为主,也可用人工灌溉;土壤保水性能差的草坪,宜采用人工浇水。6.8.3.3 杂草应及时清除,宜采用生物除草和机械除草,必要时也可用人工挑草。6.8.4 施肥6.8.4.1 冷季型草种追肥宜在春季和秋季,暖季型草种施肥宜在晚春。6.8.4.2 追肥应以复合肥料为主,追肥时间和数量可根据土壤肥力、草种和幼苗生长等情况而定。6.8.4.3 早春、晚秋可施有机肥。6.8.4.4 施肥可通过撒肥和根外追肥。6.8.5 病虫害防治6.8.5.1 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6.8.5.2 不同病虫害的防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无公害药剂或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6.8.5.3 保护和保存病虫害天敌,维持生态平衡,宜采用生物防治。7 验收7.1 一般规定7.1.1 各种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各主要环节均应进行检查和控制。7.1.2 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并根据工程规模和质量控制管理的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试验设备,建立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7.1.3 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均应合格,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验收记录。7.1.4 分项工程质量所含检验批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7.1.5 分部工程质量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7.1.6 单位工程质量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观感质量应符合要求。7.2 材料检验7.2.1 水泥7.2.1.1 水泥品种、级别、质量、包装、贮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7.2.1.2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10t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t为一批,每批抽样l次;7.2.1.3 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7.2.1.4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7.2.2 集料7.2.2.1 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并应满足4.1.2的要求;7.2.2.2 粗、细集料均应进行坚固性试验,并应符合JGJ 52的规定;7.2.2.3 检查数量: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集料,每400m为一批,不足400 m按一批计,每批抽检l次;7.2.2.4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抽检报告。7.2.3 外加剂7.2.3.1 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GB8076和GB50119的规定;7.2.3.2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抽样检验方法确定。每批不少于1次;7.2.3.3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7.2.4 矿物掺合料矿物掺合料进场应提供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并应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及检验批量应符合GB 50164的规定。7.2.5 种子播种前,应对选定草籽进行发芽率试验。7.3 植被生态混凝土质量检测7.3.1 一般要求7.3.1.1 边坡坡面修整应符合设计要求,坡面平整度允许误差在5mm。7.3.1.2 生态混凝土护坡面层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透水系数、应符合设计规定。7.3.1.3 生态混凝土护坡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误差5mm。生态混凝土护坡面层板面应平整,边角应整齐、无裂缝,不应有集料脱落现象。7.3.1.4 单位工程质量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观感质量应符合要求。7.3.2 主要检查项目植被生态混凝土检验标准如表6。表6 植被生态混凝土检验标准项目规定值检验频率检验规则检验方法主控项目抗压强度(MPa)15每500m2同配合比的生态混凝土,取样l次;不足500m2时按l次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1组标准养护试件。检查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生态混凝土试件在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时,试件上下承压面应用同标号砂浆找平,找平层厚度不宜大于10mm。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应符合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抗折强度(MPa)2.5每500m2同配合比的生态混凝土,取样l次;不足500m2时按l次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2组标准养护试件。检查试件抗折强度试验报告。按照GB/T 50081-2002中第10章的要求。抗冻性:冻融循环50次质量损失率(%)5每500m2同配合比的生态混凝土,取样l次;不足500m2时按l次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1组标准养护试件。检查试件抗冻性能试验报告。按照GB/T 50082-2009中4.2的要求。绿化覆盖率(%)95每500m2抽测l组。检查试验报告、复测。采用网格法,1m*1m的大框每隔10cm拉线形成100个小格,根据面积大小随机取点测定,每组最少取10个点,取平均值。有效孔隙率(%)25每500m2抽测l组。检查试验报告、复测。按附录B规定进行。透水性(cm/s)1.0每500m2抽测l组。检查试验报告、复测。按照GB/T 25993-2010中7.4的要求。一般项目厚度(cm)符合设计规定每200m2抽测l点,允许误差5mm。检查试验报告、复测。7.3.3 竣工验收实体工程质量检测根据竣工验收的需要,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对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工程质量进行抽样检测。护坡工程质量抽检要求见表7。表7 护坡工程质量抽检坡面类别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频次备注水利工程(消落带)水利工程(消落带)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坡面工程质量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绿化覆盖率(%)、有效孔隙率(%)、厚度(cm)每200m2500m2抽检一组;每个分项工程至少抽检一组。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划分及施工质量的验收评定,应按照、SL176、SL223的规定执行。山体边坡山体边坡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坡面工程质量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