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重难点课程哲学部分.ppt_第1页
基础知识重难点课程哲学部分.ppt_第2页
基础知识重难点课程哲学部分.ppt_第3页
基础知识重难点课程哲学部分.ppt_第4页
基础知识重难点课程哲学部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学海文 王 斌 2009年4月26日,钻石卡基础知识重 难点课程哲学部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1、价值及其特性,实践的真理尺度:反映了客观规律和本质。 实践的价值尺度:满足人们的需要。,(1)价值的含义 -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的主体是人,客体是物或人。 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2)价值的特性 a.客观性 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 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b.主体性 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2.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第一,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依 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 性认识。,3.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1)价值评价的功能,激励 制约 导向,(2)价值观 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 方法的观点的体系。,(3)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 集体主义的道德观 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4.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1)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值辩证统一为前提。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 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a.相互制约 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 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有赖于价值在 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b.相互引导 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 真理的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 的价值追求。 c.相互促进 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 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发展。,(4)真理和价值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 其本质和规律。 人文精神 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 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圳歌手丛飞在8年间,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 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身却是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 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丛飞的行为表明( )(2006年真题20题)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关键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2、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3、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1、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2、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 先导。 (2)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 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 2.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 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改造主观世界: 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 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 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必然和自由、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1)必然和自由 a.含义: 必然:客观规律。 自由: 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联系 必然是自由的根据,没有必然就没有自由。 认识必然,才有自由。,(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必然王国: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 自由王国: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 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 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2006年单选题第3题)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第二章 经典测试题,1、 认识本质的两个方面 2、 主体和客体的两种关系 3、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4、 能动反映的两个特点 5、 认识的两次飞跃 6、 认识的两种形式或两个阶段 7、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两种错误 8、 真理的两种属性 9、 实践标准的两个特点 10、实践的两种尺度,认识论的十个“两”,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人民群众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社会存在 的内容,a.社会存在的含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文科) 17.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 范畴的有( )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ABD,c.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制约着人们的全部社会生活。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从的更替和发展。,人,(2)社会意识及其结构,个人意识 群体意识,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的区别,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感情、情绪、愿望、风俗、习惯、传统、 社会风气,社会意识形式,(低水平、不系统、不定型、自发),(形成观念体系、 系统化、理论化),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 艺术、哲学 (属于上层建筑,有阶级性),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 (不属于上层建筑,没有阶级性),(文化结构),(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 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第三,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 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 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4)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论意义 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 含义 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 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对生产力范畴的深入理解,生产力的水平 生产力的性质 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要求,生产力的构成,实体性因素,渗透体性因素,劳动资料(客观尺度) 劳动对象(自然物与人工物) 劳动者(首要的主导因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1996年理科2题)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2002年理科3题) 劳动者 B. 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 管理方式,(2)生产关系 含义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的经济关系。 狭义: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和产品分配关系。 广义: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 的生产关系体系。,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理科) 辨析题 31.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 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的物质内容) 生产关系(生产的社会形式),(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原始工具,青铜器,铁器,机器大工业,原始公有制,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b.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矛盾运动过程: 基本相适合基本不相适合基本相适合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 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 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 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 步的最高标准”。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 的重要依据。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哲学基础。,(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 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 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2)上层建筑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 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政治上 层建筑 观念上 层建筑,意 识 形 态,国家政权 政治法律设施:军队、警察、 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 政治、法律制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 艺术、哲学、宗教,上层建筑的构成,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 (1999年理科多选题第18题)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 政治法律制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E. 社会风俗习惯,BCD,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于主导 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国家的产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国家的实质: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体和政体 a.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 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哪个阶级是 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b.政体是指统治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具体组 织形式,也就是政权构成形式。它表明统治阶 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实现 自己的统治。 c.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 体服务,并对保证国家的性质起重要作用。,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性质 变革,(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确立 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b.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 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 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 矛盾运动过程: 基本相适合基本不相适合基本相适合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 规律的意义。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哲学基础。,(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的内涵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经济形态 政治形态 意识形态,社会形态 (社会制度),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原始 社会,奴隶 制 社会,封建 制 社会,资本 主义 社会,共产 主义 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1)统一性: 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 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 的统一性。 (2)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