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堂实录(王桂艳)_第1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堂实录(王桂艳)_第2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堂实录(王桂艳)_第3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堂实录(王桂艳)_第4页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题西林壁》课堂实录(王桂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西林壁课堂实录一、 激情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 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菊花台、避暑山庄、长城)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配乐欣赏庐山风光片)欣赏了这些这些风景感觉怎么样?生:美生:山很高师:是啊,这里山高水常,这里云雾弥漫,这里古树参天,这里年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吸引了无数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首诗题西林壁(板书)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大诗人苏轼(出示课件)二、初读古诗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师朗诵古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生读师: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生:很响亮师:是啊,真的是很响亮。那么你能不能也响亮的读一读呢?生:读师:谁能再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朗读?生:很有感情。师:非常好,我看也可以录成磁带卖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三、在音乐中反复读,感悟古诗的画面师:诗写得美同学们读得更美。其实,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看谁能不它读成一幅画。生在音乐声中反复读师:谁能说说你读到的画面是怎样的?生:我看见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还有许多的草。许多的鸟在树上唱歌。师:你真是用心的去读了。生:我看见庐山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着看是高高挺立的山峰。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板书:横岭侧峰)师:(出示岭峰的图片)为什么同是庐山一会看到的是岭一会看到的又是峰呢?(生沉默)师:诗人从横侧远近高低去看庐山生:诗人站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庐山也不一样。师: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学们给他鼓鼓掌。诗人从不同的位置来看庐山,看到了不同的庐山,还可以按什么的不同来看庐山?生:不同的季节,春、夏、秋、冬。生:不同的时间,早、中、晚。生:不同的天气,晴天、雨天。生:不同的心情,高兴、伤心。师:从不同的时间、季节、心情、天气、心情来看庐山,所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所以作者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结果会怎样呢?生:不相同师:同一事物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个道理在我们以前所学的课文当中也出现过,谁知道是哪一篇课文吗?生:画杨桃师:庐山真美啊,作者来到庐山看到了庐山的美景,感悟到了人生哲理。下面你们就是大诗人苏轼,清大诗人们闭上眼睛随老师一起走进庐山,横着看庐山,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面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在高出俯瞰,深沟幽壑;在低处抬头仰望,重峦叠障。庐山美,美在哪,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是秀美?身在庐山的你感慨万千。大诗人们,把你们的看到的壑感受到的用诗句表现出来吧。生美读古诗(加入表演)师:你们有信心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背诵下来吗?生:有(自觉背诵)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中3-4学年段目标对古诗的要求是:诵读优秀古诗文,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古人也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朗读在古诗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在朗读中,古诗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别诗的语言,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受到古诗情感的熏陶并与之产生共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教学建议: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理解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读感知,以读促思,以读明理,以读悟情。朗读贯穿始终。上课伊始,播放古诗录音感知诗韵和情感基调。让学生在抑扬顿挫地模仿读中初步感知古诗内容,然后让学生在悠扬的音乐中反复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在庐山那种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意境和韵味,从而理解背诵古诗。最后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创见性,表现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雪梅二首(其一)赏析 【原作】雪梅二首(其一) 宋 卢梅坡雪梅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注释】卢梅坡: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雪梅争春未肯降:意思是说,雪花飞扬,梅花竞放,好像它们 都是为了争得春色而谁也不肯认输。降(xing):认输,服输。 骚人:诗人。阁:同“搁”,放置。费评章:费心思评判。评章,评论,评判,评议的文章,这里 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须:虽,虽然。逊:差,不如。输:此处有“少”的意思。一段香:一片香。【古诗今译】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 人, 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 但是雪花却少 了梅花的一片幽香。【赏析】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很少,仅存 的几首诗中,雪梅二首最为有名。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 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示性。当属精品,值得一赏。尤其评梅之语, 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古往今来,诗人往往大多都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雪和梅 透露着春的信息, 梅因雪更显出高尚品格的缘故吧。 南朝苏子卿在 梅花落 中说“只言花是雪, 不悟有香来”。 王安石在 梅花 中说“遥 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晁补之在盐角儿中说“开时似雪,谢 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当代毛泽东 在卜算子咏梅 中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 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 丛中笑。”虽然角度不同,但不外乎以雪、梅为报春的使者,冬去春 来的象征。 但在卢梅坡的笔下, 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 都认 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装点了春光, 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诗人从视觉 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 一色一香, 一长一短, 观察入微, 评判独到。 这种写法, 实在是新颖别致, 出人意料, 巧妙地道出了雪、 梅各执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