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0).ppt_第1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0).ppt_第2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0).ppt_第3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0).ppt_第4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0).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愿同学们在新的学期中 , 如日东升!,毛泽东主席的诗词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背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4月15日,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定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商定4月20日签字。但南京国民党政府却拒绝签字,人民解放军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命令,于20日夜发起渡江作战。中突击集团第一梯队第24、第25、第27、第21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冒着国民党军军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在100余公里的正面上,首先登船起渡,迅速攻占了鲫鱼洲等江心洲。接着,突破鲁港(芜湖西南)至铜陵段国民党军江防阵地,连续打退守军的多次反击,巩固了滩头阵地,尔后向纵深发展攻势,至21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我中国的缔造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检查预习,阻遏( ),芜湖( ),荻港( ),溃退( ),歼灭( ),绥靖( )( ),瑰宝( ),负隅顽抗( ),高屋建瓴( ),气势磅礴( )( ),w,d,ku,jan,su,jng,gu,y,lng,png,b,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高屋建瓴 负隅顽抗 气势磅礴 阻遏 溃退 悍然,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垂死挣扎,顽固抵抗。,形容气势雄伟壮大。,阻止,败退。“溃”,溃败。,蛮横的样子。,、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整体把握,九江,江阴,安庆,芜湖,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2、新闻的记叙要素:,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的起因 事件的经过和结果,新闻的有关知识:,1、广义新闻泛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是报纸常用的一种文章样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狭义新闻,即消息。,试分析本文的新闻六要素(小组讨论解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1949年4月20日夜起止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战场,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中路军首先突破30万人全渡过,西路军35万已渡三分之二 ,东路军35万大部渡过,占领、控制广大南岸阵地及要塞。,4、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 、 内容真实 、 及时迅速 、 语言简明准确。,3、新闻的结构要素,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高度概括事件(迅速了解新闻主要内容,要看标题),简洁明了的叙述事件。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较详细了解新闻内容,要看导语),导语后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详细地的了解新闻内容,要看主体),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从属部分,一般插在主体中,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中。,是新闻的结尾,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课文结构,标题:,(第1、2两句),(剩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导语:,渡江概况(从四个方面概括),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略),(详),(重点),东路军战绩辉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试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并划分主体的层次和慨括导语、主体的层意(小组讨论)。,渡江区域,战役全局,、你能概括这则新闻的中心吗?,这篇新闻,气势磅礴,全面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这是中国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这一历史,让我们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问题探究(小组讨论),1、本文主体部分的三个层次是怎样衔接的?,2、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二层开头“二十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开头“二十日夜起”紧相衔接;第三层开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我军突破了”一句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把第二层与第三层衔接起来了。,“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揣摩语言,请比较下面每组中的句子,看哪句好,说说理由。(提示:第一组注意红色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第二组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已渡过三十万人。,组的句好。“突破”表明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组的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小结: 可见这则新闻的语言用词准确精练,铿锵有力。另外还有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益得彰(如“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文气十足;“不想再打了”“都很泄气”非常口语化),各有妙处。,质疑析疑,1、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四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在新闻的主体里,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巧妙而自然地从“西面”转到“东面”。,3、主体分述三路情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主体分述三路情况,三路三个层次,从上题的分析中可看到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拓展延伸,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标题,导语:,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主体:,“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小结,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