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1-基本理论.ppt_第1页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1-基本理论.ppt_第2页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1-基本理论.ppt_第3页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1-基本理论.ppt_第4页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1-基本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郑明高 | All Right Reserved 2010 Sep.,1,基本理论,General Theory,目 录 Contents,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1.3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1.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 1.5 BASEL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2,总论,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风险的一般定义,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风险应定义为出乎意料的损失。风 险是未来结果波动性的一个函数,风险以各种可能结果的标 准差来衡量。,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角度来看,风险指的是收益的不确定性, 或者说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不确定性,这将破坏银行的价值。 商业银行通过风险管理来平衡风险与收益,提高自身价值。,3,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照风险发生的范围可以把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按照风险事故的类型可以将风险分为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等。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标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八大类。,4,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国家风险,5,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从而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对大多数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的所有业务中。信用风险是银行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也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的定义,信用风险的种类,信用风险包括商业贷款信用风险,消费者贷款信用风险,票据业务信用风险,结算信用风险,信用价差风险等。 (1)商业贷款信用风险。商业贷款信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信用风险。 (2)消费者贷款信用风险。消费者贷款主要包括房屋与汽车按揭贷款、助学贷款、投资贷款,信用卡贷款等。消费者贷款的违约率通常要高于商业贷款。,6,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信用风险,(3)票据业务信用风险。票据业务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票据的伪造、篡改、票据权利的缺失或由于票据行为(如贴现、承兑)不当而使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票据信用风险出要是由于票据识别手段滞后,银行间信息不能互通互享,银行内控制度不严密而造成。 (4)结算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替客户办理转账或贸易结算过程当中,付款人没有履行其所应该承担的义务。 (5)信用价差风险。由于信用敏感性资产的信用级别恶化而使其与无风险资产之间的信用价差扩大,从而导致该资产价格下降,使商业银行蒙受损失的风险称为信用价差风险。,7,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市场风险的定义,市场风险的特征,市场风险具有数据优势,易于计量 此外,市场风险来自银行所属的经济体,具有显著的系统性风险特征,很难通过分散化投资完全消除。,8,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的种类,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商品价格风险,9,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的特征,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各种业务和管理行为当中。 操作风险不具有盈利性,即它只有造成损失的可能,而没有带来潜在收益的可能。 操作风险还有可能会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各类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容忽视。,10,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操作风险,关于操作风险的界定,11,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中间人,需要随时持有的、用于支付需要的流动资产只占其负债总额的很小一部分,但如果债权人大量集中要求兑现时,商业银行就有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除了银行的流动性计划安排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方面的风险管理缺陷同样也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流动性风险的定义,12,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流动性风险,衡量流动性的一些具体指标,13,1. 集中于资产流动性的一些指标 1) 现金指标=(现金+同业存款)总资产 2) 流动证券比率=政府债券总资产 3)无风险资产比率=(现金+同业存款+政府债券)总资产 以上比率越高,则流动性愈强。 4)同业拆借净值率=(同业拆出同业拆入)总资产 该比率上升则流动性增强。 5)流动资产比率=(现金+政府债券+同业拆借净值)总资产 该比率越高,银行存贮的流动性越高,应付潜在的流动性需求的能力也就越强。 6)能力比率=(贷款+租赁净额)总资产 该比率实际上是一种负面的流动性指标,比重越低则流动性越强。,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流动性风险,集中于负债流动性的一些指标,14,1) 游动性货币率=货币市场资产货币市场负债 又称“热钱比率”。反映短期资产满足短期负债的能力,比率高则流动性强。 2)短期投资比率=(短期同业存款+同业拆出+短期证券)总资产 正面流动性指标,短期投资所占比重越大,则资产流动性越强。比率越高,机会成本越大。 3)核心存款比率=核心存款总资产 长期稳定部分存款称为核心存款。该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的流动性能力。对于同类银行而言,该比率高的银行的流动性能力也相应较高。 4)存款结构比率=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该比率衡量银行资金的稳定性,比率越低则稳定性越高,可减少流动性需要。,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其他风险,国家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和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济贸易往来时,由于国别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意外事件、商业银行的政策调整、市场表现或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负面结果,可能对商业银行持续努力、长期信任建立起来的宝贵的无形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因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要求,导致商业银行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或其他法律纠纷,而可能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谋求长远发展目标和追求短期商业利益的过程中,不适当的规划和战略决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15,目 录 Contents,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1.3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1.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 1.5 BASEL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16,总论,商业银行风险指预期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中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导致事后造成损失或者不利于目标实现的因素的总称。银行风险的大小必然通过价格形式加以量化,当银行风险较大时,其经营管理的相对成本就显得偏高,也就会造成银行一定的损失。因而,银行风险是一种导致商业银行收益或损失的可能性。,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17,银行的经营活动只要存在一天,那么银行的风险就不可能消亡,这些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绝对零风险的业务在金融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其次,市场参与主体的投资偏好影响。人类的本性就是追求收益最大化以及风险最小化,因而他们可能运用各种投机倒把的机会或违反道德的不正当手段以牟取暴利,如利用政策空白、钻合同契约的空子、欺诈、谎报、违约等。所以,投机、冒险和各种钻营性金融行为的长时间存在势必引起商业银行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的客观性存在的主要原因:,首先,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信息不对称性。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透明性,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对金融客体缺乏理性的认知,所以在主体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是不能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和可靠的决策的误差就会引起经济活动中金融风险的产生。而信息不对称性在实际金融生活中是不可能彻底清除的。,18,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客观性,最后,信用的关联性与对象的复杂性。金融自由化、全球化趋势使得简单原始的信用交易己经不能满足当今投资者的融资需求,这个缺陷使得各种各样的金融中介与经纪业务的出现,而交易对象(金融业务与产品)也日趋多样化,这些都让金融交易变得更加繁杂并引发了银行之间、业务之间相互交织连动的复杂关系。交易中环节越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个复杂关系中的任何一个部分脱节都会造成巨大的风险,而这种金融发展趋势引起的复杂关系将会长期存在。可见,在金融活动中完全避免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商业银行风险的客观性存在的主要原因:,19,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客观性,虽然商业银行风险不可避免,但是市场经济主体可以依据一定的方法理论对银行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监督防范,并加以规避”。这就是商业银行风险的可控性。,首先,银行风险是可以进行识别、预测的。经济活动主体能够从银行风险的历史、本质、产生条件中,识别预测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有可能引发投资损失的情况,也就是风险的“情景预测”,完成可控性的第一阶段。,其次,市场经济主体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化分析方法,计算出各项与商业银行风险相关的技术性参数。根据以往银行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产生的特殊环境,来预期在何种水平参数下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较大,为风险可控性提供技术支持。,最后,现代的金融监管制度是银行风险可控性的有效措施。金融监管制度尤其是银行风险监管是对经济主体行为的适当约束。它的存在、健全与创新,是为了经济主体尽可能的规避银行风险发生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之所以不断提倡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尤其银行监管制度)就是因为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可以利用政策制度的约束尽可能的规避风险损失。,之所以具有部分可控性,是因为:,20,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部分可控性,银行风险不同于其他金融风险的最显著特性是:银行机构的风险存在所造成的损失,不仅仅影响到银行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危险的是这将导致众多的储蓄者和投资者的损失,进而对整个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就是银行风险的牵连性。,现今银行同业之间联系之紧密,一家银行出现风险损失,势必牵连其他银行的信用危机,导致更多的“两头”效应。,银行在向社会公众提供信用中介时,也提供信用创造:基于原生存款和初始投资建立的派生存款等信用业务。如果受到银行风险的影响,将会有倍增的损失效应。,银行作为一个信用中介机构,它一头通过吸收存款等负债业务集结了大量拥有闲置资金的储蓄者,即借款集中;另一头通过发放贷款等债权业务集结了大量需要资金的投资者。一旦银行因风险发生而造成损失时,必然使这两头的储蓄者与投资者受到牵连。,21,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牵连性,在不爆发金融危机或银行支付“挤兑”的情况下,银行风险表面上可能一直受其信用保障而掩盖可能会造成损失的风险苗头,这就是银行风险的匿藏性。,一、由银行的信誉保障而发生的“有借有还、此还彼借”的信用借贷行为被循环往复的执行,使得许多导致损失或者不利的因素让该信用借贷循环掩藏起来了;,二、银行所具有的信用货币发行和创造信用的功能使得本属于即期应该发生的风险损失,可能由于通货膨胀、借新还旧、贷新还息等手段而得以延迟或暂时覆盖;,三、银行由于金融垄断和政府干预甚或政府特权的保护,使其将一些本己显现甚至正在造成损失的银行风险通过行政行为的压制而暂时消除。,22,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匿藏性,一旦银行风险爆发,将造成不可估量并难以控制的不利影响,它决不像其他经济风险爆发后只是在一定限度内缓速变动那样。因为银行作为社会信用机构,风险爆发会让其失去信用保障,信用基础的崩溃必然引起风险加速变动。 也就是说,只要银行在某个时刻出现某笔或某几笔银行存款不能及时兑付,即不能满足储户的兑现需求,就会导致更多的储户不愿将资金存入银行并且会急切希望去银行拿到自己的存款,客户发生挤兑。大量挤兑和存款来源的减少让银行兑付更加困难,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 另一方面,如果贷款难以回收,信用度将更加萎缩,这将引起贷款“恶性循化”借新还旧、贷款还息等。所以,银行风险的爆发往往是突发性、加速性的,严重时会引发金融危机。,23,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加速性(“马太”性),商业银行作为整个金融行业的中流砒柱,一切金融交易都涉及到银行职能。一旦银行经营管理出现危机,其波及范围远非仅有的几家与该银行业务相关的金融机构,其影响将体现到金融业几乎所有的角落,关系到一国乃至全球的经济环境。 风险引起的信用基础的崩溃,银行出现“挤兑”,这不仅仅是一家银行的事情:当今银行业渐渐出现了金融机构之间合作、同盟或兼并的相互关系,一家银行出现风险,会使社会公众对整个银行信用体系产生怀疑和顾忌,从而引起全国甚至全球性的信用危机,公众宁愿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撤回自己的储蓄或投资并放在自己家里以避免风险损失,这势必引起整个金融行业发生大规模“挤兑”,出现大范围“马太”效应。,24,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传导性,目 录 Contents,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1.3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1.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 1.5 BASEL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25,总论,26,信息经济学派 从市场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的角度对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成因进行了理论阐述。,金融脆弱性与金融不稳定学派 认为负债增加、市场泡沫、竞争冲击等构成了商业银行金融风险之根源;,1.3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具有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容易导致失败的本质,尤其是在其高度参与的信贷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上。 银行家都是具有怀疑情节的,对安全边界非常的谨慎,因此对整体市场环境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动向更为了解。但是即使这样,银行家还是不断会受到欺骗,怎么出现这种情况?更多的可能是银行家在对未来市场趋势的把握上并不占有优势他们往往只重视信贷者以往的信用记录和当前的财务状况,而忽视其未来的信用风险。经济增长的趋势将助长银行与贷款者的未来预期,因为经济稳定发展导致拥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借款人增多,而银行依此做出信贷决策往往是不安全的,因为如果未来经济出现衰退将会让借款人难以返还贷款危机出现了。而导致危机出现的正是金融的脆弱性,这并不能因为银行家的努力而完全消除。,1.3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金融脆弱性对银行的影响,27,金触机构的脆弱,最基本的衡量手段是清偿力,即银行资产与负债之差银行偿还即时负债兑现需求的能力。由于银行普遍地具有“硬负债、软资产”的特点,也就是说,负债是实实在在时刻存在的,而资产却很可能已经发生了损失(因为贷款有可能因为信用问题而无法偿还)。衡量银行偿付力就变成了对其资产的评估问题,不良资产比率就是主要指标。然而银行家具有掩盖资产危机的动机银行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资产质量往往被高估了。,金融危机的爆发虽都表现为突发,却都经历了脆弱性的积累。金融自由化在相当程度上激化了金融固有的脆弱性,促使金融危机更经常地发生。金融业推行自由化以来,由于贷款上限的解除,银行就有可能为了获取高回报而对高风险客户融资直接地说,自由化就是能够让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得到必要的资金融通。一笔贷款的风险可以通过持有多样化资产得到对冲,并不必然增加银行资不抵债的危险性,也不会导致系统性风险,但一组贷款的风险规避就复杂了,仍会导致金融脆弱。,28,1.3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金融脆弱性对银行的影响,信息不对称性是指交易一方对另一方所拥有的信息不能充分了解,在进行交易的时候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并有可能降低交易市场的运作效率。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对市场有效运作造成的影响类似于二手汽车市场中的次品车交易问题,所以也被成为“次品车问题”。,1.3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金融信息不对称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29,金融机构的产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根源信息不对称性。当最终贷款人(储蓄者)将其闲置的资金以存款的形式集中到银行中时,他们事实上委托了一个代理人来对不同的借款人进行筛选,并根据其信贷历史与经济实力(相对风险)决定贷款,以及之后对贷款合理定价。这样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相对于零散贷款人,银行也处于更有力的地位来监督和影响借款人在借款后的行为,从而限制道德风险。,30,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要受到两个条件的限制:,其一是贷款人对存款银行的信心,只有在其对银行的信用十分坚信,银行才能够避免在大量客户同时提现造成“挤兑”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其二是银行对借款人的筛选与监督也是“乐此不疲”,并且这是低成本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其资产业务赚取利润,从而弥补成本而有余。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这两个条件并不一定会同时成立。,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这两个条件并不一定会同时成立。,1.3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金融信息不对称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善,银行在对借款者进行筛选以及贷款过程中的监控并不能保持高效率,第二个条件也就不会总是成立了。商业银行在贷款之前要对借款者有效的筛选,就需要对借款者要投资的项目有足够的了解与评估。但是,往往是借款者比银行更了解其投资项目的“收益一风险”状况。因此,在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和不当激励总会存在。最容易诱使商业银行掉入陷阱的是那些在经济增长使其可能会产生良好收益,但一旦增长趋势逆转就会出现严重危机的投资项目,但是什么项目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危机确实是银行很难准确估计把握的。,31,一旦公众对商业银行的信用基础失去信心,就会导致短时间内大量客户的“挤兑”现象,银行此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满足客户的取现要求,然而其所拥有的大部分资金缺乏流动性,银行只能变卖自己的流动性资产来满足这会对其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客户方面,现在最为明智的就是与其他人一样,马上加入到挤兑的行列。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这样的提现速度继续下去,银行必然要想方设法筹集所需资金(这种方法的作用是有限的),那么处于挤兑大军后面的银行储户有可能很难收回自己的存款,或者不能及时收回全部资金。以上也就是储户个体的理性行为集中在一起导致了集体的不理性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1.3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金融信息不对称性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政府保护:商业银行总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政府保护,这种保护可能是明文规定的像存款保险制度,可能是非正规的内部保护措施。也就是说,商业银行深信: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不想让经济萎缩的国家政府就一定不会袖手旁观。因此,个别银行明明知道某项贷款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但是己经有同业银行从事此类信贷业务,那么它也会积极跟进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万一这项信贷出现问题,因为是大部分商业银行都从事的贷款项目,造成的损失将不止是单一一家银行,政府应该出面进行补救。这种“政府保护”加剧了银行为了谋求收益而从事高风险贷款的行为,从而忽视了对借款者进行严格有效的筛选。,32,1.3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其他形成机理,目 录 Contents,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1.2 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 1.3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1.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 1.5 BASEL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33,总论,1.4 理论的演进|,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资产风险管理理论、负债风险管理理论、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以及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四个阶段。,34,1.4 理论的演进|资产风险管理理论,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一文中指出,银行资金主要来自短期闲散资金,因此商业银行只能将这些资金用于发放短期贷款,并且这些贷款应当是有真实票据担保的、具有自我清偿性质的贷款。这被银行界成为“真实票据理论”。,背景-真实票据理论,资产风险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经营中最直接、最经常性的风险主要来自资产业务,为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商业银行经常通过加强资信评估、项目调查,严格审批制度,减少信用放款等各种措施和手段来减少、防范资产业务风险的发生。这一时期的风险管理理论就被称为资产风险管理理论。,35,负债风险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1.4 理论的演进|负债风险管理理论,银行同业竞争,银行同业竞争,资金 需求,“预期收入理论”经营理念,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36,1.4 理论的演进|负债风险管理理论,预期收入理论是指只要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可靠,还款来源有保证,商业银行就可以向其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甚至中长期设备贷款和消费者贷款。由于客观经济条件变化和突发事件的存在,在该理论的经营指导下,银行的信用风险增加。,预期收入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扩张,资金需求增加,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扩大资金来源,同时避开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由消极被动的负债管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负债管理,利用发达的金融市场,创新了许多金融工具。于此同时,较高的负债成本逼迫银行将资金投放在收益较高的贷款和投资上,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相对增加。,负债风险管理理论,37,1.4 理论的演进|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各国利率管制开始放松,在市场利率波动的情况下,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显得稳健有余但不够进取,单一的负债风险管理模式进取有余而稳健不足,两者单一存在的形势均不能实现银行经营中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平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理论背景,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下商业银行的管理目标调整为,通过协调负债与资产的关系来保证净息差(NIM,Net Interest Margin)为正以及自由资本为正。,38,1.4 理论的演进|全面风险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之后,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巴林银行倒闭、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事件显示,损失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重风险共同作用而造成的。金融危机使人们更加关注全面的风险管理。 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标志着国际银行界相对完整的风险管理原则体系基本形成。 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提出,标志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由以前单一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向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理论背景,39,1.4 理论的演进|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科学的风险管理过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深入人心的风险管理文化以及风险管理理念为核心的全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它是目前国内外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40,目 录 Contents,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定义与分类 1.2 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特征 1.3 商业银行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1.4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 1.5 BASEL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要求,41,总论,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诞生于1975年,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加强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委员会制定的巴塞尔协议,标志着国际银行业防调管理的正式开始。之后,巴塞尔协议经多次修改,并推出了多项文件和准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1988年7月通过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简称巴塞尔报告),该报告对银行满足总资本和核心资本的要求做了规定,确定了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并确定资本对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