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考题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如何成为可能 西方不少学者甚至著名的思想家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大名鼎鼎 的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开宗明义就表 明:“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 合理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进程。”“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的方法 不能产生任何结果。”“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 的未来进程。” 他所谓的纯粹的逻辑理由就是,人类历史的行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 长的强烈影响的,而人类本身不能用合理或科学的方法来预告我们科学 知识的未来增长,因而所谓古代神话的俄底普斯预言在历史发展历程中 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 “所以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 美国 的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在真理与进步中也指出,社会科学在 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在“预测还是一个理论被归入科学的必 要条件”时,“我们对是否把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文学批评归入科 学感到犹豫不决,因为这些学科似乎都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 情将会怎样?这种形式的问题。” 二战之后,经济学一跃而成为显学。但是,它被批判和被责难的命 运也不比其他学科好。美国的小阿尔弗雷德马拉伯在其迷惘的预言 家:当代经济学家的历史中曾不无讽刺地说,在美国,人们看到每当 华盛顿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职位因种种原因空缺时,美国经济便 处于二战后最好的时期,而“在哈伯斯坦和查尔斯舒尔茨这样的著名经 济学家任职期间,贫困率以每年将近2%的可怕速度增长。”他还说道, 那些经济学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尽管被不断地雕琢,越来越精密化和学术 化,但“经济学家们很快变成恶意玩笑的靶子人们会说经济学家颇 具幽默,因为他们会用小数点来预测未来,或者说经济学是世界上最古 老的职业,因为只有经济学家创造出了自上帝创造世界以来的种种混 乱。”“由于他们中的很多人长久以来对经济运转的计算偏差太多,使得 朝野上下的计划人士越来越对他们的忠告置若罔闻。专家们的困境也延 及学术领域,那些曾一度热门的话题正在消退,对于经济如何运作以及 怎样实施最佳控制等问题的困惑堆积如山。” 总之,20世纪后半期以 来,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怀疑和指责汇成一 片。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种责难和批评?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是 否有存在的可能和必要?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 自然界,其规律的表现有其齐一性、规则性和重复性的特点,人们对它 的研究也不会影响其存在的形态和性质,因此,在其科学认识的范围 内,自然科学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自然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但在社会领 域,社会规律的呈现具有多样性、非规则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同 时,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本身就是干预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一种 行为,它会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社会科学的成果具有或 然性一面,其预测常常会出现“测不准”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我们应该肯定,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功能和价值是 确定无疑的。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 其一,社会历史领域规律性、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的和不以个人意志为 转移的。历史事件虽然充满着杂多性、偶然性和曲折性,但并不是杂乱 无章的,否则,历史将变得十分神秘。例如,经济有其客观规律,计划 经济体制就行不通;价值规律就不可否定;政治有其客观规律,不受制 约的权力就必然发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败;文化发展有其 客观规律,抑制思想自由就难以产生伟大的成果,如此等等。 其二,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它是或然性和 必然性的统一。否定其或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绝对主义;否定必然性 的一面,必然陷入相对主义。 其三,社会科学具有人文教化的作用。其实,自然科学的作用也是多样 的,它除了有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外,还有教人掌握生活技能的功能。社 会科学除了上述作用外,还具有通过教化,帮助人们增长智慧、健全人 格、和谐身心、修养德性、确立信仰、陶铸灵魂等,使之成为一个合格 的社会成员的作用。 因此,社会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 2. 如何正确对待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对待当代西方的各种社会科学方法论应该采取的态度: 一是批判的态度。所谓批判的态度,就是对待西方形形色色的社 会科学方法论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别,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 盲目否定。(举例人文主义的优缺点,科学主义的优缺点等等) 二是开放的态度。所谓开放的态度,就是以平等的心态度积极地 与之对话,对一切积极合理的东西都以开放的胸襟予以接纳。 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有悠久的历史,提出了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方 法,形成了不同流派。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科学,主张用研究自然现象的 方式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形式上有不同,但本质 上都是客观的、因果性的、有规律的,因而是可以观察、试验和概括 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除了研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有不同外,在 研究逻辑和研究方法上并没有大的区别,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适 性,适用于社会问题研究;相应地,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与自然科学知 识一样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实证性、可度量性。社会科学也可以成为 自然科学那样的硬科学。 人文主义则强调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断然拒绝自然科 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强调社会科学所关注的人文社会现象涉及 人的主观方面,具有强烈的个体性、价值性、习得性、偶然性、不确定 性、非量化性等;在本质上,它是个意义世界、价值世界。 自然科学重视通过经验的观察来客观地加以描述,社会科学则通过个体 的交往来加以理解和解释,力求达到人的精神沟通和相互理解,达到对 于价值和意义的合理理解与恰当评价,而这只能通过理解才能把握。因 此,社会科学不可能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而必须有自己的独特方法, 这就是理解。 它们各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科学主义力图用自然科学方法 论来统摄社会科学方法论,忽视了社会与自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 差异,从而使得社会科学无法有效地研究和把握社会的特殊性和复杂 性。人文主义则夸大了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差异性、社会科学与自然 科学的对立性,完全否认了自然科学方法论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可能 性,这就使社会科学研究难以把握社会现象的客观的和普遍的方面。 (2)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解释社会现象应当从个体出发还是从整体出发,这是当代西方社 会科学中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争论的焦点问题。 个体主义主张从个体出发解释社会现象。个体是社会真实本体,也 是社会分析的基本单元,个体及其行动是社会运动和社会结构的基础, 社会不能脱离个体存在,大规模的社会事件仅仅是事件参与者个人的行 动、态度、关系的集合或结构,最终可以还原为个体和个体行为来解 释。 个体主义认为,如果不能观察个人,便不可能获得关于社会群体宏 观特征的知识。 整体主义认为社会整体决定社会个体,主张从整体出发解释社会现 象。整体主义的所有形式都把社会整体置于首要位置,并认为社会整体 是个人行为的影响者和约束者。它关注对个人行为发生作用的社会影 响,集中考察社会制度、惯例等如何制约个人行为。 整体主义还认为,在历史和社会科学的说明中必须运用整体性的社 会规律或倾向,这种规律和倾向不可能还原为个人倾向和行为,而且社 会现象大多是人们互动行为的意外结果 。 (三)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 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 能,整体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因 此他们主张运用现代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系统,揭示社会系统与生 物、物理系统相同的结构和机制。 结构功能主义的特点:其一,在研究层次上,通过强调“系统”范畴 而将社会结构、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 上,坚持社会优先于个体的立场,认为个体的社会人格是由社会赋予和 塑造的,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动机也是社会价值系统的反应。其二,在 研究方向上,结构功能主义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 的研究取向。在解释社会现象时,强调和侧重的是社会系统的现存结 构,而非其产生的历史过程;是其在维持系统生存中所发挥的效果,而 不是决定论意义上的原因;把适者生存这一进化规律作为不言而喻的前 提,侧重考查其所以能继续维持生存的各种机制;对于社会系统的内部 组成部分,将其视为某种既成事实,侧重考察它们在维持系统功能中所 作出的贡献。 其三,在研究主题上,结构功能主义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问题是:一个 社会系统为了维持其存在,有哪些条件必须得到满足?这些条件又是如 何得到满足的?对于结构功能主义而言,任何现存社会都具有制度模式 (结构),而这些制度模式发生着相互支持的关系(功能),从而保证 了社会系统的生存。凡是有助于系统存在的因素、机制和过程都得到突 出的强调和优先考虑。因此,一般认为结构功能主义具有一种维护现存 体制的倾向。 表现为两种基本倾向: 一是科学主义(又名实证主义)的倾向,主张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规 范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 二是人文主义的倾向,主张运用解释学的方法来建构人文社会科学,否 认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论述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 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 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 从神圣的天国拉回到粗糙的尘世,使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 平常,归于生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实践性 马克思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深刻地批判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 史的主观臆断,认为人们对社会人士的视野应该“从天国回到人间”,聚 焦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认识的出发点应当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从事实 际活动的人。 它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从 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 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 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一,客观性原则。 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 实践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 第二,主体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 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 史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实质上系统性原则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 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 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 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 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辩证法在本质 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理性批判是 一种价值坚守。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创造性的开放体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本质属性:创造性,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离开了创新和 开放,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就会成为抽象的教条和僵死的公式。 1.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 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但对待马克思 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坚持是发 展的基础,发展是最好的坚持。要反对“过时论”和“僵化论”两种错误倾 向。 4.论述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主客体关系 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关系” 性的存在 1、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一种为“我”而存在的关系。 2、主体并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的存在,客体也不是与主体无关的自 在的事物的存在。 3、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先在性 主体对客体具有逻辑先在性 合乎逻辑把人与世界的关系转化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对于重新理解人 与世界的关系非常重要 人与世界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以主体的逻辑在先为前提的主客关系包 含丰富的内容 人同世界一个最基本的关系是实践关系,在实践关系里面蕴含着三种 基本关系,认知的关系、价值的关系和审美的关系。 1,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社会科学研究者是社会当中的人,相对于社会来说他们是研究的主 体;但是社会科学研究者必然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自己又自然地变成 了研究的客体。 社会科学研究者不断进出穿梭于社会。既要努力“跳出”社会,力求客体 性的对待社会;又要努力“进入”社会,力求更为主体性的体悟社会。 社会科学研究是社会的人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社会的科学研究;主体和客 体在这里自我相关、难解难分。 2,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运动内在交织性 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以人们的社会历史活动为目标和人物,同时,社 会科学研究活动又以其不断地生产出新的社会学说和社会思想而支配和 指导人们的社会历史活动,通过改变人们的具体活动模式而影响社会历 史的进程。 3,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关涉性 社会科学研究始终处在社会历史当中,它必然受到历史背景、文化 传统、社会思潮等价值观念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总是对某种社会问题 的研究,也是试图通过研究找到解决方案。此时,人们对社会问题的选 择,对研究资料的取舍,这本身就是某种价值选择和评价。 最初的主客体关系比较简单。主体就是人, 客体就是人周围很有限 的自然环境( 超出人 类认识、实践范围之外的自然界没同主体发生关系, 不能成为现实客体, 只能看作潜在客体) ,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是在社会中进行的, 因此,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 中, 必然会逐渐认识 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并且需要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这种 关系, 这实际上就开 始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客体、对象了。 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 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作为主体的 人( 包括个人、阶级、集团) 不仅要认识自身以外的物、人、社会, 而且 要反过来认识主体自身, 这样就出现 了主体通过“ 反思” 进行的比较高级的认识活动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 必须借助于相应的对象为中介才能进行, 而能够充当主体自我意识中介 的外在对象, 必须是主体本质力量的 ,“外化” , 也就是说在这些对象中必须包含着主体本身的性质和本质。 在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客体中, 不仅包括进入人类实践范围的自然物, 还包括人类劳动的 声品, 而且后者在客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人类除了认识外在的物质世界和自身, 还耍认识和改进作为主客体 关系中介的工具, 同 时还要研究并不断改进由人类创造出来作为认识手段的语言、文字。在 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 条件下, 手段和工具互相促进, 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对主客体关系发展进程的历史考察可以说明, 只有用历史 的眼光看待主客体关系, 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当前的认识和实践有直接 影响的各种复杂的主客体关系上, 才能有效地避免各种偏差, 使主客体关 系的研究健康发展。 5.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中的系统研究方法,是系统研究方法在社会 科学中的体现和运用。 第一,系统研究方法是在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方法论提炼 的产物。系统科学的兴起对当代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推进作用。 第二,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系统科学是适应科 学研究的对象由简单性向复杂性转变而产生的。 第三,系统研究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系统研究方法的 产生虽然与现代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形成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它的思 想渊源却又源远流长,与哲学有着不解之缘。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有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在创立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使用 了“系统”这一概念,而且大量论述涉及和深刻体现了系统思想。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其具体方法归纳为下列各: 1.整体分析方法 这是系统分析方法的核心。它要求在考察社会历史运动时,应当首先把社 会历史看作是一个整体过程,历史上的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都不过是 这个整体过程的一部分。因而,只有从历史的整体观念出发,才能更深刻地理 解它的局部以及整体与局部的内在关系。 关于整体分析方法,还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整体并不等于要素的 总和,整体大于各要素的总和;第二,整体具有与各要素功能不同的特定的整 体功能。 2.层次分析方法 系统论既然认为,事物的整体总是分别呈现出深浅(或高低)的不同层次, 因而作为整体的历史系统,也是分别为若干层次的。我们研究历史,就应当把 整体过程首先分别为若干不同的层次,进行逐层次的探访,通过考察不同层次 的特点以及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以揭示社会历史整体系统的全过程,并 实现认识整体社会历史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目的。 3.结构分析方法 结构或层次结构,反映社会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要素和整体之间的 联系和关系。因此,当我们考察历史过程时,首先应划分清楚它的结构、结构 的内容和成份,然后才能研究这些结构在社会历史系统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6.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形而上学的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认为: “必须先研究事物,而后才能研究过程。必须先知道一个事物是什么,尔 后才能觉察这个事物中所发生的变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一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 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正确方法是,把客观事物置于其发展的具体过程中加 以认识,把客观事物同它存在和发展的过程统一起来加以认识。这是马克思 主义认识和把握世界方式的重大变革。 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基本含义 恩格斯在谈到他和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如何创 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时说:“这样一来,黑格尔的革命方面就恢复 了,同时也摆脱了那些曾经在黑格尔那里阻碍他贯彻到底的唯心主义装饰。一 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里的“过程”不是抽象的过程,不是离开了主体和客体的过程。 世界作为一个过程,首先是指事物的过程,社会的过程,然后才是思想的 认识的过程。 其基本含义有三个:1、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 东西(就物质世界来说) 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实现对事物的把握。 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 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 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的自然界。 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都 要在历史上消亡 恩格斯说,人类社会“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 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 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 作为历史过程存在着的人类社会:阶段性特征。 3、人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 认识总是时代的认识,认识具有具体性,真理也具有具体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同历史不具有最终的性质一样,认识也不具有最终的性质。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世界是无数的事物发展过程的集合体。这些过程之间的关系是既是连续性 的,又是非连续性,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坚持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历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 联系和区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 (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连续性,没有后一过程对前一过程的继 承,事物就不能前进;但是,仅仅有连续性,没有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间 断性、飞跃,事物同样不会有前进和上升。 要想深入了解事物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就必须分 析事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反对历史循环论,又要反对历史直线 论。历史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不可能那样笔直又笔直。 坚持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历史辩证法,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同时 在实践中自觉走曲折前进的道路。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基本特点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合规律与合目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