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变动趋势基于社会福利比较的视角摘要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通过不断放松社会福利函数的约束条件,依次应用洛伦茨优势比较、广义洛伦茨优势比较、均值一方差优势比较和社会福利指数比较等社会福利比较准则,对19852004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变动状况进行比较和排列,研究结果表明除在19871989年期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存在轻微社会福利恶化外,居民收入分配的社会福利水平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在大多数年份中社会福利存在帕累托改善,社会福利改善的成因是实际收入的增长足以补偿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关键词收入分配;社会福利;洛伦茨优势;中国经济;城镇居民一、引言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福利最大化,即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最大化。1970年,ATKINSON率先提出,在社会福利函数满足收入递增和不平等厌恶的假设下,对于收入规模和洛伦茨优势方向一致的两种收入分配,具有洛伦茨优势的收入分配是可取的ATKINSON定理和推论。1981年,SAPOSNIK指出,如果一个收入分配中任何分位数上的收入均高于另一个收入分配中对应分位数上的收入,则收入水平较高的收入分配是可取的。1983年,SHORROCKS提出对于收入规模和洛伦茨优势方向不一致的两种收入分配,具有广义洛伦茨优势的收入分配是可取的SHORROCKS定理。广义洛伦茨优势暗示着收入的增长足以补偿不平等的扩大,这是公众接收福利的充分必要条件的标准。通过在社会福利函数中增加转移支付递减的假设,DARDANONI和LAMBERT提出对于广义洛伦茨曲线存在一个交点的两种收入分配,贫困群体收入水平较高的收入分配是可取的DARDANONI-LAMBERT定理。此外,DAVIS和HOY提出广义洛伦茨曲线存在多个交点的两种收入分配比较准则,ATKINSON和BOURGUIGNON从等价规模的角度提出应用序列广义洛伦茨曲线比较收入分配状况的标准。上述社会福利比较准则的提出为经济学者从社会福利角度评价现实经济中收入分配状况提供了理论基准。经济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加深我们对现实经济的理解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应用洛伦茨优势准则和广义洛伦茨优势准则等社会福利比较的方法,经济学者对现实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某一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收入分配状况的横向比较。如KAKWANI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