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辅导》PPT课件.ppt_第1页
《管理学辅导》PPT课件.ppt_第2页
《管理学辅导》PPT课件.ppt_第3页
《管理学辅导》PPT课件.ppt_第4页
《管理学辅导》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 理 学,导 论 - 21世纪的管理学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 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 想方面的精彩论述。如果我们以泰罗(P.W.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 (1911年)和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管理 学诞生的标志,那么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至今不过经历了90多年。 90多年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 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大量涌现,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 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 这说明管理学在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 推动了人类社会在过去90中的发展。然而,管理学仍然需要发展,因为人 类已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需要管理学。,1.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认识管理学本身,应该从管理学内涵的规定性出发,而这一规定性又 取决于管理学研究对象的规定性。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在检阅一系列管理学大师们的名著与论文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不 同的说法: 哈罗德.孔茨(H.Koontz)在其管理学中开宗明义地说:“本书目的 是阐明经营理论和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导论,小詹姆斯,H.唐纳利(J.H.Donelly)等人在管理学基础中表述的管理学则为“讨论只与某一特定的(虽然也是相当广泛存在的)事例有关的管理过程。我们将就有限的资源(包括其他人的力量)的管理展开我们的讨论”。 有人并不赞同哈罗德.孔茨对管理学研究对象的上述规定,而倾向于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为管理。管理有其自己的规定性而不同于经营。斯蒂芬.P.罗宾斯(S.P.Robbins)、W.H.纽曼(W.H.Newman)、亨利.艾伯斯(H.Albers)等人的成名之作中并未谈及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也许在他们看来 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即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便是管理。 罗纳德.科斯教授在其经典之作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曾对经营与管理作了一个比较精彩的界定,他认为:“经营意味着预测与通过签订新契约,利用价格机制进行操作。管理则恰恰意味着仅仅对价格变化作出反应,并在其控制之下重新安排生产要素。” 罗纳德.科斯教授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者,对经营与管理的界定尽管是从契约、价格应变角度出发,但把握了 管理的本质。,导论,这样,对于一般的组织来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应该是两大方面:,导论,目前大多数著名的管理学著作和教材,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 开论述。 所以,对于一般组织来说,我们认为管理学可以被规定为这样一门学 科 管理学的规定性: 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 科,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导论,对管理学的这么一种规定原本是美国管理学界的看法,其他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的学者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把管理局限于企业时,认为管理学还应该包括经营这一内容,于是便有了经营学一说,之后在我国便 有经营管理学的称法。,导论,事实上,我们认为企业组织在配置资源时不可能完全与市场隔离,经营是必需的。管理学与经营学具有连接点,但经营学的奠基之作,我们认为是菲利普.科特勒(P.Kotler)所著的营销管理 (Marketing Management,1967)。 如果上述说法有意义,那么管理学的广义研究 范围就还应包括经营领域。,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 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产生了多种流派。 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精辟的归纳与分析。他认为到1980年为止,管 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 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 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这些流派尽管各有自己对管理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论主张,但从内 容上来看不超出三大内容,即:,导论,例如: 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管理方式或方法,而法 约尔和韦伯的著作则是典型的组织研究成果。 行为科学学派十管理学中的重要学派,其代表人物如梅奥E.Mayo)、 马斯洛(A.H.Maslow)、麦格雷戈(D.MeGregor)、卢因(K.Lewin)以及穆顿(J.S.Mouton)等,他们主要研究人际关系、人的需求与行为的关系、探讨人的本性及相应管理的问题,及组织的动力学过程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 方式等。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C.I.Barnard)他的研究成果是从经 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角度看组织如何有效运作。 西蒙教授(H.A.Simon)作为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因其在决策理论上的杰出贡献。作为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西蒙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 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导论,至于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等其研究内容不过是组织及组织内管理的科学方式方法。其中唯有经营管理学派是专门研究经营理论及经 营中的管理问题。 20世纪的管理理论学派尽管派别林立,但每个学派均有习惯的学科分 析方法。 行为科学学派是用典型的心理学知识、行为分析方法来研究组织、 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 系统管理学派则用系统理论和观点来考察企业组织,分析组织的构 造。 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为德鲁克(P.Drucker)、戴尔(E.Dale)等,他们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的、案例分析性的,对象直接是组织、组织中的管理问 题。 至于其他如管理科学学派的数理分析方法,组织行为学派的群体心理学分析方法等等,是从各自不同学科及相应分析方法的角度对管理学的三 大内容,尤其是组织与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导论,管理学的发展需要众多学派的充实,需要有众多学科支撑。根据上述 分析可以认为: 狭义的管理学 主要由组织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两块内容构成; 广义的管理学 则还要加上经营领域的研究(与经济学相关)。 管理学在组织理论、管理方式与方法、经营理论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演 进,在过去80多年中,基本上遵循了下述路径: 组织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 古典组织理论 古典理论20年代 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40年代 组织社会学 社会技术系统60年代 领导科学 经理角色70年代 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80年代 ? 90年代,导论,管理方式方法研究的演进路径: 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20年代 行为科学 梅奥30年代 管理科学理论 伯法50年代 决策理论 西蒙60年代 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方法 70年代 ? 90年代 经营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 厂商理论 20年代 产业组织 贝恩40年代 市场学 科特勒60年代 消费者理论 70年代 策略学(战略管理) 波特80年代 ? 90年代,导论,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均为空白,这并不说明90年代管理学在上述三个方面无进展,而是难以将90年代管理学的进展分类,进而填入上述三个方 面的空白之处。不过仍可以一试: 可将哈默(M.Hammer)和钱比(J.Chamry)的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归结为90年代管理学在管理方式研究领域上的最新进展; 而彼得.圣吉(P.M.Senge)的第五项修炼 (The Fifth Discipline Field book)则为90年代管理学在组织理论研究领域方面的杰出代表。 哈默尔(Gary.Hamel)和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的竞争大未来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以及波特(M.E.Porter)的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也许可填补经营领域在90年代的空白。,导论,2. 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 管理学面临的时代挑战! 管理者面临的时代挑战!,导论, 传统资源 + 知识、信息 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土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20世纪的发展。但有人说,到了21世纪,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发展的最大资源。假定这一说法成立,现行的资源配置模式是否应该放弃,未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又应该 如何 ? 如:知识的创造性价值问题引发的思考。 90年代风行欧美的组织改造理论与实践,似乎是先知先觉者的先行行 为,然而确实有其历史的背景和未来的呼唤。 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 在物质不甚丰富而又在逐步丰富的20世纪中,大众迫于生计更多地像一个追逐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学家们以此构造了他们的理论体系和现实的经济体系,然而在物质甚为丰富、人类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后,人们也许开始摆脱经济人的假设。此时不仅经济体系需要重构,人们努力工作的驱动源也需要重构。现在 “以人为本”的管理,似乎正在寻找一种未来的管理 模式。,导论, 环境变化迅速,适者生存,速者生存 环境变化速度愈来愈快,一些巨大的僵化的组织已不能敏捷地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从而导致衰落、消亡。21世纪中,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组织真正具有的学习能力,于是便有“第五项修炼”一说,即研究如何建立学习型组织,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企业作为组织对市场变化的回应要迅速,在新的全球竞争环境下,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竞争 的焦点从产品质量向争夺时间转移。 价值观、思维方式发生变化 20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了变化,作为管理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变化是不可预知的。20世纪重利不重义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21世纪的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现在开 始探讨未来的管理伦理也许会给从今天走入未来的管理者以莫大的帮助。,导论, 信息爆炸导致信息的愈加不对等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信息越是充分越是丰富,人们就越难解读这些信息,除非有比现今更为有效的方法与技术。信息社会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无援的船独自在大海中寻觅。从需求信息的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等愈加严重,如何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可能是21世纪市场营销全新观念和体系的拓展方向。 经济环境国际化,市场壁垒被冲破 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21世纪的人们将更多地体会世界的渺小,人们 将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国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此意义上,人类是一个整体,人类的经济行为将从全球的长远角度来考察。如果说20世纪的跨国公司仅仅从比较利益、突破市场壁垒、谋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发,那么21世纪的跨国企业也许应为全球经济的发展、 人类福利的增长而设想,因此,管理方式方法的变革成为必要。,导论, 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20世纪人们在发展时竭泽而渔,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这一切给21世纪的发展带来困难。21世纪,管理者已经不能把自己的思维定格于如何有效整合组织内的有限资源,而要考虑所用资源的长远供给问题,即当管理者现在合理或有效配置资源时,是否正在将这一资源消耗殆尽而危及未来的使用?要想一想组织既定的目标和责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与人类的长远健康发展相一致。21世纪企业以什么方式发展,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 命题相一致,这应该是未来管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我国目前的资源消耗与环境状况:,“十一五”期间年资源消耗: 钢材消耗量占世界 40 % 水泥消耗量占世界 30 % 石油消耗量占世界 17 % GDP 占世界总量的 4 %,导论, 21世纪是重返综合的世纪 过去的20世纪是专业化分工大发展的世纪,人类从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20世纪的文明可以说是专业化分工的文明。然而分工越细越有可能偏离本原要旨,使综合性的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如大至南极上空 的臭氧层变薄的问题,小至一个企业拓展新市场的问题。 21世纪是重返综合的世纪,人类或许可从综合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企 业或许能在综合中获得新生,管理学或许要创造综合性的理论与方式方法。,未来向管理学挑战,未来给了管理学全新发展的空间,然而未来的管理学是什么样的学科,向何处发展,又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通过对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各位或许能够给出一个全新的理念。,导论,3. 21世纪管理学的发展展望 完善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20世纪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基本上由组织研究与方法研究所组成,因为多学科以自己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导致学派林立,理论体系散乱、不一致,或至少在某些必须一致的方面(如研究对象、研究起点、研究前提、基本概念等方面)缺乏一致性,结果是管理学不像一个演绎的体系,没有 公理,更像一种多学科研究管理结论的拼盘。 管理学的进入壁垒低下,任何一个人不管其原来是学什么的,也不知其是否知道一些管理学的基本知识,便可以对管理学发出议论,甚至自封为管理学的“大师”。这样的状况既是管理学尚年轻的一种标志,也是管理学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管理学应该是科学的。21世纪的管理学应重整也必然会重整自己的理论体系,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使之在综合前人成 果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严密的演绎体系,使之科学性得到不断地升华。,导论, 形成管理学的方法体系 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任何一个学科在发展过程 中还会不断地自我创新分析方法和吸纳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进而变为自 己的方法论体系之中的一部分。管理学同样如此,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 管理学要向前发展,我们认为21世纪的管理学将在其方法论方面伴随着其 理论体系的重整与进步得到同样的升华,即形成自己较为稳定的独特的方 法体系。 深化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21世纪管理学研究内容的深化有两个层面: 一为沿管理学在20世纪已经形成的三大板块即组织理论、管理方法、 经营理论方面的发展路径继续成长。21世纪的管理学将在组织的研究方 面、人的管理方面、新的领导方式方面等获得全新的成果;在流程的改 造、信息管理方法、组织的技术、心理方法、监控方式等诸多方面获得全 新的成果;在重审顾客特点、网络销售、产业竞争、国家竞争等诸多方面 获得突破性进展。,导论,二为管理学将在更大程度上吸纳经济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研究方法, 从而使管理学与经济学在企业组织这一点上发生真正的沟通。 以罗纳德.科斯教授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打开了企业这个黑箱,以契约分析、交易费用分析为基点,探讨企业制度安排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诸如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的理论,开创了从制度角度研究企业的先河,而这恰恰是管理学过去所忽视的方面。21世纪的 管理学必将吸纳经济学的这些成果,来重构管理学本身。 组织理论可以吸纳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从而推出管理学在 组织研究方面的最新和最优成果。 在新的世纪里,讨论管理学的未来是我们这些管理学界人士的责任,也是管理实践领域中管理者们的任务,因为21世纪的管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理论科学,它离不开实践,管理的实践将不断为管理学的进展提出新问题,需要管理学加以解答。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更期待21世纪管理 学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发展。,导论,导论,第一章 管理的概念 自从出现人群组织,管理也就产生了。管理是人类各项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由于人类在面对大自然、面对自身的生存发展等诸多难题时,单凭个体几乎无法应付,于是人们不得不形成一个个群体来对抗大自然的威胁,来谋求个人无法获得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此时管理作为协调人群,使每个个体努力地工作,以便实 现大家共同目标的活动就已经存在,而且成为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1.管理的定义 给管理下过定义的著名管理学家很多,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就给管理下过这样的定义: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在泰罗的眼里,管理就是指挥他人能用其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所以他在其名著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讨论和研究:第一,员工如何能寻找和掌握最好的工作方法以提高效率? 第二,管理者如何激励员 工努力地工作以获得最大的工作业绩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教授对管理概念曾有一句名言:“管理即制定决策。”在西蒙教授看来,管理者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是在面对现实与未来、面对环境与员工时不断地作出各种决策,使组织的一切都可以不断运行下去,直到获取满意的结果,实现令人满意的目 标。 尽管泰罗和西蒙的名声在外,所有的管理学教科书均要提及他们的观点,但真正对管理的定义有重大影响的是法国人亨利.法约尔(1841 1925)。,管理的概念,亨利.法约尔在其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中给出管理的概念之后,它就产生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影响。法约尔从整个企业的角度认识管理,他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活 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法约尔的这一看法使人相信当你在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时,你便是在进行管理,管理等同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 制。 法约尔作为一位毕生从事企业管理的管理者,在其几十年的管理工作经历中悟出的管理要义,应该颇有实践的支撑,由此形成了著名的过程管 理学派。 美国商学院70年代使用频率很高的教科书是这样来定义管理的:“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收 不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这一定义虽然表面上与法约尔的表述不同,但两者的基点是一样的,即管理是一种活动,一种协调性活动。如果我们把计划、组织、指挥、协 调、控制放在一起考察的话,法约尔所说的五要素都是协调他人的活动。,管理的概念,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受到了挑战,日本著名经营管理学者占部都美认为: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仅说出了管理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项要素构成,而并未给管理确定统一的概念。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甚至提出了自己关于管理的定义以反驳法约尔的定义,“管理即制定 决策”。 假定把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看作是古典的,那么从这一古典定义中可 以肯定的是: (1)管理是一种活动; (2)管理活动由五项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构成。 然而尽管确认了管理是一种活动,却没有给定是何种活动,而如果简单地把管理理解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些活动的总称的话, 那么管理就成了一项具体的活动而失去了它统一的实质。,管理的概念,管理应该有着比这种定义更广泛、更复杂的内涵与本质。 首先,管理作为一种活动,一定是在一个特定组织、特定时空环境下发生发展直至结束,从时间的角度来看管理实在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时 空环境并不是静止的。其次,管理这种活动的发生是有目的的,绝非无目的的发生,那么该目的是什么呢?显然这与管理的出发者欲达成的目标相关,这一目标可以是组织的目标。第三,达成组织目标是需要资源的,但世界上资源有限,供给有价格,这就使得达成组织目标有一个成本与收益 的比较,有一个投入产出的衡量。 根据上述讨论,我们给管理下一个统一的符合其实质的定义: 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 创造性活动。 三个层次含义: 管理作为一种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 管理活动具有目的性。 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管理的核 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特性 动态性 管理活动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这类活动是在变动的环境与组织本身中进行的。动态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管理活动需要考虑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在这两方面的不确定性。因此管理不是停留在某一 时点某一地点的活动,它是现实实践中的活动。 哈佛大学注重案例教学,表明了哈佛的教授们对管理真谛的一种认 识管理的动态特性说明不存在一个通用的标准的管理模式。,管理的概念,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 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 动态创造性活动。这类活动有其自 己的特性。, 科学性 管理的动态特性并不意味着管理活动没有科学规律可循。管理活动可 分成两大类:程序性活动和非程序性活动。(但不允许做实验) 程序性活动是指带有规律性的活动。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多具有规律性,如生产组织、质量控制、成本控制、预测、决策等,可运用数学和其它科学方法行科学管理。组织中人的行为具有规律性,如:目标律、动机 律、强化律、遗传律、环境律、发展律、差异律、本我律。 非程序性活动是指无章可循,需要创造性地工作。 艺术性 由于管理对象处于不同环境中,这就导致了对每一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的模式,特别对那些非程序性的、全新的管理问 题,则更是如此。管理实践中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体现了管理主体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因此,具体管理活动的成效与管理者管理技巧的发挥相关性很大。这种艺术能力更多地取决人的天赋 与直觉,是非理性的。,管理的概念, 创新性 管理的艺术性实际上与管理的创造性相关。管理既然是一种动态活动,既然对每一个具体的管理对象没有一种唯一的模式可以参照,就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正因为管理是一类创造性的活动,才会有成功与失败的 存在。当今世界“无需创造,就无需管理”。 自然科学的创新则意味着否定旧的理论。管理活动的创新是一种对旧 理论的完善和补充,新的出现不意味着旧的终结。 经济性 资源配置是需要成本的,因此管理就具有经济特性。 首先,管理的经济性反映在资源配置的机会成本之上。 其次,管理的经济性反映在管理方式方法选择上的成本比较,因为在众多可帮助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中,其所费成本不同,故如何选择就 有个经济性的问题。 再次,管理是对资源有效整合的过程,因此选择不同资源供给和配 比,就有成本大小的问题。,管理的概念, 不确定性 管理客体的不确定性:表面上看这一命题不成立,因为从逻辑上讲不确定的对象不能成为真正的对象。这里所说的管理客体不确定性是指确定客体的条件的不确定性。例如,管理客体是自然人,是确定的。但其行为 是不确定的。 管理运行的时空不确定性:管理过程是在一定的时空中展开的,未来 的时空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异是不确定的。 管理手段的效果不确定性:管理主体必须运用一定的管理工具、手段、方法进行管理。可利用的管理工具、手段和方法是确定的,但它的运 作效果是难以确定的。 管理实施的结果不确定性:由于上述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导致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客体的效果是不确定的。管理的诸多不确定性是阻碍有效配置资源,达成组织目标的障碍。为此,管理主体就必须在管理过程中寻找一些特殊手段来帮助降低这些不确定性,使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一 致。,管理的概念,3.管理的基本手段 管理既然是一种整合资源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巨大的不确 定性。这一不确定性决定了管理手段的必要性。管理的基本手段有:,管理的概念,信息获取 信息的内容包括:组织内部信息、组织外部信息。如企 业资源配置情况、组织活动运行信息、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个性化、多样 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等。 决策 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选择过程”。 管理的职能都离不开决策,有人把决策视作管理工作的本质。 计划 计划是指对未来的行动以及未来资源供给与使用的筹划。计 划指导着一个组织循序渐进地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 组织作为一种降低不确定性的手段,其研究的内容包括:组 织活动、组织结构、组织机制等。 领导 领导是指“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做贡 献”。为了使领导工作卓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具备领导所需的特有能力。 控制 对组织的运行状况以及战略计划和经营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 监督控制。 创新 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当今社会,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可以这样说“无需创新就无需管理”。创新已成为 上述所有管理手段发挥作用的前提。,管理的概念,4.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Stephen P.Robbins 根据以上几种定义的陈述及所包含的信息,将管理(Management)定义为: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 有效率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定义中的过程是指一系列职能活动, 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定义中的效率和效果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绩效反映。 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管理者处理的是稀缺的输入(人员、资金和设备),所以必须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效率通常指的是“正确地做事” 。但是仅仅有效率是不够的,还应该 关注效果,也就是要达到组织的目标。 效果(Effectiveness)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 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在成功的组织中高效率和高效果是相辅相成的,而不良的管理通常既是低效率的也是低效果 的,或者虽然有效果但却是低效率的。,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概念,第二章 管理的基本问题 管理的基本问题有: 资源与资源配置 管理中的人性假设 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的选择,1.资源与资源配置 资源的有限性 组织资源的有限性首先在于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其中许多是不可再生的;其次,组织赖以生存的人文社会资源也是有限的,如人类的知识、文化积累是有限的,组织尚不可知的信息还十分多;再次,就是人们所创造的财富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也是有限 的。 认识资源的有限性我们应该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组织资源的有限性对组织目标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 所谓组织的有限资源是指组织拥有的所有资源是有限的,组织可调 动的资源是有限的。 组织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组织应该充分有效利用这些有限的资 源,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 组织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实现组织目标的具体管理活动有机会成本 的存在。,管理的基本问题, 一般组织的资源类型 任何一个组织为了续存至少需要下述类型的资源: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组织所拥有的成员的技能、能力、知识以及 他们的潜力和协作力。 金融资源。金融资源是指货币资本和现金。 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是指组织所需要的诸如土地、厂房、办公 室、机器设备、教学设施、各种物质材料等。 信息资源。组织内部的运行状况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经过搜集、分 析、整理形成的决策资源。 关系资源。关系资源是指组织与其他各方如政府、银行、企业、 学校、团体、名人、群众等方面的合作及亲善的程度与广度。 资源配置的要求 第一是要有与产出物结构需求一致的资源配置结构。 第二是要对资源的市场价格变化作出反应,根据资源相互之间存在替 代性,在保持产出物的品质条件下使资源占用费用最小。 实现资源配置的这两个重要要求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管理的基本问题, 资源配置的行政机制 目前,组织内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行政机制。所谓配置资源的行政机制主要是指利用科层制的行政机构,通过命令、执行、检查监督等手段来 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资源配置也可以由市场完成,即由市场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之所以会产生企业组织,按照科斯教授的说法是因为市场在配置资源时有交易费用的存在。交易费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组织交易所支付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为搜寻交易信息、谈判及履行合约所需的监督而支付的成本。这些交 易如果通过组织并允许“权威命令”的方式来安排,可能会得到成本的节约。其优点表现为:(1)权威的存在保证了政令的畅通;(2)严格的等级科层结构保证了组织目标的层级式分解,使分工协作有效;(3)上下信息沟通方便,便于监督;(4)由于监督方便,可减少偷懒行为,资源配置更有 效;(5)可以将资源集中起来使用,提高效率。 事实上以上优点的存在导致了组织本身的产生与发展。但并不是只要成立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在对其资源配置时就一定会有如此的优点长处。 这些优点的存在与组织构造、组织运行规则和管理者有关。,管理的基本问题,2.管理中的人性假定 在经济学的教科书里人被抽象为劳动力,并被作为与资本、土地同等的生产要素,毫无活力可言。在组织中,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具有管理的出发者和管理的接受者双重身分,管理与人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一个具体的人,他的思想、心理、行为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他的创造性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判断组织中人的价值,并由此决 定对人怎么管理,对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十分重要。 管理中对人性的不同假定,形成了不同的管理理论、管理方式和手 段,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资源配置模式。 对于人的假设经历了如下的演变过程: 受雇人 经济人 社会人 管理人 自我实现人,管理的基本问题,3.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 环境的变化是绝对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变化的速度愈来愈 快,程度也愈来愈大。可以说管理的基本问题就是要在变动的环境中进行 有效的资源配置。 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表现在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相关 利益主体地位的变化,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也影响到组织的运行。 社会环境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人群的流动性、 家庭规模的大小等。 技术环境不确定性表现在技术变化的方向和技术创新的速度上。 如果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将迫使组织无论是在管理方式方面, 还是在组织系统上都必须变革。管理系统需要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维持 内部稳定的要求之间求得平衡,选择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基本问题,动态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管理的基本问题,动态管理模式的建立,管理的基本问题,动态管理模式,管理的基本问题,第三章 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1.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指出,科学管理原理的最大特点在于“科学”一词,其 含义是指提高生产效率而又不增加雇主和工人的劳动量, 从而使双方都可从中受益并获取精神上的动力。这个原理 注重的是观念上的改善,体制上的转变。所以,必须有一 种新的管理机制来取代旧的,这种新的管理机制必须能迅 速提高工作效益,节约劳动成本。“科学” 的含义也在于它 建立的是一种新的管理体制,作为这样一种体制,其特点在于能实现相互 监督,相互促进的作用,保证每个工人都自觉发挥自身最大潜力去工作, 并确保每个工人的报酬是与他的劳动成果紧密联系的,在管理层也不会有 独裁现象,力争做到公平、合理。科学管理理论很明显是一个综合概念。 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具体的操作规程。泰罗提出了 四条科学管理的原理: 第一,总结经验,编为规则; 第二,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第三,科学选择,科学培养; 第四,上下协作,按章办事。 以上四条原理看似普通,但却对每个工厂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也是泰 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管理理论的发展,2.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贡献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管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 献,其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成为管理学 中的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过程学派”是指管理学中以过 程为主要强调对象的一个学派。 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 管理学家。他认为他的管理理论虽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但除了可应用于工商企业外,还可应用于政府、教会、慈善机构、军事组织和其他各种事业。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法约尔指出了管理的5大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5大要素是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密 切配合。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种。这六种基本活动是:a技术活动;b商业活动;c财务活动; d安全活动;e会计活动;f管理活动。法约尔在其工业管理与一 般管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一般管理的14条原则。,管理理论的发展, 韦伯的贡献 韦伯提出的理想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即是“官僚体制”。这是一种通过 职务和职位进行管理的组织。韦伯认为,官僚体制是一种严密的、合理的、形同机器那样的社会组织,它具有熟练的专业活动,明确的职责划分,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以及金字塔式的等级服从关系等特征,从而使其成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技术体系。韦伯指出,官僚体制即使从纯技术的角度观察,也比以往的其他管理体制具有明确的优越性,这主要表现在:准确性;迅捷性;明确性;简单性;连续性;严肃性;同一 性;严密的服从关系;防止摩擦;人力和物力的节约。 由于官僚体制具有上述优点,就可以保证它能够像一架机器那样灵活地运转。韦伯认为,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能适用于各种行政管理工作及当时日益增多的各种大型组织,如教会、国家 机构、军队、政党、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 今天,谁也无法否认,离开这种管理体制,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 化教育的以及其他一切社会领域的活动都将陷入混乱之中,而无法正常地 进行。,管理理论的发展,巴纳德的贡献 切斯特巴纳德(18861961)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 始人。 A.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人或多人经过有意识地协调而形成的活动或 力量系统。这一系统有如下特点: 一个协作系统是由多人组成的,个人只有同其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 用。个人选择参加某一协作系统是以他们的个人的目标、愿望、推动力为 依据的。 系统的“效力”是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系统的“效率”是指系统成员 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每一个正式的组织都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当这个组 织系统协作得很成功时,它的目标就能够实现。这时,这个协作系统是有 “效力”的。 经理人员必须规定组织的任务,阐明权力和责任的界限,并考虑到 信息联络的正式手段和非正式手段两个方面。 权威存在于组织之中。权威是存在于正式组织内部的一种“秩序”, 一种信息交流的对话系统。如果经理人员发出的指示得到执行,在执行人 的身上就体现了权威的建立,违抗指示则说明他否定这种权威。,管理理论的发展,B.巴纳德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来说,不论级别高低和规模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在正式组织中还存在着一种因为工作上的联系 而形成的有一定的想法、习惯和准则的无形的组织,即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恰如一把剪刀的两半叶片,缺一不可。巴纳 德的这一理论为后来的“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奠定了基础。,管理理论的发展,3.行为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后发 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梅奥的贡献 梅奥在管理学方面的贡献在于首先提出了,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 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 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 小。梅奥的理论使组织更加注重人的因素,导致了家长式管理的发展。梅 奥的主要著作有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和周围人的关系。 事实说明,生产的增加不能全归因于工作条件的逐步改变;与物质环 境要素变化的同时还发生了某种更重要的变化。 梅奥认为,有两个因素最值得研究: 如何形成工作集体; 如何形成参与感。,管理理论的发展, 马斯洛及其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Abraham.Maslow)在其1954年出版的激励与个性中提 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二:第一,人是有需要的动物, 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才能 影响行为。第二,人的需要有层次之分,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 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出现并起到激励作用。 麦格雷戈的贡献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格雷戈于1957年首次提出 “X 理论Y 理 论”。在1960年出版的企业的人事方面中,他对两种理论进行了比 较。X 理论以否定和悲观的态度看待工人,而 Y 理论以积极的态度看待 工人。麦格雷戈认为 Y 理论更适宜于作为管理实践的基础。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959 ) 保健因素: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对员工行为的影响类似于保健对 人身体的影响。当保健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防病,但不能治病。同样, 当保健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员工会产生不满。 激励因素:则以工作为中心。这类因素具备时,会对员工起到激励作 用;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员工的极大不满。,管理理论的发展, 期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H.弗鲁姆(VictorH.Vroom)在1964年出版的工 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期望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是,只有当一个人预期某行为会给他带来有吸引力的结 果时,他才会采取该行为。 根据弗鲁姆的研究,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以下三种关系的 判断: (1)努力和绩效的关系。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达到某一绩效水平? 本人是否真能达到这一绩效水平? 概率有多大? (2)绩效和奖赏的关系。本人达到这一绩效水平时,会得到什么奖赏? (3)奖赏和个人目标的关系。奖赏能否满足个人目标? 吸引力有多大? 成就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兰(David.Mc Clelland)提出了成就需要理 论。他认为个人和环境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从而产生需要。个人在环境因素 的影响下产生三种基本需要,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社交需要。,管理理论的发展,4.管理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是继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论之后,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 结果。这一理论源于应用科学的方法在解决生产和作业管理问题中的运 用。虽然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生产与作业问题早在18世纪末就有人尝试, 但管理科学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却是在20世纪50年代。 管理科学的理论特征有以下四点: (1)以决策为主要着眼点,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给定各种决策分析模 型。 (2)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建立诸如量-本-利等模 型以讨论行为的结果及变化。 (3)依靠正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实际上是以数学形式表达的解决问题 的方法,为此,建立合适的模型就成为管理方案可行性的前提。 (4)依靠计算机技术,计算分析复杂的数学方程式,从而得出定量的结 论。,管理理论的发展,第四章 管理主体 作为组织拥有的人力资源,人既可以作为管理的对象,又可以作为管 理的主体。在组织的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最为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在组织 的资源配置过程中,首先要求人与组织其他资源进行有效配合,另一方面 是因为组织资源配置过程本身就是人的管理结果。,1.管理主体 所谓管理主体是指管理活动的出发者、执行者,而管理客体则是指管 理活动所作用的对象。 a.高级领导人员。他们根据组织既定目标将目标任务分解为各类管理 活动、工作任务,并负有最终责任,这类人通常是组织的核心人物。 b.骨干人物。他们是具体执行诸如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经营等 管理活动的人,这类人通常是组织中的中层管理者,没有他们,组织既定 的目标难以实现。 2.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的角色是指作为一般的管理者,他在组织体系内从事各种活动 时的立场、行为表现等的一种特性归纳。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 (Henry.Mintzberg)经过长期研究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不同的但又高度 相关的角色。这十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员角色。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角色、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混乱的驾驭者、资源的分配者、 谈判者。,管理主体,3.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一般而论,管理者有十种角色,而在现实中当组织类型不同,组织 内所处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扮演这十种角色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这就 是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组织中的管理层次 组织的层次划分通常呈现为金字塔式,管理主体,决策层的管理者有时又称为高层管理者,执行层的管理者称为中层管理 者,操作层的管理者则称为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负责直接管理组织的具体任务承担者。而中层管理者则是承上启下的,或作为高层管理者某一方面的参谋。决策层的管理者较少,执行层的 管理者多一些,操作层的管理者更多。, 管理者角色的变动 由于组织中的管理者分别处于不同的管理层次,从事不同层次不同 的管理工作,故他们在组织中某种角色的扮演频率、程度是不同的。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决策角色。中层管 理者在三个方面的角色分配上基本是一致的。基层管理者则主要是调动 下属成员进行团队合作,故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其而言尤为重要。,管理主体,4.管理者的技能 根据罗伯特.卡茨(Katz,1974)的研究,管理者在行使七种管理职能 和扮演三类角色时,必须具备三类技能。管理者必备的三种技能: 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知识和技术的能 力”。如会计主管人员必须懂得会计知识。管理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 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成效地指导员工完成组织任务,解决问题。,管理主体,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 能力。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基层管 理者作为某一工作小组中的一员,其工作能力主要取决于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 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 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能够准确把握工作单位之 间、个人之间和工作单位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了解组织中任何 行动的后果,以及正确行使七种管理职能。较强的概念技能是管理者识 别问题、拟订和选择解决方案、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所必须的。,管理主体, 管理层次与管理者技能的关系,管理主体,5.管理主体的能力结构 管理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可能完成管理工作,这种应具备的 能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各种能力的一个集合。管理主体能力集合的内 在构造可分为三个层次: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突出表现为创新能力 必要能力: 必要能力是将创意转化为实际操作方案的能力 增效能力: 增效能力则是控制协调加快进展的各项能力,管理主体,第五章 决 策 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依据不同的标 准,可对决策进行不同的划分。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主要有三 种: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现代决策理论。 决策过程通常包括七个步骤: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2)识别目标; (3)拟订备选方案; (4)评估备选方案; (5)作出决定; (6)选择实施战略; (7)监督和评估。,1.决策的定义 关于决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看法不同。 一种简单的定义:从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过程就是 决策。 一种较具体的定义: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 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对于上述定义,可作如下理解: 第一,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单个或集体); 第二,决策的本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