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现代诗歌》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现代诗歌》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现代诗歌》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现代诗歌》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诗人 作品赏析,郭沫若 凤凰涅槃本诗“象征了中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的再生。” 1、凤凰的形象 诗借凤凰“借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诗人笔下的凤凰形象壮美而崇高。她大胆否定旧现实的一切,扬弃因袭的旧我,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气概。它是年青诗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可以说。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2、艺术特色 想象瑰奇,色彩明丽,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诗作把宇宙万物和自我融汇在一起,造成一种万物同源、和谐一致的境界,既表现诗人与祖国人民溶合为一的愿望,也具有浓厚的泛神论色彩。 在诗歌形式上,它彻底打破了旧诗格律的镣铐,借鉴西方自由体诗,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大解放。 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重奏的手法。,闻一多 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新月社诗人,红烛死水。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洗衣歌 1、1925写于美,通过华侨洗衣工人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了深沉的爱国反帝的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 1)对答的形式。首尾两节是洋人趾高气扬的吩咐,中间六节是工人激愤的回答,自然平易,有民歌风味。 2)诗形整饬,有建筑美。主干每节五行末行为低行,句式大致相同;主干之外,头尾又配以两节对称的低行诗句。 3)有音乐美。全诗韵位固定,相同句式反复出现,迭唱手法的运用。,死水 1、主题思想 1)抒发诗人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而引起的悲愤心情。 2)诗中描摹的那“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满目疮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的象征,涵蕴着对造成这一局面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的揭露和斥责。 3)表达了作者希望丑恶的旧物早日灭亡的强烈愿望。 2、以本诗为例看作者的“三美”艺术主张。 死水是其“三美”理论的最满意的试验。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三字尺在每行中出现的位置可以有变化,收尾都是双音词,读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齐。闻一多对新格律诗分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的弊病。,冯至 原名冯承直,“沉钟社”诗人。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它、十四行集。 我是一条小河 本诗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比作小河,以我流过森林、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表达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 1、特色 1)用以人拟物的手法。 2)借“小河”“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两心相印相随。 3)构思新颖。 4)注意遣词造句。,戴望舒 原名戴梦鸥,三十年代的“现代派”代表诗人。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雨巷 本诗借寂寥雨巷独自彷徨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和痛苦的情绪。 艺术特色 强调自我的感觉,喜欢追求意象的朦胧,用象征手法抒情。 十分注重音乐感,音节优美,韵脚铿镪,每节押韵二至三次,同时还以复沓,重复等手法强化诗的音乐性。叶评“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徐志摩 新月派诗人。再别康桥 诗的情境 诗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的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诗人十分注意艺术技巧。在诗里,他敏锐的抓住“金柳”“波光”“青荇 ”“星辉”等具体而生动的形象,勾勒出无比美丽的康河晚景,巧妙的把气氛感情、景象三者融汇在一起,创造了耐人寻味的意境,表露了自己对过去憧憬的留恋和眼前的离愁别绪。诗篇格调轻盈柔和,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殷夫 原名徐祖华,“左联五烈士”之一。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 血字诗的革命性 红色鼓动诗。为纪念“五卅”四周年而作。诗中,诗人以激越的情绪歌唱“五卅”伟大历史意义,生动的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你怕困难、顽强战斗的英勇气概;并坚信胜利的明天必将到来。,艾青 诗集大堰河北方旷野,长诗向太阳火把。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自由诗的又一高峰。 大堰河我的保姆本诗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自由诗,是呈献给千万劳动农民的“赞美诗”,也是一首“给予这不公道世界的咒语”。 1、一首劳动人民的赞美诗 诗人以真挚的感情,抒写了对哺育他长大的褓姆“大堰河”的怀念,揭示了一个勤劳的农村妇女的善良的灵魂,通过对她痛苦而悲惨一生的描写,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不义。大堰河在艰苦竭蹶中度过一生,但她总是含着笑不停的操劳着,这就是诗人为大堰河建造的永久的塑像,也是勤劳、忠厚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塑像。因此,这诗是一首劳动人民的赞美诗。,2、艺术 1)通过叙事进行抒情,常用排比和对比手法来表达强烈的感情,用重叠的诗句或诗节反复咏叹,使诗篇既明朗单纯而又多姿多彩。 2)借助联想进行铺叙,构成生动的画面。 3)诗句长短无定,但有内在的韵律,音节和谐,色彩鲜明,情味极其深长。 我爱这土地的感情特色 诗表现出艾青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对祖国、对土地、对劳动人民真挚深沉的爱。诗人表示要像鸟一样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诗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感情特色,这种“忧郁”是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爱得深沉的内在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格外动人,但诗人对祖国的“黎明”也抱有乐观的信念,作了美妙的抒写。,何其芳 预言夜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 生活是多么广阔 1、诗的思想内容 借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广阔的生活的海洋中,启发年轻人去发掘人生的宝藏,并勉励他们将寻常的生活与伟大的目标结合起来,以坚实的劳动去接近美好的未来。诗格调明朗开阔,富于朝气,迸射出对新生活热切希望的火花。 2、体式特征:用自由体,比较灵活的表达思想,不重押韵,但以流利朴素的口语形成动人的节奏,十分悦耳。,李季 有长诗杨高传,诗集玉门诗抄。 王贵与李香香 1、主题 以土地革命时期农民革命运动为背景,通过一对农村青年的恋爱故事,深刻揭露了旧农村阶级压迫的悲惨状况,生动的反映了陕北三边地区农民闹革命的状烈景象,表现了革命与劳动人民幸福生活血肉相连的关系,(“不是闹革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革命救了你和我,革命救了咱庄户人。”表现了革命与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血肉相连的关系。) 2、体式特征 民歌体新诗,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并加以革新创造,使其适于表现较大规模的现代生活内容。成功的运用重复个比兴手法,来叙写故事、塑造形象、实现主题。,臧克家 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 星星 1、思想内容 诗用暗喻手法,以星喻人民大众。对星星真挚的歌唱,体现着作者对人民的历史作用的新认识。同时,诗作对星星们聚居的“另一世界”的深情赞美中,也不难看出作者对为一己私利而不惜荼毒生灵的黑暗势力的憎恶,以及对人民的新世纪的热切瞩望。 2、诗风的转变 本诗的主特点是,以口语般的浅白语言和告白式的亲切口吻,来表达纯真的诗情,臧以前的诗,极注重文字是锤炼,有的近于“苦吟”,本时期却“从自己的圈套里挣脱出来”,力图把诗写得朴素自然,易于被群众接受,此诗清新朴实,是诗风转变的一个例证。,顾城诗二首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选自黑眼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远和近作者顾城(19561993),北京人。70年代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集等,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一代人一诗既是这一代人的自我阐释,又是这一代人不屈精神的写照。黑暗要扼杀一个人明亮的眼睛,但黑暗的扼杀却没有达到它的目的反而创造了它的对立物;黑色的眼睛;是黑暗使一代人觉醒,使一代人产生更强烈的寻找光明的愿望与毅力。正是这坚毅的寻找,才使他们看到掩盖在生活表象之下的、使人难以接受的本质。,远和近 你,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远和近一诗,是诗人对不正常生活的本质发现。此诗初发表时,被视为难懂的怪诗。按照当时僵化的阅读方式,人们已被习惯钝化的思维模式,此诗确实难于解读。因为在目光可视之间,你与我的距离不可能远于你与云的距离。可诗人为什么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呢?原因是诗人所写的是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在这扭曲了的关系中,一切都颠倒了。本应相亲相近的人与人的关系,由于心的阻隔而疏远了,显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人与自然反而拉近了距离,显得十分亲近。也许,正是由于人与自然的亲切可近,更进一步显示出人的孤寂;也许,正是这孤寂,常使顾城想到梦的天国。可顾城应该知道,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梦的天国是不存在的。,双 桅 船 舒 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1979年8月 (选自双桅船,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所谓舒婷诗歌的“低音区”部分,是指那些采用朦胧、象征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内在的复杂心态与细腻情感的作品。如自画像、往事二三、童话诗人、双桅船、北戴河之滨等等。这部分作品由于内蕴丰厚,表达曲折,具有较丰富的美学价值,需要人们通过多层次的分析与透视才能理解与欣赏。因此,常被人们视为晦涩朦胧的“雾中之花”。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的佳作。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象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边在一起。,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诗的最后四名:“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春,是一个被古今中外诗人写得太多的题材。想到它,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一系列相关词语与意象。那么,如何用陈旧的想像写出新的、给人以强烈感受的“春之歌“呢?新的感觉方式、新的诗学观念以及新的词语力量都是必须的。 穆旦是四十年代“九叶派“诗人的一个代表,也是现代诗人中非常成功的一个,他的创作被誉为“最能表现现代知识分子那种近乎冷酷的自觉性“(袁可嘉语)。他对英美现代诗人特别是叶芝、艾略特、奥登的熟悉,对他们的诗歌理论与批评理论的吸收,以及他年轻的活力,都使他的诗歌具有突出的现代特质。在春这首小诗中,这一切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现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诗歌内在的张力和戏剧性,往往将一系列充满对抗、冲突的词语和意象组织在一起,以形成错综、复杂而又强烈的抒情形式。在穆旦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发现三组不同色调的词语。其一是强烈而动感的:火焰、摇曳、渴求、拥抱、反抗、伸、推、点燃;其二是静态的:绿色、土地、看、归依;这是草与花朵的对立, 春天内在的对立;也是“醒“与“蛊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燥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窗子“是一种媒介,它分隔又联系了“欲望“与“看“,从而带来第三组体现着张力共存的词语:紧闭、卷曲、组合。这三组词汇相互交织,组构了诗歌的基本框架,也奠定了诗歌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紧凑而充满张力的语言;以及饱满的节奏和集中的意象。,那么,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与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三位一体,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的和思想的敞荡,它们共同等待新的组合的出现。 诗人感受到对立观念的冲突: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春“相关的生动意象他们得以表现出来:绿色/火焰、拥抱/反抗、紧闭/赤裸、土地/花朵、泥土/歌、卷曲/伸入。诗人的情绪也在变化着,从暖风吹来的烦恼和欢乐,到紧张的痛苦。如窗和眼,他沉醉和观看着;如鸟,他歌唱和期待着。这是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与等待。,草 木 篇 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唐:白居易 白 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藤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仙人掌 它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梅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得最迟。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 毒菌 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现了。白天,用美丽的彩衣,黑夜,用暗绿的磷火,诱惑人类。然而,连三岁孩子也不去睬他。因为,妈妈说过,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1956年10月30日成都 (选自星星1957年第1期),草木篇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931年生,四川金堂县人。1948年开始写作诗歌、小说。著有诗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流沙河诗集、游踪、故园别等。流沙河的诗歌成就主要表现在蒙难之际和复出之后。前者有故园九咏、情诗六首、梦西安等,大都写真实人生,在困苦中追思美好,在劫难中倾诉忠诚,在抑郁中畅想未来,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这类诗把直率和含蓄、柔婉和刚毅融为一体,给人以质朴自然之美。后者有短诗焚书、归来、故园别及长诗太阳、老人与海、一个知识分子赞美你等。短诗回顾既往,总结人生经验,诗中不无苦涩;长诗则沟通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刻反思,知识性与哲理性明显加强。 草木篇是一组托物言志的散文诗。诗人通过对五种植物的描绘,借以隐喻一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立身处世之道。,组诗热情地歌颂了孤直不屈、刚正不阿、忠贞不二的美好品格。诗人通过白杨那种宁死也不肯向谁弯腰的精神,赞美了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中也不卑躬屈膝的高贵品格;通过仙人掌没有奴颜媚骨,终至被逐出花园,既对它那种顽强不屈的节操给以充分肯定,也对它的不幸命运寄予深切同情;通过梅花一旦把自己许给白雪,便一心等待冬天的到来,赞美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高贵品质,也启示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同样要保持这种品格。 组诗还无情地揭露了损人利己、善于伪装、暗中害人的丑恶行为。诗人在篇首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的诗句,题旨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学篇中所写的“藤”和“毒菌”。藤为了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惜采取损人利己的手段,乃至把人置于死地;而毒菌则善于用漂亮的外衣包裹自己以害人,从而提醒人们要善于识破他们的伪装,警惕现实生活中的两面派。 组诗借写草木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也鞭挞立身处世中的假丑恶,表达了作者的“善恶之心、坦诚太度和刚直人格”。 草木篇在艺术构思上以小见大,在表现手法上托物喻人,在感情抒发上憎爱分明,在语言运用上刚柔并济,堪称当代咏物诗中的佳作。,诗歌鉴赏 北岛迷途 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着你 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七十年代末直至八十年代中,中国诗坛出现了一股名之为“朦胧诗”的风潮,习惯了新中国政治诗歌样式的读者多用此来指责这一批作者的晦涩难懂,因为他们在一首诗中找不到一个简洁明了的“中心思想”,也看不到曾经熟知的昂仰气派。在阅读“朦胧诗”的过程中,读者遭遇的一片“象征的森林”,众多意象枝繁叶茂地伸展着,昏暗了原本应该笔直宽阔的道路,读者在“小路上”时刻面临“迷途”的威胁,又随时有着柳暗花明的惊喜。这种阅读经验打击了当时人的期待视野,但似乎更切合诗歌本身的要求。北岛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这首迷途不仅完整地体现了朦胧诗的特征,而且由于内容的关系,它几乎也成了我们阅读诗歌的一个寓言。 “朦胧诗”之所以朦胧,主要在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这批诗人重新发现了诗歌意象的繁复性和多意性,用形象思维的跳跃、逆转和矛盾共存修正了以往诗歌的单意性和线性思维模式。如在这首诗中,“鸽子的哨音”常规应是光明和美好的召唤,而且也的确导致了诗中“我”的“寻找”。但它指引的却是“挡住了天空”的森林中的小路以及随后的“迷途”,光明与幽暗在矛盾中共存。这一矛盾现象又重现在寻找的结果中,“蓝灰色的湖泊”、“微微摇晃的倒影”、“深不可测”都充满了虚幻色彩,似乎正合“迷途”中不真实与错误的暗示;但第二人称直呼的“你”,以及那双“眼睛”,无疑是真实的,至少对诗人的心理期待而言是如此。这种亦真亦幻、光暗闪烁的色彩正源自对意象中多意性的展示。,第二个原因是,诗作者有明显的怀疑与自省意识,从而更强化了诗歌涵义的暧昧。这首诗中,诗人显然在置疑常规的寻找克服障碍找到模式,而是自觉接受了“迷途”,正是在这一次“理性”的放弃与自我意识的故意沉睡中,寻找的目标出现了。但诗人并不能无条件地相信这个目标,因为它只是水中的“倒影”,只是一双寓意无穷而又空洞的“眼睛”。这“眼睛”,也许是进一步迷途的诱惑,但也是对于下一次寻找的召唤,一如诗歌开首处“鸽子的哨音”。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也是一次寻找。我们受诗人的召唤走上征途,但目标并不明确,一如那双眼睛,只能闪烁在森林深处幽暗的湖泊中。但寻找的过程是充满意味的,它在时刻的迷途、转向和顿悟中摸索前进,于矛盾和迷惑中寻得个人的理解。因此,这首诗又恍似一篇阅读的寓言,提醒着我们诗歌阅读中的微妙之处。,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口供 -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黄昏里积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记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死水 A. 诗歌从第二句开始用铺陈手法,由白石、青松、大海、菊花构成了一幅绚烂多采的图画。 B. “鸦背驮着夕阳”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乌鸦的神奇力量,一个“驮”字,用得十分传神,使画面极富动感。 C. 诗歌把爱国主义的炽热理想与冷酷的现实作了鲜明的对照,形成强烈反差,在抒情中含有些许苦涩。 D.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是表现作者怨毒、激愤的诗句。诗人对旧我的自渎式的否定,是为渴求灵魂的蜕变。 答案为B. “鸦背驮着夕阳”,是指乌鸦在夕阳里飞翔,描写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夕阳图,并非是表现了什么“乌鸦的神奇的力量”。,(二)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信仰 -绿原 罗马斗兽场中间,基督教圣处女站在猛兽面前以微笑祈祷: 上帝与我同在啊。斗争养育着生命:胜利一定与我们同在! 站在断头台前我们微笑,我们不祈祷。 1943 年 A. “微笑的祈祷”是指基督教徒在面对各种灾难时,总是能从容不迫,把生死置之度外。 B. “斗争养育着生命”,是说人类的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有奋斗才是自我救赎的最佳方式。 C. 诗人认为,当他面对死亡时,只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使他毫无愧悔地走向断头台,因为他战斗过,他感到充实。 D. 诗歌所描绘的两幅形象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在民族抗战中斗争到底的决心。 答案为A. 这首诗所展示的是人类面对灾难的行为选择。它首先告诉我们,基督向人们昭示的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理想空间,而在灾难面前,人们只能向虚幻的上帝祈祷,请求帮助。并未写什么基督徒“总是能从容不迫,把生命置之度外”。故A项的理解是错误的,(三)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雾中汉水 -蔡其矫两岸的丛林成空中的草地;地上的牛车在天半运行;向上游去的货船只从浓雾中传来沉重的橹声,看得见的是千年来征服汉江的纤夫赤裸着双腿倾身向前在冬天的寒水冷滩喘息艰难上升的早晨的红日,不忍心看这痛苦的跋涉,用雾中遮住颜脸,向江上洒下斑斑红泪。 1957年 A. 开篇把“两岸丛林”化为“空中的草地”,把“地上牛车”化为“在天半运行”,出自于诗人独特的视角和全新的审美情致。 B. 听到“沉重的橹声”,见到“纤夫”的“双腿”,赋予作者在船中耳闻目睹事物形象的沉重感。 C. 写红日“不忍心看这痛苦的跋涉”,用拟人的手法来直接表示作者心境的惨淡和生活的艰难。 D. 诗人一方面准确、独到地把握事物的客观形态,另一方面在客观描写中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绪,构成特殊的审美境界。 答案为C. 作者对大自然的倾心和对旅行的偏爱,使他对于自然美的观察和表现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本诗就有这种特点。“艰难上升的红日/不忍心看这痛苦的跋涉”这一细节是作者在船中所见,眼前的景物与作者对现实的沉重感受融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暗示性。不能说“直接表示作者心境的惨淡”,更没有“作者生活的艰难”的意思。,(四)阅读下面一首诗歌,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路 -许达然 阿祖的两轮前是阿公 拖载日本仔拖不掉侮辱 倒在血地 阿公的两轮后是阿妈 推卖熟甘薯推不离艰苦 倒在半路 阿爸的三轮车上是阿爸 踏踏踏踏踏踏不出希望 倒在街上 别人的四轮车上是我啦 赶赶赶赶赶赶不开惊险 活争时间 A. 全诗分四节,每节写一个历史事件,作者从历史的纵面选择了具有象征性的事物作集中的描绘。 B. 诗歌以“路”为经,以“轮”为纬,以人物为中心,纵横交织地创造了一幅幅令人惊心而H. 深思的生活图景。 C. 诗歌前三节写祖辈的悲惨命运和父辈为生活而劳碌的情景,最后一节写自己坐上别人驾驶的汽车,生活虽然艰险,但终于得到幸福。 D. 诗歌的句法颇具特色,句式整齐而又变化灵活,重复和顶真修辞的运用,醒目而有力度。 答案为C. 该项对前三节的分析是正确的,最后一节是写自己为了生活,开出租车因“活争时间”而“赶不开惊险”的情景。,(五)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暮 -熊召政 这暮色,又被觅草的孤鹭剪断慵悃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借与晚风作韵的莲花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朦胧,亦如湖空冰盘的娇美啊清香的暮色揉成的江南 小舟从山浦中荡出了桨影铺成的长廊,绿荷正自盈栏栏外,视线停落的地方曲曲屏山已不见浮动船地下,游鱼戏逐的浮萍却在将波浪的方向交换 A. 开头两句中“剪”“抹”两个动词表现了弥漫山岚的暮色渐次朦胧,而倒映在水中的青山在雾霭里变暗的情景。 B. 第二节描写的景物几乎是第一节景物的重现,点明了这些景物在暮色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 诗歌语言清丽、婉约,诗中一些动词的活用,使山野风景情趣盎然,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 D. 全诗描写了一幅渔暮图,渲染出江南渔民在暮色中渔帆竞驶、舟人互答的、生机勃勃的热烈场面。 答案为D. 本诗以浓郁迷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乡渔暮图。整个画面呈现出安谧、恬静的景象,虽然也有声音,那时“小舟从山浦中荡出”的桨声,而不是“渔帆竞驶、舟人互答”的热烈之声。,(六)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 -艾 青 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那些夜是刮着风的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而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1937年4月注 龙华,上海看桃花名所,又是杀害革命志士的屠场。 A. 诗人一想到龙华的桃花,思绪就像打开的闸门不可遏制,一连串描写“那些夜”的诗句,构成了岁月的象征,让读者觉得有些喘不过起来。 B. “饥渴的野兽”,表现了反动派践踏“这古老的土地”、屠杀革命者的滔天罪行,作者对此深为忧虑。 C. “无数的蓓蕾”是在血迹的累积中“爆开”的,诗歌在揭露黑暗的反动统治的同时,也热情讴歌了抛洒热血的革命者。 D. 诗歌最后一句中的“我”,不仅指作者个人,而且代表着更多的人,作者借这个“我”来传达一个时代的感情与愿望。,答案为B. “饥渴的野兽”是用来比喻“古老的土地”的,诗人认为桃花是开放在一片吮血的土地上的。正是由这些血迹的累积,才爆出了桃花的蓓蕾。而B项则只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解释,是不可取的。,(七)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他抬起头望望前面。1932年4月 A. 诗歌仅截取了装车刹那间的情景来写,通过描写老马头部的动作,表现了它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 诗中老马在肉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他的性格中有善良、坚韧,也有不屈的反抗。 C. 关于诗歌的形象,有人认为表现了旧社会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究竟如何理解,读者自可见仁见智。 D. 诗歌的语言朴素而传神,把平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