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中药培训资料分析.ppt_第1页
药剂学中药培训资料分析.ppt_第2页
药剂学中药培训资料分析.ppt_第3页
药剂学中药培训资料分析.ppt_第4页
药剂学中药培训资料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药剂学 (中药) 知识培训,序言,中药药剂学:,.剂型的介绍,.剂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中药提取的基础知识 与提取最新方法简介,.剂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P1),一、概念 (一)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将药物加工制成适合患者需要的不同给药形式,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二)几个易混淆的概念 1.西药:相对于中药而说的一类药,即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2.中药(传统药):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所使用的药物。中药包含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民族药。 1)中药材: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 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剂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P2),2)中药饮片:广义凡是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全部药材统称“饮片”。狭义则指制成一定形状的药材,如片、块、丝、段等称为饮片。 3)中成药:是指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以中药材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糖浆等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 4)民族药:指我国某些地区少数民族经长期医疗实践的积累并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药品,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地域性,如藏药、蒙药等。 6.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物和矿物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7.化学原料药:以化学合成的加工手段获得的原料药,即用人工方法制的活性成份的原料药。,.剂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P3),.剂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P5),(二)剂型的分类 按形态分类: 1.液体制剂:注射剂、糖浆剂、搽剂、洗剂等 2.固体制剂:片剂、散剂、丸剂、膜剂等 3.半固体制剂:软膏剂、栓剂等 4.气体制剂:气雾剂、喷雾剂等 形态相同的剂型,制备特点比较相近。剂型的形态不同,药物发挥作用的速度也不同,如口服给药时液体剂型发挥作用比固体剂型快。,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制剂:口服后进入胃肠道,经胃肠道吸收发挥药效。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混悬剂等。 2.非经胃肠道给药制剂:是除口服给药以外的全部给药途径,包括 注射给药:如注射剂,包括静脉、肌内、皮下、皮内、穴位注射等几种注射途径。 呼吸道给药: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等。 皮肤给药:洗剂、搽剂、贴剂等。 粘膜给药:滴眼剂、滴鼻剂、眼用软膏、含漱剂、舌下片剂等。 腔道给药:用于直肠、阴道、尿道、鼻腔、耳道等的栓剂、软膏剂等。 按给药途径分类与临床使用结合密切,能反映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对剂型制备的特殊要求。,.剂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P6),按分散系统分类:分为溶液型、胶体分散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7类。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的特征,但不能反映用药部位与用药方法对剂型的要求。,.剂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P7),2005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的剂型有32种(西药中药),分别为 片剂、注射剂、酊剂、栓剂、胶囊剂、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眼用制剂、丸剂、植入剂、糖浆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膜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散剂、耳用制剂、鼻用制剂、洗剂/冲洗剂/灌肠剂、搽剂/涂剂/涂膜剂、凝胶剂、贴剂 # 锭剂、胶剂、煎膏剂(膏滋)、贴膏剂、合剂、滴丸剂、酒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膏药、露剂、茶剂。,.剂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P8),(三)剂型的重要性 剂型是药物应用的形式,对药效的发挥极为重要,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如:硫酸镁口服可作泻下药,但25%硫酸镁注射液10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5%溶液,静脉滴注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痉作用。,.剂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P9),(三)剂型的重要性(P10),(2)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如:注射剂、吸入气雾剂等,属于速效制剂,发挥药效快,可用于急救。缓控释制剂、植入剂等属慢效与长效制剂。 (3)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芸香油片剂治疗咳喘病,药效发挥慢,且疗效不佳,但改成气雾剂则药效发挥快且副作用小。 氨茶碱治疗哮喘病很有效,但可引起心跳加快等副作用,但改成栓剂则可消除这种副作用。,(4)某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如:静脉注射乳剂、静脉注射脂质体制剂等,具有微粒结构的制剂,在体内能够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使药物在肝、肾、肺等器官分布较多,发挥了药物剂型的靶向作用。 (5)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 有些剂型特别是固体剂型,其中药物的性质和制备工艺不同会对药效产生影响。如药物晶型、药物粒径等都可直接影响药物的释放,进而影响药效。,(三)剂型的重要性(P11),.剂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剂型的介绍,剂型(dosage form):,.中药提取的基础知识与提取最新方法简介,二.胶囊剂,三.注射剂,四.栓剂,五.丸剂,六.颗粒剂,七.散剂,八.糖浆剂,九.合剂,十.酒剂,十一.流浸膏剂,一.片剂,3.特点,1.定义,2.分类,二、胶囊剂(capsules),4. 制备,5.质量评定,6.药剂卫生,胶囊剂(capsules)系指将药材用适宜的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的辅料,填充或密封于空心胶囊中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制剂。 *胶囊剂是三大剂型之一(片剂、注射剂、胶囊剂),1.定义:,2.胶囊剂分类(capsules),*胶囊剂一般供口服应用,但也用于其他部位如:直肠、阴道、植入等使用。,胶囊分类:,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1)硬胶囊剂(Hard capsules) : 将药材提取物、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药材细粉与适宜辅料制成的均匀粉末、细小颗粒、小丸、半固体或液体,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的胶囊剂。,2.胶囊分类 :,(2)软胶囊剂(Soft capsules) :将药材提取物、液体药物或与适宜辅料混匀后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密封于球形或橄榄形的软质囊材中的胶囊剂。 软胶囊的性质: 可充填油类、对明胶无溶解作用的液体、混悬液、固体药物。,2.胶囊剂分类,(3)肠溶胶囊剂(Enteric capsules) :系指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液中崩解或释放的胶囊剂。 肠溶胶囊剂它实际上就是硬胶囊剂或软胶囊剂中的一种,只是在囊壳中加入了特殊的药用高分子材料或药物经特殊处理,所以它在胃液中不溶解,仅在肠液中崩解溶化而释放出活性成份,达到一种肠溶的效果,故而称为肠溶胶囊剂。,2.胶囊剂分类,3.胶囊剂特点(capsules),(1).与片剂相比制备时没有施加压力,故 分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2).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 (3).减小药物的刺激性;,3.胶囊剂的特点,(4)、提高药物稳定性; (5)、弥补其他剂型的不足; (如含油量高或液态的药物难 以制成片剂或丸剂时) (6)、延缓药物的释放; (药物制成颗粒,用不同释放速度的高分子材料包衣,如:康泰克。) (7)、便于识别(胶囊可以有各种颜色、印字)(见彩图)。 (8)、不能装水、乙醇溶液, 易溶性、刺激性、 易风化、易吸湿药物。,4.胶囊剂的制备,药物 + 辅料 制成粉末、颗粒、混悬液、微丸 填充空胶囊,4.胶囊剂的制备,(1)硬胶囊剂,空胶囊制备(了解),药物的制备与填充,A.空胶囊的制备(了解) : 空胶囊亦称胶壳,囊帽、囊体, 普通型,锁口型(单、双锁口),,空胶囊的成份: 空心硬质胶囊壳或弹性软质胶囊壳的材料(简称囊材)是明胶、甘油、水以及其它的药用材料制成。近年来也有应用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钙(或钠盐)、聚乙烯醇、变性明胶以及其他高分子材料,以改变胶囊剂的溶解性或产生肠溶性。 明胶是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是由骨、皮水解而制得的(由酸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A型明胶,等电点pH7-9;由碱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B型明胶,等电点pH4.7-5.2)。 *以骨骼为原料制得的骨明胶,质地坚硬,性脆且透明度差; *以猪皮为原料制得的猪皮明胶,富有可塑性,透明度很好。 *为兼顾囊壳的强度和塑性,采用骨、皮混合胶较为理想。,4.胶囊剂的制备(了解),*为增加韧性与可塑性,一般加入增塑剂如甘油、山梨 醇、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羟丙基纤维素(HPC)、油酸酰胺磺酸钠等; *为减小流动性、增加胶冻力,可加入增稠剂琼脂等; *对光敏感药物,可加遮光剂二氧化钛(2%-3%); *为美观和便于识别,加食用色素等着色剂; *为防止霉变,可加防腐剂尼泊金等。,空胶囊的成份(了解),空胶囊制备工艺(了解)P5,溶胶蘸胶(制坯)干燥拔壳(脱模)切割整理, 由自动化生产线完成。 生产环境洁净度应达10000级,温度10-25,相对湿度35%-45%。,阴凉、干燥、避光处, 密闭容器 温度:15-25 C ,湿度:30-40%,空胶囊的贮存 (了解),(1)硬胶囊剂的制备,*硬空心胶囊的囊号:,000 00 0 1 2 3 4 5 0.75 0.55 0.40 0.30 0.25 0.15 囊号近似容积(ml):,*空胶囊的选择: 由于各种药物的相对密度、结晶、细度及剂量的不同,所占体积也不同,必须选用适宜大小的空心胶囊进行填充。小量制备时多凭经验或试装决定。大量生产时则必须首先测定胶囊的大小和填物的多少而后选定采用何种胶囊。国外有人根据堆密度编制了一套标准尺,如图P6所示,在虚线交叉处即为所需胶囊的号数。例如,欲将堆密度1.8g/cm3的700mg药粉填充胶囊,则选用2号胶囊。 市售的空心胶囊其大小以号数表示,“000”号为最大,“5”号最小。空心胶囊的颜色丰富多彩,有上下两节不同颜色的胶囊,可借以颜色区别不同的胶囊剂。,(1)硬胶囊剂的制备(了解),B、药物的处理 :,(1)硬胶囊剂的制备,硬胶囊中一般填充粉状或颗粒药物,药物的处理基本上与散剂(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相同。但近几年亦有填装液体或半固体药物者,两者在生产上的处方和设备各不相同。 *若纯药物粉碎至适宜粒度就能满足硬胶囊剂的填充要求,即可直接填充,但多数药物由于分散性、流动性差等方面的原因,均需加一定的稀释剂、润滑剂等辅料才能形成满足填充(或临床用药)的要求。 *胶囊常用的辅料: 稀释剂: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氧化镁等; 润滑剂:硬脂酸镁、硬脂酸、滑石粉、二氧化硅等。 *选择辅料的原则:不与药物和空胶囊发生变化;与药物混合后应有适宜的流动性(装量差异)、分散性(溶出度)。,中药一般须按处方中药物性质、用药剂量及治疗需要适当处理:,B、药物的处理 :P10,(1)处方中贵重药物及剂量不大的药物可直接粉碎细粉,经过筛混合均匀后填充。 (2)处方中剂量较大的药物,可将部分易于粉碎者粉碎成细粉。其余药物经适当提取后浓缩成稠膏,再与上述药物细粉混合均匀,干燥,研细,过筛,混匀后填充。 (3)将处方中全部药物提取,浓缩成稠膏,加适量的吸收剂,搓匀,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后填充。 (4)已明确有效成份的药物,可用适当方法提取其有效成份,干燥,粉碎,过筛,混合均匀后填充。,(1)硬胶囊剂的制备P11,C.硬胶囊的填充: 填充硬胶囊时,要求将药料装满,而且应于每个胶囊中装一个剂量的药物。 *大量生产胶囊剂已采用全自动间歇型和连续型填充设备进行。 产量:12000-72000粒/小时 *少量制备时,手工装填胶囊 (了解): 用有机玻璃制成胶囊分装器进行 。,全自动硬胶囊填充机,胶囊填充时某些问题的处理:,(1)硬胶囊剂的制备,定量药粉在混合及填充时常发生小量的损失而使最末胶囊装量或含量不足,可依照配制数目的需要量多配一定量,待全部填充后将多余部分弃去。但麻醉、毒剧药品不在此例。(尾料) 小剂量药物,尤其对麻醉、毒剧药物,应先用适宜的稀释剂稀释,混匀后再行填充。 易引湿或共熔的药物,可视情况分别加入适量的稀释剂混匀后填装,但不易久贮。 疏松的药物小量配制时,可加适量乙醇或液状石蜡混合均匀后填装。 液体药物常用弹性较大的硬胶囊填充,填入的液体必须对明胶呈不溶性,在填充液体药物后须将胶囊密封,以免漏泄。水性溶液不宜装入胶囊内。 中药浸膏粉末必须保持干燥才能装入胶囊,否则易使胶囊软化。 挥发油装入胶囊前,应先用固体吸收剂吸附。中药复方制剂可用处方中粉性较强的药物细粉作吸收剂。,(2)软胶囊剂 制备(了解),软胶囊剂多填装油性或非水溶性液体药物的球形或椭圆形胶囊。因胶壳中含有甘油而具有较大的弹性,所以软胶囊亦称弹性胶囊剂或胶丸剂。现在,软胶囊中也有装填混悬液或固体粉末、颗粒药物者。,软胶囊剂制法,滴制法,压制法,钢板模法,旋转模压法,(2)软胶囊剂 制备P14 :,、滴制法(滴丸法): 系将胶液与油状药液两相,通过滴丸机的双层喷头使两相按不同速度喷出,则一定量的明胶液将定量的油状药液包裹后,滴入另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冷却剂中。胶液接触冷却液后,由于表面张力作用而使之形成球形,并逐渐凝固而成为胶丸。 *滴制过程中,胶液的粘度、胶液贮槽及喷头的温度,冷却剂的温度,都是滴制成败的影响因素,应注意控制好。,软胶囊(胶丸)滴制法生产过程示意P15,、压制法: 压制法是将胶液制成厚薄均匀的胶片,再将药液置于两个胶片之间,用钢板模或旋转模压制软胶囊的一种方法。 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旋转模压法,旋转模压法制囊机及模压过程参见下页图(模具的形状可为椭圆形、球形或其它形状)。,(2)软胶囊剂 制备(了解),自动旋转轧囊机旋转模压示意图(了解),软胶囊剂的组成与质量控制 软胶囊的囊壳是由明胶、增塑剂、水三者所构成的,其重量比例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0.4-0.6:1(常用的增塑剂有甘油、山梨醇或二者的混合物)。 *软胶囊的囊壁具有可塑性与弹性是软胶囊剂的特点,也是该剂型成立的基础。 *在软胶囊的制备中以及在放置过程中仅仅是水分的损失。,(2)软胶囊剂 制备(了解),所包药物与附加剂对软胶囊剂质量的影响 * 由于软质囊材以明胶为主,因此对蛋白质性质无影响的药物和附加剂均可填充,如各种油类和液体药物、药物溶液、混悬液和固体物。 * 但应注意:液体药物若含水5%或为水溶性、挥发性、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醇、酮、酸、酯等,能使囊材软化或溶解;醛可使明胶变性,因此,均不宜制成软胶囊。 * 液态药物pH以2.5-7.5为宜,否则易使明胶水解或变性,导致泄漏或影响崩解和溶出,可选用磷酸盐、乳酸盐等缓冲液调整。,(2)软胶囊剂 制备(了解),5. 硬胶囊剂的质量评定(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1)外观要求:胶囊剂应整洁,不得有粘结、变形或破裂现象,并应无异臭。 (2)水分:硬胶囊除内容物为液体或半固体外应做水分检查(水分测定法附录H),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3)装量差异:除另有规定外,取胶囊10粒,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倾出内容物(不得损失囊壳),硬胶囊壳用小刷刷净;软胶囊用乙醚等洗净,置通风处使溶剂挥尽,再分别称定囊壳重量,求出每粒的装量。每粒的装量与标示装量比较(无标示装量的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装量差异限度应在标示装量(或平均装量)的10%以内,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胶囊不得多于2粒,并不得有一粒超出限度的1倍。 (4)崩解时限: 除另有规定外,按照崩解时限检查法(附录A)检查,应符合规定。 (5)微生物限度:按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附录C)检查,应符合规定(标准详见下页)。,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是基于药品的给药途径和对患者健康潜在的危害以及中药的特殊性而制订的。 *检查项目: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 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杆菌,多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埃希菌属(Escherichia)是其中一类, 包括多种细菌,临床上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E.coli)通称大肠杆菌,是所有哺乳动物大肠中的正常寄生菌,一方面能合成维生素B及K供机体吸收利用。另一方面能抑制腐败菌及病原菌和真菌的过度增殖。但当它们离开肠道的寄生部位,进入到机体其他部位时,能引起感染发病。有些菌型有致病性,引起肠道或尿路感染性疾患。 简而言之,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 (只供参考),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标准,1.口服给药制剂:,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标准,2.局部给药制剂: 2.1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标准,2.局部给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其他规定P6,微生物限度结果判定P7,1. 供试品检出控制菌或其他致病菌时,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2. 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应从同一批样品中随机抽样,独立复试2次,以3次结果的平均值报告菌数。 3. 眼用制剂检出霉菌和酵母菌数时,须以2次复试结果均不得长菌,方可判供试品的霉菌和酵母菌数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4. 若供试品的细菌数、霉菌和酵母菌数及控制菌三项检验结果均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包装储存对胶囊质量的影响:P8,*一般来说,高温、高湿(相对湿度60%)对胶囊剂可产生不良的影响,不仅会使胶囊吸湿、软化、变粘、膨胀、内容物结团,而且会造成微生物滋生。 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包装容器与贮藏条件。 *一般应选用密封性能良好的玻璃容器、透湿系数小的塑料容器和泡罩式包装,在 25、相对湿度 60%的干燥阴凉处,密闭贮藏。,药剂卫生:指环境卫生、工艺卫生、人员卫生。 环境卫生:指生产区、生产厂房及周围环境的卫生要求。 工艺卫生:指对所有使用物料、生产过程及设备的卫生要求。 人员卫生:人是洁净区最大的污染源。 (有人曾做过实验,人坐者不动产生尘埃粒子:100,000个颗粒,走动:5000,000个颗粒,跑动:15000,000个颗粒,洁净室内规范操作要轻拿轻放、少走动就是这个道理!),6.药剂卫生P1,生产区卫生要求: *厂房内表面干净见本色,无霉斑,无渗漏,无不清洁死角,灯与管线无积尘; *地面光滑平整、洁净无积水、无杂物,地漏干净无积垢。 *厂房严密,有防止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措施。 *物料、中间产品定置放置,码放整齐,有明显标记。 *一切非生产物品及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和存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从事与生产无关活动。 *走廊、电梯间清洁、畅通,不得堆放任何东西。 *人流、物流分开有明显标记。 *操作间之间,避免交叉污染。 *生产中废弃物,每天及时清理,放指定位置。 *生产区内清洁工具齐全,洗涤、消毒及时。 *操作室地面无散落物,无污物。,(一)环境卫生:P2,空气净化: (1)洁净室的净化标准: 含尘浓度的表示方法: *计数浓度:空气中所含粉尘的个数,个/L或个/m3 *质量浓度:空气中所含粉尘的毫克量,mg/m3,(一)环境卫生:P3,(一)环境卫生:P4,洁净区监测的项目:P5,中国06版讨论稿GMP洁净级别划分P6,空气过滤器往往把滤材装进金属或木材框架内制成一个单元过滤器,使用时将单个或多个单元过滤器镶在通风管或通风柜里的空气过滤箱体内。,*空气过滤装置:P7,滤过器有四种: 1.板式 2.契式 3.袋式 4折叠式,2.契式:将平板状滤材交错摆放成楔状,常用于中效过滤。,过滤器种类P8,1.板式:把滤材装到框架内,两侧用金属网压紧形成平面状,框架采用木材、金属或塑料等制成,是最简单而常用的过滤器。,过滤器种类P9,3.袋式:把滤材作成细长的袋子,然后装入框架上。常用于中效过滤。,过滤器种类P10,4折叠式:将较薄的垫块状滤材折叠装入框架内,并且采用波纹形分隔板夹在褶状滤材之间,保持滤材褶与褶之间的间隙,支持手风琴状的滤材,防止滤材变形。该过滤器过滤面积大,可减小通过滤材的有效风速,微米级粉尘的捕集效率高,是经济而可靠的高效过滤设备。,过滤器种类P11,1.一般净化:以温湿度为主要指标的空调,采用初效滤过器。 2.中等净化:对室内含尘量有一定的指标(允许含尘量为0.15-0.25mg/m3,无1m 的尘粒。采用初、中效过滤器。 3.超净净化:对室内空气含尘量有严格的要求,以颗粒计数为指标的要求,此类净化必须经过初、中、高效过滤器。,*常用净化方法:P12,洁净室(区)的设计P13,制剂生产厂房的内部布置必须根据药品的种类、剂型以及生产工序、生产要求等合理划分区域,即一般生产区、控制区、洁净区、无菌区。 100级或10,000级背景下的局部100级:无菌药品需灭菌的50ml大容量注射剂的灌装,不需除菌过滤的药液的配制、灌封、分装和压塞,冻干粉针的灌装、压塞等; 10,000级:注射剂的稀配、过滤,小容量注射剂的灌封,灌装前需除菌过滤的药液的配制,供角膜创伤或手术用滴眼剂的配制和罐装等;,100,000级:注射剂的浓配和采用系统的稀配,非最终灭菌口服液体药品的暴露工序,深部组织创伤外用药品、眼用药品的暴露工序,阴道、鼻粘膜用药等暴露工序; 300,000级:最终需灭菌的口服液体药品的暴露工序,口服固体药品的暴露工序,表皮外用药品暴露工序,直肠用药的暴露工序,原料的精制、干燥、包装环境等。,洁净室(区)的设计P14,洁净室的气流组织P15,1层流(laminar flow):是指空气流线呈平行,又称平行流或单向流 垂直层流 水平层流 2乱流(turbulent flow):稀释降低粉尘浓度,送、回风的布置形式以换气次数有关。,垂直层流(vertical laminar flow):以高效过滤器为送风口布满顶棚,地板全部做成回风口,使气流自上而下地流动。实现层流必须有足够的气速,以克服空气对流。垂直层流的端面风速在0.25 m/s以上,换气次数载400次/h左右,造价以及运转费用很高。,水平层流(horizontal laminar flow):以高效过滤器为送风口满布一侧壁面,对应壁面为回风墙,气流以水平方向流动。为克服尘粒沉降,端面风速不小于0.35m/s。造价比垂直层流低。,乱流:a、c形式可达到1000级,b、d可达到1万级, e形式只能达到10万级。,1.送风形式 对气流组织影响较大,常见的有侧送风与顶部送风。 2回风形式 回风对气流组织影响不大,一般安装于墙下,以调节回风量和防止杂物被吸入。回风口的型式有金属网格、百叶或各种形式的格栅等。,洁净室的送风与回风形式P19,(1)侧送风:将送风口安装于送风管或墙上,向房间横向送入气流。,送风形式 P20,(2)顶部送风: 将散流器装设于房间的顶部送风口,使气源从风口向四周以辐射状射出,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送风形式P21,药剂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 1、原料药材:主要指植物类、动物类药材直接携带多种微生物和螨。 2、辅助材料:加水、蜂蜜、淀粉与常用辅料均存在一定数量微生物。 3、制药设备:如粉碎机、混合机及各种盛装物料的容器具,可能带入微生物。 4、环境空气:空气中有多种微生物存在。 5、操作人员:工人的手、皮肤及穿戴的鞋、帽和衣服有带有微生物。 6、包装材料:如玻璃瓶、塑料带等可能带入微生物。,(二)工艺卫生P22,1、随时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即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衣服、勤洗澡。 2、工作前洗干净手,不涂抹化妆品,上岗时不配带饰物、手表。 3、离开工作场地,必须脱掉工作服。 4、不携带个人物品进入生产区,不在生产区内吃东西,生产内的饮水要干净,对生产不造成污染。 5、洁净室随时注意保证手的清洁,注意消毒。手在消毒以后,不再接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不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6、无菌室内应特别注意消毒,不得裸手操作。,(三)人员卫生P23,中药药剂学:,.剂型的概念、分类及其重要性,.剂型的介绍,.中药提取的基础知识与提取最新方法简介,.中药提取的基础知识与提取新方法简介,一、中草药化学成份 二、中药提取基础知识 三、提取新方法的简介,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有效成份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份分离出来。 有效成份: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份:是指与有效成份共存的其他化学成份。,一、糖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类 。 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 ,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份。 三、有机酸 概念: 是植物中含有羧基(COOH)的一类化合物,即将成熟的果实中较多,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多与金属离子钾和钠结合成盐,或与甘油结合成脂肪酸,与生物碱结合成盐。,四、油脂和蜡 (一)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组成的混合物。 植物中的油脂主要存在种子中,其它器官含量较少, 如薏苡仁醋。 性质: 1.溶于水,而易溶于石油醚,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 2.难溶于冷醇,易溶于热醇中,冷后易析出。(回流提取比渗漉提取的油脂多) 3.油脂没有挥发性将油脂滴在滤纸上,留有持久性的透明油迹,加热也不消失。(可与挥发油区别) 4.油脂的酸败油醋放久后,易发生水解,产生丙烯醛,而产生腐臭味,一.中草药化学成份,五、树脂 1.概述: 是植物组织内树脂道分泌的渗出物。(植物的茎干用刀切割使树脂不断向外渗出,开始渗出的是液体,露于空气中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或半固体的物质,如乳香、没药。) 2.性质: 性脆易碎,不溶于水,可溶于醇及其它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能部分溶解或完全溶解,加酸时又沉淀析出。 有效成份:血竭、乳香、没药等有活血止疼,散瘀生肌作用。 无效成份:大多数中药中含有少量树脂,会影响其它成份的提纯,应将其除去。 3.除去方法: 醇提液回收乙醇后,加水沉淀,因树脂不溶于水而析出水沉。,一.中草药化学成份,六、挥发油 挥发油是一类经水蒸汽蒸馏出的与水不相混合的挥发油成份的总称。 性质:挥发油多为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具香气,常温下能挥发,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及脂肪中多视为有效成份。 提取方法:水蒸汽蒸馏法。,一.中草药化学成份,七、生物碱 生物碱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是中草药中的一类重要有效成份。 1.性质: 生物碱多具碱性,能与酸结合成盐,多为无色晶体,味苦。 游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能溶于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生物碱盐则可溶于水或乙醇,不溶或难溶于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因中药成份多以生物碱盐的形式存在,故水提、醇提、醇沉、水沉均不会损耗其成份)。 2.提取方法 水提法(煎煮法、酸水提取法) 醇提法(渗漉法、回流法) 离子交换树脂法 其它方法: 水蒸汽蒸馏法含挥发性的生物碱。 升化法如茶叶中的咖啡碱。,一.中草药化学成份,八、苷类 苷类也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也是一类重要的有效成份,苷类是一类由糖与非糖化合物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苷类易被稀酸或酶水解后生成苷元和糖(如黄芩苷)。 1性质: 苷多为无色无臭的晶体、有苦味。 大多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可溶于水或乙醇,氯仿中,难溶于醚或苯中。 苷元大多可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故黄芩苷被酶水解成苷元而沉淀析出,而使含量下降) 2提取方法 溶剂法:水提、醇提后醇沉、水沉而提纯。 碱溶酸沉法:因苷类化合物多含酚羟基,呈酸性能与碱成盐,加酸后黄酮转为原来的化合物而析出。 多属络合物沉淀法(多用于实验室中),一.中草药化学成份,九、色素 1.分类: a 水溶性色素:黄酮类、蒽醌类等。 b 脂溶性色素:叶绿素、叶黄素等。 叶绿素分布很广,凡是植物的地上部分带有绿色, 都是因为含有叶绿素。 2叶绿素的性质: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可溶于乙 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具有抗菌、消炎、除臭、促进肉芽生长等作用。 3.叶绿素的除去方法: 在提取中药其它有效成份时,叶绿素常作为杂质除去, 除去方法可在乙醇提取液浓缩后,加入等量的水使叶绿素沉淀析出,过滤除去(醇提水沉法)。,一.中草药化学成份,二、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一).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方法 (二).中药提液的浓缩与干燥 (三).中药有效成份的分离,二、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一)、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方法 1、溶剂提取法 (1)、浸渍法 (2)、 煎煮法 (3)、渗漉法 (4)、回流提取法 2、其它提取方法 (1)、水蒸汽蒸馏法 (2)、升化法,(1)原理: 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有效成份溶解度的性质,选用对需要成份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份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要的活性成份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当溶剂加入到粉碎的药材中,由于扩散和渗透作用,使溶剂逐渐通过细胞壁渗透到细胞内。溶剂在细胞内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份,造成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而产生了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内的浓溶剂不断向外扩散,而细胞外的溶剂又不断进入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浸润 溶解 扩散 置换 浸润:指溶剂通过毛细管进入细胞组织中(渗透作用)。 溶解:指可溶性成份溶解在溶剂中。 扩散:指溶剂溶解可溶性成份后形成的浓溶液,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置换:指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内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细胞内。,(2)过程:,(3)溶剂的选择,选择溶剂的要点: a.要对有效成份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b.不能与成份起化学变化。 c.溶剂要价廉、易得和使用安全。 常用的溶剂:水、乙醇、氯仿、乙醚,1.水,优点: a.价廉、易得、使用安全。 b.对中药细胞穿透力强的极性溶剂。 c.大多药材中的有效成份均能提取出来。 缺点: a.淀粉、果胶、粘液质含量多的药材易被糊化,难过滤。 b.苷类成份用水提易酶解。(如黄芩苷) c.对成份的选择性较差,提取出的杂质较多。 d提取液易酸败、变质、不能久留。,2乙醇,优点: a.溶解性能较好、大多数有效成份均能溶解。 b.对细胞穿透力强、成份提取较彻底。 c.对药材成份的选择性较强。(淀粉、蛋白质、果胶、粘液质等杂质不易溶解) 含量90%以上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等。 含量50%-70%大多数的生物碱、苷类 含量50%以下蒽醌类、皂甙类 d提取液好保存。(20%以上就有防腐功能) 缺点: a.价格较贵。 b.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c.易燃、不安全。,3 . 氯仿、乙醚,均为实验室或有效成份检验时使用、有毒、大规模生产少用。,1.药材的粒度: 一般来说药材粉碎越细、提取的效率越高,(接触面积越大),但过细会因吸附作用而影响扩散速度,且过细会使过滤困难。 应根据 a.药材的不同成份而定:细粉、粗粉、切片、切段 b.不同的溶剂而定水提:切片、切段 醇提:粗粉,(4)影响提取的因素,2.浓度差: 浓度差是扩散的主要动力,故在提取过程中要保持较高的浓度差,以加速解。故加入的溶剂的量要控制好 太多:费工、费时 太少:提取不完全,(4)影响提取的因素,3.温度: 一般冷提杂质少,热提效率高。 注意: a.含淀粉、粘液质等量较多的中草药、水提时应避免加热提取。 b.对易挥发的成份在加热提取时,要防止其损失。,(4)影响提取的因素,4.时间: 提取时间较长则提出较完全,但杂质也越多,一般生产工艺均有规定。,(4)影响提取的因素,1.浸渍法: 2.煎煮法: 3.渗漉法: 4 .回流提取法,(5)提取法,定义:是将处理好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水或醇)在常温或温热(60-80)情况下浸渍,使药材有效成份浸出的一种方法。 a.分类 冷浸法:常温下进行(浸出率较差,且需时间长) 温浸法:在60-80温度下进行(浸出率更高,时间更短) b.优点: 此法适于提取有效成份遇热易被破坏及含淀粉、果胶、粘液质多的中药。 浸出液的澄明度较好 c.缺点: 提取时间长,且水提液易霉变质 提取有效成份不完全,1.浸渍法:,定义:是将经过处理过的药材,加入适量的水加热煮沸,使其有效成份煎出的一种方法。 a操作方法: 药材粗粉或切碎,加水适量,加热至沸,开始计时(并保持微沸),到时间后再过滤,放出煎煮液,反复多次至煎液味淡为止。 b注意事项: 药材应为加工好的净药材。 加水量应为药材量的6-8倍。 应加热至沸后才开始计时。,2.煎煮法:,2.煎煮法:,c.优点: 此法简便易行,能煎出大部分有效成份。 尤其适用有效成份能溶于水,对温、热均稳定的药材。 d.缺点: 对有效成份的选择性差,且杂质较多,精制较困难。 容易霉变、腐败变质,不易保存。 一些不耐热及挥发性成份在煎煮过程中易被破坏,挥发而损失。,定义:是往药材粗粉中不断添加溶剂使其浸过药粉,从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因其具有良好的浓度差,故提取效果优于浸渍法)。 a.操作方法: 湿润:用配制好的溶剂拌匀,药材吸收溶剂后充分膨胀。 装桶:药材湿润一段时间后装入渗漉桶中。(或多功能提取罐) 浸渍:装桶后缓缓加入溶剂,至高出药面数厘米,加盖放置24-48时。 渗漉:浸渍时间到后,开始慢慢放出浸出液,并且往药粉上面及时添加溶剂。,3.渗漉法:,b.注意事项: 药粉不宜太细,以免堵塞孔隙,防碍溶媒通过。 (锅底用一些薄片或切段的药材垫底) 药粉装桶前要用溶剂拌匀,充分湿润。(以免在桶中膨胀而造成堵塞) 装桶时药粉的松紧及使用压力是否均匀,对渗漉的效果的影响很大。(太紧流不动,太松溶剂浸出不完全,造成浪费) 药粉不宜装得过多,一般为桶的2/3。(便于存放溶媒,连续渗漉),3.渗漉法:,药粉填装好后,先打开浸出液出口,再加溶媒,否则会因加溶媒造成气泡,冲动粉柱而影响浸出。 渗漉时要始终保持溶媒盖过药面12厘米。(不得露药,造成上面的药粉浸出不完全) 要控制适当的渗漉速度, 一般每分钟 : 1-3ml/1000g药材(慢渗) 3-5ml/1000g药材(快渗) c.渗漉药渣中溶剂的回收 从多功能提取罐中通入蒸汽,将溶剂气化后,通过冷凝器冷凝后再回收。(直通蒸汽蒸馏法) 从药渣上面加水,并浸泡一段时间后(4-6小时),将其浸出溶剂置换出来,然后再加以回收。,3.渗漉法:,定义:在应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媒提取有效成份时,为了减少溶媒的使用量和溶媒的消耗,而采用加热提取,使溶媒挥发冷却后重新回流至锅内的一种提取方法。 a.操作方法: 取已加工(切段或粗粉)好的药材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入配制好的溶媒适量,用夹层蒸汽加热,并及时打开冷凝器的冷却水,沸腾时要先排除罐内空气,(否则会使锅内带压),再关闭排气阀,开始计时。,4回流提取法,b.注意时项: 药材不宜太细,以免堵塞孔隙。(应为粗粉或切段) 应用锅的夹层蒸汽加热。(而不能用直通蒸汽,否则的锅内的乙醇含量会越来越低) 应在加热的同时打开冷凝器的冷却水,结束时应关闭蒸汽后再关冷却水。 开始时要打开排气阀排除锅内空气,以免使锅内带压。,4回流提取法,4回流提取法,c.优点: 回流提取比渗漉时间更短,速度快。 使用的溶媒更少。 提取有效成份更完全。 d.缺点: 提取出来的药液杂质更多。 操作时技术要求更高。(且如果冷却系统效果不好, 乙醇的损耗率会更高) 对热不稳定的成份不宜使用本法。,(1).水蒸汽蒸馏法: 是利用中药材中的有效成份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的一种提取方法。 (主要用于芳香水和挥发油的提取) 道尔顿原理:相互不溶也不起化学作用的液体混合物的蒸汽总压,等于该温度下各组分的饱和压之和。(尽管各组分本身的沸点高于混合液的沸点,但当分压总和等于大气压时,液体混合物即开始沸腾并被蒸馏出来。),2、其他提取法,2、其他提取法,(2).升化法 固体物质受热后直接变成汽态,遇冷后又凝固为原来的固体物质,称为升化法,(如丹皮酚的提取)操作原理与蒸馏法差不多。 提取丹皮酚的几个注意事项: 牡丹皮打成粗粉,加水量以浸没药材为准。 使用直通蒸汽加热。 要控制冷却水的流速,使得提出来的蒸馏液温度在40左右。(否则丹皮酚结晶后会堵塞管道)。 收集的蒸馏液放入4左右的冷库结晶析出。,中药提取最新方法简介,“微波动态提取”,一. 中药提取的现状与发展形势 二.微波动态提取 三.同现有的提取设备比较的优点,一. 中药制造的现状与发展形势,在中药生产中提取操作是一重要的操作单元 ,直接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 目前药材提取大多采用水提醇沉或醇提水沉的工艺 。,静态提取,动态提取,微波动态提取,目前我国中药材提取工艺主要为静态提取,药材的提取停留在单台提取的水平,效率较低,属于间隙操作,劳动条件较差。 现有生产中常用的多能提取罐属静态提取,其结构较简单,提取时间较长,一罐药材提取约需一个生产班次,能耗也较高。 我国的中药生产水平与世界先进的天然药物提取水平差距甚大,除了提取收率低,对产品的有效成分分离能力也较差,国内仅有少数厂家采用先进的超临界提取、层析、超率等动态提取工艺,从而影响了我国中成药在世界药品市场的地位。,1. 中药提取的现状,天然药物的动态提取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