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总论.ppt_第1页
传染病学总论.ppt_第2页
传染病学总论.ppt_第3页
传染病学总论.ppt_第4页
传染病学总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染病学总论,2,内容,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3,前言,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阮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科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外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4,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一、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三、病原体的作用? 四、免疫应答?,5,一、感染的概念,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互相作用、互相斗争的过程。 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可来自体内和体外。来自体外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称为传染。体内? 构成传染和感染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因素: 病原体 人体 二者所处的环境,6,一、感染的概念,共生状态:病原体与人体之间互相适应、互不损害的状态。 机会性感染: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大量应用激素、抗肿瘤药等),或大量应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到达其它部位而引起宿主损伤。,7,一、感染的概念,“新发突发传染病”:新的病原体:如HIV病毒、SARS相关冠状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 “再现传染病”:已经被控制的传染病如结核病由于种种原因在局部地区流行。 难治性耐药菌株感染:广谱抗生素的滥用诱发细菌耐药基因突变。,8,多种形式的感染情况,首发感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同时被2种或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又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感染:原发感染后的其它病原体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但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经存在的感染。,9,二、感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就开始了感染的过程。感染过程可出现5种结局。 (一)清除病原体 (二)隐性感染 (三)显性感染 (四)病原携带状态 (五)潜伏性感染,10,感染过程表现,从下到上,比重依次减低,11,三、病原体的作用,病原体是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一)侵袭力:侵入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二)毒力:包括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 (三)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四)变异性:病原体发生变异可使致病力增强;可逃逸机体特异性免疫作用而引起疾病或使疾病长期存在。,12,四、免疫应答,(一)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屏障: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 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 体液因子:溶菌酶、干扰素 (二)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T细胞杀伤病原体及其寄生的细胞。 体液免疫;B细胞产生抗体即免疫球蛋白。,13,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14,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一)入侵部位 侵入部位得当,才能引起病变 (二)机体内定位 在入侵部位直接引起病变、远离部位引起病变、靶器官病变、某脏器定居。 (三)排出途径 单一途径:志贺菌,粪便 多种途径:脊髓灰质炎病毒,粪便,飞沫 叮咬或输血:疟原虫,15,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一)直接损伤: 借助其机械运动及其分泌的酶直接破坏组织 通过细胞病变而使细胞溶解:脊髓灰质炎病毒 通过诱发炎症过程而引起组织坏死:鼠疫 (二)毒素作用 外毒素:霍乱肠毒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内毒素:导致发热、休克及DIC,16,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三)免疫机制 抑制细胞免疫(麻疹)或直接破坏T细胞(艾滋病) 通过变态反应(主要是III型和IV型)而导致组织损伤。,17,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一)发热: 外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体温中枢,释放PGE2,产热超过散热。 (二)急性期改变 1.蛋白代谢:CRP升高,ESR加快,负氮平衡、消瘦 2.糖代谢:血糖升高;肝衰竭患者,血糖下降。 3.水电解质代谢:低钠血症,低钾,贫血 4.内分泌代谢:急性期糖皮质激素升高;败血症时分泌不足;醛固酮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素早期下降,后期升高。,18,第三节 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9,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人群易感性,20,(一)传染源,1.患者:发病早期传染性最大;慢性感染者可成为长期传染源 2.隐性感染者:脊髓灰质炎 3.病原携带者:菌痢 4.感染动物:,21,(二)传播途径,水平传播 1.呼吸道传播:结核病 2.消化道传播:菌痢 3.接触传播:接触被污染的水或土壤、伤口被污染、日常生活得密切接触、不洁性接触 4.虫媒传播:被病原体感染的吸血节肢动物如按蚊叮咬 5.血液、体液传播:用血制品、分娩、性交传播疟疾、乙肝、丙肝、艾滋病。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先天性感染:婴儿出生前已从父或母亲获得的感染,如梅毒。,22,(三)人群易感性,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流行:易感者数量增多,可发生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流行的周期性:一次流行后,经过几年,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人工主动免疫科组织流行周期的发生。,23,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 地理、气象、生态 自然疫源性疾病 (二)社会因素 社会制度 经济状况 生活条件 文化水平,24,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 二、临床特点,25,一、基本特征,(一)病原体 (二)传染性 (三)流行病学特征 (四)感染后免疫,26,(一)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包括: 微生物或寄生虫 朊粒Prion:不同于微生物或寄生虫,是缺乏核酸结构的具有感染性的变异蛋白质:克雅病。,27,(二)传染性,是传染病区别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特征 耳源性脑膜炎 流行性脑膜炎 传染期:传染病患者有传染性的时期,可作为隔离患者的依据之一。,28,(三)流行病学特征,1.流行性 散发:某种疾病的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 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很多相同的病人,如流感 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大流行: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 2.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胃肠道传染病在夏秋 3.地方性:局限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如疟疾 4.外来性:原来不存在,而从外地、外国传入,29,(四)感染后免疫,定义: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 如何发现感染性免疫?检测特异性抗体 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持续时间有长(乙脑、脊髓灰质炎)有短(如流感、菌痢)。 1.再感染:指同一传染病在痊愈后,再度感染,如菌痢 2.重复感染:疾病尚在进行过程中,同一种病原体再度侵袭而又感染。蠕虫、疟疾。,30,二、临床特点,(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三)临床类型,31,(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四个阶段,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时间长短不一:菌痢数天;狂犬病数月;艾滋病数年。 2.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临床表现通常非特异性,如头痛、发热、疲乏、肌痛,时间1-3d。 3.症状明显期: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如皮疹等。 4.恢复期:体内病理生理过程基本结束,症状体征基本消失。,32,(一)病程发展的阶段性:特殊情况,1.再燃:症状体征逐渐减轻,体温未完全恢复正常,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特征再度出现。(未进入恢复期) 2.复发:进入恢复期后,已经稳定退热一段时间,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3.后遗症: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的功能长期未能恢复正常,留下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传染病后出现免疫性疾病,如猩红热后的急性肾小球肾炎。,33,(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1.发热 (1)发热程度 低热 37.5-38 中度发热39-41 超高热 41 (2)发热过程的3个阶段 体温上升期 极期 体温下降期,34,(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1.发热 (3)热型及其意义 稽留热:39C,24小时波动1C 弛张热:波动 1C,未达正常 间歇热:24小时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之间 回归热:高热数天,正常数天,交替 不规则热:无规律,35,(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2.发疹 发疹性传染病:在发热同时伴有发疹。 皮疹分类:外疹和内疹(粘膜疹) 出疹时间: 1水 2猩 3麻 5斑 6寒 分布:主要分布在躯干;麻疹先耳后、面部,然后躯干四肢,同时又粘膜疹。 形态:四大类,36,(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2.发疹 形态:四大类 (1)斑丘疹 (2)出血疹(瘀点),融合成瘀斑 (3)疱疹,脓疱疹 (4)荨麻疹 焦痂,37,38,(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3.毒血症状: 疲乏、全身不适、厌食、头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疼痛 严重者:意识障碍、谵妄、脑膜刺激征、呼吸衰竭、休克、肝肾损害 4.单核巨噬细胞形态反应:肝脾淋巴结肿大,39,(三)临床类型,1.根据传染病临床过程的长短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2.根据其临床病情的轻重不同 轻型 典型(中型,普通型) 重型 爆发型,40,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一、临床资料 二、流行病学资料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41,一、临床资料,诱因和起病的方式,有参考价值 热型及伴随症状如腹泻、头痛和黄疸应描述 体格检查 口腔黏膜斑:麻疹 痉挛性咳嗽:百日咳 玫瑰疹:伤寒 肢体迟缓性瘫痪:脊髓灰质炎 无痛性腹泻、米泔水样粪便:霍乱 严重肌强直、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和哭笑面容:破伤风,42,二、流行病学资料,1、地区分布 血吸虫病 2、时间分布 乙脑:夏秋季 3、人群分布 猩红热:1-5岁儿童 森林脑炎:林业工人,43,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分类及计数: WBC总数多,化脓性感染;少或正常:病毒性感染; 中性粒细胞%增高而白细胞总数不高提示严重感染 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型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尿常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肾综合征出血热 粪便常规:菌痢:粘液脓血便。 血生化检查:病毒性肝炎,44,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二)病原学检查 1.直接检查病原体:血液:疟原虫;粪便:寄生虫;脑脊液:新型隐球菌;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辅助诊断水痘病毒。 2.分离培养病原体:血液、尿、痰等的细菌培养 3.特异性抗原检测:较抗体检测更为可靠。 4.特异性核酸检测:DNA或RNA检测,45,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三)特异性抗体检测 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其抗体 阴性转为阳性 滴度升高4倍以上 特异性IgM型抗体:有助于现存或近期感染的诊断 特异性IgG型抗体:评价人群及群体的免疫状态 (四)其他检查:胃镜、CT、活检、基因组学等,46,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方法,47,一、治疗原则,治疗的目的:促进康复,控制传染源。 坚持综合治疗原则: 1、治疗与护理、 2、消毒与隔离并重, 3、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48,二、治疗方法,(一)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 (二)病原治疗 (三)对症治疗 (四)康复治疗 (五)中医治疗,49,(一)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1.一般治疗 (1)隔离与消毒: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接触隔离。随时消毒 (2)护理: (3)心理治疗: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等也是心里治疗的一部分。,50,(一)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2.支持治疗 (1)饮食:流质、半流质饮食,补充维生素;喂食、鼻饲、静脉营养 (2)补充液体和盐类 (3)氧气吸入,51,(二)病原治疗,1.抗菌治疗 2.抗病毒治疗 (1)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 (2)抗RNA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甲流 (3)抗DNA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疱疹病毒 更昔洛韦:巨细胞病毒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卡替韦、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抗乙肝病毒,52,(二)病原治疗,3.抗寄生虫治疗 甲硝唑:原虫、蠕虫 氯喹:疟原虫 青蒿素 阿苯达唑:肠道线虫病 吡喹酮:血吸虫,53,(二)病原治疗,4.免疫治疗 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等外毒素引起的疾病 干扰素:乙肝、丙肝 胸腺素:免疫增强剂 免疫球蛋白:严重感染,54,(三)对症治疗,高热:降温 颅内压升高:脱水 抽搐:镇静 昏迷时:恢复苏醒的措施 心力衰竭:强心等 休克:改善微循环 严重毒血症:激素。,55,(四)康复治疗,针灸 理疗 高压氧,56,(五)中医治疗,对调节患者各系统的功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黄连等有直接抗微生物作用。,57,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58,一、管理传染源,一、管理传染源 1、传染病报告制度 甲类(强制管理):鼠疫、霍乱。城镇2h上报 乙类(严格管理):病毒性肝炎等城镇6h上报,农村12h 丙类(监测管理):流感等24h上报 非典、肺炭疽、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 2、传染病的接触者:检疫、密切观察、药物预防/预防接种 3、检查病原携带者:治疗、教育、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