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度评价与预测论文_第1页
某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度评价与预测论文_第2页
某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度评价与预测论文_第3页
某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度评价与预测论文_第4页
某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度评价与预测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度评价与预测 姓名:罗璐琴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环境工程 指导教师:周敬宣 20070608 I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摘摘 要要 城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只有城市和谐了,才会有区域的和 谐,甚至国家的和谐。对处于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期的武汉市,如何实现经济快速发 展、社会稳定的同时,又坚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 资源和环境的和谐是一个城市发展路径选择和战略决策的重要问题,也是决策者们 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旨在借鉴可持续发展度和协调度评价与预测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科 学的、合理的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度进行 定量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和谐度的发展趋势,最后对建设“和谐武汉”提出政策 建议。 本文通过对比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协调等概念,提出了和谐的概念和内涵,并 以和谐度理论为基础,结合武汉市的和谐发展现状选取了一套定量评价武汉市和谐 度的指标体系,它是由目标层、约束层、子系统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具有递 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其中约束层由社会综合发展指标、经济综合发展指标、资 源综合发展指标和环境综合发展指标构成;子系统层由准则层加以反映;准则层由 具体评价指标层加以反映。其中社会子系统 11 个,经济子系统 8 个,资源子系统 4 个以及环境子系统 9 个,共 32 个指标。最后经独立性和可行性检验得出该指标体 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本文运用结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要素和相关性分析,运用效益理论和平 衡理论建立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和谐度评价模型,对武汉市 19882004 年的和谐度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 平均按时间序列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但武汉市资源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发展 水平不容乐观;武汉市经历了由不和谐(1988-1994 年)濒临不和谐(1995-2000 年)勉强和谐(2001-2004 年)的三个阶段,总体上符合武汉市经济、社会、资源 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的方向,但是仍然存在武汉市社会系统与经济、资源、环境系统 不协调、武汉市经济系统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不协调等不和谐之处。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SD)和情景分析,建立了武汉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 系统和谐度预测模型。模型中选取了基尼系数、人口、单位 GDP 能源消费量、废 II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气排放量和 GDP 等 5 个指标并建立了系统流图;确定了 GDP 增长率、环保投入因 子和第三产业所占 GDP 比重等 3 个政策因子并进行调整,针对 4 种情景方案进行 模拟预测;最后结合和谐度评价模型对 4 种情景方案下的和谐度进行了预测。结果 表明:情景 I 即保持现在的发展模式,武汉市 2010 年的和谐度仅为 0.7567,为中级 和谐;通过对比四种情景方案,调整 3 个政策因子,得出情景方案 IV 即调整第三 产业所占 GDP 比重由 0.491 提高到 0.55,环保因子由 0.5 增加到 0.7,以及 GDP 增 长率为 11%,为较好的发展模式。 最后本文根据和谐度评价结果及预测结果给出了武汉市构建和谐武汉的对策。 关键词:和谐度评价 预测 系统动力学 情景分析 武汉市 III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Abstract City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in constructing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Only the city is harmonious, the urban and even the country will be harmonious .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on development path chosen and strategic decision of a harmonious urban. Policy makers are also facing a major problem of how to realiz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also keep using recources rationally and protectio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reach the goal of society, economics, resource, environment hamony in Wuhan which is in the significant strategic period of Mid-China rising. This paper aim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reasonable harmony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ordination, and conduct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ocial, economic,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harmony in Wuhan city, and then forecast the trend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finally put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building “a harmonious Wuhan”. By contrast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cept of harmon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also hamony and coordination , the concept and essence of harmony were give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armonious degree and the condition of Wuhan, a harmony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was established with hierarchical structure which was made up of objective layer, constrained layer, subsystem level, criteria layer and indicators. Comprehensive social development indicators, integ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comprehensive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dicators and the environment constitute the constrained layer; Subsystem layer was reflected by criteria layer; criteria layer was reflected by specific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number of social subsystem, economic subsystem, resources subsystem and the environment subsystem was respectively 11, 8, 4, 9, with a total of 32 indicators. Finally after independence and viability test the harmony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was scientific and resonable.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nalysis of society, economics, resource, environment system elements and dependence, society, economics, resource, environment harmony evaluation IV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model was established with benefit-balance thoery. It was showed that ecomomic subsystem and social subsystem of Wuhan rised obviously, but resource sub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subsystem was unoptimistic; Wuhan City went through the disharmony (1988-1994) - the verge of disharmony (1995-2000)inadequate harmony(2001-2004). The experience met the general trend of social, economic,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ut social system, econom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incoordination, economic system and society,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inharmonious system disharmony still existed in Wuhan City. Social-economic-resources-environment system harmony forecast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System Dynamic sand scenario analysis. The Gini coefficient, population, GDP unit energy consumption, emissions and GDP were selected and the system flow chart was constructed; the GDP growth rate, environmental factor inputs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were determined. Four kinds of scenes simulation programs were simulated; Finally harmony evaluation model of four scenes of harmony under the program was conducted to predict. The results showed: Scenario I which maintained that the current mode, Wuhan City in 2010 was only 0.7567; By comparing the four scenarios, Scenario IV, tertiary industry accounted for the GDP increased from 0.491 to 0.55, environmental factor from 0.5 to 0.7, and the GDP growth rate of 11% is the most suitable policy. In the end, based on the result of estimating and forecasting model, the recommendations on building “a harmonious Wuhan” were given. Keywords: Harmony evaluation Forecast System Dynamic(SD) Scenario analysis Wuhan City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1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1 绪论绪论 28 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创造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全世 界第一、中国引进外资全世界第一的奇迹,但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 题,如中国的煤炭、石油、钢等能源消耗全世界第一,单位 GDP 能耗是发达国家 的 8 到 10 倍,污染是发达国家的 30 倍,化学需氧量排放是全世界第一,二氧化硫 排放量是全世界第一,碳排放是全世界第二等。而环境问题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社会 不稳定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后果1) 。随着环境保护、资源存量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 的相互制约关系日益凸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不断深入的现实背景 下,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解决好环 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的矛盾是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城市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载体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且城市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城市发展路径的选择和 政策的制订直接关系到城市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发展,因此城市的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和谐与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1.1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依据和背景情况选题的依据和背景情况 城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只有城市和谐了,才会有区域的和 谐,甚至国家的和谐。2005 年中共武汉市委提出构建“和谐武汉”的战略目标,“十 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和计划目标的全面达成为“和谐武汉”建设提供了较高的起点和坚 实的基础。尽管武汉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明显的优势,但武汉市 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和不和谐之处。 根据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2),“十一五”期 间,即从 2006 年到 2010 年,是武汉市经济发展的转轨期,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期, 城市建设整体框架的奠基期,市场化发育的主导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升期。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我国加入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潘岳副局长在第一次全国环境政策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2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WTO 后的过渡期将结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从低收入国家向下中等收入国家迈进 的重要阶段,处于新一轮的经济上升期。正如胡锦涛同志 2005 年 8 月在湖北考察 时发表的讲话中所指出:“十一五时期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机 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可能增 多的环境”。 从 2006 年到 2010 年, 武汉市人均 GDP 将从超过 3000 美元达到 5000 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更高的平台。一方面,武汉市面临着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 起战略、全省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国内外产业转移促进结构升级、消费升级 拉动经济增长、城市化发展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向完善等六大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武汉市也面临着和谐发展与历史欠账较多、加快发展与自主支撑不强的 矛盾,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地区协调发展与区域竞争加剧的矛盾 等四大挑战。 因此,对处于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期的武汉市,如何既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 会稳定,又能坚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资源和环 境的和谐是一个城市发展路径选择和战略决策的重要问题,也是决策者们面临的一 大难题。 本文拟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角度,评价武汉市的和谐程度、预测未来武 汉市的和谐发展趋势以及通过政策因子调整进行城市系统模拟,预测不同政策方案 下和谐度的变化,为决策者们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1.2 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 (1)和谐度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的意义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把城市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构成一个整体,选取一套 表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和谐度理论对和 谐程度进行定量评价,能够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状况预警。同样,和谐度预测模型 不仅能预测短期内的和谐度趋势,而且通过模拟城市系统,调整政策因子能够为决 策者们提供政策方案选择,并对城市发展路径进行规划。 (2)为武汉市建设“和谐武汉”提供科学依据 武汉市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武汉的城市建设要适应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 谐社会的要求,要适应中部崛起的要求,立足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对武 汉市进行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对武汉市的和谐程度进行评价和预测,将有助于 3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科学衡量武汉目前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水平,有助于合理确定武汉城市的功能定 位,以指导武汉城市建设朝向协调、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 1.2 和谐度研究综述和谐度研究综述 如何定量测度和谐程度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研究定量测度武汉市和谐程度的文 献为数不多,一般文献主要研究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度和协调度的定量测度问题。 因此本节主要从和谐度和武汉市可持续发展度、协调度两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1)和谐度研究概况 黄翠等i对中国各地区和谐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地区和谐度排名前十位为 经济发达地区,排名后十位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谐度排名前十位的地区 为东部地区,而排名后十位的地区绝大部分是西部地区。程红霞ii初步探讨了乌鲁 木齐 19952004 年城市土地资源系统的和谐性状况。宋巧娜等iii定量计算了防洪 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和谐程度。陈云等iv对马鞍山市社会经济和谐度进行了实 证研究。沈菊琴等v对南水北调东线移民工程和谐性进行了分析。于丽娟vi等对企 业战略联盟的和谐性进行了分析及优化。王济干vii对区域水资源配置及水资源系 统的和谐性进行了研究。姜晨光viii定量评价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度等级。朱浩ix分 析了社会经济管理系统和谐性。朝歌等x提出了对省域社会和谐程度如何进行定量 化测度的方法。王忠郴等xi对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总的和谐度进 行了研究。董贵滨等xii提出了系统和谐度测度的方法。蒋剑辉等xiii对浙江省和谐 社会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 上述文献都是从某一系统或某一方面出发对其和谐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但是 对某一城市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系统的和谐程度研究的文献尚不多。因此本 文吸取前人和谐度定量分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城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角度 定量测度和谐度。 (2)武汉市可持续发展度、协调度评价研究概况 刘春等xiv定量分析了武汉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发展指数、发展持续度和 系统间的协调状况,得出了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度较弱,城市系统之间的协调程 度很弱,尤其市经济与环境之间、经济与人口之间、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 较差的结论。 4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秦志玉等xv将武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市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得 出武汉市近十年来总体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环境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与经济的 发展协调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最后提出了武汉市协调发展的四点对策。 上述文献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得出了武汉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较弱和协调度 较差的结论,为了解武汉市的发展现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和谐度的 定量化分析提供了思路,然而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协调是不同的概念,因此在定量 分析和谐度之前要弄清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协调的不同之处。 综上所述,尽管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子系统的角度研究城市和谐度的文 献较少,但是关于武汉市可持续发展度和协调度的研究为本文研究和谐度的定量分 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思路,因此本文将通过比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协调概 念的不同,提出系统和谐度理论,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和谐度定量分析奠 定理论基础。 1.3 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对和谐度进行定量评价的准备条件,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的 建立也是整个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具有代表性的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家统计局课题组xvi根据和谐社会内涵构 建的和谐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六大方面的 25 个指标。 张德存xvii选取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作为 5 个一级指标,并选取了 29 个二级指标。 李海波等xviii从经济水平、社会保障和生活质量三方面建立了县市区域和谐社 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共 20 个指标。 吕祥永xix从生活质量、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和社会活力四方面建立了社会和谐 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共 16 个指标。 黄琦等xx对城市和谐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做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整个指标体系 由三个层级的指标体系构成,一级指标体系重点体现全面系统性,二级指标体系体 现重要性,三级指标体系重点是体现具体性。 上述文献由和谐社会的内涵出发,建立了和谐评价指标体系,但都会面临指标 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尴尬,因此定量评价和谐度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 5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科学的指标体系,并加以科学性验证,才能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1.4 和谐度评价、预测模型与方法研究进展和谐度评价、预测模型与方法研究进展 1.4.1 和谐度评价模型与方法和谐度评价模型与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将已有的和谐度评价模型和方法分为下述四种: (1)综合评价模型 1 n ii i ZAY = = (1-1) 其中 Z 为综合评判值;Ai为第 I 项指标的权重;Yi为第 i 项指标的评价值。该 模型采用的是先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对指标赋权重。该模型被应 用于评价广州市 19932003 年和谐社会指数xxi。 (2)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由于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有些数据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主观性,故需要 综合处理各类数据。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模糊变换为基础,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 问题评判效果比较好。朱孔来等xxii应用此模型对某海岛县进行了和谐社会建设评价 研究。 (3)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采用灰色关联度用于综合评价系统和谐度,王养成xxiii成功运用灰色综合评价 模型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性进行了评价。 (4)回归分析法 通过构建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等方法,确定各子 系统的发展水平。再根据综合发展水平,建立和谐度评价模型。黄翠等i应用因子分 析法对我国各地区和谐度进行了实证分析。 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综合评价法是后三种方法的基础,其成功之处在于从统计 学的角度把众多指标综合成一个指标;缺点是无论是模糊或灰色理论还是回归分析 都没有很好地体现和谐的内涵。因此本文以准确反映和谐内涵的理论为基础,再结 合综合评价法建立武汉市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和谐度评价模型。 6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1.4.1 和谐度预测模型及方法和谐度预测模型及方法 从预测方法上来区分,根据预测方法的机理,有的学者xxiv认为各种数学模型 可以分为系统黑箱型(SBB-System black box)和系统结构型(SST-System structure)。 系统黑箱型预测不同系统内部的结构。通过收集系统过去行为的信息和数据, 加以统计处理,建立参数型的模型,然后进行趋势外推以预测未来。系统黑箱型以 计量经济模型为代表。如运用灰色理论、神经网络或将灰色理论与神经网络的组合 预测模型等。李勇xxv建立灰色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预测了协调度的发展趋势。陈 雷xxvi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了武汉市协调度的发展趋势。 系统结构型强调系统的结构、行为和因果关系,而从历史数据种提出初始条件、 结构参数,建立结构型的模型,然后在一定的假定条件下进行仿真,预测各种情况 下系统的动态行为xxvii。系统结构预测的期限较长,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代表。Ying Fanxxviii等人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煤炭投资进行了预测分析。Yun-Feng Chenxxix 等人应用系统动力学对南水北调后人地系统的影响进行了预测。Robert Fildes 等xxx 对通信产品的需求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预测。 由于系统结构型预测尤其适合于复杂系统的长期趋势预测,因此本文将选用系 统动力学建立预测模型,再结合情景分析和和谐度评价模型,分析对不同情景下和 谐度如何发展。 1.5 本文研究思路及章节安排本文研究思路及章节安排 1.5.1 研究思路研究思路 本文旨在借鉴可持续发展度和协调度评价与预测的成功经验,建立科学的和谐 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度进行定量评价,并在此 基础上预测和谐度的发展趋势,最后就如何建设“和谐武汉”给出较优的政策建议。 故本文通过对比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协调等概念提出和谐度的概念和内涵,结合武 汉市实际情况选取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结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要素和相关 性分析,运用效益理论和平衡理论构建一种较为全面的武汉市社会、经济、资源、 环境系统的和谐度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武汉市社会、经 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和谐度趋势进行预测,结合情景分析和和谐度评价模型 分析和谐度发展趋势。最后,本文对武汉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状况进行 7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分析,结合评价预测结果提出了有益的对策和建议,以指导武汉市建设“和谐武汉”, 使武汉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朝向和谐、协调、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文的技术路线如图 1-1。 1.5.2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本文结合武汉市历年发展状况及纲要 ,以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 调发展,建设和谐武汉为目标,研究选取一套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武汉市 的过去、现在的发展状况逐一评判,并预测其未来发展前景,调整政策因子以期得 到武汉市达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的理想方案,提出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六章,每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本文的研究思 路和结构。 8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图 1-1 论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方法:主要介绍和谐度理论,包括和谐的内涵、通过对比和谐与 相关概念给出和谐度的定义和内涵,为和谐度的定量评价及预测奠定理论基础;接 着结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要素和相关关系分析,运用效益理论和平衡理论建立了 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度评价模型和基于系统动力学(SD)和谐度预测模型。 第三章 武汉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和谐度评价:结合武汉市的和谐发 展现状建立武汉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作了科学性 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市的和谐度进行了评价。 第四章 武汉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和谐度预测:运用基于 SD 的和谐度 预测模型以及调整政策因子,预测不同情景方案下和谐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几种情 和 谐 与 可 持 续 发 展、协调的比较 和 谐 的 含 义及内涵 和谐度理论 和谐度评价 指标体系 社会、经济、资源 和环境系统要素和 相关性分析 指标的确定 科学性论证 武汉市和谐 度评价 武汉市不和 谐现状分析 武汉市和谐 度预测 系统动力学模型 情景分析 政策方案建议 和谐度评价模型 9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景方案下和谐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分析哪一种方案是理想的。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总结本文的基本结论,指出本文的创新点、不足之处及 今后有待研究的问题。 10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2 理论方法理论方法 2.1 和谐度理论和谐度理论 2.1.1 和谐的含义和谐的含义 (1)和谐的人文含义 和谐由“和”、“谐”两字构成,这两个字含有多种含义,在“和”的多种含义中, 与和谐有关的含义有六:其一,指对立诸要素相互作用下实现的中和、调和、和解、 统一。 论语子路有言:“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二,指结束战争 和争执。其三,指协调、谐和。 广雅释诂三曰:“和,谐也!”其四,指适中, 恰到好处。 广韵戈韵曰:“和,顺也。”其六,指和睦、融洽。在“谐”的诸多含 义中,与和谐有关的含义有二:其一,指调和。 书舜典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其二,指合。 书尧典 :“克谐以孝。”和与谐合用表达了人们期盼匀称、对称、适 中和协调的心情。 (2)和谐的社会含义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因此和谐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 的和谐、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和以人 为本的文化和谐等七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在维护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又 维护自然的平衡和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 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是以个体为本位,社会关爱个人、集体,承认个人、 尊重个人,给个人以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社会分工的合理和公平,各类人员的 比例结构合理性和社会地位的公平性,每个人有追求幸福和自由的权利,也有为 社会提供福利的义务;另外,团体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都应建立平等、共 同发展的协调关系。 (3)和谐的系统含义 和谐主要指各子系统内部诸要素自身、各子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各子系统之 间在横向的空间意义上的协调均衡,即不同事物内在与外在关系的协调。空间意义 11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上的和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其一,构成各子系统的诸要素自身的和谐。各子 系统内部诸要素自身的微观和谐是系统和谐的基础。譬如在人类这个子系统中,所 有个体要实现物质与精神、科学与认为、功利与道德的统一与和谐,任何一个方面 的弱化或缺失,必定导致要素的紊乱。其二,各子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各 子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中观和谐是系统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体和谐不可缺 少的层面。譬如,构成人类这个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必须实现东方与西方、南 方与北方、占有财富比例、教育资源享用等方面的和谐。其三,整个系统的大和谐。 在构成子系统的诸要素自身、诸要素之间和谐的基础上,将这种和谐历年进一步延 伸到各子系统之间,就会共同谱写出整个系统优美的和谐篇章。整个系统的和谐是 宏观层面的和谐,是和谐的最高层次。 (4)和谐的生态含义 子思发挥的孔子的中庸思想,提出若能致和谐,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将 和谐思想由道德境界提升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高度。我们共享同一个 地球,任何局部的环境恶化都会对全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一国生态系统的 破坏,不仅影响该国的和谐发展,而且影响其他国家的和谐发展,最终危及的将是 全人类的利益。同时,某些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本身就直接表现为无国籍性。例 如,某国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太阳紫外线也不可能只射向氟里昂的释放国;由“地 球之肺”之称的亚马逊流域和印尼诸岛热带雨林的破坏,损伤的是整个地球的“肾机 能”。生态无国界,一个看似独立的生态系统,实际上是属于全人类的!另外,在 生态系统中还要处理好物种与物种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与其他 动物之间的关系。 和谐反映一种很高的境界,和谐是指整个大生态系统的协调一致。和谐是指一 个整体的协调一致,在追求部分、局部和谐的同时,要始终把整体的和谐作为目标, 必要时不惜牺牲部分或局部的利益。 2.1.2 和谐的内涵和谐的内涵 (1)和谐是一种状态。它反映事物在某一时空条件下的某一客观存在,而这 一存在是相对合理的。 (2)和谐是一个参考系。它是针对内在差别和对立而言的,其反映事物内部 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事物具备协调性和一致性。 12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3)和谐是一个阶段。它是指矛盾双方协调发展,而不是对抗的阶段,而对 抗是和谐的结束。 (4)和谐是一个结果。它是由对立造成的,和谐状态是通过矛盾双方相互斗 争、相互磨合,从而消除差别达成一致、和解的结果,而这一结果是和顺的。 (5)和谐是有人参与活动的一个过程。社会领域的和谐需要人发挥主观能动 性去追求,因为自然状态的和谐是以自发形式实现的,而社会发展的规律虽然也是 客观的,但社会又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因此社会规律的实现、和谐状态 的维持以及维持的长短、程度,都与人的意识紧密相连。 (6)和谐是一种境界。追求个体、局部和整体的协调,但更重要是整体的协 对个体来说是合、匀称和适中。 (7)和谐是一个权变的概念。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种状态下的和 谐到另外一种状态下可能就不和谐。 (8)和谐是一个主观判断。是由人在一些公认的准则下,根据自己的经验和 知识,对某一状态作出主观判断。 (9)和谐是一种关系。是反映部分和部分、元素和元素以及部分和整体之间 的相互关系,这些联系是协调和一致的。 (10)和谐是中和、调和、和解、统一;是合、匀称、对称;是系统要素自身 和子系统内各要素间以及子系统间的协调、均衡,以致整体的协调、一致。 2.1.3 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协调的比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协调的比较 (1)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主导思想的差异 可持续发展的主导思想xxxi是人类自身的发展,以人为中心,把其他物种排斥 在视野之外。而和谐是包容的、平等的思想,人则是大千世界中一个物种而已,其 基础更加宽泛。 目标指向的差异 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向均是协调和更好的发展,前者更多的是立足于某 一状况的描述,但深刻的和直接的内涵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向是以人类为中心的发展,其所说的代内公平只是大千世 界一部分的代内平等,而将其他物种排斥在视野之外;和谐的发展目标,是以生态 13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为中心、以物种平等、以要素均衡为主论基础的,追求的目标是各利益主体既遵循 自然规律,又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展,而作为“人”这一最活跃的因素,将最大限度 地、带有根本性地获得发展。 发展过程的差异 可持续发展尽管在强调时间上的一维发展的同时,关注空间上的均衡发展, 但更多的或主要的是突出时间的连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一元线性发展观。 而和谐发展则是多维发展,体现在时间的连续性、空间的均衡性和力度的迭加性 上。 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着重强调科学技术,而和谐发展的动力是有利于 人类在和谐主旋律中可持续创造有形的实物价值和无形的精神价值,推动包括人类 社会在内的所有生命系统前进的所有正向作用力的总和,既包括生产力、也包括文 化的、观念的等其他作用力。 (2)和谐与协调 内涵上的差异 协调是指系统内部组成要素之间的一种关系和状态,在内涵上偏重于各系统要 素之间的数量关系xxxii。和谐既包含了各系统要素之间的协调数量关系vii,又包含了 各个系统内部的和谐。因而和谐的内涵包含了协调,比协调更丰富。 目标上的差异 协调发展是一种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和内在性的发展聚合,它不是单个系统或 要素的“增长”,而是多系统或要素在协调这一有益的约束和规定下的综合发展。协 调发展追求的是一种齐头并进、整体提高、全局优化、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xxxiii。 和谐追求不仅仅是各要素或系统的整体提高,还包括人的主观感受如对社会的满意 程度、幸福指数等的提高。 逻辑关系 和谐的一定是协调的,但是协调的不一定是和谐的。 (3)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协调之比较 和谐、可持续、协调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就发展而言,代表三种不同的模式。 三种发展模式的比较见表 2-1。 14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表 2-1 和谐与可持续、协调的比较 和 谐可 持 续协 调 主导思想相关要素及总体的协调发展以人为主的发展各要素数量关系的一致 发展观全面发展以时间为主线的发展 以数量关系一致、总体 提高的发展 方法定性定量结合定量定性结合定量 时间重当前重长远重当前 主体各要素人类自身各要素 相互关系 用( )H s表示和谐状态 不求最优但求满意,实现现 实化了“最优”,其长远目标是 内涵更加丰富的可持续发展。 ( )H s dt 表示可持续发展是和 谐状态关于时间的积 分。可持续发展是不 断实现和谐的自然结 果。 ( )H s 表示系统各要素数量关 系上的和谐、一致。 2.1.4 和谐度和谐度 (1)和谐度的定义 和谐度是对系统和谐性的度量,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外作用力与其发展方向是 否协调一致的数量指标。和谐度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在心理上、主观上 或经过科学的分析、计算基础上对其协调性、一致性的评判的数量指标。和谐度是 在特定的条件下,对一种状态或一个方案的和谐性的度量。 (2)和谐度的内涵 和谐度的广义概念 和谐度是一个动态指标,是反映系统内部的构成合理与否、运行是否协调,系 统内部对外部环境能否适应的衡量指标;它是反映一个范围和一段时间内,系统运 行状况的综合指标;是系统中元素、子系统和环境相互之间和谐关系的总和。 和谐度的狭义概念 和谐度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反映系统在某一时间运行是否协调的数量指标。 15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稳态和动态下的和谐度 和谐度是对系统在某一时候的运行总体状态的描述,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 一方案作出评判;和谐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和人们的认识 水平的提高而呈动态特征。和谐态的动态性又使和谐性不断地增强,从而使和谐系 统具有无限发展性。 2.2 社会社会-经济经济-资源资源-环境系统的和谐度评价模型环境系统的和谐度评价模型 评价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是否和谐,首先必须在把握系统内部诸要素 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评价方法来加以研究。因此本节涉及 到系统要素分析、指标体系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和和谐度的计算等。评价过程 如图2-1所示。 2.2.1 社会社会-经济经济-资源资源-环境系统要素和相关关系分析环境系统要素和相关关系分析 (1)系统要素分析 系统论认为,要认识一个系统,首先必须对系统内部诸要素进行分析,找出 科学性论证 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要素和相关关系分析 和谐度评价指标系统的建立 指标的确定 无量纲化 权重的确定 综 合 发 展 水 平 i Z 和谐度 H 和谐度评价模型 图 2-1 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和谐度评价 16 华华 中 科中 科 技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文 要素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把握系统xxxiv。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是由社 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 复杂系统。 经济子系统 该系统包括农业系统、工业系统、第三产业系统等。它是人类利用资源子系统 提供的资源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活动的系统。经济子系统以其物 质再生产功能为其他子系统的完善提供了物质和资金的支持,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始终是发展的中心问题。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有 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和环境保护中去;才能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生活水平、 改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通常包含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两部分。 数量增长是有限度的,而依靠技术进步去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才能实现协 调发展。 资源子系统 资源是指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为人类创造福利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 的总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 源,是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支撑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资源随主要决定于自然 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但它与人口增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保护等有很大的关 系。如果资源满足当代人以及后代人的需求,则具备持续发展的条件,否则就需要 寻找新的能源代替。 环境子系统 环境系统由水、土、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等人工环境构成。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的载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