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法理》PPT课件.ppt_第1页
《故事中的法理》PPT课件.ppt_第2页
《故事中的法理》PPT课件.ppt_第3页
《故事中的法理》PPT课件.ppt_第4页
《故事中的法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故事,勇敢的天问安提戈涅,流亡者波吕涅刻斯为了抢夺哥哥忒拜王的王位,率外邦军队前来攻打自己的祖国忒拜城。两军交战时两兄弟自相残杀而死,他们的舅父克端翁被长老们推为新国王。克端翁王指责波吕涅刻斯“想要放火把他祖先的都城和本族的神殿烧个精光,想要喝他族人的血,使剩下的人成为奴隶。这家伙,我已向全体市民宣布,不许人埋葬,也不许人哀悼, 比他的尸体暴露,给鸟和狗吞食,让大家看见他被作践得血肉模糊!这就是我的魄力!”“谁要是违反禁令,谁就会在大街上被群众用石头砸死。,古希腊人认为,在人间的法律之上,还有天条(神律),神律才是真正至高无上的。他们把埋葬死者视为神圣的义务,特别是死者亲人的义务。死者得不到埋葬,便不能渡过冥间,前往冥土,就无法得到下界鬼魂的尊敬。在这里,埋葬死者就是神圣的天条(神律)。,这时候,有一位美丽的少女波吕涅刻斯的妹妹安提戈涅,勇敢地从人群中站出来,拨开众士兵的阻拦,来到兄长遗体前,跪在哥哥身边,抚摸着他,无助地哭泣着,“她大声哭喊,像鸟儿看见窝儿空了,雏儿丢了,在悲痛中发出尖锐声音。她也是这样:她看见尸体露了出来,就放声大哭,对那些拂去沙子的人发出凶恶的诅咒,她立即捧了些干沙,高高举起一只精制的铜壶,奠了三次酒水敬礼死者。” 安提戈涅在士兵的刀剑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按照古老的习俗,祭奠和安葬了她的哥哥。,看守尸体的士兵们可能也对国王的命令心怀不满,没有人出来认真地阻止安提格涅这样做,也没有按照国王指令乱石砸死她,只是职责所在,不得不拘捕了她,把她带到国王面前。 安提戈涅胆敢藐视人间的法令,“以身试法”,克端翁王自然非常愤怒。克瑞翁低头望转她,问:“承认不承认这件事是你做的?” 安提戈涅:“我承认是我做的,并不否认。” 克瑞翁:“你知道有禁葬的命令吗?” 安提戈涅:“当然知道,怎么会不知道呢?这是公布了的。”,克瑞翁:“你敢违背我的法令吗? 安提戈涅:“我敢!为什么不敢?你说的话也能算是法律吗?宙斯从来没有向我们宣布过这样的法律,正义之神也没有制定过这样的法令让人们遵守,一个凡人的命令就能废除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律条吗?它不是今天和昨天才出现的,而是永久的!我不会因为害伯别人而违背天条,我不愿意在神的面前受到惩罚。我知道我会死的,我遭遇这命运并不感到痛苦,但是,如果哥哥死后得不到祭奠和埋葬,我才会痛苦,痛苦到到极点!,理屈词穷的国王暴怒之下把安提戈涅囚禁于石窟。在“忒拜城的先知”忒瑞西阿斯和由忒拜城长老十五人组成的“歌队”的劝说之下,克端翁王有所觉悟,准备“先葬尸体,后赦死囚”。可惜悲剧就在这时发生,安提戈涅“站在祭坛前面,用锋利的祭刀自杀”,好不迟疑地、勇敢地离开了是个罪恶的世界。克端翁追悔莫及,这位终于良心发现的君主不得不懊悔而孤独地活在世上。,这个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通篇渗透着对情理与法理、治权与民意的思考,深刻隽永,耐人寻味。安提戈涅留给世人一个没有定论的悬案:法律是什么?当法律涉及到人的基本权利时,当城邦的律令或统治者的意志与世所公认的“神律”之间发生冲突时,当人们面对着服从“神律”还是服从现存的律令的两难选择时,正义站在哪一边?,安提戈涅给出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人间的法律必须符合“神律”,而神律就是天性和公理。她把国王的世俗权力、法令与世所公认的“神律”、“天理”区别开来,告诉人们,国王制定的法律如果违反天性和公理,那它就是恶法,甚至连恶法都算不上,而对于那些伤天害理的恶法,人民没有必要去服从。,在安提戈涅看来,死,已经是对人的最大的惩罚。克瑞翁让波吕涅刻斯暴尸荒野,不许收尸,就是违反了神律,也就是违反了人们公认的“天理良心”。人纵有千般恶、万般罪,只要罪不当死,剥夺其生命就是不正义的,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也是不正义的。而任意侵犯人的尊严,包括人死后遗体的尊严,哪怕此人是罪大恶极的囚犯,也是不正义的。不正义的恶法人民是可以不服从的。,这就在统治者的法令之上放上了一个比他更高的神律,在统治者和人民之间放上了一个第三者,一个无所不能的统治者也不得不顾忌的天条。这就是古希腊的自然法精神,也是西方法学和政治学中所一再阐述的公民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权利:“公民不服从”(civil disobedience)。,古希腊的自然法精神只出现于西方社会,它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法律和政治制度。即使在黑暗的中世纪,这种精神在西方也是源源不断地流动着的、承袭着的。中世纪神学大师托马斯阿奎纳就在他的著作里深刻地阐述了安提戈涅式的神法高于实在法、对世俗权力加以强有力制约的思想。他指出,人民有反抗政府的权利,政府的权力或统治者的权力在获得的过程中不能有瑕疵。正如要惩罚伪造货币的罪犯一样,也要惩罚那些通过不正当途径或的权力的人。对于这种人,人民有权不服从他,甚至可以反抗他、推翻他!,在古往今来的中国人心目中,统治阶级的意志就是法,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百姓”必须无条件服从(在中国,只有缺乏公民意识和公民权利的百姓,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统治者始终掌握着对百姓的生杀予夺之权。皇帝是“天子”,他的命令代表着“天意”,所有的人都必须无条件地跪倒在皇权的脚下。皇权代表着一切,包括每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没有谁敢去怀疑这一点,天经地义;更没有谁敢去违抗最高政治权力下达的命令,违抗的下场谁人不知?,中国是文化传统历来是颂扬“人治”的,从来没有“法治”和“法制”之间作任何区别,虽然也出现过老子的“天道”说和“无为而治”思想,出现过孟子宣扬的“天听自我民听、君视自我民视”、“民贵君轻”等儒家的“仁政”思想,但整体给人感觉仍然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式的规劝,是一种体制内的忠告,甚至是一种书生式的哀求。这种体制内的学说对于皇权专制制度的恶性发展毫无约束性的力量,人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仁君”和“清官”身上。,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这样的文化存在着先天性的缺陷,这样的制度毫无前途。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安提戈涅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或者由中国的作家来写,那会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写过窦娥冤、赵氏孤儿,但显然,它们的思想性与安提戈涅无法在同一个层次上进行比较。尽管在时间上中国人的作品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就是在2000年后的今天,如果现存的法律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甚至肆意剥夺人民的权利,我们能不遵守这样的法律,不把它作为正义的标准、合法性的来源吗?我们能像、敢像安提戈涅那样指着统治者的鼻子质问他们:“你说的话也能算是法律吗”?我们,这些21世纪的中国公民,有这个胆量吗?,安提格涅慨然赴死,早就远离我们而去了,但“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在”、“恶法非法”、“公民不服从”的观念却在希腊人、罗马人和所有欧洲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反抗王权专制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孕育出现代法学、政治学,孕育出具有普世价值的民主宪政制度。,守法的义务苏格拉底的苦酒,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生于雅典一个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苏格拉底一生经历了雅典民主制度由盛到衰的过程。在他青少年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蒸蒸日上,盛极一时。由于伯里克利的改革,过去只有上层贵族能享受到的权利,现在一般公民也能享受到。像苏格拉底的父亲这样的手工业者也有参加选举和担任公职的权利。,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成了爱琴海各城邦的盟主,迅速繁荣富足起来。这时雅典工商业发达,文化艺术达到当时最高的水平。但是繁荣富足背后也隐藏着危机。雅典人开始变得骄傲自满、奢侈淫逸、见利忘义、道德败坏。民主制度逐渐变质,变成无政府主义,国家政权被一些争权夺利和平庸无能的人所掌握,民主徒有形式。这样,雅典经过一段时期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最后竟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吃了败仗。中年以后的苏格拉底目睹了雅典的衰落过程。,苏格拉底热爱祖国雅典,热爱雅典的人民,眼看着雅典城邦日益衰落,民风日下,他十分悲痛,决心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来挽救祖国的命运。 为了保卫祖国,他三次从军作战。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不仅能英勇杀敌,而且能保护战友,曾两次冒死救出他的学生和战友。和他一起作战的战友都说,与苏格拉底在一起作战就会感到安全。,由于苏格拉底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经常批评雅典统治阶层的腐败,甚至批评一些最高领导人,因而遭到他们的忌恨。在他70岁的时候,他被雅典的统治者以“不敬神”“腐蚀青年”为罪名判处死刑。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多次劝他逃离雅典,并为他安排了万无一失的逃跑计划。但他坚决拒绝。他认为,尽管加给他的罪名纯属诬陷,但他既是雅典的公民,就应该遵守雅典的法律。行刑的那天,来看望他的学生和亲友都十分悲痛,而他却镇定自若,谈笑依旧,最后从行刑官手里接过毒酒,一饮而尽,从容赴死。,在苏格拉底一案中,一方是追求真理、舍身取义的伟大哲人,另一方则是以民主自由为标榜、被视为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城邦。孰是孰非,谁善谁恶,不那么泾渭分明,感情上的取舍则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因而其悲剧色彩愈加彰显。在民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的现代世界,苏格拉底之死就不仅成了一个问题,而且成了现代人心里一个难以解开的结。,然而,对雅典人来说,这桩案子非但不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它根本就不成其为一个问题。因为整个案件完全是依照雅典城邦的法律来审判的。起诉苏格拉底的三人都是雅典公民,以美莱特斯为首,他们显然是依法提起公诉。在欧提弗罗篇之首,苏格拉底说他正要到“王者执政官”处应美莱特斯之诉。这位王者执政官是专门负责有关敬神的事务的,对苏格拉底主要的指控是不敬神和敬事新神,因此需要到彼处备案。至此,案件正式进入审判程序。,审判的程序同样复杂而民主。不同于现代,判决的权力则在陪审团。陪审团成员从公民群体中抽签产生。审判苏格拉底一案的陪审团由五百人组成,显然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案。较大的案件会有多达二千人的陪审团,而重大的案件则往往由公民大会直接审判。 法庭上的审判同样不同于现代,先是由原告和被告分别为自己辩护,并进行举证。之后陪审团举行第一次投票,决定被告是否有罪。,苏格拉底在第一轮的投票中以二百八十票对二百二十票被判有罪,随后提出的对自己的处罚又近乎玩笑,先是说自己非但无罪,反而于城邦有功,理应得到城邦的礼遇,后又提出罚款一百德拉克玛了事。由于此一刑罚太不合情理,反而迫使部分本来同情他的陪审员转向选择原告提出的刑罚,最后以三百六十票对一百四十票被判死刑,也就不难理解了。,苏格拉底面对洞开的铁门,提出这样一个抽象的法学问题:难道越狱就符合公平正义吗? 他的思考是:雅典的法律虽然失去公平正义,但服从他的判决,维护“法律至上”的秩序,这不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吗?每个公民都要履行守法的义务!这也是导人向善的法律争议。如果人人都只以自己内心判断的是非为是非,人人都只随自己的喜恶利用法律、玩弄法律,甚至敌视法律、对抗法律,不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这便势必会导人向恶,会造成社会秩序的大乱,最终一定会导致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彻底崩溃!,以一种令公平正义崩溃的方式追求公平正义,这岂不是“饮鸩止渴?以暴易暴 ?” 此时苏老先生发现自己跌入了一个悖论式的法律怪圈:既要满腔热情地追求一种理想的法律正义,又要冷静理智地服从一种现实的法律争议,无论选择了哪一种公平正义,便都否定另一种公平正义,思来想去,不能自拔。最后他只有大义凛然地选择死亡!,数十年后,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深入反思祖师爷的命运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光耀千古的伟大主张:要依法治国。它所主张的法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已经成立的法律要获得普遍地服从;二是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才是真正的法治!,蒙眼闭睛的正义女神,罗马人的正义女神叫朱斯提提亚(Justitia)一手拿着天平,代表公平;一手拿着宝剑,代表正义。眼睛却是用布蒙着,表示审判要用心灵来观察。 象征着司法的中立与公平,闭着眼睛,就是不受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所左右,正义要用心灵去衡量。 与中国传统的“清官”完全不同的理念。,雄辩的普利尼,古罗马有一个优秀的辩护律师叫普利尼。有一次他接受了一个棘手的“反贪案”。 被告人是他的朋友,曾任古罗马的一个省的省长。他为人极富有正义感,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但不幸的事,他曾经在他生日那天与友人交换了礼物,而当时的罗马法明令禁止官员接受任何礼品。现在他的政敌就是要利用这一点置他于死地。,一开始,普利尼很为难。他想到:如果他否认事实,但是这事实已经尽人皆知;如果他请求法庭宽恕,就等于承认他的委托人有罪,这会毁了他的当事人。如果明知这是违法的行为却还替其辩护,又会伤害到他作为公民的责任。如果不替他辩护,国家就将会失去一个正直而高尚的官员。而剩下的将只会有更多的害人虫和马屁精。 怎么办?普利尼决定挺身而出,背水一战!,在元老院的法庭上,面对一片激烈的指责和喧嚣,普利尼慷慨地举出了一条古罗马格言:“正义从未要求任何人揭露自己的犯罪!他有权保持沉默!”法庭的喧嚣被他镇住了。 然后,普利尼就开始大显身手,精通法律和法理的他,用来替被告人辩护的两大法宝就是“公平正义”和“恶法非法”。,一般来说什么是“公平”这很容易理解。但是什么是正义?这并非每个人都能说清楚的。智慧的希腊人一直混淆了“正义”和“正确”这两个概念。而古罗马的法理学家则能够精辟地对“正义”作出法律上的解释。 所谓正义主要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照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从皇帝、普通公民到乞丐,这就是“正义”。,普利尼就是从“正义”和“公平”两个概念讲起,滔滔不绝地讲了三个小时,畅论了一番“礼尚往来”的人之常情,是自然的正义、自然的权利。委婉地指出了官员也有私生活的权利,而禁收、禁止与亲属交换任何礼品的法律,既违犯了罗马公民千百年来的风俗习惯,也违反了人的自然权利,违反了人情、人性。也就是违反了自然正义的精神。,同时,他又一针见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