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论文_第1页
中国机电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论文_第2页
中国机电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论文_第3页
中国机电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论文_第4页
中国机电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本科生学年论文论文题目:中国机电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姓名:陈佳 蒋伟学号:班级:年级:07级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指导老师: 陈勇兵完成时间:2010年 9 月5日作者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我和陈佳共同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所有。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国际贸易 经济学 作者签名:陈佳 蒋伟 题目:中国机电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以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为例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得到长足的进步。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往来更是发展迅速,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不断增加,这使得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欧盟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接二连三,此起彼伏。早在2005年,欧盟就开始对华进口实行新的环保指令,同时还限制我国机电行业的出口,使我国机电行业在对外贸易上损失严重。面对着欧盟变着手法实施严厉的贸易壁垒,中国机电行业的外贸出路又在何方?中国机电行业外贸衰退的原因,到底是外力的阻挠,还是中国机电产品本身竞争力的衰退。为探寻事实的真相,本文欲通过对中国加入以来中国和欧盟的机电产品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出口竞争力的两大指数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TC(竞争优势指数),尽力勾画出中国机电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同时,我们还会引入其他的一些理论视角,力争从多角度认识中国机电行业对外贸易的衰退。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等多方视角下,我们发现影响一国产品对外贸易的因素不只一种。而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却是影响产品对外贸易的决定性因素。我们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在不断上升。我国与欧盟在机电行业上的贸易纠葛,不是本质上的分歧,中欧双方贸易往来的发展方向还是积极的。这一阶段的双边贸易摩擦,只是中欧双方双边贸易曲折性的表现。我国还需在本有的竞争优势上,积极开发本国的自主品牌,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进一步增强我国机电产品的竞争力水平,以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迎接中欧双边贸易的下轮挑战。关键词:机电产品;比较优势;出口竞争力;技术创新目 录(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6(二)竞争优势指数分析7 引 论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行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其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凭借着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大量外商资本的注入,加快了我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较低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制造业产品的成本,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为出口导向的贸易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长期以来,我国一些沿海地区多是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其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机电行业的外贸发展,也曾一度搭乘了廉价劳动力成本这辆便乘车。然而,机电行业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其竞争力不可能依靠低劳动成本而永葆青春。根据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外贸产品总会进入一种衰退期。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又认为创新是企业利润的来源,是企业产品永葆竞争力的不竭动力我们就是要通过不同理论视角的比较,去发现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中国机电行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就是说,我们会从要素禀赋理论,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再到熊彼特创新理论。这样,依靠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的方法,一步步的发现影响机电行业外贸发展的真正原因。而后我们会引入RCA和TC两大出口竞争力评价指数,通过对历年来中欧双边贸易数据的分析,纵向的比较两大指数的变化,来评价我国机电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并最后给出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水平的一些对策。接下来,让我们分别从要素禀赋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理论等视角下,来认识一下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各方面因素。一、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近几年来,随着机电产品占我国对外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大,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基于以下几个理论展开的:要素禀赋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他们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在不同的视角下对中国机电行业的各个方向进行了研究。比如,郝凯的加入WTO后我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分析评价了我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东南大学苏定东、徐康宁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与对策中对我国目前机电产品出口的特点,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状况作了分析。接下来,我们就先从要素禀赋理论说起。(一)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俄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要素不至一种,而是由很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该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的条件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源于产品成本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来源于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机电行业从本质上讲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假设其投入的基本要素是技术和劳动。在我国长期存在的低廉劳动力资源很容易被认为是,我国机电行业外贸出口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机电行业对技术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对劳动的要求。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的劳动力价格水平普遍上涨(我国也不例外),这使得我国沿海地区的外贸企业,机电行业的相关企业,受到严重成本压力。于此同时中国对欧盟的贸易往来又频传摩擦,这样人们就会不由自主的认为,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在欧洲受阻,也是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中国的机电产品丧失了竞争力。难道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摩擦中的祸起于低廉劳动力吗?中国的机电产品在欧洲真的丧失了其竞争力了吗?我们换一个视角,看看弗农的理论怎么说。(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提出的。他认为产品的生命是指产品的营销生命,产品和人的生命以样,要经历一个,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其间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商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一套理论的优点就在于,它提出了一套适用的营销规划观点,有时间和过程两个维度,简单易懂,又具有指导意义。根据这一理论,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在欧洲受阻,是厂商营销策略的选择问题。它给予我们一种微观的视角认识中欧双边贸易的往来。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逻辑起点在于新产品的研发与取得上,也就是说我们只有占领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制高点,我们才能够取得战略上的主动权,才具有真正的竞争实力,在对外贸易中我们才能立于不白之地。而在新产品的开发和新技术的取得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可能在理论上走的更远。(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至高无上的作用。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新的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引入到生产体系中去,从而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而这种新的组合就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熊彼特又进一步的提出了创新的五种形式:一是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四是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货来源;五是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式;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不能从外部加以数据的影响来说明的,他是从体系内部发生的 即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既然创新是对原有组合的一种破坏,是新的一种组合方式的诞生,这说明创新本身是具有革命性的,同时也是具有破坏性的。而这种革命性与破坏性又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那它就只能源自于经济活动本身,源自对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源自于经济组织内部。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我们会发现在贸易活动过程中,最终影响我们产品出口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产品生产本身,经济组织内部。我想论述到这里,我们应该很清楚了,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因素绝不只一种。要素的禀赋,产品销售的营销策略,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经济组织的制度安排这些因素都在通过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在外的产品竞争力,而进一步影响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状况。我们对中国机电行业对外贸易的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到竞争力水平的研究上来。在中欧机电贸易往来的研究上,要明白我国机电产品真实的竞争力水平,只做一些简单的规范分析还远远不够,我们有必要对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和欧盟之间的机电贸易往来数据进行一些研究。认清当前中国机电行业在欧盟国家的竞争力现状,以对症下药做出合理的策略安排。在做实证分析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中国机电出口欧盟的背景和现状,以供读者更好的理解我们对中国机电产品在欧盟的竞争力水平所做的实证分析。二、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的背景和概况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抓住全球化的机遇,通过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而我国机电产品的大量出口则是基于我国较强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从产品出口的角度看,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初级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这样几个阶段。根据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进入了标准化的阶段后,产品的生产过程相对而言变成倾向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技术、生产规模及产品本身已经完全成熟,这时对生产者技能的要求不高,而原来新产品企业的垄断技术优势已经消失,成本、价格因素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我国机电行业大量出口欧盟就是在发达国家的垄断技术优势被打破,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低成本劳动力的的背景下实现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缺乏资本和技术,因此利用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扩大出口成为我国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我们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在机电产品的出口中,加工贸易出口占据主导地位,使得这一优势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从1999年开始,欧盟从中国的进口就已经代替了它从其他崛起的经济体的进口。根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6月伊始,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国,中国与欧盟的贸易联系不断增强 。其中,中国对欧出口增长最快的领域机电设备是双方贸易的主体。由于国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与国内使用的进出口商品分类标准(HS)不同,也无法直接衔接分析,需要统一数据口径。特别是我国机电产品分类标准和国际贸易分类标准不一致,机电产品是我国对外贸易管理中特有的一个分类,种类繁多、覆盖面广,涵盖从船舶、大型机械等生产设备,到汽车、家电、手机等消费产品。具体包括金属制品和机电仪器产品及设备两大类,后者又可细分为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其他等五类。而国际贸易分类中没有“机电产品”这个项目。本文采用的方法是:以SITC的两位代码产品分类为准,包括69:金属制品、7:机器和运输设备、87:仪器仪表和88:摄影器材及钟表图1: 2001-2009年以来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的变化 资料来源:部分数据来源于联合国UNCOMTRADE网站,自己计算得出图1显示了2001-2009年以来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的变化。通过以上图表,我们看到中国向欧盟出口的机电产品总值在不断增加,除了受经济危机影响最大的2009年,机电产品出口欧盟的绝对数增长不断扩大,我国与欧盟机电产品贸易顺差迅速扩大。与我国加入WTO的2001年相比,对欧盟的机电出口增加了4倍多。由于我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虽然欧盟是我国机电产品的第一出口地,但是对新兴市场的出口也在高速增长,使得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占中国机电出口总值的百分比却有所下降,从2001年的30%下降到2009年的23%。但是这并不一定表示我国的机电产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会下降,后面我们再做具体分析。 三、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中国经济在融入国际分工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技术的升级与进步,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上升。机电行业从一开始作为一个发挥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部门,到现在成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部分,其出口竞争优势不断提高,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我国机电产品的在对外贸易中的实际竞争力究竟如何?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对外贸易上所发生的变化,究竟是否能代表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让我们用一种实证的眼光来见证事实的真相。下面我们将通过RCA指数分析和TC指数分析,来认识我国在与欧盟进行的机电产品贸易中,我国产品的实际竞争力。(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提出。它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它旨在定量地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产品组)相对出口的表现。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所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本文对RCA进行了调整,国际市场上的进出口额被本国的进出口额替代,原因是本文主要侧重于研究我国机电产业相对于我国其它行业在欧盟市场上竞争力的变化情况。RCA i = (Xi/M i)/(X i /M i).式中,X i和M i是我国i行业某年的出口额和进口额,X i和M i则表示我国该年的总出口额和总进口额。一般而言,RCA 值接近1表示中性的相对比较利益,无所谓相对优势或劣势可言;RCA1,表示该商品在国家中的出口比重大于在世界的出口比重,则该国的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RCA 1,则表示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表2给出了中国对欧盟机电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机电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变化。表一给出了2001-2009年中欧双方的机电贸易情况及RCA指数。 表一:中国机电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资料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网站和中国统计局数据,自己计算 年份中国向欧盟出口的机电产品总值(亿美元)中国从欧盟进口的机电产品总值(亿美元)中国总出口额(亿美元)中国总进口额(亿美元)RCA指数2001333.9183.42661.52435.51.672002406.5218.33255.72951.71.692003607.4310.14383.74127.61.842004876.1407.25933.25612.32.0420051051.7413.07619.56599.52.2120061327.3512.89689.47914.62.1120071671.0631.112177.89559.52.0820081912.6745.714306.911325.62.0320091593.9719.212016.510055.61.85 从上表中,我们看到中国与欧盟机电产品的贸易顺差迅速扩大,机电产品的RCA指数都大于1,说明在中欧的双边贸易中,中国对欧盟的机电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而且比较优势较显著,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强。尤其是在2004-2008年,RCA指数甚至超过了2,说明比较优势还很大。但是从2006年开始,RCA指数出现了略微的下降,这是由于从2005年8月13日开始正式实施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WEEE指令)和2006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这两个指令不仅会明显增加中国企业的制造成本和出口成本,而且还将使部分产品不达标企业面临被排斥出欧盟市场的威胁。从而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短期内主要表现可能是出口量下降,显示性比较优势减小,但从长期来看,却有利于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虽然RCA指数不直接分析比较优势或贸易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而是从商品的进出口贸易的结果来间接地测定比较优势,在经验分析中可以摆脱苛刻的各种理论假设的制约,较适合于现实的国际贸易结构分析。但是它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当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盛行时,以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所衡量的该经济体和产业的比较优势不具有客观性,更不能用来预测一个贸易发展的模式。而当前的国际贸易大多是通过跨国公司以及其产业链内的子公司的产业内贸易完成的。另外,RCA指数忽视了进口的作用。为此,我们引进了另外一个指数TC指数来进行综合分析。(二)竞争优势指数分析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即竞争优势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当TC0时,表示该国某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是该类产品的净出口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TC=0时,表示该国某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交换。当TC0时,表示该国某类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处于弱势。表二 1999-2009年间中国机电产品的竞争优势指数资料来源:联合国UNCOMTRADE网站和中国统计局数据,自己计算年份中国向欧盟出口的机电产品总值(亿美元)中国从欧盟进口的机电产品总值(亿美元)TC指数2001333.9 183.4 0.29 2002406.5 218.3 0.30 2003607.4 310.1 0.32 2004876.1 407.2 0.37 20051051.7 413.0 0.44 20061327.3 512.8 0.44 20071671.0 631.1 0.45 20081912.6 745.7 0.44 20091593.9 719.2 0.38 由表三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在加入WTO以来,对欧盟的竞争力指数一直都是大于0并且呈现上升趋势(2009年作为一个极端值除外),说明中国的机电产品相对于欧盟的同类产品而言具有竞争优势。因此,RCA指数和CT指数都验证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对欧盟机电产品出口比例的降低并不表示我国机电产品竞争力的下降,而是表明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的多元化在增强。四、结论和启示本文的成文,主要是运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前面的理论研究中,我们论述了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对欧盟出口的影响因素。从理论的角度对各个影响因素作做出了评价,最后将各个因素统一于受其影响的产品竞争力上。引入评价出口竞争力的两大指数RCA(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TC(竞争优势指数),通过对中国自加入以来对欧盟的机电产品出口数据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在欧盟所出口的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事实上是逐年增强的。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竞争力的改善,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所出口的机电产品的商品结构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依靠劳动力的廉价来赚取超额利润。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在大的发展趋势上是前进的,那些频传的贸易摩擦从长期看来,也只是前进性中的曲折性表现。同样,我们的规范分析,也为我们进一步提高我们机电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提供了不同思路。前面我们提到过,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是基于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入WTO以后,我国更加积极广泛的参与国际分工,成为世界的“加工工厂”。这些都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为发达国家提供加工服务的同时,我国生产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根据内生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后天的专业化学习或通过与经验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