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秋天教案2鲁教版.docx_第1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秋天教案2鲁教版.docx_第2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秋天教案2鲁教版.docx_第3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秋天教案2鲁教版.docx_第4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秋天教案2鲁教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天【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来自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秋天一课。本课由三节诗组成,内容精粹,容量较大,画面感强。以“秋天”为主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图景贯穿起来,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学习此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重点词语和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激发热爱生活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法选择】 引导、解读、指导。【学法指导】 吟读、品味、领悟,联想、比较、感悟,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材、课件和投影机、粉笔等设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 1课件展示家乡秋景图。导语: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联想?(让学生联想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令人忧郁的季节,也是令人快乐的季节。总之,秋天是千姿百态的。)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板书课题),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2、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二、授新、(一)范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要求:标注生字词,注音释义。注意划分诗歌节奏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1)注音:丁丁(zhngzhng)镰(lin)刀 肥硕(shu) 栖(q)息 鳊 (b1n)鱼 乌桕(ji) 寥(lio)阔蟋蟀(xshui)枯涸(h) 清冽(li) 梦寐(mi)(2)释义: 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幽谷:幽深的山谷。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乌桕:桕树。树叶秋天变红。芦蓬:芦苇做的船篷。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枯涸:干涸,没有水了。清洌:水清。梦寐:睡梦。 3、检查划分诗歌节奏,熟悉诗歌内容情况。(1)方法提示: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2)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二)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1学生找出哪些词语体现了诗歌所描绘的乡村秋景?“冷雾、白霜、乌桕叶”秋色。“蟋蟀声”、溪水清冽、牛背笛声(远去)秋声。 “稻香、瓜果、青鳊鱼、竹篱、”秋实。“农家、渔船、草野、牧羊女”秋图。2、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欣赏的词语或句子,仔细品味。(1)伐木丁丁地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极具诗意,又耐人寻味。如果换成“那割过无数穗稻谷的镰刀”,语言就显得抽象空泛,表现力和美感就逊色多了。(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4)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3、引导学生畅谈、归纳:(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从听觉的角度,贴切传神地写出了幽谷的深、静。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润、形声兼具的画面。(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使人满口生香,展示丰收的图画。(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形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4)“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把青鳊鱼比喻成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耐人寻味。(5)“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7)“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名作动,。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三)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诗共三小节,用简洁的文字给每一节诗拟个标题,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1、引导归纳标题、图画:(1)秋天在农家里。图画绚丽多彩的农家丰收图。(2)秋天在渔船上。图画淡雅朦脆的渔夫晨归图。(3)秋天在牧羊女眼里。图画寥阔空远的少女思恋图。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引导小结:(1)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在山谷里;稻田里农夫刚放下割稻的镰刀,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田野里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发散出稻香的气息;果林中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果农摘下沉甸甸的瓜果放进背篓里,带回家去,将丰收的喜悦与亲友一起分享 (2)渔夫晨归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渔人却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船篷上洒满白霜,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3)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怎不见了那夏日里牛背上吹笛的少年?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憧憬在秋天的美景和思念中。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引导小结: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五)、课堂小结本课学习掌握了重点词语,品味了诗中优美的语言。学习本诗还要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感受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三、作业1. 学会生字、新词,品味诗歌语言。2、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3、作文:秋天在哪里?四、板书秋 天何其芳农家丰收图渔夫晨归图少女思恋图【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