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与供给》PPT课件.ppt_第1页
《货币需求与供给》PPT课件.ppt_第2页
《货币需求与供给》PPT课件.ppt_第3页
《货币需求与供给》PPT课件.ppt_第4页
《货币需求与供给》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货币需求与供给,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 货币均衡,第一节 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二、货币需求理论 三、与货币需求相关的几个问题,第一节 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政府、企业、事业和个人)在既定收入或财富范围内愿意且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第一节 货币需求,理解货币需求涵义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一个存量概念。 其次,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 再次,既包括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此外,既包括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也包括价值贮藏手段的需求。,第一节 货币需求,二、货币需求理论 (一)我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 2000年前,管子,“币若干而中用”,第一节 货币需求,(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1、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2、金属货币流通规律:Md=PQ/V Md:执行流通手段货币必要量 3、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延期支付总额+到期支付总额-彼此抵消支付额)/货币的流通速度,第一节 货币需求,(三)西方经济学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数量论 费雪的现金交易说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第一节 货币需求,1、货币数量论 (1)费雪的现金交易说 费雪方程式:MV=PT M:货币总量(货币供给);V:货币流通速度;P:商品平均价格;T:商品交易量 因为交易的名义价值T难以测量,所以货币数量论用总产出Y来表示。(总支出PY也称为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 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第一节 货币需求,(2)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 剑桥方程式 :Md=KPY Y:总收入;P:价格;K: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重;Md:名义货币需求。,第一节 货币需求,现金交易说与现金余额说主要区别 费雪方程式强调货币交易手段功能;剑桥方程式则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费雪方程式把Md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数量与速度;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Md,重视该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故前者称为“现金交易说”,后者称为“现金余额说”。 费雪强调了技术上的因素,并排除了在短期内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任何可能的影响,而剑桥学派的理论却强调了个人选择,没有排除利率的影响。,第一节 货币需求,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古典货币数量论的比较 二者在形式上是一致的。马克思的M=PQ/V与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二者存在本质区别。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认为在金属货币流通情况下,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商品的价格P是在生产领域决定的。而古典货币数量论以货币名目论作为理论基础,认为货币的数量决定商品的价格,即货币数量的变动是因,物价水平的变动是果,颠倒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货币需求,2、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函数: L=L1+L2=L1(y)+L2(r) 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统称为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水平的递增函数(L1(y)),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L2(r) )。,第一节 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动机的动机有三种: 交易动机:与收入成正比例。 预防动机:与收入成正比例。 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例如,第一节 货币需求,(2) 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鲍莫尔的平方根定律 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不仅是收入水平的递增函数,而且还是利率的递减函数,从而修正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第一节 货币需求,(2) 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惠伦模型。 针对凯恩斯关于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样由收入所决定,而与利率无关的观点,美国经济学家惠伦提出预防性的货币需求同样受利率变动的影响,即它不仅是收入或支出的递增函数,同样也是利率的递减函数,从而修正了凯恩斯预防性货币需求函数。,第一节 货币需求,(2) 凯恩斯主义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 凯恩斯认为,或者持有货币,或者持有证券。二者能择其一而不能同时兼有。针对凯恩斯理论与现实不符的局限性,美国经济学家托宾分析了在不确定情况下经济主体同时持有货币和证券的原因以及对两者在量上进行选择的理论依据,从而发展了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较凯恩斯理论更切合实际。,第一节 货币需求,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函数:Md/P=f(y,w;rm,rb,re,1/p.dp/dt;u) Md/P: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 Y:恒久收入(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或称为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 w:非人力财富占个人财富的比率 Rm:货币的预期回报率 Rb:债券的预期回报率 Re:股票的预期回报率 1/p.dp/dt: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化率 u:综合变量主观偏好、制度、技术、风尚等。,第一节 货币需求,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特点 1、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基本上是一个稳定的函数,其动向是可以预测的; 2、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差,即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较弱,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相左。,第一节 货币需求,三、与货币需求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主观与客观需求 (二)名义与实际货币需求 (三)微观与宏观角度 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来估算总体货币的需求量,以作为货币供给决策的依据;而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则着重于建立更充分反映客观实际的模型并据以破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原因。,第二节 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二、货币供给层次 三、存款货币的创造 四、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第二节 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的含义 (一)什么是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经济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第二节 货币供给,(二)什么是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指一国银行系统通过货币乘数为一国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个人所提供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货币的总和。 货币供给量,可以从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来考察。货币供给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供应量,它表现为银行在该时点资产负债表上的负债总额。货币供给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流通总额。,第二节 货币供给,二、货币供给层次 (一)划分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二)意义 (三)具体划分 (四)现代的信用货币形态,第二节 货币供给,最早的典型形态是银行券;硬币的发行通常统一于中央银行,也属信用货币; 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银行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种种不同的名称,我国又称为支票存款)、定期存款和居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也是货币的存在形态 所有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货币,除钞票和硬币外,IMF概称之为“存款货币”。 今天的货币形态极其多样,很难一一列举,而且变化迅速。但无论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是信用货币。,第二节 货币供给,三、存款货币的创造 (一)基本概念 1、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2、派生存款: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时创造的存款,即为派生存款。 3、存款准备金:指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存所设置的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法定准备、超额准备。 4、法定准备率:指商业银行上缴的法定准备金占存款余额的比率。,第二节 货币供给,(二)派生存款创造的条件 1、部分准备金制度; 2、银行清算体系形成。,第二节 货币供给,(三)多倍存款扩张的过程 为了便于阐述,我们作三条假设条件 (1)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而将超额准备金全部用于发放贷款 (2)不考虑现金从银行系统漏出的现象 (3)假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5。,第二节 货币供给,例题 假设A银行收到客户甲一笔10000元的支票存款,A银行通过办理这笔业务,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5的情况下,A银行不需要持有10000元的存款准备金,它只需持有相当于其吸收存款量的5的准备金即可满足法定要求,其余的95即9500元可用于贷款。 若银行将超额准备金贷放给乙,乙客户又用这9500元向其供货人丙支付货款,丙客户收到支票后,交付给其所在开户银行B,B银行代收支票后增加存款9500元 ,B银行同样可以按照5的比率保留475元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而将9025元的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 假设B银行将它贷放给丁客户,丁客户又将9025元支付给了戊客户,戊客户的开户银行为C银行,则交易完成后,C银行增加存款9025元,同样,C银行在提取了451.25元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后,可将剩余的8573.75元贷放给己客户,并最终形成D银行的存款,这一连续的存款货币创造过程可用下表表示。,第二节 货币供给,存款货币创造过程 单位:元,第二节 货币供给,从表中可以看出,各银行吸收的存款数量是一个无穷递减等比数列,其初始值为10000元,公比为(1-5),这样,各银行的存款总数为: 1000010000(1-5)10000(1-5)210000(1-5)3 100001/1-(1-5) 200000元 这表明10000元的原始存款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5的情况下,经过银行系统的存款货币创造功能,最终创造出200000元的存款。其中原始存款为10000元,经过商业银行信用创造机制而创造出来的存款即派生存款为190000元。,第二节 货币供给,如果以R代表原始存款,r代表法定准备率,D代表活期存款总额,则以上几何级数可表示为: DR1+(1-r)+ (1-r)2+(1-r)3+(1-r)n R1/1-(1-r) R/r,第二节 货币供给,从分析上式可知,活期存款的变动与原始存款的变动存在着一种倍数关系,即活期存款与原始存款的比率,称为派生倍数(或货币乘数)。设K为派生倍数,D为活期存款总额,R为原始存款额, 用公式表示为:,第二节 货币供给,(四)存款多倍收缩过程 派生存款的倍数收缩过程和存款多倍扩张过程是相对应的,其原理一样。 (五)派生倍数的推导 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是在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基础上派生出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派生乘数。,第二节 货币供给,若以K表示活期存款总额变动对原始存款的倍数,则K的大小受以下因素影响: 1超额准备率的影响 .现金漏损率的影响 .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的影响,第二节 货币供给,四、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 (一)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流通中通货+商业银行准备金 常用表达式:B = RC 对于创造信用货币来说,“存款准备”与“流通中货币”这两者缺一不可。因而统称为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第二节 货币供给,(二)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在现代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是唯一能接受活期存款,办理支票转帐结算业务的银行。在高度发达的信用经济中,支票货币的使用非常广泛,占流通中货币总量的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派生存款的创造,实现信用创造功能。,第二节 货币供给,(三)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MS = K B=K (C+R) 基础货币中的通货,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C,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数的增加; 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R。 因此,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可示意如图:,第二节 货币供给,第二节 货币供给,五、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因素 (一)中央银行的行为影响 中央银行是基础货币的供给主体; 根据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现金的发行数量; 同时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影响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总量。,第二节 货币供给,(二)商业银行的行为影响 商业银行既是基础货币的接受者,又是存款货币的创造主体。并且派生存款的货币创造功能能够影响货币的供给量。 通过两种行为影响货币供应量:一是调节超额准备金;二是调节向中央银行的借款,从而影响R/D,影响B,K,第二节 货币供给,(三)企业行为的影响 通过贷款需求和提现率影响C/D,进而影响B、K (四)居民行为的影响 通过其提现率影响C/D,进而影响B、K 可见,Ms现代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和居民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节 货币均衡,一、货币均衡的概念 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可表示为MD=MS 把握几个要点: 1、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2、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包括总量均衡和结构均衡; 4、服务于经济均衡发展。,第三节 货币均衡,二、货币均衡的实质及标志 (一)实质 货币均衡的实质是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在一般条件下,货币均衡必然表现为商品和劳务供给与以货币购买力表示的商品和劳务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表现为待交易的商品和劳务能迅速转化为货币,流通中的货币也能迅速转换为商品与劳务的现象。,第三节 货币均衡,(二)标志 1、实物市场:物价稳定、商品供求平衡 2、金融市场:利率稳定,第三节 货币均衡,三、实现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利率机制实现货币均衡。 从货币供给来看,当利率升高时,银行的贷款收益增加,他们就会减少超额准备以扩大贷款,增加货币供给量;公众因持币的损失增大而减少现金的提取,从而扩大乘数效应;所以,利率越高,货币供应量越多,反之亦然,二者呈同方向变化。 从货币需求来看,利率越高,持币的机会成本越大,人们就会增加对金融工具的需求而减少对货币的需求;利率越低,货币的需求越高,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第三节 货币均衡,四、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1、健全的利率机制 2、发达的金融市场 3、中央银行拥有足够的、有效的调节手段 4、国家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5、产业结构合理 6、国际收支基本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