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加工原理第2章-周达飞.ppt_第1页
聚合物加工原理第2章-周达飞.ppt_第2页
聚合物加工原理第2章-周达飞.ppt_第3页
聚合物加工原理第2章-周达飞.ppt_第4页
聚合物加工原理第2章-周达飞.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合物加工原理,第二章 添加剂,塑料:,基质材料:树脂 塑料材料的助剂: 填充剂 热稳定剂 增塑剂 润滑剂 交联剂及相关助剂 其他助剂 发泡剂、阻燃剂、抗静电剂、着色剂、抗氧剂,2.1 稳定剂,稳定剂按作用功能分为: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抗氧剂、抗臭氧剂和生物抑制剂等。 2.1.1 热稳定剂(thermal stability) 定义:加入到塑料配料中,能改善树脂的热稳定性,抑制其热降解、热分解的助剂。 对热稳定性问题比较突出的是聚氯乙烯和聚甲醛两种塑料材料。聚甲醛主要是采用对树脂端基封闭处理的方法提高热稳定性,一般所讲的热稳定剂,指的是对聚氯乙烯塑料专用的热稳定剂。,热稳定剂,PVC的热降解机理:自由基链式反应机理。 (1)自由基的形成:聚氯乙烯在制备过程中由于聚合反应的复杂性,使分子链中所产生的双键、支化点、含氧结构等在光、热作用下形成自由基。,(2)自由基引发聚氯乙烯脱氯化氢 脱出的HCl对聚氯乙烯进一步分解有自动催化作用。,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1抑制自由基生成和脱HCl的过程 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可以与聚氯乙烯中不稳定的氯原子配位结合,使之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结构。 e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图2,图1,2吸收中和HCl,抑制它的自动催化作用。 盐基铅盐、金属皂类等热稳定剂,都是HCl的接受体,可以有效地捕捉HCl,并与之反应形成稳定产物。 eg: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硬脂酸铅、硬脂酸钙、月桂酸钡,三、常用热稳定剂种类 1盐基铅盐热稳定剂: 优点是长时间耐热性优,耐候性优,且价廉。 缺点是毒性较大,在树脂中的相容性和分散性较差。 2金属皂类热稳定剂: 优点是除起热稳定作用外,可兼起材料的润滑作用。 3有机锡化合物热稳定剂: 优点是可使塑料制品保持良好的透明性、突出的耐热性,并可与金属皂类热稳定剂产生协同效应。 缺点是价格较贵。 四、热稳定剂的选择 1、具有吸收中和HCl的作用 2、与基体树脂相容性好,不与其他助剂发生化学反应 3、满足加工性能和制品使用性能,2.1.2 抗氧剂(antioxidant),定义 :添加到塑料配方中,能延缓或抑制塑料氧化降解的物质。橡胶工业中常称为防老剂。 一、塑料氧化机理,链增长:,链终止:,链引发:,抗氧剂品种及作用机理,1.抗氧剂品种:酚类 、胺类 、亚磷酸酯类 。 2.作用机理: 酚类、胺类抗氧剂中含有-OH,-NH-,能与自动催化氧化反应中形成的自由基作用(通过链转移反应,消灭产生初级自由基),形成稳定的自由基,使氧化的链式反应终止。,亚磷酸类抗氧剂能够将氧化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氢过氧化物分解为不活泼产物,使其失去活性:,(R-树脂分子链主体,R,-抗氧剂结构主体 ),3.抗氧剂用量:,塑料中一般为0.1%-1%,橡胶中一般为1-5份,4. 抗氧剂选用原则 1、色污现象 2、稳定性 3、相容性(重要指标) 4、溶解性和乳化性,抗氧剂的加入方式: (1)材料合成后立即加入; (2)成型加工中加入,定义: 加入到塑料配方中,改善塑料的耐日光性,防止或降低日光中紫外线对塑料的破坏的助剂。 一、光对塑料的破坏 波长为300nm 的光波所具有的能量为397.5KJ/mol ,而大部分聚合物发生自动氧化反应的活化能约在41.8167.4 KJ/mol之间,分子链中化学键的解离能约在167.4418KJ/mol之间,说明紫外光对塑料会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2.1.3 光稳定剂(抗紫外线剂)(light stability),R-H R +H 或R-H R-H (激发态),h,h,二、光稳定剂的类型及作用 光稳定剂对塑料的保护,按其作用实质主要有以下几类: 1.紫外光屏蔽剂,作用方式有两种: 以本身可吸收辐射、可经受有害化学作用的聚合物作为涂层,屏蔽紫外光,从而使制品内部不受紫外线的危害; 光屏蔽剂可以被分散。如同粉末一样进入聚合物里。 2.紫外线吸收剂: 应用最普遍, 工业上常用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 3.紫外线淬灭剂: 将激发态分子猝灭,e.g:镍的有机化合物。 选用光稳定剂的注意事项 光稳定剂与其他添加剂的配伍性。,用量一般为: 0.05%-2%,2.1.4 生物抑制剂,防霉剂、杀菌剂、抑菌剂 作用:保护材料免受微生物侵蚀。 品种:酚类化合物; 季铵盐化合物; 有机锡化合物; 有机汞化合物; 有机铜化合物; 苯胺类化合物; 氮杂环化合物; 有机卤化合物;,2.2 增塑剂(plasticizer),定义:用来改善塑料的塑性,增加成型加工时的流动性,降低制品的脆性,改善塑料耐寒性的一种助剂。 一、增塑作用及增塑剂分类 作用: 使高分子材料塑性增加,改进其柔软性、延展性和加工性。主要用于PVC树脂和橡胶中。 分类 按作用方式:外增塑、内增塑; 按塑化效率:主增塑剂、辅助增塑剂、增量剂。 按来源:石油系、动植物油系、煤焦油系、合成酯类、液体聚合物。 塑化效率:将高分子化合物达到某一柔软程度时增塑剂的用量。,二、增塑机理:间隔作用、极性理论和氢键理论 增塑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在聚合物分子间起间隔作用,使不同分子链间的距离增大,从而使分子链旋转需要的能量降低,在低于分解温度时聚合物变得可以流动。 增塑剂极性理论认为,增塑剂不是简单的起间隔作用,而是与聚合物分子形成键。 氢键理论认为,增塑剂和聚合物间通过氢键连接起来。,三、增塑剂的性质 1、相容性 溶解度参数、溶剂化作用。 极性高分子选极性增塑剂,非极性高分子选非极性软化剂。 2、加工性 3、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Tg和软化温度(PVC)、耐低温性、力学性能、耐老化性、电绝缘性、耐久性、阻燃性、毒性、反应性。 四、对增塑剂的基本要求: 挥发性小,与树脂的相容性好。 五、常用增塑剂种类: (1)苯二甲酸酯类。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2)磷酸酯类。TBP(磷酸三甲酯),TPP(磷酸三苯酯) (3)己二酸、壬二酸、葵二酸等的二辛酯。,六、增塑剂的选用原则 (1)邻苯二甲酸酯类性能较全面,可作主增塑剂使用。 (2)当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芳香型结构的酯类与PVC的相容性优于脂肪型结构的增塑剂,同类酯类化合物的相容性随烷基酯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变小。 (3)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塑化效率优于间(对)苯二甲酸酯类。 (4)当相对分子质量相当时,正构醇形成的酯的塑化效率、耐挥发性、耐低温性比异构醇形成的酯好。 (5)不同增塑剂的效用和功能各不相同,在实际使用中往往采用复合的方法。 (6)不同填充剂、着色剂吸收增塑剂的性能差异较大,应适当增加或减少增塑剂用量。,2.3 润滑剂(lubricant),定义 加入到塑料配料中,以便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减小摩擦,改善加工性能、利于脱模的助剂。 一、润滑剂的作用、分类 降低摩擦、促进加工成型、利于脱模、改善制品外观。主要用于硬质PVC,也用于聚烯烃、PS、ABS、PF等。 分类: 内润滑剂:与树脂有一定的溶合作用,可改善流动性能,降低塑料内部各组成的内摩擦。硬脂酸、硬脂酸甘油脂等。 外润滑剂:与树脂不亲和,在树脂表面形成薄膜,防止塑料粘结在金属设备、模具上。如石蜡、硅油等。,二、润滑剂的主要品种 脂肪酸及其酯类:硬脂酸、硬脂酸甲酯、硬脂酸丁酯等。 脂肪酸酰胺类:硬脂酸酰胺 、油酸酰胺 、己酰胺等。 金属皂类:具有内外润滑作用,是最好的润滑剂兼稳定剂。硬脂酸铅润滑性最强,硬脂酸镉则最差。 饱和烃类 液态:流动石蜡(白油)。 固态:固体石蜡(矿烛)分为精石蜡、白石蜡、黄石蜡三种,精石蜡含油量最少,色度最好,一般用作聚氯乙烯润滑剂。 硅有机化合物 主要是甲基硅油(聚二甲基硅氧烷)和乙基硅油(聚二乙基硅氧烷)。,三、对润滑剂性能要求 (1)能分散于树脂中,与树脂及其他助剂的相溶性好; (2)不影响塑料的塑化性能; (3)效率高,能使制品表面光洁,而且有持久的润滑性能; (4)妨碍树脂的耐热性和耐气候性; (5) 不降低产品质量,改善制品性能。 四、润滑剂的选用原则 (1)内外润滑剂平衡。 (2)根据工艺特点,考虑剪切速率范围,合理兼顾流动、防粘和塑化时间三者之间关系。 (3)对于软质PVC,润滑剂主要是防止物料与加工机械表面的粘附,用量一般为0.5或更低;对于硬质PVC,润滑剂除上述功能外,还具有调节PVC树脂熔化速率和降低熔体粘度的作用,应增加润滑剂用量,通常在1左右。 (4)应注意稳定剂本身的润滑作用,充分重视稳定剂的品种和用量以及并用润滑剂的类型。 (5)当填充剂用量较大时,应适当增加润滑剂用量。,2.4 固化剂(curing agent),定义:加入到热固性塑料配方中,可以使树脂分子链间产生交联反应,形成三维网状或立体结构大分子的一种助剂。 固化剂具有专用性,每类热固性塑料均采用与其它热固性塑料所不同的固化剂。 固化剂在各热固性塑料相应章节中加以介绍。 交联剂 由于历史的原因,橡胶的交联过程习惯称为硫化;塑料的交联过程习惯称作固化、硬化、熟化等。 高分子材料常用的交联方法(加热文联、辐射交联、添加交联剂交联等)中,以添加交联剂交联的方法最普遍。 交联用其他添加剂 1、硫化添加剂 缩短胶料硫化时间,降低硫化速度,减少硫磺用量,改善硫化胶物性 2、硫化活性剂(活化剂、促进助剂) 增加促进剂的活性,减少促进剂用量或缩短硫化时间 3、防焦剂(硫化延缓剂) 焦烧是指胶料在硫化前的加工及贮存过程中发生的早期轻度硫化现象。 4、配合剂(助交联剂) 提高交联密度或交联产率,交联剂及相关添加剂的选用原则 1、交联剂及相关添加剂的选择 取决于被交联高分子化合物的类型、加工条件(如停留时间和温度)以及对最终制品的要求(除物理机械性能外,有时对臭味也有规定),交联程度与交联剂用量有关,而交联速度与温度有关。 2、其他添加剂的影响 (1)填充剂 (2)增塑剂和增量油 (3)抗氧剂 (4)发泡剂 (5)配合剂,2.5 填充剂,填充剂或填料(filler): 用来改善某些物理性能或力学性能,主要是为了降低材料的造价。 增强剂(intensifier): 用来改善力学性能。 增强剂对塑料达到最佳增强效果的条件: (1)增强剂或填料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能。 A、粒径与活性:粒径越小,补强作用越大,但分散困难。 B、颗粒形状:等向性(球状、立方体状)、异向性(针状、片状) (2)增强剂或填料的表面性质、比表面大小。 只有增强剂或填料与树脂牢固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产生增强效果。 (3)填充剂的结构性 结构性高低以吸油值表示(指1g或l00g炭黑吸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毫升数),吸油值愈大,炭黑结构性愈高,三、常用的填充剂 1、炭黑 按补强性:硬质炭黑、软质炭黑。 按使用性能:超耐磨、中超耐磨、高耐磨(HAF)、快压出(FEF)、通用炭黑(GPF)、半补强等。 我国已采用美国ASTM的分类和命名系统,由四个符号组成,N(N330、N550、N660)或S。 2、碳酸盐类 碳酸钙:重质、轻质、活性; 碳酸镁:透明制品。 3 含硅化合物 陶土(高岭土):硬质、软质; 白炭黑:气相(干法)、沉淀(湿法); 云母粉、硅藻土、硅灰石等。 4 纤维类 玻璃纤维、碳纤维等。 5 其他 硫酸盐、金属粉、金属氧化物等。,2.6 其它助剂,2.6.1 阻燃剂(inflame-retardant) 加入到塑料配方中,能够降低材料的燃着倾向和程度,或降低燃烧速率和火焰传播速率的助剂。 阻燃剂品种 按使用方法分类 添加型: 在塑料配制或成型过程中掺入塑料中。这种类型多用于热塑性塑料,也可用于热固性塑料。 反应型: 在塑料内的树脂合成时作为反应组分之一参与合成反应,成为树脂分子链的组成部分;这种阻燃剂只用于热固性塑料。 不论是添加型还是反应型阻燃剂,都是以下各类化合物: (1)周期表中第v族元素N,P,Sb的化合物。 (2)周期表中第族元素F,Cl, Br,I的化合物。 (3)周期表中第族元素Al,B 的化合物。,2.6.2 着色剂(colorant),定义:加入到塑料配料中使塑料制品具有各种颜色的助剂。 1、作用 (1)具有鲜艳夺目的色泽,增加美观。 (2)改进耐气候性和抗老化性,延长使用寿命。 (3) 工业、军事上特殊意义。 2 、分类 染料: 一般溶于水、特种溶液或其他化学药品,使其成可溶性,以达到染色目的。不但使被染物表面有着色现象,而且内部亦被着色。 颜料: 一种有色材料。他调和于展色剂(油或树脂)之中,作为物体表面的着色或以极细微的颗粒状混合于塑料、玻璃等之中作为着色剂,但不溶于水,也不溶于展色剂中。 二者区别: 染料是透明的,而颜料则具有遮盖力。用在塑料中的着色剂基本上是颜料。,3、对着色剂基本要求 (1)良好的耐热性 除应适应塑料加工温度和成品使用温度外,还要考虑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2)良好的耐光性 一般把着色剂对光稳定性的级别称为耐光级。共分八级,级别愈高,光稳定性愈好。作为聚氯乙烯的着色剂,应在5级以上,有的着色剂必须配至一定浓度才符合要求,若低于规定浓度,则耐光性明显下降。 (3)良好的分散性 由于着色剂的加入,树脂原来的颜色被覆盖。 着色一平方米表面所需的颜料量,称为遮盖率,单位为克/米2,着色剂颗粒越细,遮盖率越大,分散性愈好,遮盖率越大。 (4)无迁移性 某些着色剂由于和树脂相溶性差,使颜料在制品表面有析出现象,称为着色剂的迁移性。多发生于有机颜料,无机颜料少见。,2.6.3 发泡剂(blowing agent),定义:为使塑料制品产生泡沫结构所需加入的助剂。 分类: 一、物理发泡剂: 依靠汽化或升华作用产生大量气体而起发泡作用的发泡剂称物理发泡剂。 这类发泡剂一般是低沸点液体或易升华的固体,主要是前者。 例如丁烷、戊烷、己烷、三氟氯甲烷 ,氮气和二氧化碳也是常用的物理发泡剂。 二、化学发泡剂: 易分解产生大量气体而起发泡作用的一类物质。 如碳酸氢钠、偶氮化合物等。,2.6.4 偶联剂,1、硅烷偶联剂(R-Si-X3) KH-550等 对含硅的填料作用效果好。 2、钛酸酯类偶联剂 TTS等,适用于碳酸钙等填料。 3、其他 铝酸酯偶联剂、叠氮硅烷、有机铬化合物。,2.6.5 燃烧性,决定塑料燃烧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塑料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产物的可燃性,而影响这一因素的又是树脂分子链的各种能量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1)树脂所含各基团的内聚能。内聚能愈大,树脂的熔融温度愈高,且不易挥发,聚合物的可燃性就愈小。分子内含有极性基团,可增大内聚能,有利于阻燃。 (2)分子链上各化学键的解离能。化学键解离能愈大,断裂时所需能量愈多,材料的可燃性愈小。 (3)材料的燃烧热。燃烧热是材料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愈小,燃烧时释放出 塑料燃烧性评价方法 氧指数法:在规定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体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氧的最低体积百分比浓度。 垂直燃烧法、炽热棒法,提高阻燃性的方法 添加阻燃剂 阻燃机理 (1)燃烧时可形成不透的耐火涂层,隔绝燃烧物与氧的接触; (2)改变燃烧过程的热状态; (3)冲淡氧的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