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八下导学案答案.pdf_第1页
思想品德八下导学案答案.pdf_第2页
思想品德八下导学案答案.pdf_第3页
思想品德八下导学案答案.pdf_第4页
思想品德八下导学案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想品德(八下)导学案答案 第一单元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第一课 第一课时 课后巩固:1、B 2、A 3、C 4、B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第一课 第二课时 课后巩固:1、不受法律的保护,因为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 由。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侵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自己追求的权 利也会落空。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能超越法律允许 的范围。2、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 言论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 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 为。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 后果负法律责任。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能超越 法律允许的范围。 公民的义务 第二课 第一课时 课后巩固:1、A 2、C 3、(1)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 劳动的义务、赡养父母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其中赡养父母既是道 德义务又是法定义务,其余都是法定义务(2)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 时,要履行义务,义务包括两类: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言之有理即 可) 忠实履行义务 第二课 第二课时 课后巩固:1、C 2、C 3、D 4、C 5、(1)要发票。这是因为:依 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不要发票是姑息、助长店主偷税漏税的 行为;从小明本身来说,不要发票丧失了日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 凭证。(2)不同意。对店主提出批评,劝其改正,并指出这是偷税漏 税的违法行为:如劝说不成,应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第三课 第一课时 课中交流:1、以上行为侵犯了人的生命健康权。公民生命健康权包含 三类: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霸王合同中的“工伤概不负 责”条款,反映了对工人健康权的侵害。健康权是公民维护其身体健康 即生理机能正常运行、其有良好心理状态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健康维护 权。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有保护工人生命健康安全的义 务,工人因工受伤应当得到用人单位的救治和保护,所以“工伤概不负 责”,正是侵害了工人的健康维护权。恶作剧侵害了身体权,身体 权是公民维护其身体完整的人格权。对身体权的侵害并不当然侵害健康 权,比如对身体组织的不痒痛破坏行为非法剪人头发、指甲,非法 撞击他人身体但未造成伤害等,这些行为未造成个人生理机能、功能的 破坏,不构成侵害健康权,但却是侵害了身体权。需要说明的是,恶作 剧极易引发对他人健康权的侵害。 2、 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格”是指 人的“精神品格”,而人格 权中的“人格”, 是指作为法律所承认的“人”的“资格”。 所以,人格权也就是做人的权利,是自然人对自身享有的权利,是 公民的基本权利。 3、人身自由权,是公民人格权中的一种。 4、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他们都受法律保护。 5、 生 命 健 康 权 人格尊严 政治权利 肖像权 受教育权 自由权 姓名权 隐私权 名誉权 继承权 财产权 公民权利(人权) 基本权利 人 格 权 生命健康 权 课后巩固:1、D 2、C 3、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两个事例:例生产销售劣质奶粉;行 凶、杀人等。 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两个事例:护送儿童过马路;路遇伤病者奋 力抢救。 (所举例子符合题意,均应给满分) 4、小林闯红灯过马路,险些与正常行驶的车辆相撞的行为是放 弃权利的行为。我们有珍爱生命,使自己处于安全环境的权利,小林放 弃这种权利,与法律 的精神相悖;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既 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人具有社会性,不注意自己的生命健 康,一旦出了问题, 会给亲友带来哀伤,财产损失,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社会负 担。所以,不珍爱生命 和健康,也是与道义相悖的;我们要珍爱生命和健康,承担起自己对 自己、对他人、对社 会应负的道德义务和法律责任。(紧扣主题,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第三课 第二课时 课中交流:1、P28 2、1)此事给小君、小哲及双方家庭造成的后果由 学生扩展。 (2)此桩惨案避免的方法。首先,同学们应从小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律 意识。让学生懂得每 个人都享有生命健康权,同时也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 务和法定义务。并要 让大家认识到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责任,即“非法侵害生命健康 权者受制裁”,根据 我国现有的民事立法规定,已满10周岁到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人, 对于他们能够理解,判断的一些侵权行为,他们自己是要承担法律责任 的;根据刑事法津规 定,14 周岁到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于抢劫、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 意杀人等8种严重刑 事犯罪也是要承担责任的;而16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对于所有的刑 事犯罪都要承担刑事 责任。其次,同学们应培养关爱的情感和宽容的态度,要让大家理 解“爱人者人恒爱之”、 “进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海润天空”的道理,多关心他人,培养宽广 的胸怀。牢记:“利 己就是利人,亏人跳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让 人为荣”。再次,同 学们应注重疏导自己的情绪,尤其须制怒。 3、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他人侵 害,这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除了为 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因为人具有社会 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会责任。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挫折、失意 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引 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若公民损害自己的 身体,如乞丐为博取他人同情而自残,必然造成更大的社会负担。因 此,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4、1)对王明同学行为的评价 首先王明勇敢地跳入水中抢救落水同学张刚是见义勇为、有高尚道德 的行为应受法津保护和道德褒奖。 其次,就本案而言,王明的行为无论从法律或道德方面都不宜提倡。理 由有二。其一,我国法津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系未成年人,未成年人 是国家和社会重点保护的对象。由于未成年人普遍缺乏对危险的充分预 见能力和处理危机能力,他们的英勇行为往往只是出于本能,大多数在 挺身而出之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会死亡。要求他们在危险情况 中保护别人、救助别人,这已经超出了未成年人的能力范围,往往会付 出沉重的代价,法律不提倡未成年人实施见义勇为的行为。未成年人保 护法明文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 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功,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 人身安全事故”。其二,从道德的角度讲,当前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中, 大力提倡的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道德观,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孩 子首先要学会的是自我保护,然后才是机智救人,理智救人。 再次,王明的行为不宜提倡,并非否定在未成年人中进行“见义勇为”的 道德教育。我们应提倡中小学生“见义智为”,从而将见义勇为”的教育 更人性化、合理化、适当化。提俱“见义智为”,一方面是教育未成年人 见义要有所为,不可冷漠、怯懦;另一方面则强调未成年人应以自护自 救作为他们见义勇为的重要前提,且在救助他人的时候应发挥聪明才 智,培养他们临危不乱、充分动脑筋的科学态度,以避免鲁莽行事,造 成不必要的牺牲。 (2)对钟平、黄晓芳同学行为的评价 钟平、黄晓芳的行为既是见义勇为的行为又是道德教育提倡的行为。本 案中钟平、黄晓芳勇于救人,机智救人。在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的时候, 他俩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设法抢救,最终既保全 了自己,又成功地抢教了他人。 (3)对徐文同学行为的评价 徐文的行为不违法但应受道德的谴责。徐文对落水同学没有法律上的特 定救助义务,他没有救助落水的张刚是不违反法律的行为,但是看到同 学落水却袖手旁观、漠然置之,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怎么办?由学生扩展、探究。 提示:(1)危难时刻要学会保护自我,也要尽一切可能去挽救他人; (2)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安全与健 康。 5、生活中对自然生命破坏和伤害的行为,引导分析,归纳升华,将 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尊重与关爱扩展、延伸到自然界的一切生灵中。 其实,我们不仅要关爱我们自己,我们还应关爱我们身边的其他生 灵,它们也享有自然界赋予的生命健康的权利。让我们做一个既遵纪守 法,又懂得关爱,乐于助人的好公民。 课后巩固:1、A 2、C 3、 4、 5、 6、:合法不可取 :正确、积极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利,既要保护自己生命与健康 的安全,又要注意不能以伤害他人为代价 7、8、略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第四课 第一课时 课中交流:1、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 富贫贱、年龄大小;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学 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同上。 3、P3536 品行表现评价所用的 词 名誉 优良(诚实、善良、 正直等) (好的名誉) 不良(奸诈、邪恶、 卑鄙等) (坏的名誉) 4、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 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 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 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然后在讨 论中达成共识: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要维护他人的名誉。) 课后巩固:1、D 2、A 3 4 5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第四课 第二课时 课中交流:略 课后巩固:1、A 2、C 3、C 4、D 5、(1)向老师说明他这样做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并让老师向自己 道歉。理由:我国法律规定: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 诬告、陷害等。(2)跟交警解释清楚并找该同学作证。理由:公民享 有姓名权,禁止任何人盗用、冒用等。(只要做法合情合理即可) 6、(1)没有。侵犯公民名誉权的方式有二种:侮辱和诽谤,侮辱 是,诽谤是小宁和报社的行为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是将社会不 良行为的曝光。(2)没有。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有P41,小宁和报社 的行为是维护社会公德,不是营利为目的的,更没有恶意沾污原肖像人 的肖像。(3)先通过协商、仲裁等非诉讼手段,要求对方停止侵害, 恢复名誉,赔偿包括精神损失费在内的各种损失。如问题不能解决,则 通过诉讼手段,到人民法院起诉。 隐私和隐私权 第五课 第一课时 课后巩固:1、 2、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是 ,其余为尊重 3、A 4、C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第五课 第二课时 课后巩固1、C 2、A 3、D 4、A 略 知识助我成长 第六课 第一课时 课后巩固:1、C 2、A 3、B 4、A 5、B 6、B 珍惜学习机会 第六课 第二课时 课后巩固:1、B 2、C 3、D 4、(1)是侵权,侵犯了孩子的受 教育权利。(2)不合法,因为受教育不仅是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中 途辍学就没有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财产属于谁(一) 第七课 第一课时 知识点击 见知识梳理; 智多星1、(3)说明要运用法律手段来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参考书72页;3、(1)遇到了抢劫:(2) 安全权和财产所有权; (3)根据刑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理由: 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知识 点击:1、C 2、C 3、C 4、属于;王林:占有权 收益权 处分权 苏 勇:使用权 财产属于谁(二) 第二课时 依法维权(1)安全权和财产权 (2)原 因:面对不法侵害,忍气吞声,自认倒 霉,不敢据理力争,用法律手段来保护 自身的合法权益。 课后巩固:1、C 2、C 3、(1)甲县工商局作出的上述处罚不合法。因为:赵某所出售的5吨 粮食在是交完国家公粮任务后剩余的,属于他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他 拥有对这笔财产的所有权,依法对这笔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 分的权利。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参见课本 P91的相关链接)。甲县工商局作出没收赵某拉到外县出售的5吨粮食 的处罚侵害了赵某的财产所有权,是违法的。 (2)我国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 器,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 行政违法现象,本案中甲县工商局没收赵某5吨粮食的行为就是典型事 例之一,当其违法实施没收财产等行政处罚时,赵某可向当地人民法院 提起诉讼,要依法撤销裁决;因行政处罚给赵某造成损失的还可要求予 以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财产留给谁 第三课时 角色扮演:晓军之父尚未辞世,其财产不能继承;晓军家的共有财 产,不能继承。只有属于被继承人的遗产才能继承;公民死亡时遗留的 合法财产,才可继承。 人生AB剧:晓军的父亲病逝后,晓军的母亲、爷爷、奶奶可以继承 晓军父亲的遗产;他的姑姑不能继承晓军父亲的遗产。未成年人晓军也 能继承父亲的遗产,但晓军尚未成年,其继承权应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 为行使,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 律师来我家:(1) 属于遗嘱继承 (2)有效。因为父亲的遗嘱具 备了以下条件:父亲有遗嘱能力,意思表达真实,内容和形式都合法, 继承人都在法定继承的范围。(3)这种是遗嘱继承,遗嘱继承的最大 优点在于被继承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自己得到财产 家庭纷争:(1)有效,因为这份遗嘱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遗嘱必须 的条件。(2)不正确,因为爷爷奶奶的遗嘱是有效遗嘱,而且邻居受 赠房产属于遗赠,受我国法律保护。(3)与姑姑协商,拿出爷爷奶奶 的部分存款给姑姑。我们要注重情义、互谅互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这样做有利于继承人之间的和睦团结和整个家庭的稳定幸 福。 课后巩固:1、B 2、A 3、C 4、略 无形的财产 第四课时 活动四:(1)未成年人拥有智力成果权(2)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活动 五:(1)买盗版光盘是一种侵权行为,侵犯智力成果权。(2)不该买。从个人来说,这是对 他人智力成果权的不尊重,是一种侵权行为;从集体来说,我们损害公司的经济利益;从民族 和国家来说,损害国家形象,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创新力。 学以致用:1、A 2、B 3、A 4、B 5、(1)智力成果权 (2)参考书82页一段(3)保护 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当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要积极参与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侵害他人的智力成果。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第八课 第一课时 课中交流答案略(参考书本) C 2、B 3、C 4、D 5、B 6、(1) 自主选择权、安全权。我们作为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 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当然,当合法权益受到 侵害时,也不能忍气吞声,要用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 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加大执 法力度,建立打假长效机制;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制假、售假进行曝光等。(3)即维权的途径。 维护消费者权益 第二课时 1).在现代社会,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广告的宣 传、熟人的推荐、街头的流行等等。(2).经营者招徕顾客的手段:五 花八门的促销活动(有奖销售、打折、特价、买一送一、送现金券、返 回现金、送购物券、送精美礼品等等)(3)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 择能力,学会在林林总总的商品信息中进行比较、鉴别,不盲目追随其 他消费者。 活动三:(2)1、想把积压的陈旧商品推销出去2、想推销 假冒伪劣商品3、想用先提价后打折的手段利用人们爱占便宜的心理销 售商品(3)从发票是经营者依法纳税的凭证和是消费者依法维权的凭 证两个角度来回答。活动四:(2)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或者提请仲 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活动五:消费维权投诉热线;价格投诉热 线;产品质量监督热线。B 2、A 3、A 4、(1)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等。 (2)举行维护消费者权益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及演讲比赛;上街向群众 宣传等。(3)略。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第九课 第一课时 1、C 2、D 3、B 4、(1)杨正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2)得到100元的报酬后,三拨人的反应有所不同。原因在于,三拨 人付出的劳动不同,第一拨人最辛苦,第二拨人次之,第三拨人最 轻松。尤其是第一拨人,他们觉得,杨正平这样发钱,收入与付出 不挂勾,很不公平。 (3)如果我是第一拨人中的一员,同样认为这件事不公平。 (4)如果没有后两拨人,第拨人每人得到100元的报酬后会觉得很 正常。这说明,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 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 益。如果一个人承担着少于应承担的责任,或者取得了多于应得到 的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