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类活用.ppt_第1页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ppt_第2页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ppt_第3页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ppt_第4页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词类的活用,教学要求:切实了解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的类型,以及辨别的方法。结合精读文选的实际句例,加以解释,并做到准确今译。,主要内容:介绍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基本概念及其与词兼类的区别,重点介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活用,并介绍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识别方法。,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 词类活用的条件,内容安排,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用(使动、意动、为动) 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数词的用法,形容词活用如名词 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意动),一般动词用如名词 动词作状语,修饰动词 使动用法,一般用法、分数表示法 确数和虚指 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用如名词、用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 代词、数词,古代汉语 的词类,实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 类 活 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辨别,“甘其食,美其服。”“食”为名词,食物。 “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名词,食物。后“食”动词,吃。意思是,吃东西时把肉放在一边(不吃)。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词,使动用法,给吃。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属于词兼类。,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这些功能的表现,是经常性的而不是临时的。因而这个词同时兼属不同的词类。,词类活用和词兼类的辨别,“从左右,皆肘之。”这句的“肘”本是名词,而在这个语言环境里活用作动词,表示“用手肘撞”的意思。但是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情况。动词的用法并没有成为“肘”的经常性的功能。所以这只是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活用:是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名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用,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用作使动 名词用作意动 名词的为动用法,表示方位,处所,时间 表示工具或依据、方式 表示对人的态度 表示比喻“像一样”,名词的活用,(一)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在以下七种语言环境中用如动词, 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今京不度,非制也。(左传隐公元年)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左宣二年) 距关毋內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项羽本纪)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代词“之、我”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从左右,皆肘之。(左成二) 公子怒,欲鞭之。(左僖23) 父曰:“履我!”(史记留侯世家),翻译时一般可将活用为动词的名词译为一个状中结构, “肘之” 用胳膊肘撞击他。 “鞭之” 用鞭子抽打他。 “履我” 替我穿上鞋子。,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吕氏春秋上农) 魏地方不至千里南与楚境,西与韩境。(战国策魏策) 请句践女女于王。(国语越语),3.当名词不是作句中的主语和宾语时,它的前面和後面带上介词结构,这个名词用如动词。,但是,名词如果充当了句中的主语或动词的宾语,尽管它带上了介词结构,也不用如动词。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 遂置姜氏於城颍。(左传隐公元年),名词用作一般动词,连用的两个名词,其中一个有可能用如动词。,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礼记大学) 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汉书贾谊传) 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论语公冶长)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史记甘茂列传),能愿动词後的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一般动词,连词“而”前後的名词在一定条件下活用为动词。,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战国策齐策)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代不同法而霸。(商君书更法)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盐铁论相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注意:当“而”连结的两项中,如果名词作了句中主语和动词宾语的,这个名词不用如动词,例如: 鬼侯有子而好。(战国策赵策)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特指代词“者”前,“所”後的名词用如动词。,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孟子梁惠王上)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左传襄公31年) 赵王之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赵策),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活用,(二)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只不过现代汉语的使动只存在于一些形容词兼属动词的情况。如“端正党风”,“纯洁组织”、“丰富生活”等。古代汉语的使动更为普遍。动词、形容词、名词都可用如使动。,名词活用作为动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应理解为“使之成为 ” 公式是:n(v) +o 使o成为n(v),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襄公22)(晋杜预注:已死复生,白骨更肉。)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天下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刘向新序节士) 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柳宗元),名词的使动用法,现代汉语在成语、方言、俗语中还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粉身碎骨 左右局势 汗牛充栋 铁了心,名词的活用,(三)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即“以之为”,公式是: n+o以o为n,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糓梁僖八)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尽心下) 睹其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战国策赵策)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名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可灵活译为“尊敬”和“爱护”,但这并不是“老”和“幼”的实际词汇意义,而是从语法关系上辗转而来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 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名词的意动用法,成语、方言中遗留的: 草菅人命 党豺为虐(以豺为党而共同作恶) 鱼肉百姓 大人马小孩(马、牛,任人宰割,引申为任人欺负) 强的虾弱的,名词的活用,(四)名词的为动用法,名词的为动用法,实际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之扩展,这个动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罢了。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父曰:“履我!”良为之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名词的活用,(五)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修饰动词。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少见,在古代汉语中,则是一种常见现象(郭本认为非活用P278)。有四种情况:,1. 表示方位,处所,时间,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山海经夸父逐日)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 (刘邦以亭长身份为阳城县送被罚做劳役的罪人去俪山,这些罪犯多在半路逃跑了。) (汉书高帝纪),1. 表示方位,处所,时间,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山海经夸父逐日)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 (刘邦以亭长身份为阳城县送被罚做劳役的罪人去俪山,这些罪犯多在半路逃跑了。) (汉书高帝纪),名词作状语,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 表示工具或依据、方式,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失期,法皆斩。表依据。 史记陈涉世家,名词作状语,3. 表示对人的态度。“像对待一样”,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 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民。 (汉书鲍宣传)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4. 表示比喻“像一样”,名词作状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聊斋狼) 有狼当道,人立而泣。 (马中锡中山狼传)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项羽本纪),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遗留: 面授 函授 刊授 首肯 斧正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油印 铅印 刀耕火种 车载斗量 以上表示方式、工具、依据。 风起云涌,星罗棋布,狼吞虎咽,土崩瓦解,龙飞凤舞,狐疑,蜂涌而至,席卷全球,蚕食鲸吞,囊括 以上表示比喻。 南下 北上 东进 西行 以上表方向。,形容词的活用,(一)形容词活用如名词,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晁错论贵粟疏) 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不可谓知类这不可以叫做推理。,(一)形容词活用如名词,这类语言情况,另有三说: (1)修辞上的代称,以事物的特征代称该事物,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特征,可以有不同的代称。如同是“马”,就可以有多种代称: 乘坚驱良逐狡兔。(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乘坚策肥。(汉书食货志)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水经注巫峡) (2)以偏代正(以偏概全,以偏代偏正结构) 小人闲居为不善(礼记大学诚意) 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左传僖22) 乱罚无罪,杀无辜。(尚书无道),(一)形容词活用如名词,(3)“中心语的省略”。其例有: 将军身披坚甲执锐兵,伐无道之君。 千里遨游,冠盖相望,乘坚车策肥马,履丝鞋曳缟衣。 (晁错论贵粟疏),同样的语言材料、语言事实,我们对之解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其结论自然不一样。我们学习、研究语言,不要去死记结论,而重要的是要掌握材料,让事实说话。这就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英语the poor the rich 亦如此,现代汉语: 杀富济贫 访贫问苦 奖勤罚懒 纠偏 支左 护短 党同伐异 贻笑大方(之家) 驾轻(车)就熟(路) 为人作嫁(之衣) 防微(之事)杜渐(之行),(一)形容词活用如名词,这种现象还进一步影响到现代汉语的构词: 先生(之人) 后生 中坚 黔首 尚书(尚,执掌) 司令 将军(率领大军的人) 司马 参谋 知县 宰相(宰,主管;相,辅佐) 栏草(板) 裁判,形容词的活用,(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如使动是主语使宾语具备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诸侯恐惧,会盟而弱秦。(贾谊过秦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孙子谋攻)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君子正其衣冠。 (论语),(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以上例句都是带宾语的,好判断。比较难于判断的是省略了宾语的形容词使动用法。这种情况,在翻译中还要把宾语补出来。如: 彊本而节用,而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荀子天论)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 大不可小也。(韩非子说林下) 现代汉语:繁荣经济,健全制度,巩固攻权,端正态度,丰衣足食。 使动用法痕迹:肥田草,肥儿粉,干杯!足光粉(足光鞋油,为足下增光),形容词的活用,(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即 “以之为” 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庄子天运东施效颦)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现代汉语: 重男轻女 幸灾乐祸 贵耳贱目 不耻下问 “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动词的活用,(一)一般动词用如名词,一般动词用作名词,这种情况中,大多数可看作兼类词。,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前人之述备矣。 于是余有叹焉。 成语:追亡逐北, 招降纳叛。 也可以看成是以偏概全。,动词的活用,(二)动词作状语,动词修饰动词,相当于副词的作用,作状语。,寻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动词的活用,(三)动词的使动用法,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如带上了宾语,要考虑到可能是使动用法。,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史记仓公扁鹊列传) 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襄22) 庄公寤生,惊姜氏。(郑伯克段)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法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三)动词的使动用法,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省略宾语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天论),(三)动词的使动用法,1.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现代汉语: 惊人(之举) 发家(致富)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方言: 起房子(四川、福建) 立房子(贵州、四川) 兴房起屋(古汉语痕迹),动词的活用,(三)动词的使动用法,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及物动词本来就应该带宾语,这里的使动用法也带宾语。二者在形式上 无区别, 只能,依据前后文之间的各种关系,从意义上找出使动用法来。有时还得有一些古代历史、典章制度方面的知识才能体会出。,晋侯饮(yn)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之,见(xin)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三)动词的使动用法,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礼记明堂位) 公将尝膳,姬曰:“所由远也,请使人尝之。”尝人,人死;食狗,狗死。(吕氏春秋上德)前一个“尝”是一般用法,后一个“尝”是使动用法。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归,通“馈”) (论语子路),动词的活用,(四)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和宾语的关系是:动作为宾语而发出。,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庄子骈拇)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故。 (韩非子五蠹)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诗小雅伐木)坎坎,鼓声。蹲蹲,跳舞的节奏声。鼓我,为我鼓,舞我,为我舞。 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多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 (韩非子饰令),(四)动词的为动用法,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为民之乐而乐者,民也就为他的乐而乐。(孟子梁惠王下) 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将欲郑,夫人将启之。(左郑伯克段于鄢) 现汉: 服务社会 服务城市 服务工厂,数词的用法,(一)一般用法、分数表示法,1. 基数表示法。注意两点:(1)个位数前往往用“有”或“又”字。(即在整位数和零位之间加上“有”“又”。)(2)缺位处不用“零”。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胶东国,户七万二千二。 2. 物量表示法。数词可以不带量词,有时可放在名词之后,这和现代汉语不一样, 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一)一般用法、分数表示法,3. 动量表示法。 (1)古汉语行为数量表示法有两特点: 一般不用动量词;数词放动词之前。其格式是: 数词动词 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文16)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2)数词单独作谓语(仍为数词,而非用如动词) 于是平原君欲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战国策赵策)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一)一般用法、分数表示法,4. 分数表示法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游褒禅山记),数词的用法,(二)确数而虚指,确数而虚指 数词表示虚指,一是表多,二是表少。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王风采葛) 是以肠一日而九廻。(司马迁报任安书)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数词的用法,(二)确数而虚指,以上表多。古汉语中常用,三、九、十、千、万、十二、三十六、七十二等数字表虚指多。 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