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试题.doc_第1页
2018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试题.doc_第2页
2018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试题.doc_第3页
2018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试题.doc_第4页
2018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8中考历史复习教材梳理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试题 课时训练(六)中国古代科技和思想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2017德州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22017邵阳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中的第75位名人的评语是“孔子之前对人类思想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第75位名人是() A老子B墨子c孟子D庄子 32017连云港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庄子 42017青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A老子B孔子 c墨子D韩非 52017泰安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62017桂林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对急剧的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 A儒家B墨家 c道家D法家 72017聊城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A丹经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 8小明的爷爷是一位中医,在他的房间里有病人送的一块匾上面写着“华佗再世”。请你告诉小明华佗是什么时期的名医() 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 92017重庆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九章算术齐民要术“蔡侯纸” “麻沸散” ABcD 102017南京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A甲骨文B造纸术c圆周率D印刷术 11戴佳同学在图书馆看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史书应是() 目录 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夏本纪第二 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卷一百十匈奴列传第五十 A论语B史记 c齐民要术D资治通鉴 122017河南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132017枣庄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的数学家是() A阿基米德B张衡 c祖冲之D宋应星 142017临沂下图中的历史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他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使用的哪种书法字体()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1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A李白B王维c杜甫D白居易 16宋人写诗“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赞美的是由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著名工程() A大运河B赵州桥c长城D故宫 172017福建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改进B印刷技术的进步 c国家政策的支持D对外交流的发展 18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人物属于隋唐时期的书法家的是() 阎立本颜真卿吴道子柳公权 ABcD 192017赤峰在中国古代,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时期。下列各项能体现宋朝“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A出现中国最早的纸 B发明了火药 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形成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 202017盐城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 212017眉山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北宋时,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c指南针由印度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 D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有运载火箭等 222017泰安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了全民学习研究古诗词文化的热情。某班的诗词比赛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特点:豪放风格;成就:文学家、书法家;经典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符合题目要求的词人是() A苏轼B李清照 c岳飞D辛弃疾 23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其中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繁华景象的作品是() A敦煌飞天图B百子嬉春图 c清明上河图D秋郊饮马图 242017聊城右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海国图志 252017宜宾李时珍经过27年研究,写成有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的本草纲目。该书() A成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c是中国系统介绍了西医的著作 D奠定了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基础 262017聊城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的著作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 c红楼梦D西游记 27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甲骨文小篆金文隶书 ABcD 282017青岛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蔡伦改进造纸术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B cD 二、非选择题 292017西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子(即道德经)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法:效法,学习) 材料二为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李冰总结前人的治水经验,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今都江堰市兴修了以防洪为主兼具灌溉、运输功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个系统自流灌溉、配套严密,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民。 材料三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一些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却悄然消逝在人们的视野中,甚至记忆里,而那当中有我们民族的血脉,有我们每个人的根。在这些悄然消逝的文化印记里,有老方言、老职业、老服饰、老工艺、老建筑、老山水、老村镇、老地名、老游戏、老美食、老童谣、老剧种、老用品、老年画 材料四面对日益消逝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学校历史学习小组准备组织一次“我身边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印记”实践调查活动,并要求组员完成调查后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将择优刊登在校报上。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 (2)材料二中都江堰的修建体现了什么理念?再举一例中国古代兴利避害、惠及后世的建筑工程。 (3)材料三中作为历史见证的文化印记悄然消逝的主要原因在哪两方面?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法治、和谐这两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之一,为自己即将进行的调查和后续调查报告的撰写设计一个标题。(要求:先写出所选关键词,再围绕关键词设计标题;标题要切合所选关键词,主题鲜明、准确凝练) 302017邵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年184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 依据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绘制 材料二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6世纪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是政教合一的封建时代,宗教裁判所可以仅仅因为布鲁诺信奉哥白尼的日心说这样一个科学学说,而把他视为异端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因此,欧洲中世纪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史称“黑暗的中世纪”。而这一千年,中国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中华封建文明在大踏步前进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传统技术更为世人所称道只是到了近代才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王渝生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变化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公元401年150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有何意义? (4)近代中国科技为什么会落后于西方?结合明清时期时代背景从中国的角度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B解析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著名的青铜器的代表。 2A 3B解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4c解析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主张人们互助互爱。 5D 6A解析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7c8.D 9c解析九章算术代表了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及全身麻醉手术法为汉代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代表作,不符合题意,排除含的选项。 10B11.B 12B解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洛阳龙门石窟雕刻的是佛教人物形象;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由此可知,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是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3c 14D解析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被后人称为“书圣”,其代表作是兰亭序。 15c16.B 17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众多诗词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印刷技术的进步。唐朝时期已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18c 19c解析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A项错误;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B项错误;唐朝时形成了诗歌创作的繁荣局面,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D项错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故选c项。 20A 21B解析A项,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c项,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创造了条件;D项,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武器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故A、c、D三项表述错误。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的表述正确。故选B项。 22A23.c 24c解析本题以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5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B项正确。A项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天工开物,故A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本草纲目的特征。故选B项。 26c27.B28.A 29(1)学派:道家。核心观点:要效法自然(或向自然学习);要顺应自然(或不违背自然规律)。 (2)理念:顺应自然(地理)、因势利导。建筑工程:郑国渠、灵渠、赵州桥、隋大运河、长城、明北京城(或故宫、紫禁城)(任答其中一例即可) (3)原因: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文化保护意识不强(或保护措施不到位)。 (4)作答示例,以下二者选其一: 围绕法治关键词:如“加强文化立法,保护历史遗产”。 围绕和谐关键词:如“发展经济与保护文化统筹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共享”。 30(1)变化:由领先世界到落后于西方(所占比例总趋势由多到少)。 (2)原因: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政治制度完善,教育发展,前代基础,先辈刻苦钻研与探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