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道解析几何高考试题的简解及推广.doc_第1页
2019年一道解析几何高考试题的简解及推广.doc_第2页
2019年一道解析几何高考试题的简解及推广.doc_第3页
2019年一道解析几何高考试题的简解及推广.doc_第4页
2019年一道解析几何高考试题的简解及推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道解析几何高考试题的简解及推广 广东仲元中学 严运华 2018年全国高考数学I卷理科第19题为: 设椭圆的右焦点为,过的直线与交于两点,点的坐标为.(1)当与轴垂直时,求直线的方程;(2)设为坐标原点,证明:. 一 解法探究(1)由已经得F0,1,将x=1代入椭圆方程,得y=22,即A1,22,所以直线AM的斜率为22,因此其方程为y=22x-2或.b5E2RGbCAP探究第2问:分析1:OMA=OMB等价于直线MA和MB的斜率互为相反数,即kMA+kMB=0.证法1:OMA=OMB等价于kMA+kMB=0.kMA+kMB=y1x1-2+y2x2-2=y1x2-2+y2(x1-2)x1-2(x2-2)=y1x2+y2x1-2(y1+y2)x1-2(x2-2)=y1ty2+1+y2ty1+1-2(y1+y2)x1-2(x2-2) =2ty1y1-(y1+y2)x1-2(x2-2),因为2ty1y2-y1+y2=-2tt2+2-2tt2+2=0,所以kMA+kMB=0,因此 OMA=OMB.分析2:OMA=OMB等价于点O到直线MA和MB的距离相等.证法2:直线MA为y=y1x1-2(x-2),即y1x+2-x1y-2y1=0,故O到直线MA的距离为2y1y12+2-x12,同理,O到直线MB的距离等于2y2y22+2-x22.p1EanqFDPwOMA=OMB 2y1y12+2-x12=2y2y22+2-x22y12y22+2-x22=y22y12+2-x12y122-x22=y222-x12 2-x122-x22=2-x222-x128x2-x1-6x22-x12+4x1x2x2-x1=0 当x1=x2时,式显然成立;当x1x2时,式等价于4-3x1+x2+2x1x2=04t2+2+12+4-4t2=0这显然是成立的,因此OMA=OMB.分析3:从向量的角度,利用夹角公式来证明.OMA=OMBcosOMA=cosOMB证法3:OMA=OMBcosOMA=cosOMBMO-MA-MOMA=MO-MB-MOMB2-x1x1-22+y12=2-x2x2-22+y22 2-x12x2-22+y22=2-x12x1-22+y122-x12y22=2-x22y12这就是式,下同证法2.分析4:利用角平分线定理,OMA=OMBFAMA=FBMB2-22x1x1-22+y12=2-22x2x2-22+y222-x1x1-22+y12=2-x2x2-22+y22这就是式,下同证法3.分析5:由于OMA=OMBMAMA+MBMB=MO,0.证法5: =1MAMBMBx1-2+MAx2-2,MBy1+MAy2,下面证明MBy1+MAy2=0,等价于证明y1x2-22+y22+y2x1-22+y12=0y1x2-22+y22=-y2x1-22+y12y12x2-22+y22=y22x1-22+y12y122-x22=y222-x12这就是式,由证法1知,MBy1+MAy2=0.又因为MBx1-2+MAx2-20成立,因此OMA=OMB.证法1到证法5,用解析几何的方法,从不同的视角来证明了OMA=OMB.其核心思想就是分析几何关系,然后把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关系,利用解析几何证明.解法6:发现点为准线与轴的交点, 由于涉及到椭圆的焦点和准线,故考虑椭圆的第二定义,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来证.由椭圆的第二定义,DXDiTa9E3dAFAA1=BFBB1,即AFBF=AA1BB1,又AA1/ x轴/ BB1, 所以AFBF=A1MB1M,故AA1BB1=A1MB1M,所以Rt AA1 MRt BB1 M,所以A1AM=B1BM,因此OMA=OMB.类似的2018年全国高考数学I卷文科第20题为:设抛物线,点,过点的直线与交于,两点(1)当与轴垂直时,求直线的方程;(2)证明:也有上述解法. 不仅有多种解法,还可以将结论推广定理1设抛物线,点,过点的直线与交于,两点则直线与与轴成等角;证明:显然,直线不与轴重合,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抛物线方程得,设 ,则,设直线和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则而,代入上式得将,代入上式得,故;发现两点的横坐标之和为零,可以得出以下一般结论:定理2设抛物线,点,过点的直线与交于,两点则直线与与轴成等角;证明:显然,直线不与轴重合,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抛物线方程得,设 ,则,设直线和直线的斜率分别为 则而,代入上式得将,代入上式得,故;定理3 过椭圆的右焦点的直线与交于两点,点.其中为的焦半距,设坐标原点,则直线与与轴成等角;证明:当直线与轴重合时,结论显然成立;当直线不与轴重合时,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椭圆方程得,设 ,则, 设直线和的斜率分别为,所以因此 将, 代入上式得故直线与与轴成等角;再探究发现:点和点的横坐标之积为,于是可将命题3进一步拓展得到:定理4:设椭圆,过点的直线与交于两点,点.且,设为坐标原点,则直线与与轴成等角; 证明:当直线与轴重合时,结论显然成立;当直线不与轴重合时,设直线的方程为,联立椭圆方程得 ,设 ,则, 设直线和的斜率分别为,所以因此 ,由, 得又,代入上式得故直线与与轴成等角;将椭圆的相关结论推广到双曲线有:定理5:设双曲线,过点的直线与交于两点,点.且,则直线与与轴成等角;定理6:设是圆锥曲线的一对“等角点”,过点的直线与交于两点,则直线与与轴成等角;若圆锥曲线为抛物线,则两“等角点”的坐标分别为,其中,且。若圆锥曲线为椭圆或双曲线,则两“等角点”的坐标分别为,其中。显然,2018年的两道解析几何试题就是命题7的具体化。近年高考常以上述结论为背景命题。如2015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第20题RTCrpUDGiT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直线交于两点,()当时,分别求在点和处的切线方程;()轴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当k变动时,总有?说明理由。其中第2问,就是命题3的特例。由此可见,2018年高考文科、理科的两道解析几何的源头是一直的,有着相同的根,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