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辅导讲座B.ppt_第1页
高考辅导讲座B.ppt_第2页
高考辅导讲座B.ppt_第3页
高考辅导讲座B.ppt_第4页
高考辅导讲座B.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 辅导讲座,二 探求规律,充分调动固有能力。 锤炼思想,训练思维不容忽视。,语文能力真正的大幅度提高,绝非短时间内可以奏效的;但形成注目于规律的“自觉”意识,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这应该是高考语文备考指导思想的一项根本性转变:我们的备考,重点不是使考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多大的提升;我们的备考,重点是使考生固有的语文能力得到比率多少的发掘和展示。因此,构建连通知能积累的思维通道,使固有能力得到最大比率的发挥,是语文备考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考语文既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更是对思维素质、思想内涵的考查。这就为语文学习和备考提出了一项根本性的任务:在语言文字、思维思想两个环节中,我们不只要关注“语言文字”,不只要关注用“语言文字”表达“思维思想”的形式和技巧,我们还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与“思想”。即使我们只拥有狭小的居室,我们也要引进天光云影、松色泉声,例1 2003年北京卷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 哀:悲伤 B.崧辞曰。 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 识:见识 D.君乃舍之 乃:就,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公辞焉殽之战,汝识之乎石钟山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为悲哀,拒 绝,记 得,竟 然,答案 B,难 度 0.33区分度 0.26,例2 2003年全国卷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 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邹忌讽齐王纳谏,夫子何哂由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劝 告,讥 笑,对 待,致 力,答案 C,例32002年全国卷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指刚成年的时候,何竟日默默在此从头到尾,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率领(军队),这件事里还有不少曲折复杂的、不顺的情节,结发同枕席指刚成年的时候,答案 D,例42003年北京卷1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从飞越亚马孙丛林的小飞机上,有可能看到蓝蝶发出的蓝色闪光。 B.人造的多层介质反射镜,其反射光不够强烈,是因角度所限。 C.亚马孙丛林中美丽的蓝蝶,可能成为制造假钞罪犯的“克星”。 D.有关蝴蝶的传说,可能因蓝蝶反光的奥秘被揭开而更添浪漫色彩。,亚马孙丛林中的雄性蓝蝶带有彩虹般的蓝色光辉,半公里外就能看到,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位昆虫学家说:“蓝蝶做到了工程师们试着做却未能成功的事。”,最重要的应用当然是有价证券的防伪,因为再先进的复印机也无法印造出具有精细立体结构的蓝蝶翅膀来,人造多层介质反射镜的反射光有很强的方向性:对接近垂直入射的单色光线反射率极高,但对斜入射光线的反射率很低,答案 B,难 度 0.25区分度 0.11,例52003年全国卷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将必要条件扩大为充要条件,答案 B,例6 2002年全国卷 7,7.下列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过于宽泛的文学性语言,符合解释科学名词规范,只涉及成因过于片面,只涉及成因过于片面,答案 A,例7 2002年全国卷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答案 C,例文一 1998年高考试题 报 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一切都还来不及干呢,已经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了得! -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到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作者为什么吃惊?(不超过8个字) 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不超过10个字),画线句子“若将上述两个过程用快镜头加以重映”所强调的意思是 A.铅块和金属球的属性能用快慢镜头加以重映 B. 模糊性有时表现在较长的运动过程中 C.铅块和金属球的模糊性不容易被观察到 D.突变事物的模糊性反映了两个运动过程,例82002年北京卷12,慢镜头的 对比联想,快镜头的 类比联想,答案 B,在作者看来,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客观世界模糊性”的一项是 A.小鸡刚刚啄出蛋壳而出世的时候 第段 B.中医的脏腑辩证和脉象上的浮沉迟数 第段 C.金属球由于漫长的量变而显现出短暂的质变 第段 D.人们可以看懂书法家的草书作品 第段,例92002年北京卷13,答案 B,在作者看来,下列事实中能说明“人巧妙地利用模糊概念”的一项是 A.人们利用仿生学研究飞鸟而发明了飞机 第段 B.人们发现突变的事物会呈现短暂的模糊性 第段 C.人发现了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过渡元素 第段 D.人过马路可以明智地躲过川流不息的车辆 第段,例102002年北京卷14,答案 D,下面对本文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模糊性寓于万物运动中,客观世界是在模糊与清晰的矛盾之中发展的 B.模糊理论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模糊性,所以它要用模糊的语言进行描述 C.将人类灵活巧妙地思维判断赋予计算机,有赖于模糊理论在更高水平上的应用 D.“人”能成为计算机的仿生标本,是因为人脑的模糊性大于客观的模糊性,例112002年北京卷15,因为人能巧妙地利用自己建立的模糊概念来进行思维、判断、推理和控制,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生活类比 眼前实例,答案 C,2002年试题(全国)话说知音思路结构图,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 ”?,第段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俞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的兴奋和感激?,参考答案因为俞伯牙的琴声变幻无穷、神秘莫测,钟子期却能够准确感应他的琴声,领悟他的情思。,例122002年全国卷19,俞伯牙主观,钟子期客观,例132002年全国卷20,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第段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第一点 神往和渴求知音,已经成为华夏子孙的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操。,第段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第二点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有记载、传诵。,语言表达主观题的基本意识 想好写好的意识,想好:认真辨析并实现题目要求和例句特点。,写好:在符合题目要求的前提下发挥创造性。,【例14 2003年北京卷 24】按照下面句子的句式(若只因为就,无异于)仿写,用另一比方评论另一事物。 一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一定合身的衣服。,参考示例一部电视剧,若只因为有“大腕”出场就非看不可,无异于去吃最昂贵的却并不一定对症的药。,考场实例一些经验,若只因为是成功者提出的就原样照搬,无异于把自己的大脚挤进一双太小的漂亮皮鞋。,参考示例一个人,若只因为经验比你丰富一些就去盲目听信他的话,无异于在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却把手表当指南针用,参考示例一句话,若只因为是名人所说就奉为经典,无异于在峨嵋山捡块石头就当作佛骨。,一个学生,若只因为他成绩好就认为是三好生,无异于把黄色的金属都视为金子。,一个人,若只因为是从名牌大学毕业的就认为他学识渊博,无异于看见光头就说是和尚。,一个人,若只因为他玉树临风的仪态就喜欢他,无异于喜欢一个鲜红的但可能藏有虫蚀的苹果。,一项计划,若只因为构想宏大就付诸行动,无异于种下一棵花色美丽但未必结果实的植物。,一个人,若只因为他的出身就去评价他的德行,无异于只看蜜蜂和蝴蝶的外表就去评判谁会酿蜜。,例15 2003年全国卷 25 依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改写为:1.沉默是金,文静是银,除了宁静,什么也别留下。2.轻轻地来,悄悄地走,不引起一丝嘈杂,不发生一点打闹。3.勿喧哗以乱耳,勿打闹以劳形,斯是陋室,唯汝德馨。4. 嘘,请莫打破求知的梦!5.最受欢迎的校园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最受冷落的校园影片:欢乐反斗城。6.游乐场冷落文静的学子,教学楼拒绝喧闹的顽童。7. 远离喧闹,就远离无知;走近安静,也就走近学识。8. 放纵自我,才选择喧闹;选择喧闹,就远离幽静;远离幽静,将失去自我。 9.智慧在安静中萌生,在嘻笑中飞散。10.除了欢心得到满足,什么也不带走,除了安心的笑意,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改写为:1.人走书别走,拐带要买单。2.你知道什么方法保证兜里的钱一分不少吗?那就是让图书安心地留在阅览室内。3.不带走一本书,就不会破费一分钱。4.想带走知识,请付出专注;想带走书刊,请留下钞票。5.与其作个孔乙己,不如作个葛朗台。6.钱还是留着自己花,书可别拿走私己看。7.留下图书,就留下了自尊;留下自尊,就留下了双倍价值。8.报刊是本室户口,转入你家要高额代价。9.除了知识什么也不窃取,除了自爱什么也别留下。10.除了信息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诚信什么也别留下。 *,仿写。请选择某一事物,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原作: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就小了。,例16 2002年北京卷 24,示例 笼中的鸟! 你安于供养时, 自由就没了。,示例 破茧的蝶! 你炫耀环舞时, 死亡就近了。,示例 飘落的叶! 你化作春泥时, 生命就延续了。,示例 花哨的旗袍! 你沉默箱底时, 青春就褪色了。,示例老师手中的粉笔! 你粉身碎骨时, 思想就被点亮了。,示例 小小的火柴! 你燃烧自己时, 世界就光明了。,示例 热恋的人! 你们结婚时, 玫瑰就枯萎了。,示例 长成的雏鹰! 你渴望飞翔时, 家就狭小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 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成年累月的战事 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 经济的不断衰退 动荡不安的政局 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例172002年全国卷24,调整短语格式 日益恶化的 生活环境,调整短语格式 不断衰退 的经济,参考答案 * 成年累月的战事,动荡不安的政局,不断衰退的经济,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小结构建连通知能积累的思维通道,使固有能力得到最大比率的发挥。,1.语文课内的知识积累; 2.语文课内的能力积累; 3.来自生活的常识积累; 4.平时具有的逻辑能力; 5.对比类比的联想能力; 6.知能积累与确认整合; 7.知能积累与自觉意识; 8.知能积累的自觉应用。,作文命题显示 写作能力的核心是语言与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考查的核心也必然是语言与思维能力。 * 得到重要启示 文章体裁样式的定型,书面语言的文采,可以也必须在备考中得到明确和提升。但是作为语言与样式灵魂的思想,它的形成与深化需要生活锤炼,需要将应试能力的翅膀在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放飞。 *,2003年北京卷作文命题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听人说,学生生活,转折不多,这个文题会使学生为难,甚至逼着他们说假话。我真不知道有哪个题目能让所有学生如履平地,坦诉心曲?“转折”真的不多吗?这本集子中,有一篇短文,绝句中的转折,不禁使我想到许多:“北雁南飞”是转折,“碧水回流”是转折,“路转溪桥”、“春风化雨”是转折,“怕上层楼”、“听雨僧庐”是转折,“柳暗花明”、“枯木逢春”、“落红狼藉”、“物是人非”、“春江水暖”、“悬崖冰解”、“天涯沦落”不都是转折吗?也听人说,考场上学生不注意审题,我很难想象,一个高三毕业生,分不清“转折”、“变化”、“挫折”或“奋进”。那么学生欠缺的是什么呢?我用下面这篇作文,表明转折应该给我们哪些启发 -2003阅卷纵横,怕上层楼 * 辛稼轩捋捋胸前的长须,极目北方。凭依这小楼栏槛,能看清什么呢? * 隐约的,是齐鲁大地。一位俊秀少年,一袭白衣,一柄绢扇,兀立在这层楼之上,正面对稼轩。 * “愁,是什么滋味啊?”少年浅笑,扬起扇子,直指南天。他身后正是北国九月,碧空如洗,秋高气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情不自禁,他吟起唐人名句。他年轻,真的,少年不识愁滋味。 “如此良辰佳境,怎能不赋词一首?”少年锁紧眉头,双臂交抱,好一副老成姿态,“愁啊,愁啊,无愁,怎能赋得妙词?”徘徊中,悱恻缠绵,像春蚕吐丝,如蜡炬摇光,潺潺闪闪 * “愁啊,愁啊,而今尝尽愁滋味!”稼轩怆然怅叹。恍忽间,韶华已逝,壮志飘零;孤独的,两鬓苍苍一衰翁!几十年沧桑,欲说还休!曾几何时,身为齐鲁侠士,高张义旗,亲率义军,霜剑铁衣,手系叛将,跃马太行,杀透重围,直向长淮,奔回南国盼望着,有朝一日,杀回北方,直捣黄龙;再登故乡小楼,重填新词,必是踌躇满志 * “却道天凉好个秋!”苍茫中,稼轩的身影,与暮色相融 *,听雨僧庐 * 雨,点点滴滴,淅淅沥沥。蒋竹山卧在竹榻上,酣梦沉沉 恍惚间,一股脂粉之气,扑鼻而来;轻柔的,是一缕渺茫的歌声,歌声直透罗帐,愈发切近竹山分明觉得,自己正当弱冠之年。“小柔!”他惊叫着爬起黑沉沉,香气散尽,歌声消歇;空荡荡,红烛不见,暗夜无边。缓缓地,他又躺下了,阖上双眼 * 荡漾着,荡漾着,荡荡漾漾,水气升腾。朦胧间,竹山又在小舟之中,江阔云低,断雁长唳,西风凄紧。“吾正值壮年,当一展宏图”再度爬起刹时,一切一切,全融于暗夜之中。似有一双大手,将他推倒榻上 * 雨,竹梢蕉叶,淅淅沥沥,檐头篱落,点点滴滴,天云谷雾,不知暂歇 * 天亮了。竹山枯坐榻边,慵懒地,闲观窗外云卷风舒。“班若波罗蜜”不停又断续,含糊又清晰地,从隔壁传来。“唉!”轻吁一口气,竹山抖着双手,移向木桌捧起那扇铜镜“啪!”一失手,镜子摔落地上。慌忙俯身拾起模糊的镜面中,映着两鬓,零星斑白,物是人非 * 风停了。落花余香氤氲,伴在碎在尘土中 * 天色已晚。窗边,李清照慵懒地梳理着一头长发。铜镜中,一双大眼,清澈明亮。木梳过处,刺眼地,跳出一根、两根银丝。 * 南国暮春,花柳阑珊,势难淹留。抿着嘴唇,清照的眼眶湿润了。 多少次,她的魂魄,飞回了遥远的故乡:是巍巍千佛山?是清清趵突泉?是静静大明湖? * 溪亭日暮,花香四溢。沉醉的女伴们,谁还记得归路?游兴已尽,沐着夕阳余辉,大家各自驾着小舟,摇向岸边。 * 迷茫地,误入藕花丛中;港窄船横,桨楫争嬉,大笑中,扑簌簌,惊起的,竟是一滩鸥鹭 * “罢了!罢了!”清照摇摇头,“听说双溪那边,春色尚好明诚,我们不如去那里泛舟吧?明诚” * 这声呼唤,当然没有回应。一粒尘埃,伴着落花的芬馥,悄悄地,贴在她的鬓边。清照本一直躺着,这会儿倏然坐起,梳子,从手中滑落 “双溪的小舟啊,你载得起我这半老徐娘,可载得起我那一腔愁绪吗?” *,例文 转折,父亲是摄影记者,我也爱好摄影。在我家堆叠如山的摄影作品集中,有一册题为“转折”。 1 作品集中多数是父亲的作品,其中有两幅他最为得意-一幅是一个小男孩转身回首的特写:乱蓬蓬的头发,脏乎乎的小脸,眼泪汪汪,手擦抹着鼻涕-这是我。父亲说,当时我将满三岁。那天他去郊区,看望插队时的房东,带着我,却完全忘记了我的存在。那间房里没有电视,没有玩具,更没有玩伴;两个大人聊得热热乎乎,我被冷落在一旁。父亲后来告诉我,他在和伯伯谈开发乡镇摄影事业的大事,可这和我有什么相干?我生日才只过了两次的!磨唧、哭泣、干嚎,甚至打滚,十八般武艺,全都无济于事,我只有拔脚就走!在陌生的乡间小路上,我趔趔趄趄地奔着,现在已全然不记得路边风物、心头感受,很可能只是一片空白。父亲不远不近地跟踪着我,以他专业摄影师的敏锐,拍下了我停步转身的刹那。细看照片,那一瞬间我的神情极其微妙:悲戚委屈中渗露着开朗和宁静,闪闪泪光里透射出喜悦的神采。父亲曾郑重解释:这是你由懵懂到理性的人生转折啊。是啊,当时的大情小节我已全都忘却,但转身回首间,似有天光开窍,却依稀在心 2,又一幅是父亲的得奖作品,照片上横写四个大字:“小平,你好”-父亲在国庆游行时拍的一张新闻照片。画面不用细说,大家都很熟悉。我问父亲,这张照片为什么不放进“庆典”、“佳构”或“金奖”,不放进那些名目更辉煌的册子?父亲反问,你不觉得“转折”更伟大些吗?中国喊了几千年“万岁”,皇帝倒掉又喊了几十年。直到“小平,你好”才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从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万岁”,不可能再用于十几亿炎黄子孙中的任何一个个人;从此,“万岁”,才可能真正属于神州大地和中华民族。是啊,在这平平实实四个字的背后,分明矗立着一位历史性人物的伟岸身形,奔涌着一代青年学子推卷起的时代洪流 *,作品集中也有少量我的作品,在这里也拈出两幅说说- * 一幅照片有点模糊,是我从电视荧屏里抢拍下的。那天,在沈阳五里河足球场,中国队如能战胜阿曼队,就将提前出线,实现走向世界的伟大转折。我早早地支好脚架,调好焦距,对准荧屏只见范志毅门前抢点,狮子甩头,将球摆渡给埋伏门前的郝海东,海东就势一蹴,皮球轻轻巧巧,滚入网窝。历史性的转折实现了!“郝董”高擎手臂,做出V形手势,同伴们从四面跑来祝贺。我突然注意到,范大将军,也奔跑过来,郝、范二人,挂着满脸汗水,紧紧拥抱在一起。中国足球积怨甚深的两员主将,一笑泯恩仇!五里河体育场,欢声雷动,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