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_第1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_第2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_第3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_第4页
国内国际能源经济指标比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能源报告(2010)中国能源消耗管理研究报告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节能降耗的任务还很艰巨。现根据2006年及今年上半年的统计结果,对全市能源消耗情况分析如下:一、全市2006年和2007年上半年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一)2006年全市能源消耗基本情况:1、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79%,单耗水平高于全国、全省和赣州市的水平。2006年全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865.82万吨标煤,万元GDP能耗为1.67吨标煤,同比下降3.79%。万元GDP能耗比全国的1.21吨、全省的1.352吨和江西赣州的1.04吨标准煤,分别高0.46吨、0.32吨和0.63吨标煤,但比广东韶关市的2.01吨标准煤,低0.34吨标煤。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率比全国下降的1.33%多下降2.45个百分点,比全省下降的3.39%多下降0.4个百分点。江西赣州市为上升1.33%,广东韶关市为下降4.78%。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率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第三位,居前两位是:长沙下降3.89%,娄底下降3.80%。2、万元GDP电力消费量同比下降2.16%,单耗水平高于全国、全省和赣州市的水平。2006年全市全社会电力消费量56.1亿千瓦时,万元GDP电力消耗为1084.8千瓦时,同比下降2.16%。万元GDP电耗比全省的1051.9千瓦时,高32.9千瓦时;比赣州市的845.9千瓦时,高238.9千瓦时;但比韶关市的1559.1千瓦时,低474.3千瓦时。万元GDP电耗下降率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第四位,居前三位分别是:株洲下降4.55%、怀化下降4.2%和湘潭下降2.59%。3、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34%,单耗水平高于全国、全省和赣州市的水平。2006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442.47万吨标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98吨标煤,同比下降4.3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的2.53吨标准煤,高0.45吨标煤;比全省的2.74吨标准煤,高0.24吨标煤;比赣州市的1.17吨标准煤,高1.81吨标煤;但比韶关市的5.3吨标准煤,低2.32吨标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第六位,居前五位的分别是:娄底、湘潭、岳阳、长沙、和益阳,分别下降4.72%、4.7%、4.61%、4.57%和4.45%。4、一、二、三产业能源单耗水平全面下降。2006年,一产业消耗能源36.7万吨标煤,其万元增加值能耗0.43吨标煤,下降1.14%;二产业消耗能源635.62万吨标煤,其万元增加值能耗2.61吨标煤,下降5.73%;三产业消耗能源109.47万吨标煤,其万元增加值能耗0.58吨标煤,下降5.54%。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消耗能源84.02万吨标煤,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9.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5、多数县(市、区)单位能耗水平下降。2006年,全市万元GDP能耗除临武县上升2.58%外,其他各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下降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北湖4.68%、桂东4.45%和资兴4.37%。(二)2007年上半年规模工业能耗基本情况:1、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增速低于生产增速,促使单位能耗持续下降。上半年,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95.1亿元(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为75.58亿元),同比增长13.98%;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235.79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0.23%。由于增加值增速快于能耗增速,促使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29%,比一季度多下降2.36个百分点。2、从11个县(市、区)看: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除临武县上升1.23%外,其余10个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降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永兴、宜章、资兴、嘉禾、桂东、汝城、北湖等县(市、区)。3、从34个大行业看: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的9个,下降的25个,其中降幅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上的20个。4、从32个重点能耗企业看: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的有19个,上升的有13个。下降幅度高于全市平均的有17个,八达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市华湘化工有限公司、湖南省玉山水泥有限公司和长沙卷烟分厂等4个企业,分别下降26.52%、26.48%、25.22%和23.1%。二、存在的问题: 1、节能意识比较淡薄。由于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能源供需环境比较宽松,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节能降耗意识比较淡薄,企业节能资金投入较少,能源消费过程中管理不够规范,“跑、冒、滴、漏”的损失浪费现象仍然存在。2、油、电、气等优质能源和清洁能源比例偏低,能源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2007年上半年,规模工业生产消耗煤炭314.54万吨,折合标准煤254.82万吨,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耗量的81 %;而油、电、气等优质能源和清洁能源消耗为49.81万吨标准煤,只占能源消耗量的16.35%,比例偏低。3、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具有矿产资源优势,近年来,毗邻的粤、港、澳地区已进入产业转型期,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向内地欠发达而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区转移。近几年我市先后引进了华润电力、钻石钨、云湘矿冶、郴北矿业、永星冶炼等不少较大工业企业,这对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增加了节能降耗的工作压力。三、对全年能源消耗趋势判断2007年全市节能降耗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节能意识逐渐增强。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和开展全社会节能宣传力度的加大,节能工作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对节能降耗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三是企业对节能降耗进一步重视。加大了节能技改的投入。如东江金磊水泥公司干法水泥生产线,华湘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企业的节能技改项目投入运行,节能明显。四是加大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这些都有利于取得节能降耗的成效。不利因素主要是,我市高能耗企业多,结构没有多大改变。湖南华润电厂鲤鱼江有限公司(B厂),有一台机组已于6月发电,另一台机组预计9月份投产,根据这两台机组的能力及消耗水平测算,今年规模工业预计要多消耗煤炭110万吨左右,将增加综合能耗70万吨,该企业年内增加值大约不过6亿元,将对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和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产生较大上升拉动作用。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上升1%左右,但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可能增长4.0 %左右。三、节能降耗的对策和建议1、要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使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2、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高投入、高能耗和高消费自然资源来换取GDP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如何向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严格限制高能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项目上马,鼓励企业淘汰技术落后、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3、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的技术进步。推进节能降耗技术进步,不仅可以缩小节能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增强企业竞争力,而且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收益。我们应把资源、能源、环境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研究和突破一批制约工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建设节约型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要鼓励企业推广节能新机制,应用节能新技术,淘汰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工艺装备,开展对有害烟气、废渣、尾矿等废物的综合利用工作,促进企业节能降耗。4、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节能重点项目和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的支持。利用国家国债资金投向节能重点项目的机会,积极组织我市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得到国家和省节能专项资金的支持。5、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可循环。以沼气建设作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加快发展“猪(鸡)沼果(菜、鱼)”等一体化的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推进工业产品的综合利用,如煤焦电,废渣水泥,废气(水)热能等等,变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模式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业开发和加工秩序,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 【报告主题】现状/趋势/策略/对策/管理/投资/营销 【报告形式】动态研究报告(现成报告内容+客户指定内容+现时内容) 【报告作者】节能减排研究课题组 【报告提示】从能源消耗情况看,过去20年,我国万元GDP对应的能耗有了大幅度降低。1985年,万元GDP的标煤能耗为8.48吨,1990年下降到4.56吨,1995年是1.94吨,2000年进一步下降到1.52吨。到2006年,这一数字已降低为1.16吨,预计2007年可降低到1.04吨。如果2010年降低到0.95吨的水平,已低于国家预期的1.0的指标。那么,到2010年,我国标煤能耗大约需要36亿吨。即20082010年的4年,需要增长40%。从煤炭消耗情况看,1985年,万元GDP消耗煤炭9吨,2005年下降到1.2吨。如果2010年下降到0.92吨,则届时我国年产煤炭要达到35亿吨,比2006年要增加12亿吨。5年增速接近50%。从钢材生产情况看,与能源和煤炭的情况不同,1985年,万元GDP消耗钢材0.4吨,1997年和1998年降低到0.129吨。1999年后,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启动和我国重型机械的加速发展,钢材消耗迅速增大,到2006年,万元GDP需要的钢材上升到0.226吨,升幅是惊人的。尤其是2001年之后,钢材生产增速都比经济名义增长率要快10个百分点。假设钢材需求在2010年下降到0.158吨的水平,则届时我国钢材年需求量将达到6亿吨,比2007年的实际水平要高出1亿吨。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未来3年,我国钢材产量似乎都不可能满足市场急剧膨胀的需求。特别是,如果钢材消耗占比不下降,比如说达到0.2的水平,则届时年钢材消费将超过7亿吨。水泥的情况要更特殊一些。1985年,万元GDP消费水泥1.61吨,1995年迅速下降到0.7吨。此后12年,这个数字一直稳定在0.6吨左右。但水泥的产量却快速上升了。1985年,我国水泥产量1.45亿吨,2007年预计达到15亿吨。如果2010年水泥消耗系数下降到0.52吨,则届时需要水泥20亿吨,比2007年还要多5亿吨产能释放。电力供应显然早已达到极限。1985年,万元GDP消耗电力0.45度,1995年下降到0.149度,首次低于0.15度的水平。但此后12年,这个数字只是缓慢下降到如今的0.135度。显然,电力消费系数不可能再大幅度下降。假设2010年该系数下降到0.105,则年发电量需要达到4万亿度,相当于比2007年再增加30%。按照此前的数据,我国年耗电煤已经达到8亿吨,2010年的电煤消耗将达到11亿吨。想一想,现在的供应都这么紧张,2010年,我们的煤炭从哪里来?未来3年,我国的煤炭供应能增加10亿吨吗?由此可以推断,在可以预见的3年里,我国的煤炭、水泥、钢材、电力的供应紧张局面很难得到缓解,除非在这3年中实现经济硬着陆,将通胀指数压低到1%2%左右,同时将经济名义增长率降低到11%以下。否则,在20082010年的这3年,很可能由于上述产品的供不应求而引发持续的涨价,最终产生高通胀而导致经济急刹车。本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组织课题组编辑而成。本报告是高层次、权威性,深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材料与冶金学院赴辽宁省四市一县暑期社会实践团成果总结未来沈阳经济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与技术调研报告摘 要:分为风能产业篇、光伏产业篇、生物质能(固体颗粒燃料)产业篇三大部分详细论述了国内该三个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该三产业存在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此次社会实践,科学合理地提出对未来沈阳经济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相关建议和部分发展方法、方式。并对未来沈阳经济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进行了展望。关键词:清洁能源产业、现存问题、沈阳经济区、发展建议一、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大背景能源短缺和地球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的CO2、SO2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酸雨等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无数的麻烦,寻找新能源以替代化石燃料成为了未来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与化石能源不同,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海潮能等,这些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世界自然基金会曾表示,清洁能源技术产业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1.6万亿欧元,成为仅次于汽车业和电子业的世界第三大产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即当今世界将从网络信息化时代走向清洁能源产业的时代。围绕清洁能源所形成的产业群有可能成为下一轮经济周期繁荣的支撑点:第一,清洁能源产业具备改变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功能,并能带动相关的其它产业,成为其它相关产业新的发展增长点。第二,传统化石能源(石油、煤炭)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高油价很有可能将在未来经济中持续不变,发展清洁能源将强化国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在目前的清洁能源产业中,除核能利用外,风电、光伏和生物质能三个分支产业已经在清洁能源产业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其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良好的推动作用,也为人民生活带来了无数便利。下面报告将分为风能产业篇、光伏产业篇、生物质能(固体颗粒燃料)产业篇三大部分进行详细论述:二、未来沈阳经济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与技术的建言之风能产业篇(一)国内风能产业概况:1、资源状况:我国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风电产业的发展有良好的资源基础。我国的风能资源分布广泛,风能资源划分为陆上资源与海上资源,陆上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 、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海上风能资源主要分布于沿海及其岛屿地区,包括山东、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市。我国首次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2009年,中国气象局公布我国首次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我国陆上离地面50米高度达到3级以上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约23.8亿千瓦;我国5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我国风能开发潜力逾25亿千瓦。(现象解释:现今风机高度提高,由过去的几十米达到一般百米以上。随着产业及技术的发展,以前调查得出的数据和信息已不符合实际情况。)2、国内风能产业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在2007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34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04万千瓦,超过丹麦,成为世界第五风电大国,且当年装机仅次于美国和西班牙,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风电市场之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风电制造业发展迅速2005年之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风电制造商,并且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风电场的建设主要依赖进口。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有效地调动了市场、投资商的积极性,华锐风电(原大连重工集团)、维斯塔斯、西门子等一批国内外大型制造业企业和投资商纷纷进入中国风电制造业市场,还有一批中小型制造企业正在成长。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国内风电行业初步形成了风电设备制造、配套零部件生产的产业链。(3)风电产业相关政策逐渐成熟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加速风电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实施了如风电特许权招标等政策,促进了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加速了风电国产化的进程。同时,我国政府还在进出口关税、增值税等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等方面,对风电发展给予支持。更为重要的是,2006 年,我国开始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律地位,将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优先发展的领域,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强制上网、费用分摊等基本制度,为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奠定了法律基础。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贯彻实施,必将对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3、国内风能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1)技术差距明显,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我国风电技术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目前,中国风电机组制造以引进和2 次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和专业人才,自主研发力量不足。由于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起步较晚,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仍未能掌握风电机组总体设计的核心技术,更多地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国产设备方面,包括制造水平、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国产化设备的质量、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风电并网困难风能电力的并网问题将成为今后几年风力发电的瓶颈。风能由于风速、不定时有风等不可控因素导致其电力为低质量电力。国内已有的电网建设总体较为薄弱,中西部地区尤为薄弱,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技术,不稳定风力发电的电能上网时对电网的冲击很可能导致电网的破坏。同时,现实状况中,相比突飞猛进的风电发展,我国电网规划与建设滞后。智能电网的发展可能解决风力发电上网的难题,但智能电网的建设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3)没有形成支撑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专业人才不足现今国内依然未形成支撑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我国风电产业专业人才奇缺,全国数量有限的科技人员从事风能发电,技术研发、风电厂规划设计的人才更少。同时,开发中的测试、试验标准与规范不健全,技术标准、产品认证工作滞后。尽快完善风电制造业的国家级产品检测和认证制度,将成为我国健全风电产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 (4)风电成本偏高,电价相对成本而言较低我国当前风电成本偏高。由于我国风电的发展有限,依赖从发达国家购买设备和技术,承受了昂贵的风电开发成本,这也是造成我国风电上网成本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阻碍了风电的发展。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张,风电成本有所下降,但目前风电与火电相比在成本上仍处于劣势,上网电价每度仍要五、六角,几乎是火电的两倍。相对较高的成本和较低的电价是风电投资很难盈利,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二)沈阳经济区风电现状1、沈阳经济区风电资源状况辽宁省是我国重工业地区,能源消耗量比较大,且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煤炭大量消耗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每年将排放大量的SO2 、烟尘等污染物。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开发利用风能等新能源、改善环境应是我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我省位于亚洲东部大陆中高纬度地区,辽东半岛在黄、渤海中间是明显的季风气候区,常年多风,集中在春冬两季。沈阳市周边的法库县、康平县均拥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从资源角度讲很适于风电产业发展。2、沈阳经济区风电产业状况在风电产业方面,近年来沈阳及其周边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风电建设项目不断推出,风电场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并网容量快速增加,吸引到国内多家大型电力企业的重要投资。同时,在风电建设的拉动及积极影响下,也涌现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1)康平县康平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具有风向稳定、风能密度高的特点,具备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厂的天然条件。目前,装机容量5万千瓦的富饶山风电场和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金山风电场已并网发电。康平县已规划建设康平西关风电场等项目。辽宁康平金山风力发电场由辽宁康平金山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该风电场从丹麦及西班牙引进了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风力发电机组,于2006年5月完成二期扩建工程建设,二期引进了西班牙Gamesa公司生产的变桨、调频、调速风电机组。(2)法库县2006年,法库县成立了新能源产业办公室,引进了国电集团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经过3年多努力,法库县风电产业迅速发展,截止到2009年末,已开工建设50万千瓦,并网发电35万千瓦。在2009中国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年会上,法库县被评为“2009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排名第九。 (三)建议未来沈阳经济区风能产业发展方向、内容:1、逐步发展智能电网产业(1)现有电网基础不足以满足风电并网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在法库县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均了解到,风力发电站、光伏电站发所发出的电能均为不稳定的电力资源,该不稳定性将对电网产生较大影响。这一技术问题对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的顺利并网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风能电力的并网问题将成为今后几年风力发电的瓶颈。以风力发电为例:风能由于风速、风量的不可控因素导致其电力为低质量电力。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技术,不稳定风力发电的电能上网时对电网的冲击很可能导致整体电网的破坏,现有的电网状况不足以承担未来风能发电不稳定性对其的影响。智能电网的发展可能解决风力发电上网的难题,但智能电网的建设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2)智能电网介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智能电网作为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措施。基于此,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将发展智能电网上升到战略层面。由于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的特点,大规模接入后对电网运行会产生较大影响。我国相对薄弱的电网发展基础以及新能源产业迅速的发展势头,对电网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这些,建智能电网可以保证未来包阔新能源电力的稳定供应,这也是保证新能源产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3)智能电网产业由于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将成为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的综合应用平台,拉动相关产业需求。面对此种发展趋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沈阳经济区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装备制造业尤其突出,应抓住这次机遇,引导国有制造业企业、民营资本逐步加入、发展未来智能电网建设所需的相关设备制造、研发,加强该领域科学研究。此举措将为沈阳经济区相关电力、材料、机械等行业带来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2、寻求在高耗能企业应用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沈阳经济区中不乏鞍山钢铁、本溪钢铁、抚顺铝厂等部分大型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在为地方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由于其产业性质决定了其为高耗能企业,对电力、煤炭需求量极大。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改进、优化高耗能企业的能源结构,将成为未来重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1)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是指风电系统的终端负荷不是传统的单一电网,而是将风电直接应用于一系列能适应风电特性的高耗能产业及其它特殊领域。目前,风电并网是世界上大规模风电场的唯一应用方式,但由于风的高度不稳定性,风电在电网中的贡献率难以超过1/10。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直接应用的基本思路是,即大规模风电不并入电网,直接应用于一系列能适应风电特性的终端用户。在非并网风电系统中风能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大幅度降低风电成本。同时,为高耗能企业用电节约了较大能源成本。(2)鞍钢(鲅鱼圈基地)风电模式2008年,鞍钢集团鲅鱼圈基地实施了风力发电利用项目。2008年11月,一期3台风力发电机组在鞍钢鲅鱼圈基地的海岸线上建成。一期风电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厂区提供照明,目前发电量已达1000万千瓦时,年降低标准煤消耗3270吨,实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150吨。在一期风电利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鞍钢对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进一步探索,研究利用风能来满足钢材轧制线上各个机组的用电需求。(3)寻求非并网系统应用首先,非并网风电技术仍在研究阶段,实际应用较少,非并网风电系统对于已建成的、运营多年的大型重工业企业应用将面临巨大技术困难,难以实行。但沈阳经济区中有一批如本溪钢铁等重工业企业,因市场发展、技术革新等方面,面临着重组、改建、产业升级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都将是非并网风电系统应用的重要发展机遇。该类重工业企业虽数量不能称为众多,但由于其均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产能极其巨大,所相关联的能源用量同样巨大。该类企业所涉及的总的能源消耗总量将对地方能源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说,在这些高耗能企业中逐步应用非并网风电系统有着极其巨大的发展空间,对沈阳经济区未来的能源结构将会产生重大长远影响。同时,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长远看,将有更多的重工业企业投产建设,新建的这些企业也将成为非并网风电的重要应用空间。从长远的优化能源结构角度出发,非并网风电应成为未来沈阳经济区重工业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不仅为风电发展开拓了新领域,更为重要的是,这项技术应用将减少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并能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3、促进风电服务、人才体系成长目前,国内依然未形成支撑风电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我国风电产业专业人才奇缺,全国仅少数科技人员从事风能发电,技术研发、风电厂规划、选址设计的人才更少。(1)国内风电设计院所缺乏我国风电产业正处在成长阶段,急需技术、设计方面的专业服务,以帮助该产业在未来健康、快速发展。纵观国内各类设计院,钢铁、建筑等行业以拥有数量众多且技术较为成熟的专业设计院,相比之下,国内风电类专业设计院所寥寥无几,设计能力极为贫乏。此种情况下,国内风电场建设、风电设备过于依赖外国进口,造成成本的大幅上升。(2)沈阳经济区技术、人才优势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从事风力发电技术研究已有27年,培养出一支博导、教授牵头的风力发电设备研发设计队伍。近几年来,在风能相关方向承担国家级863计划、各类基金、科技攻关计划等课题众多,承担的项目有大型并网风电机组的开发研制、国家“863”计划“兆瓦级变速恒频风电机组”等,获得省市级科技奖项多项。(3)筹建风能设计院 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在国内拥有着很强的科研能力,走在我国风电技术前沿。对于沈阳经济区而言,这无疑是一种优于其他地区的巨大优势和有利发展条件。以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为技术基础,沈阳工业大学风电专业、东北大学自动化、机械等专业毕业生、科研人员为人才基础,以东北大学设计院为参考模式,实行产学研结合的经营模式可以成为思路之一。三、未来沈阳经济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与技术的建言之太阳能(光伏)产业篇(一)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概况1、光伏产业相关知识: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硅料尤其是高纯度的硅料毛利率最高。由于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硅料曾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致使硅料的价格不断攀升。硅片生产的利润率较高,而组件生产和工程安装利润率最低,约为l0左右。硅料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是来自高纯度的多晶硅,而纯度较低的工业硅则价格极为低廉。工业硅料的生产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是产业链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一环。工业硅料经提纯后得到高纯度的硅料则价格高昂。高纯度硅料的供应商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公司。目前,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的产品集中在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以及应用系统方面。2、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两头在外”的不平衡发展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上游的多晶硅材料和最下游的应用都在国外。生产太阳能电池所需要的原材料多晶硅有95 %以上必须从国外进口,而又由于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有限,生产出的太阳能电池产品98%用于出口。2008年,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GW,是世界第一大制造基地,也是第一出口大国。在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之前,我国的光伏电池组件企业大多都从事组装工序,是比较简单的劳动密集型操作,缺乏核心技术,主要的利润来自代工,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原料在外这块,全球有四个国家,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能生产比较好的多晶硅,我们国家也能生产,但产业发展程度不如这四个国家、技术含量也不高。由于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光伏应用市场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98 的光伏产品靠出口,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致使中国光伏企业受海外市场的牵制。光伏产业典型的“两头在外”,实际是我国消耗了大量能源,造成了很大污染,只生产出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这也造成光伏产业受到一定质疑。 (2)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近十几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在世界光伏市场的拉动下快速增长,太阳电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 GW,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占全球分额的30,成为世界太阳能电池的主要供应国之一。 (3)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有限虽然我国是太阳能电池的最大生产国,但由于发电成本较高,我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发展依然缓慢,光伏发电装机亦缓慢,在没有足够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国内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绝大部分用于出口。相比于国内巨大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国内光伏装机容量显出一定局限的负面作用。 (4)国内光伏产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当下国内光伏产业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我国光伏产业主要的利润仍来自代工,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较长,相关优秀企业应展开一定程度的产业合作,加强技术、经营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从而促使国内企业降低成本,逐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3、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1)技术障碍我国光伏产业生产链中,产业链上游比下游薄弱,各环节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很多环节都需要从国外引进设备、技术。上游环节中的太阳级硅材料、硅锭、硅片和器件是光伏生产链中的基础部分,基础环节薄弱,上游和下游生产能力不匹配,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综合能耗较大,光伏发电本应是环保产业,但光伏电池所用的多晶硅在提炼过程中,耗电量却比电解铝还要高。我国部分企业由于工艺水平相对落后,综合电耗过高,远大于外国同行业,并且由于工艺落后、技术缺乏造成了较突出的污染问题。质量存在差距、生产成本高,目前制约国内多晶硅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企业的成本过高,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障,因此很难与国际大公司进行竞争。 (2)市场障碍我国现有光伏产业的市场小。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是靠国外快速发展的光伏市场所拉动的。我国快速健康发展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迟缓发展的太阳能光伏市场之间的严重失衡和不协调,不但对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不利,而且对太阳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利。没有国内内需市场支持的产业是脆弱的,抗风险能力较差,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3)我国光伏发电成本居高,并网困难高成本是造成太阳能没有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当前,世界大厂瓦克生产多晶硅的成本在25-30美元/公斤左右,国内一般的厂子在70美元/公斤左右,且国际七大厂质量比国内大部分产品更为优质。在这种情况下,下游的企业更愿意进口。而正是由于光伏发电的高成本,为其并网造成了巨大困难。 (4)产能相对过剩当前,全国许多省区市都出现新能源发展热潮,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新能源基地。几年前,鉴于存在多晶硅的大缺口以及基于对太阳能产业长期利好的预期,我国光伏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投资更多地涉及硅料生产。在短短几年间,一个原本高投入、高回报、进入门槛高的行业转眼间变成产能过剩行业。为了引导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国家将多晶硅产业列为产能过剩的行业,通过采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坚决抑制多晶硅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势头。(二)沈阳经济区硅料投资的产业分析以往,硅料生产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巨大的利润回报,但现今由于国内技术缺乏,核心先进技术国外垄断,加之近年来国内市场的无序盲目投资,硅料生产已不适合沈阳经济区发展投资。论述如下:1、国内现状,投资过热,产能相对过剩近年来,由于更多地注重于硅料生产表面的丰厚利润,造成硅料生产的盲目投资,导致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2009年9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多晶硅列入重复建设行业,里面指出“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缓慢,国内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2、硅料生产带来的光伏污染光伏产业的上游多晶硅生产正遭受污染质疑:国内大部分厂家生产多晶硅的过程耗能高,随之产生的大量有毒副产品等难以回收处理。由于我国所生产的太阳能电池98%用于出口,因而实际上是发达国家把高污染转嫁给了中国。国内企业多采用技术比较落后的非闭环的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不仅能耗高,而且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目前,多晶硅核心技术被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少数企业垄断,中国企业很难获得关键技术。3、光伏产业的未来重要发展趋势之一非晶硅薄膜光伏电池总体而言,非晶硅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较低,但生产成本也低,与多晶硅电池相比还有充电效率高、适于大批生产等特点。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整个生产过程消耗的能量比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要低,并且没有大量四氯化硅(严重污染环境物质)副产问题和腐蚀问题。另外,非晶硅的原材料用量少而成本较低廉。正因为这些优点使得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成为业界开发的重点,过去业内把目光主要集中在多晶硅的现象应该转变一下,世界上太阳能电池发展的趋势已经是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物美价廉的产品,可以把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下来,有利于推进光伏产业发展。(三)建议未来沈阳经济区光伏产业发展方向、内容城市光伏建筑一体化1、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介绍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由于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是光伏发电系统在城市中广泛应用的最佳安装方式,是光伏发电系统与一般建筑的结合,光伏建筑一体化应该是城市太阳能利用最佳形式,因而该技术倍受关注。德国、日本是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先驱,德国和日本的发展经验证明,在城市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效果是很好的,特别是与传统的光伏发电系统相比可降低系统成本,同时也不占用土地,而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这表明城市发展光伏建筑很有价值。2、沈阳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为光伏建筑一体化推行基础条件:沈阳作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发展趋势和国务院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历史机遇,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提高沈阳城市功能,夯实沈阳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成为了沈阳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国际光伏发电的主流是在城市示范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便为这一发展思路提供了现实帮助。沈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规模快速扩大,建筑业持续发展,拓展新区、改造旧区,大量现代化建筑纷纷投入建设,无疑都为沈阳推行光伏建筑一体化提供了基础条件。3、沈阳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思路: (1)政府逐步进行市场引导沈阳经济区政府可带头大力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有可能的话,可率先在政府大楼、公共建筑、高校、市政工程等建设中推广光伏应用。政府建设部门可制定相应的地方政策,鼓励和激励房地产商逐渐摸索、加入光伏建筑建设。在今后几年的城市规划方面,加入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2)未来伏建筑一体化应用范围对于城市来说,可用于的场所很多,可利用光伏发电的主要形式是照明:住宅小区照明,可通过应用光伏屋顶、太阳电池供电解决。道路照明、路灯照明、景观照明,通过光伏系统供电,可节省大量的传统能源,并且有利于生态、环保型城市建设。 (3)扶持光伏照明系统产业 鉴于光伏系统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会建设和未来建筑节能的大发展趋势和,光伏照明将在光伏民用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并将有着巨大的未来市场。首先,光伏照明灯、光伏霓虹灯、光伏LED等照明产品已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形成了规模生产。其次,光伏照明产业相比于光伏发电站在成本、产业投入、设施建设等方面均要求相对较低,发展难度小。同时,现在在沈阳地区,已有多家如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等企业从事光伏照明产业,政府应在产业宣传等方面扶持该类企业,帮助其快速、健康发展。但总体而言,光伏建筑一体化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规划建设时应考虑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因素,避免盲目上马,做到科学合理利用。四、未来沈阳经济区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与技术的建言之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篇(一)我国生物质能源(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概况:1、生物质固体燃料介绍:生物质固体燃料是指将生物质如农作物秸秆等通过专门设备加工、压缩、成型而成的固体燃料。这种燃料成型机理比较简单,主要是将生物质在高温高压或常温高压等条件下压缩致密成型,从而提高容重和热值,改善燃烧性能,成为商品能源。生物质原料通过压缩成型后的生物质固体燃料能够在强度上有较大的提高,其热值也有大幅度提高,具有近似于中质烟煤的燃烧特性,同时又没有煤所固有的含硫、污染环境等缺点。因此,综合生物质固体燃料的来源和性质来看,其有原料来源广泛、便于运输、不污染环境等诸多特点。2、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发展状况从当前来看,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仅是我国新能源开发的一个新兴方向,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1)存有技术障碍近些年,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生物质颗粒成型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生物质能源颗粒产品在我国推广应用还很少。总体来看,国内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发展跟国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各科研机构、厂家出产的设备数量少,不具备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条件。 (2)国内市场不成熟在现实状况中,从市场化程度来看,生物质固体燃料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因为受到了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才一直进展缓慢。并且,大多数人对生物质颗粒产品具有高能、环保、使用方便的特性认识不足,导致其推在市场上广使用受到局限。 (3)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市场化发展可以增加厂区周围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扩大了厂区所在农村地区就业。从生态保护角度出发,发展生物质固体燃料能够提高生物质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消耗,将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燃料燃烧后生成的灰分是优良的天然肥料。除此,生物质颗粒燃料产品可以替代不可再生能源,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 综合来看,我国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发展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未形成大规模市场,技术不成熟,其产业发展亟需国家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二)沈阳经济区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现状1、生物质固体燃料原料状况沈阳市区及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可耕地秸秆产生量约在每年400万吨左右,可用于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有120万吨,加上周边抚顺、鞍山等的农村地区资源产量,秸秆等生产原料来源巨大。400万吨中,其中近一半的秸秆在田间被直接焚烧及废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给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显而易见,沈阳及周边地区大量该类资源有待开发利用。2、沈阳经济区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市场需求为改善沈阳地区环境,减少大气污染,沈阳市政府已明令沈阳市区禁止烧用高硫煤。这一规定为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由于各类普通燃料价格的上涨,沈阳市一些采用电、油、燃气的供暖及供气的企业,急需清洁、经济的替代燃料。可以预见,生物质颗粒燃料在沈阳市将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3、社会对生物质颗粒燃料认识不足由于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大多数人对生物质颗粒产品具有高能、环保、使用方便的特性认识不够,市场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在与抚顺森能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人员交流时,企业负责人着重讲述到由于缺乏产品宣传和社会长期的用煤习惯,生物质颗粒燃料的销售量受到了较大限制。(三)未来沈阳经济区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发展建议1、加强生物质颗粒燃料利用的宣传力度发展生物质颗粒燃料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起到环保作用,还能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该项目的推广将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利用,应该在做好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使生物质能源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2、制定管理办法、技术规范、扶持政策制定沈阳市生物质颗粒燃料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为生物质颗粒燃料、专用锅炉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加强技术监督和市场管理,为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推广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由于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沈阳市应该结合在生物质颗粒燃料推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推进生物质颗粒燃料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报告总结目前,在国内、国际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中,虽然不可避免的存在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发展问题,并且国内清洁能源产业在技术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风能产业、光伏产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均较大程度地收到了技术上的制约,由于缺乏核心技术,造成了生产成本上升、产生相关污染等问题。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国际清洁能源产业的大发展趋势下,和我国政府对清洁能源产业的大力扶持和鼓励下,清洁能源产业将引领“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巨大、长远贡献,将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领域。就在今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具体提出“着力构建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工业化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式。对于辽宁省、沈阳市而言,这一决策无疑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利好。现在沈阳经济区拥有的优势不仅仅是这一重要中央决策和清洁能源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还有着现有先行一步的、良好的的清洁能源产业基础,在技术上有着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市场经营上又有着沈阳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等成熟企业。正因为这些已有条件、基础,沈阳经济区的清洁能源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沈阳经济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在相关政策方面,在保持现有的大力政策扶持下,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有效的政策引导,以此来避免盲目、不科学地投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